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北美耄齡桑榆自吟(九): My Golden Age Years at USA (Volume 9)
北美耄齡桑榆自吟(九): My Golden Age Years at USA (Volume 9)
北美耄齡桑榆自吟(九): My Golden Age Years at USA (Volume 9)
Ebook258 pages29 minutes

北美耄齡桑榆自吟(九): My Golden Age Years at USA (Volume 9)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本書內容以詩詞體裁紀錄作者耄齡在北美生活點滴,採紀年方式。


正是:

往事過烟雲,今已耋老人,生活多少事,點滴望留痕。

 

●今日七七事變85周年有感調寄满江紅 ●

猶記當年,烽烟起,蘆溝橋畔。倭寇鬼,蓄謀良久,逞凶來犯。

憐國軍鏖戰死,萬千百姓遭劫難。痛慘烈、血漫宛平城,尸成片。 

國家耻,長戒鑒。民族恨,至今黯。抗日八年苦,犧牲淚濺。

一寸山河一寸血,終能贏得勝利還。祈富強,方可主沉浮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May 1, 2023
ISBN9781647842567
北美耄齡桑榆自吟(九): My Golden Age Years at USA (Volume 9)

Read more from Chih Wu

Related authors

Related to 北美耄齡桑榆自吟(九)

Related ebooks

Related categories

Reviews for 北美耄齡桑榆自吟(九)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北美耄齡桑榆自吟(九) - Chih Wu

    目錄

    目錄

    自序

    作者簡介/成功大學李克讓教授

    第一章/二○二二年

    書後

    自序

    吾非學文,亦從未認真學過平仄及音韻格調,不曾登堂,何敢言詩詞!然歌謎詞賦,平素所愛 ,惜指引乏人,只靠自行摸索,未諳創作之道。七十歲退休前,因工作忙碌,無暇他顧,偶有吟咏習作嘗試,均隨寫隨棄,並未收藏留稿。退休後,教研生涯完全結束,東風重拂,白髮逢春,野翁心熱,常與和余背景相同老友對古典文學有興趣者互相唱和,聊志訴情,又對世事或有感懷,遂握斑管,輯成此集,以留紀念。明知雪泥鴻爪,轉眼無痕,然敝帚之賞,亦可解老年一時之悶,親朋後人翻閱,權作念我,醜陋在所不計也。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正是:

    未曾入室寫詩詞,林泉消閑且為之,紀錄耄齡點滴事,梗概留後庶可知。

    注:梗概,大略的内容意。

    北美耄齡桑榆自吟書上承作者著北美教研生涯記自咏一至十集,咏其在北美生活點滴及世事感懷,全書悉以詩詞表之。

    作者簡介/成功大學李克讓教授

    校友吳治博士,民國46年及50年本校機械系學士及碩士畢業,民國55年獲得美國伊里諾大學博士,即進入美國海軍官校機械系任教服務四十二年,並在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兼教服務四十年,2006年退休。吳治在教學及專業領域上研究表現傑出,受到校方及校外學術界肯定及重視。

    吳校友歷年來獲獎無數,在教學研究方面,年年獲得校方的頒獎,1993年榮獲美國海軍官校最佳研究獎,1994年榮獲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工學院最佳教學獎,1996年榮獲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工學院最佳著作獎等;在行政方面,吳校友曾任美國海軍官校機械系系主任四年,1991年榮獲海軍軍部給予文職人員最高功績獎,並於2006年榮獲海軍軍部給予特别褒揚獎,譽為美國海軍官校有史以來研究著作最為豐富傑出文職人員;1999年榮獲北美州成功大學傑出校友獎。

    吳校友學術研究與著作極為豐富,為兩種學術期刊總編輯,擔任三種學術期刊編輯委員,除此之外,吳校友已出版九本專書,五百多篇學術期刊文章,三百餘篇學術會議論文,及兩百餘篇專書暨論文評審。其中1994年英國牛津大學為他出版了海洋溫差專書,此書在科技最負盛名的科學(science)期刊書評上極博好評,譽為海洋溫差領域之空前佳著。吳校友在1990年代亦曾任行政院科技顧問組顧問多年。

    注:上文部份轉載自2000年2月國立成功大學校刊第192期101頁。

    第一章/二○二二年

    今日七七事變85周年有感調寄满江紅

    猶記當年,烽烟起,蘆溝橋畔。倭寇鬼,蓄謀良久,逞凶來犯。

    憐國軍鏖戰死,萬千百姓遭劫難。痛慘烈、血漫宛平城,尸成片。

    國家耻,長戒鑒。民族恨,至今黯。抗日八年苦,犧牲淚濺。

    一寸山河一寸血,終能贏得勝利還。祈富強,方可主沉浮,絕外患。

    注:七七事變,又稱蘆溝橋事變,發生於85年前1937年7月7日。1937年7月7日夜,蘆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蘆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抵抗 。七七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蘆溝橋

    蘆溝橋上石獅多,忍痛撫傷恨惡魔,回首當年災難史,每看父輩淚成河。

    注一:蘆溝橋位於北京城西南十三公里、豐臺區宛平縣城西門外,跨永定河之上(舊稱蘆溝河,蘆溝橋便以此命名),它是北京最古老的石造多孔聯拱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西元1189年),成於明昌三年(西元1192年)。至今已有八百多的歷史。在金代,蘆溝河是出入京都南北的交通要津,同時亦是軍事要地。該橋曾於元、明兩代重新修繕,據史料記載:清朝康熙年間因洪水泛濫,沖毀此橋。橋的東北邊的十二丈重新修築,即今東邊算起的第一、第二兩孔是重修的,其餘各孔則是金代的原始建築。

    注二:蘆溝橋橋全長212.2米,寬9.3米,計入兩端橋堍總長約266.5米。全橋共有十一個橋孔,各孔的跨徑和高度均不相等。採用兩邊橋孔小、依次向中央逐漸增大的韻律設計建築法,形成了優美的橋型。全橋有十個橋墩,基礎為木樁基。其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每個橋墩上游的迎水面上,砌成分水尖,每個尖端安裝著一根邊長約26厘米的銳角朝外的三角鐵柱,這是為了保護橋墩,抵禦洪水和冰塊對橋身的撞擊,人們把三角鐵柱稱為「斬龍劍」。在橋墩、拱券等關鍵部位,以及石與石之間,都用銀錠鎖連接,以互相拉聯固牢。該橋可謂「石工鱗砌,堅固莫比」。蘆溝橋的兩側有281根望柱,石欄柱北側有140柱,南側有141柱,石欄柱高1.40米,兩柱間距約1.8~2.0米,柱頭刻著蓮花座,座下為荷葉墩。望柱中間嵌有279塊高85厘米的欄板,欄板內側與橋面外側均雕有寶瓶、雲紋等圖案。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歷代雕刻的數目不同的石獅,其中大部分石獅是明、清兩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明代蔣一葵在《長安客話》中言,蘆溝橋左右石欄刻為獅子,「凡一百狀,數之輒隱其一」、指的就是小獅或藏或露,變化萬千,難以計算之故,所以自古有「蘆溝橋石獅數不清」的歇後語流傳。

    注三:蘆溝橋是一座中外聞名的古橋。十三世紀末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寫道:「河上有一座美麗的橋,各處橋梁鮮有及之者……建置甚佳。老實說,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他稱讚蘆溝橋為「汗八里的美麗石橋」。蘆溝橋是中國北方現存最古的大型聯拱長橋。「蘆溝曉月」也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七七事變85周年表兄回看調寄憶江南

    七七看,最痛是當年,日寇挑釁烽火起,奸淫屠殺史無前,黎民苦顛連。

    七七看,慘痛述平津,魔爪首當罹劫難,國軍奮戰喪精英,恨入骨髓深。

    七七看,國破萬家亡,半壁蜀地漂泊苦,背井離鄉客淒涼,前途嘆茫茫。

    七七看,投筆競從戎,寸血寸土衛疆域,十萬青年著聲名,遠征救英軍。

    七七看,倭寇終投降,抗戰勝利好還鄉,芷江南京觀儀式,前事不可忘。

    注一:七七事變,又稱蘆溝橋事變、日寇挑釁,在1937年7月7號引起在北平旁之宛平蘆溝橋中日軍事衝突,日本藉之全面進攻中國。七七事變是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之起點。

    注二:蘆溝橋在北平城西南約15公里橫跨永定河,是北京通往南部各地之咽喉要道。宛平城建於1640年,為捍衛北京城軍事要塞。

    注三:七七蘆溝橋事變,首當其衝的是北平與天津地區。

    注四:抗戰勝利,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劃分十五個日本受降區。包括湖南芷江第四受降區、第十五台灣受降區等。

    注五: 1945年8月21日下午4時,日本第一份投降書在湖南芷江機場草簽,標誌了日本侵華戰爭結束的正式儀式。湖南芷江縣是一個小地方,但是在抗戰史上卻有重要地位;當時選在芷江受降,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當時遠東第二大軍用機場——芷江機場,是保衛重慶之軍事重鎮,同時也是湘西會戰之戰略總部。

    注六:最隆重之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於1945年9月9日9時,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日本陸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簽署投降書,向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何應欽表示無條件投降。日本投降書中日文各一份,儀式歷時15分鐘。受降儀式結束後,何應欽發表講話:「敬告全國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已於9日上午9時在南京順利完成,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意義的一個日子,這是八年抗戰的結果。中國將走上和平建設大道,開創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

    注七:抗戰親歷者92歲的表兄說,不懂歷史的人沒有根,他堅信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他希望未曾親歷抗戰者也要不忘抗戰歷史,銘記國恥,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中國大陸紀念七七事變85周年

    七七事變八五年,紀念碑館均少見,空望日本作反省,令人喟嘆心慚愆。

    注一:中國大陸紀念七七事變紀念碑館少見,就我所知道的,只有位於北京市豐臺區宛平城內街101號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紀念館。

    注二:該館的基本陳列內容包括以七七事變為主題的半景畫,此種陳列形式在中國屬首創。半景畫以巨幅油畫與實物及模型相結合,通過聲、光、電技術,使觀眾如同身臨1937年七七事變的戰場。

    注三:該館正前方是面積8600平方米的抗戰廣場,抗戰廣場中央立有象徵着中華民族覺醒的「蘆溝醒獅」,廣場中軸線兩側各分佈7塊草坪,代表七七事變爆發地及中華民族十四年抗日戰爭。

    注四:此外,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每逢七七事變爆發週年都會敲響和平鐘向人們講述歷史、傳達珍惜和平的聲音。

    注五:今天是「七七事變」85周年,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喊話日本,表示中方一貫主張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發展中日關係,希望日方切實正視和反省侵略歷史,汲取深刻教訓,以實際行動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臺灣不紀念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不紀念,媚日政府殊該鞭。昔年倭寇蹂躪下,同胞被殺四百千。

    男丁拉去當炮灰,少女強逼慰安憐。變本加厲弄民粹,認賊作父似瘋癲。

    轉型正義強通過,除去真史萁豆煎。辱罵榮民抗倭兵,去蔣負義忘恩典。

    注一:臺灣近載已不再紀念七七事變、抗戰勝利、臺灣光復。臺灣人本來也有更久遠的抗日歷史,乙未年(1895年)的血跡斑斑,但是這20多年來因為教改下的「去中國化」,使得臺灣人對自己的歷史定位逐漸迷亂,反過來質疑自己的抗日傳統,轉而去媚日與親日。曾經領導抗日的中國國民黨,卻也對於上述情形視若無睹。

    注二:國民政府光復臺灣之前,臺灣在日本蹂躪下,光是根據日本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記載,原住民就被殺掉八分之一人口,漢族同胞亦被消滅逾40萬人,其他如男的拉去當炮灰、女的當慰安婦等。

    注三:幾年以前,民進黨團在立法院中強行通過「轉型正義」草案,要除去所謂臺灣的非正義歷史遺跡,包括鏟除指領導抗戰成功的蔣中正多個雕像等。

    注四:又日前報載,有臺灣民政府成員,公開向對日抗戰老榮民辱罵。其始作俑者實是民進黨。若與美國民眾之對榮民作對比,令人喟嘆。

    注五:民進黨擅於操弄民粹,撕裂族羣。把自己從奴隸解脫出來的人,不懷感恩,反而給以上述負義!

    注六:萁豆煎,典出曹植七步詩。原詩是: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七:民進黨政府擺明了裝沒看見七七事變85周年,連國民黨也沒有什麼節目或者紀念活動。不管是八年抗戰還是十四年抗戰,臺灣現在的年輕人幾乎完全不關心,中年人也不關心,似乎只有少數超過90歲來自大陸老年榮民們關心了。令人喟嘆心感羞愧。

    全美夏季變得更熱更長

    近年全美多災殃,夏季變得更熱長。都市擴張助高溫,郊區鄉村也不凉。

    氣候愈發趨極端,危及生命安全强。人類活動造其果,實際改善痛無方。

    注一:2022年入夏,全美各地已出現許多嚴重的「夏季特有災變」,如山火、高溫、乾旱或洪水。夏季極端氣候最顯著的例證包含西部地區山火季節延長、水庫近乎枯竭,以及美東出現大規模強降雨導致山洪爆發;以氣候變遷影響最顯著的內華達州瓦肖郡 (Washoe) 雷諾市 (Reno) 為例,當地的夏季平均氣溫相比1970年已飆升華氏10.9度,雷諾市更由於受山火影響,整座城市籠罩在詭異的黃色霧霾中令人無法呼吸,甚至連海拔高度更高的唐納湖 (Donner Lake) 也是如此高溫。

    注二:根據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統計,過去五年的季平均溫度比1971年至2000年間高了華氏1.7度,西部均溫更上升2.7度;夏季的氣候愈發極端,對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也愈大。

    注三:非營利組織「憂思科學家聯盟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資深氣候學者克莉斯汀娜‧達爾(Kristina Dahl)說:「過去幾年以來,夏季極端氣候不斷出現,著實令人感到震驚,人類必須改變我們對夏季來臨的看法,避免氣候變進一步將夏季氣候推向極端,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

    注四:科學家指出,就算先不談石化工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都市擴張本身也要為夏季的極端高溫負上一些責任;氣候學家史蒂芬妮‧麥克菲 (Stephanie McAfee) 指出,像雷諾或拉斯維加斯這兩個常出現全美極端高溫的地區的城市規模都還在不斷擴張,建築物所用的瀝青會吸收更多的熱量,導致城市中心的溫度飆高。麥克菲說:「以拉斯維加斯為例,現在夜間氣溫最低也有大概華氏80度,不開冷氣根本活不下去。」

    謝陳子林王瑞春兄嫂請我吃自做的老北京道地炸醬麵

    陳王伉儷好客傳,廚藝堪比專業擅,今又贈我特色食,京津道地炸醬麵。

    做法簡單味道好,醬香濃郁解人饞,吃過一次忘不了,謝兄厚誼感嫂賢。

    注一:擅,精於、善於意。

    注二:炸醬麵是中國北京天津富有特色的道地食物。炸醬麵是過年過節時老京津人常吃的料理,記得由白光演唱的賀年歌曲《向王小二拜年》亦有提及吃炸醬麵過年的習慣。

    注三:陳子林王瑞春兄嫂自做的老北京天津道地炸醬麵的作法簡單味道好,主要是由炸醬,麵及菜碼等佐料拌勻而食,食感清爽可口濃郁不膩。聽說做法是切小塊的五花肉,搭配以薑末爆炒,而後佐以乾黃醬、鮮黃醬、甜麵醬各三分之一調和,再加入蔥蒜燉製。在食用時除了將煮熟的手擀麵拌上炸醬外,也會佐以小黃瓜絲、蔥白、豆芽等等碼料。

    注四:陳子林王瑞春兄嫂自做的老京津道地炸醬麵,醬香濃郁,做法簡單味道不簡單,吃過一次就忘不了。在美國60幾年的我也是第一次吃真正自做地道的炸醬麵,親口品嚐後真令人回味無窮。

    麵為何稱炸醬

    為何稱作炸醬麵,烹調用字言其變,製作炸醬最後段,醬料沉底油浮現。

    注:麵為何稱作炸醬麵,是因為鍋中「油」的量所定義的烹調用字。在製作炸醬的最後階段,因為比重的關係,醬料都會沉在鍋底,上頭浮起一層的油,看上去就像把醬丟在油裏頭炸一樣,所以才會用「炸」作為動詞,稱為「炸醬」。

    老北京炸醬麵的配料

    炸醬麵用配料選,順口溜有記述傳,反映體驗和廚理,容易上口易記薦。

    注一:老北京也有順口溜記述了炸醬麵又稱「小碗干炸」的配料:青豆嘴兒、香椿芽兒,焯韭菜,切成段兒;芹菜末兒、萵筍片兒,狗牙蒜要掰兩瓣兒;豆芽菜,去掉根兒,頂花帶刺兒的黃瓜要切細絲兒;心裡美,切幾批兒,焯江豆剁碎丁兒,小水蘿蔔帶綠纓兒;辣椒麻油淋一點兒,芥末潑到辣鼻眼兒。炸醬麵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麵碼兒。

    注二:順口溜是一種民間流傳的類似詩詞語句。由於欠缺文字記錄,順口溜在甚麼時代出現難以考證。但相信不會是近代才出現的白話文文體。由於要配合聲韻,不同方言的順口溜並不互通。順口溜沒有特定的句體。但由於順口溜大都反映當代社會的人民生活體驗和哲理,又或者是對社會時弊的發洩和幽默。所以一般都十分容易上口和易記。一般順口溜都是佚名創作,但流傳廣泛。

    北京炸醬麵起源歷史趣聞

    北京原無炸醬麵,起源慈禧太后傳,八國聯軍逃西安,路過一家小荒店。

    掌櫃苦乏大魚肉,奉上炸醬作御膳,居然鳳心大悅吃,一登龍門身價變。

    注一:大多數人們,包括一大部分北京人,並不知道老北京炸醬麵的起源於哪裡、它的歷史有多悠久。北京炸醬麵產生的時期是清朝末期,那個階段北京老百姓吃面主要以白麵為主,人們會在自家用白麵擀麵條或者手拉麵。

    注二:關於北京炸醬麵的起源,有一個和慈禧太后有關的歷史趣聞。相傳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後,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逃到了西安路過了一家小荒店,慈禧在這裡吃到了一種素醬麵,於是吩咐大太監把這做麵的人帶到北京為她做麵,從而炸醬麵就這樣落戶到了北京,一登龍門身價大變,王親貴族大臣巨富爭仿食用,大幅改善炸醬,就這樣推廣傳承了老北京炸醬麵。

    注三:一登龍門,傳說鯉魚躍過龍門就變成龍,指一時間飛黃騰達。典出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李膺傳》: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炸醬麵源起於山東傳赴中外

    炸醬麵源起於魯,推廣中外漸傳赴,並依喜好不同製,自成一格美名著。

    注一:炸醬麵源起於北方菜系集大成地之山東,炸醬麵這個名字是從中國原有的料理名稱而來的。也就是「把醬炒(炸)過後淋在麵上面一起吃」的意思。在中國山東地區吃的炸醬麵做法是麵煮好之後先用冷水沖洗一下,然後再淋上醬料一起拌著吃。山東炸醬麵特點是,炸醬裡面除肉丁外,還會有豆角丁。做法是以蔥薑爆鍋後,下肉丁炸白,再加醬炒成炸醬,再加入事先炒好的豆角丁,一同成為炸醬。另外還有以鮮蝦代替肉丁的鮮蝦炸醬麵。春季時令菜碼有醃香椿芽。

    注二:富有特色的山東炸醬麵做法簡單味道好,醬香濃郁解人饞,漸廣傳赴中外包括東北、北京、粵港、臺灣、韓國、日本等等很多地方。這些地方又根據當地的口味愛好發展出來不同山東炸醬麵的特色,自成一格。例如東北炸醬麵用大醬和肉絲或肉末炒製成的肉醬;北京的炸醬的做法是切小塊的五花肉,搭配以薑末爆炒,而後佐以乾黃醬、鮮黃醬、甜麵醬各三分之一調和,再加入蔥蒜燉製;港式炸醬麵是以辣豆瓣醬及蕃茄醬作主要醬料,紅蘿蔔絲及烏醋、糖和鹽熱煮,食用時搭配廣式生面及肉絲拌吃,味道較甜辣;臺灣炸醬製作先將五花肉切小丁塊,豆瓣醬及甜麵醬分別以水調致稀糊狀,起鍋熱油放入薑末爆香,豆乾丁用小火煸得微微焦香,先加入豆瓣醬,以小火炒至香味飄出,再加入甜麵醬,續以小火翻炒至醬汁發亮;韓式炸醬麵以春醬(黑豆醬)拌著醬油、砂糖與太白粉作為炸醬基底,醬質較為稀薄,放上黃瓜絲、佐洋蔥丁、醃黃蘿蔔及辣白菜一起食用;炸醬麵目前在日本的高級餐館也有賣,口味是照搬台灣式的,樣子是在盤子周圍放上綠色黃瓜絲,中間放麵條,碟子放上黃色的炒鴨蛋,最中央是一撮紫色的炸醬。

    中國麵條考古

    歷史考古中麵條,遺址發現距今遥,長約半米粟製成,新石器時作食料。

    注: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發現了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的麵條,長約50厘米,寬0.3厘米,由粟製成。證據指出最少在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在相等於現今青海省地方,已出現麵條。

    往昔麵條統稱為餅

    往昔麵食統稱餅,湯中煮熟早見影,歷代文獻記述多,條狀製品現市井。

    注一:在中國,最初所有麵食統稱為餅,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即最早的麵條。

    注二:歷代文獻記述麵食稱餅者多,包括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一尺一段,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麵;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記載16種麵條,豐富多彩,有插肉麵、澆頭麵等;元朝初《吳氏中饋錄》記載製作水滑麵的做法;元朝出現了可以久存的掛麵;明朝有製作技術高超的拉麵和雞蛋麵,1500年宋詡《竹嶼山房雜部》記載製作拉麵和雞蛋麵的方法;還有山西等地製作特殊的刀削麵;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餚燒燜而熟的伊府麵,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麵條製品。

    注三:市井,古代指城市城鎮,街坊民居。見《初學記》卷二四:或曰:古者二十畝為井,因井為市,故云也。古代有井田之説,引申到城鎮則為民居聚落台門四合院中眾多人家住在一起並有水井可取水,故稱為市井,但一般人外出或進城,通常都是到了街市上,古代人民愚昧而感性,時間久了,難免牽強附會於街市,古時大多街市上並無水井,其規制依街形成並不按照四方之井田而作。

    中式製麵條分類

    中式麵條分熟生,前者經炸或煮蒸。烘乾抽乾水分後,製成麵狀耐放存。

    煮時可用冷水下,水滾散開食即成。後者水分含量高,新鲜軟爽口感勝。

    注一:中式麵製品依照加工製程可分為「生麵」與「熟麵」兩種。

    注二:生麵是未經蒸熟或油炸的麵製品,水分含量較高、價錢較便宜,但不耐放,約能存上兩至三天,煮麵時宜沸水下麵。一般市售生麵產品,包括各式粗細麵條、水餃皮、餛飩皮等,水分含量在百分之廿五以上,製成後貯存、運送與販賣,均應冷藏在攝氏七度以下,烹調使用前應以冷藏存放,如置於常溫,以不超過三小時為限。

    注三:熟麵是經蒸熟或油炸的麵製乾品,以烘乾抽乾蒸熟或油炸的麵中水分後,水分含量降低,可於常溫存放約兩至三個月,多製成麵餅狀,煮麵時可冷水下麵,待水滾麵餅散開,即可食用。市售產品如速食麵只要包裝完整,保存在陰涼乾燥處,一年以內都可食用。

    注四:生麵與熟麵兩者的味道分別不大,但口感不同。生麵較新鲜爽口彈牙。

    中國各地知名的麵

    中國各地知名麵,豫燴濟南打鹵見。北京炸醬與龍鬚,魯福山拉遠近傳。

    東北朝鮮蓬萊小,陝西油潑扯樣現。岐山臊子晉刀削,蘇州蘇式值推薦。

    鎮江鍋蓋崑奧灶,揚州上海陽春擅。武漢熱乾川擔擔,廈門沙茶杭州片。

    長沙米粉粤餛飩,蘭州清湯牛肉選。香港車仔撈蝦子,台灣紅燒牛肉變。

    北地以其為主食,南方多用作早膳。麵粉愈做愈精細,越來越好食不厭。

    注一:中國各地知名麵很多,就我所知包括:河南的燴麵;北京的炸醬麵、龍鬚麵;山東的福山拉麵;濟南的打鹵麵;東北的朝鮮冷麵;蓬萊的小麵;蘇州的蘇式湯麵;鎮江的鍋蓋面;崑山的奧灶面;揚州、上海的陽春麵;杭州的片兒川;廈門的沙茶麵;陝西的油潑扯麵;岐山的岐山臊子麵臊子麵;山西的刀削麵;蘭州的清湯牛肉麵(蘭州拉麵);重慶的小麵;四川的擔擔麵;武漢的熱乾麵;長沙的米粉;廣州的餛飩麵(由餛飩、鹼水麵合成)、炒麵;香港的撈麵、車仔麵、蝦子麵等;台灣的擔仔麵、台灣牛肉麵等。

    注二:中國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以麵為主食,南方多用麵作早點。

    注三:米粉,米線和河粉是用米作成的麵條。

    注四: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意思是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製細做。出自《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憶觀看中國傳統拉麵條製作表演

    傳統中國拉麵條,拉長揉好麵團料,反覆摺疊再拉長,直到夠細技術超。

    注一:拉麵,或稱手拉麵、抻麵,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麵食,做法是將揉好的麵團拉長,摺疊,再拉長,反覆若干次,直到麵條足夠細為止。優秀的師傅能將麵條拉得又細又長,口感勁道十足。

    注二:觀看中國傳統拉麵條,是手拉而非用刀切成細條。其步驟是案板上撒上麵粉,將餳好的麵劑搓成條,滾上鋪面,如拉韭葉、寬面,則用手壓遍,兩手握住麵的兩端,然後抻拉,拉開後,右手麵頭交左手,左手兩麵頭分開,右手食指勾住麵條的中間再抻拉,待麵條拉長後把麵條分開。然後右手食指面頭倒入左手中指勾住,右手食指再勾入麵條中間,向外抻拉,根據左手傍邊的麵條粗細,用左手適當收麵頭,反覆操作,同條可由1根變4根,4根變8根,麵條的根數就成倍數增長。麵條粗細以扣數多少決定,扣數越多就越細,一 般毛細8扣,細面7扣,二細6扣。拉麵可以拉得更細,但也不要太薄細,如此就沒有勁道口感了。拉好後,左手食指上的面倒入右手大拇指,用中手中指和食指將工手上的面夾斷,下入鍋中煮麵。

    注三:因為拉麵流行於中國西北,由於當地人飲食習慣,拉麵多為清真食品。其中蘭州牛肉麵最負盛名,除了對麵條的標準之外,對牛肉湯底,以及作為配菜的白蘿蔔、辣椒油、蒜苗等均有品質要求,稱之為「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

    注四:拉麵向西傳播至新疆及中亞後,當地人將其與蔬菜炒製稱為「拉條子」。

    注五:拉麵向東傳播至日本後,日本人用豬骨或海鮮熬製湯底,並根據當地風味配以不同蔬菜,成為日本拉麵(但是日本拉麵是刀切的,不是拉的)。

    注六:現代大量商業用麵條製作早已經有了機器取代人工。機器自動撒粉於麵皮上,麵條長度自動切斷,可設定每份麵條重量,可製作生產各式麵條及麵皮如中式麵條、日式拉麵、義大利麵( Tagliatelle、Linguine、Fettuccine )、餛飩皮、餃子皮、燒賣皮等等。適合麵條店舖、小型製麵廠使用。

    即食拉麵

    即食又稱快熟麵,一九五一市場現,製成塊狀壓硬化,日人推出領世先。

    注一:即食麵又稱快熟面、泡麵、方便麵,是一種可在短時間之內煮熟食用的麵條製食品。速食麵的原理是利用棕櫚油將已煮熟與調味的麵條硬化,並壓製成塊狀,食用前以熱水沖泡或煮,用熱水熔化棕櫚油,並將麵條加熱泡軟,數分鐘內便可食用。速食麵的味道來自附加的調料包以及部分產品附加的醋包,主要成分為味精、鹽及醋等。

    注二:就目前在市面上出售的即食麵來說,絕大多數都是在工廠中以機器大量生產,幾乎看不到手工製的麵。

    注三:一九五一市場出現成為速食產品的近代即食麵,發明者有多個說法,而後來銷售量最大的即食拉麵 (英文Ramen) 是生於日治台灣的日籍台灣人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所經營,有鑒於戰後日本糧食管制,中華民國國籍的吳百福因同為戰勝國身分,經商和法律方面較未受美國軍政府限制。

    注四:日本公司在生產即食拉麵後,在亞洲頗受好評,更積極向全世界發展。因此拉麵變得家喻戶曉。

    注五:因即食拉麵變得家喻戶曉,從日本來美國的正宗拉麵店一間一間地開,不過大部份美國人都不知道,其實拉麵是發源於中國的料理!

    日本拉麵起源和歷史

    日本拉麵溯起源,日清友好條約宣,大批華僑因定居,三大港口深植根。

    帶來家鄉湯麵食,中華街上商業繁,引進廚師始萌芽,之後遍地開花蕃。

    注一:清朝稱之《中日修好條規》而日本稱之《日清修好條規》,是清朝與日本在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日本明治4年)9月13日簽訂的雙邊條約。日本大使為大藏卿伊達宗城,而清朝大使為直隸總督李鴻章。這是一條平等的條約,甲午戰爭發生前仍具有效力。具體內容大致為:雙方交換外交使節並在兩國設立領事館,互相承認有限制的領事裁判權,有關通商事宜,仿傚歐美列強的待遇,互相承認。

    注二:明治時期日本向世界各國開放通商,由於日清友好條約原因,大批華僑定居橫濱、神戶和長崎三大港口,因此形成中華街,以豬骨、雞骨等熬湯的方法也在此時傳入日本,間接促成中華拉麵在日本生根。

    注三:植根,比喻深入到人或事物中去,打下基礎。語出自晉‧庾亮 《讓中書令表》:臣歷觀庶姓在世,無黨於朝,無援於時,植根之本,輕也薄也。

    注四:日本拉麵源自中國廣東的廣東湯麵,最早出現於日本江戶時代,由明朝遺臣朱舜水帶來中國廣東廚師在日本長崎引進。不過只流傳日本少數貴族之間,日本民間的主要流行麵食仍是本土蕎麥麵,但是拉麵已經在日本已經開始萌芽。到明治時期更多中國廣東廚師來到橫濱、神戶、長崎等日本的港口二次引進家鄉的麵食,之後中國風味麵條開始流行,拉麵是橫濱中華街常見的食品。

    注五:起初拉麵從中國傳到日本時,多使用鹽巴加上豬骨或雞骨熬成高湯,後來日本各地區開始加入醬油、味噌等調味料,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形成日本獨有的日式拉麵口味。

    注六:日本麵粉原來昂貴,但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有美國提供的廉價麵粉,中國風味麵條於是開始大大流行,當時稱做「支那麵條」。

    注七:1910年,日本第一家的拉麵店「來來軒」於東京淺草開業。1922年,日本商人大久昌治,雇用了中國廚師王文彩,在札幌開設「竹家和食店」,供應中華料理給當地學生與鐵路工人,其中包括支那麵這道料理。因為目睹顧客用歧視語氣點餐,大久昌治的妻子將菜單上的「支那麵」,改成廚師間使用的名稱「拉麵(日語外來語片假名ラーメン,日本讀音Rāmen) 」,希望杜絕這種風氣。隨著這個用語的流傳,札幌成為日本第一個普遍使用「拉麵」這個名稱的城市。

    注八:日本拉麵因價格樸實、分量足迅速拓展至日本各地,1980年代,日本拉麵成了日本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了上班族的第一午餐選擇,日本各地都有人研發出別具地方風味的拉麵。非但如此,日本拉麵又更進一步向外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在歐美一些亞洲人集中的地區,正宗的日本拉麵店近年來像雨後春筍一樣大量開張,大有超過傳統的壽司店的趨勢。很多日本餐館也兼售拉麵。在我家住處附近上週便新開張了一家叫做Akira Ramen的日本拉麵店。

    注九:目前日本拉麵共有東京、橫濱、喜多方、札幌、函館、旭川、京都、佐野與鹿兒島等19個流派,特色各有些微差異。日式拉麵主要湯汁有醬油拉麵、豚骨拉麵、海鮮拉麵、味噌拉麵等。

    日本拉麵精華在湯頭

    日拉精華在湯頭,豬雞魚骨鍋中投,大火熬煮髓膠融,加鹽調味白湯稠。

    或加海鮮醬味噌,四種不同成主流。老客吃時先喝之,品嚐立刻知劣優。

    注一:日本拉麵店的湯頭都是師傅花了連續數小時甚至數天用心熬製出來的,所以湯頭就是每間拉麵店的特色和精華之處。

    注二:日本拉麵的湯底大多有基本的調味材料,再添加不同的額外材料,成為各式各樣的湯頭。此外使用各地區不同的食材,也產生當地獨特的口味,使拉麵成為深入日本各地的普遍食物。湯底的常見原料包括:雞肉骨、豬骨、牛骨、柴魚乾(鰹節)、青花魚乾、小魚乾、海帶、炒黃豆、香菇、洋蔥、蔥等等。

    注三:日本拉麵湯頭的最基本的四款湯底是醬油、鹽味、豚骨、味噌。其他還有雞白湯、濃厚魚貝、豚骨醬油等各種湯頭種類。另外還有將麵條沾著沾汁吃的「沾麵」、沒有湯頭的拉麵「日式油麵」等等。

    注四:醬油拉麵湯頭是拉麵中最古老的口味。很多都是醬油高湯加上雞骨高湯的組合,特點是清澈的棕色湯頭。經典配料是薄片叉燒、筍乾、碎蔥和日式溏心蛋(滷蛋)等。某些店也會用「中華拉麵」的傳統稱呼。此外,根據店鋪和地區的不同,也會使用不同的醬油、高湯和麵條,因此雖然都叫醬油拉麵,也能品嘗到從清淡到濃郁的各種口味。

    注五:歷史僅次於醬油拉麵湯頭,是雞骨及豬骨高湯搭配鹹醬汁組合而成的鹽味拉麵。口味最清淡,特點是湯色清黃。配料往往是雞肉叉燒、蔥和筍乾等,也很適合搭配炒蔬菜享用。

    注六:豚骨拉麵湯頭是豬骨熬出的濃白湯頭加上細直麵組合而成。

    注七:味噌拉麵湯頭是豬骨和蔬菜熬制的高湯搭配味噌做成湯頭,特點是口味濃郁豐富。味噌(日语味噌/みそ miso ,英語Japanese Soybean Paste),又稱麵豉,為一種濃稠的、帶有強烈鹹味的醬,最常見於日本料理亦是受日本國家推廣的一種健康食品。

    注八:日本老客吃拉麵時一般會首先用湯匙喝一口湯讓味蕾甦醒,接著將麵條夾起後與湯汁攪拌均勻,讓麵條吸滿湯汁、並把叉燒等配料泡入湯中加熱,再一口氣連麵帶湯吸入嘴裡。一大口夾帶大量湯汁的麵條吃,才能够享受到真正的日式拉麵美味!

    拉麵店都有自製麵秘方

    拉麵雖都基本料,各店自有製秘竅,通常加鹼增彈性,勁滑吸湯最暢銷。

    注一:拉麵基本材料大抵為小麥粉、發酵粉、蛋、水、鹽等,再加些鹼水增加麵身彈性。鹼水(かんすい,又被音譯為「甘素」)是指碳酸鉀和碳酸鈉的混合物(有時也會加入磷酸)。製作麵條時用的水也很重要,水質越純淨,製作的麵條品質越佳。

    注二:拉麵雖基本料大同小異,但是各店自有製麵秘竅。比方說曾有人使用內蒙古的湖水來製作麵條,結果發現麵條變得更加好吃,因此研究了湖水的成份之後,發展出了這樣的配方。鹼水是屬於鹼性,會讓麵粉中的穀蛋白黏膠質產生性質變化,讓麵條具有光澤感和增加彈性,也會讓麵粉中的黃酮類變成黃色,讓麵條具有獨特的顏色。又如水含量低的麵條比較有勁,口感能夠更多地吸收湯的味道。

    拉麵配料

    日本拉麵多配料,通常數種不可少。包括筍乾玉米粒,青菜蔥花薄叉燒。

    又或另選溏心蛋,蝦蟹貝類豌豆苗。燉肉雪菜馬鈴薯,酸梅海苔海帶條。

    白菜雞蛋天婦羅,木耳蒜末竹筍椒。魚板豆芽魚片球,組成美味任客挑。

    注一:日本拉麵配料有許多種,不可少者是薄片日式叉燒、青菜、蔥花、筍乾、玉米粒、日式溏心蛋(滷蛋)。

    注二:其他可供選擇者包括蝦、蟹、貝類、豌豆苗、燉肉、雪菜、馬鈴薯、酸梅、海苔、海帶條、白菜、雞蛋、天婦羅、木耳、蒜末、竹筍、椒、魚板、豆芽、魚片、魚球等等。

    注三:日式叉燒名稱雖然取用了廣東「叉燒」一詞,但烹調方法截然不同,日式叉燒不燒烤,而是一種滷醃的豬肉。 用棉線綑綁五花腩成圓柱狀,用醬油、味醂調製的醬汁悶煮,最後切成薄片。

    注四:溏心蛋,是日式半熟蛋,煮到蛋白凝固,而蛋黃則是呈液狀。在日本,日式溏心蛋是非常普遍的家常菜,更是日式便當的常見菜餚,家家戶戶都會自製來享用,屬於日本家庭常見的預製料理;可預先製作好之後存放於冰箱2~4天,隨時拿出來品嚐。

    注五:天婦羅(Tempura,天麩羅)是日本代表性的炸物美食,酥脆輕盈的麵衣,包裹住豐美的海鮮或蔬菜,搭配甜甜鹹鹹的和風醬汁,層次口感令人難忘。天婦羅的美味關鍵,在於麵衣的含水比例、油炸技巧。

    拉麵種類多

    湯頭配料知幾何,不同魚肉蔬類多,拉麵料理魅力一,無窮無盡在組合。

    注一:幾何,多少意。語出《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於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

    注二:拉麵作為日本料理獨立發展。其魅力之一,就在於豐富的種類。拉麵中湯頭、配料、麵都有不同的種類,組合起來便是無窮無盡!

    注三:在美國,拉麵專門店通常是做成類似套餐的形式。經常是由華僑經營,兼賣炒飯和鍋貼。

    韋伯太空望韋伯太空望遠鏡瞥見宇宙135億年歷史

    韋伯太空望遠鏡,日系形成探索行,瞥見宇宙億年史,拍攝影像傳回證。

    注一:美國白登總統7月11日公布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首張顯示星系團全彩照片,照片呈現數百個藍、橙、白色光點,是人類歷來觀測到光度最微弱的天體,其中更有部分的光來自138億年前的「大爆炸(Big Bang)」,亦即宇宙誕生的時期。照片也是人類歷來捕捉到的宇宙最深處及最清晰的全彩色圖像。總統形容這是一個歷史時刻。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表示,這張照片由造價100億元的紅外線太空望遠鏡所拍攝,展現「宇宙的一小部分」,「你們看到的是有些星系,在光線被彎曲的其他星系周圍閃耀」。該照片中捕捉到的「SMACS 0723」星系團,距離地球約46億光年,質量龐大,導致其引力能使光的路徑扭曲,達到放大更遙遠物體的作用,即是所謂的「重力透鏡效應(Gravitational lensing)」。韋伯望遠鏡就是利用這個特性,將「SMACS 0723」星系團當作宇宙放大鏡,觀測其背後遙遠且黯淡的星系,並把影像記錄下來。

    注二:NASA科學家7月12日又再公布韋伯望遠鏡的其他數據和照片,未來幾個月也會陸續公開更多影像。12日,NASA公布韋伯所拍攝的影像,包含距離地球7600光年的「船底座星雲(Carina Nebula)」、環繞一顆白矮星的「南環狀星雲(Southern Ring Nebula)」,以及1877年發現的「史蒂芬五重星系(Stephan's Quintet)」星系。其中,「船底座星雲」是由一個名為「NGC 3324」恆星形成區域中的「山脈」和「山谷」,看起來就像一座「宇宙懸崖」。天文學家將上述照片稱為「深空(Deep field)」,即是將天文望遠鏡對準同一片天空,透過長時間曝光,捕捉來自各處的光線,藉此拍下遙遠且光芒微弱的天體。韋伯望遠鏡即是透過感測人眼無法看見的紅外光,並拍下「深空」影像,探索人類前所未見的深遠宇宙樣貌。與主要觀測可見光和紫外光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相比,韋伯望遠鏡的敏感度較前者高出100倍,被視為人類有史以來發射進太空最大型、最有威力的望遠鏡。

    注三: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英語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 是已發射的紅外線太空望遠鏡,原計劃耗費5億美元並於2007年發射升空[8]。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專案嚴重超支,發射時間數次推遲,最新預估總耗費高達100億美元,發射時間為美國東部時間2021年12月25日7時20分。2019年8月28日NASA表示該望遠鏡首次組裝完畢。它是歐洲太空總署,加拿大太空局和美國太空總署的共用計劃。這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的後繼計劃。韋伯太空望遠鏡使天文學和宇宙學領域的廣泛研究成為可能,例如對宇宙中一些最古老和最遙遠的物體和事件(包括第一顆恆星和形成的第一個星系)進行高達 z≈20的紅移觀測,以及潛在適居住太陽系外行星的詳細大氣特徵。它擁有一個總直徑6.5米(21 呎),被分割成18面鏡片的主鏡,放置於太陽─地球的第二拉格朗日點。這意味着其將在地球-太陽連線上地球背後的150萬公里處繞L2以暈輪軌道運行,而非像哈勃太空望遠鏡那樣繞近地軌道公轉。一個由塗有矽和鋁的聚酰亞胺薄膜 (杜邦Kapton) 製成的五層大型遮陽板將保持它的鏡片和四個科學儀器低於50 K(−220 °C;−370 °F)。此專案曾經稱為「新一代太空望遠鏡(Next Generation Space Telescope)」,2002年以美國宇航局第二任局長詹姆斯‧韋伯的名字命名。位於馬里蘭州的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GSFC) 負責開發,望遠鏡的地面控制和協調機構是位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TScI) 。主要承包商是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Northrop Grumman)。美西時間2021年12月25日上午7:21分,在法屬圭亞那的歐洲太空總署庫魯基地,負責運送的亞里安5號火箭順利升空。送入太空後,韋伯太空望遠鏡將要航行約一個月,進入預定軌道,距離地球估計至少150萬公里,在拉格朗日L2點(The second sun-Earth Lagrange point)運行,而非地球軌道。

    注四:韋伯望遠鏡1996年開始規畫,承襲已退役的前身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探索太陽系形成奧祕,收集1億年前歷經大爆炸(Big Bang)後誕生之最早星系的數據和資料。韋伯太空望遠鏡也被設計來觀察太空中遙遠的星系,讓科學家得以觀察恆星如何誕生,探測太陽系外行星的大氣,尋找臭氧、水或二氧化碳的跡象。

    注五:韋伯望遠鏡5月曾遭質量通常小於1公克的「微流星體 (micrometeoroid) 」撞擊,NASA表示,韋伯的設計得以承受這類衝擊,不影響其收集數據的能力。

    韋伯太空望遠鏡確證外星水分存

    韋伯鏡望太空奔,送回拍攝地球返,一星大氣有雲霧,確證外星水分存。

    注一: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2日指出,韋伯太空望遠鏡已捕捉到深太空水分存在的確鑿證據,伴隨的還有雲朵及霧氣。NASA表示,深太空水分、雲朵及霧氣的證據,是由觀察距地球約1150光年外、「鳳凰座」(Phoenix)方向的一顆氣態行星所得;行星編號為「WASP-96 b」,其環繞的恆星約與太陽大小相當。

    注二:韋伯望遠鏡6月21日把「近紅外成像及無縫光譜儀 (Near Infrared Imager and Slitless Spectrograph,簡稱NIRISS) 」對準WASP-96系統,觀察6.4個小時,儀器的穿透譜(Transmission spectrum)揭露其前所未知的行星大氣細節:水分特徵確然無誤,有霧氣徵兆及雲朵的證據。透過韋伯望遠鏡,學者們將能測量其大氣層中水蒸氣的量,另決定各式元素如碳及氧有多充沛。

    注三:WASP-96 b與太陽系內的氣態行星並不相同,密度比木星的一半還要少很多,直徑卻是木星的1.2倍,也就是又鬆又胖;其星體溫度高於華氏1000度,更為熾熱,距離其恆星極近,相當水星與太陽的九分之一,公轉一次大約三又二分之個地球日。

    注四:NIRISS的觀察展示韋伯望遠鏡能極精準確定系外行星的大氣層特性,包括有望供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

    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一顆垂死恆星

    韋伯鏡拍影像清,攝到一顆垂死星,光線變暗灰頭臉,天鵝輓歌悽唱驚。

    注一:韋伯望遠鏡也拍攝到一顆垂死恆星的「天鵝輓歌」;望遠鏡上兩具攝影鏡頭顯示,該恆星已經變暗,往四面八方釋出多重環狀的氣體及塵埃,這是望遠鏡首度揭露恆星「灰頭土臉」。

    注二:這顆垂死恆星拋出的行星狀星雲編號為「NGC 3132」,非正式名稱叫「南環星雲 (Southern Ring Nebula) 」,距地球約2500光年;韋伯望遠鏡讓太空科學家能深入了解諸如此類的行星狀星雲的特定細節。

    這次觀察幾乎是正面顯現南環星雲,但若是旋轉過來,由邊緣觀察,會發現其立體形狀看來像兩隻碗底部相貼,只是兩者之間有個大洞;事實上是兩顆恆星軌道相扣而形成這個光景;韋伯望遠鏡的紅外光成像拍出這個複雜系統的新細節,看出第二顆恆星已被塵埃包住,但較亮的恆星還在演化的較早階段,未來也可能噴射出自己的行星狀星雲。

    注三:在古希臘神話中,阿波羅(Apollo)多才多藝,被認為是音樂、詩歌和藝術的保護神。因為天鵝是阿波羅的神鳥,所以後世常拿天鵝來比喻文學和藝術。傳説天鵝平素不唱歌,只在臨死前,它會引頸長鳴、高歌一曲,其歌聲悽婉動聽,被認為是世間絕唱。

    謝謝葉秀萍姊贈送自做佳餚(冠頂)

    葉貫條入廚藝熟,秀外慧中賢聲著,萍跡鷗波逸自在,謝贈自做東坡肉。

    注一:葉貫條入,比喻深入精微,融會貫通。典出漢.王充《論衡.薄葬》:通人知士,雖博覽古今,窺涉百傢,條入葉貫,不知審知。

    注二:秀外慧中,形容一個人容貌秀美,內心聰慧。今多用以形容女性。語本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據《全唐文.卷五五五.韓愈》引)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閒,故曰盤。」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於人,名聲昭於時。坐於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閒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於天子,用力於當世者之所為也。

    注三:萍跡鷗波,比喻隱居者安逸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語出清.王士慎《池北偶談.談獻二.王公家書》: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鷗波萍跡,足寄此生。

    注四:東坡肉,是中國菜名饌之一,腴爛入味,入口即化、齒頰留香,是中華各大餐館熱賣的美食佳餚。

    食葉秀萍姊贈送自做東坡肉

    葉姊自做東坡肉,色澤紅豔引食慾,汁濃味醇香酥爛,不碎不膩名實符。

    注一:東坡肉是蘇東坡他發明的,是中華傳統風味菜餚中的一朵奇葩,以色澤紅豔,汁濃味醇,腴爛入味,入口即化、齒頰留香,肉酥爛而不碎,味香酥而不膩爲特點。葉秀萍姊贈送自做之東坡肉,以五花肉加上醬油、冰糖、紹酒等調料慢火紅燒而成,採用二寸餘立方體狀、半肥半瘦的五花肉。葉秀萍姊贈送自做之紅燒肉東坡肉具有上述東坡肉的每項特點,果真名實相符,足見高明。

    注二:說起東坡肉,還流傳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於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觸犯了皇帝,被貶到黃州,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宋神宗駕崩後,蘇東坡重新被起用調到杭州作官時,西湖已被葑草淹沒了大半。他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後來被稱爲蘇公堤。老百姓爲了讚頌蘇東坡的功德,到了春節時就給蘇東坡送豬肉,以表示自己的心意。蘇東坡收到了豬肉,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用自家的烹調方法燒製,連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冊送給每家每戶。但家人燒製時,把連酒一起送領會成連酒一起燒,然而燒製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讚之,此後被人們命名爲東坡肉。

    注三:後來蘇試還有《豬肉頌》詩來描寫有名的東坡肉: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喫,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首詩交代了東坡肉的起源。

    注四:據《清稗類鈔》 飲食類三 《東坡肉》條:「《東坡集》有食豬肉詩云:「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喫,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今膳中有所謂東坡肉者,即本此。蓋以豬肉切為長大方塊,加醬油及酒,煮至極融化,雖老年之無齒者亦可食。」

    注五:蘇軾,號東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慷慨激揚的文章,飄逸豪放的詩詞,蘇軾憑藉獨特的魅力向世人闡述他別樣的人生態度。我看若是你以爲他只有這些詩詞文章流芳百世,那你就錯了。同樣著名的是,蘇軾在上的研究。說到蘇軾的喫,不得不提著名的東坡肉。有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因此自古以來詩人都忌諱筆下生,怕文章變俗氣。但蘇軾偏不,不僅喫得開心,也要寫下來讓別人覺得他喫得開心。如今東坡肉不僅流傳於世,還得到了衆人的讚美,這段軼事也被人們津津樂道。

    注六:我看蘇軾一生被貶四次,一次比一次遠離朝堂,卻依然心繫朝堂,用心爲民謀福利,也許這就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爲了排解心中的不忿,蘇軾寄情于山水和當地的美食中,久而久之心理也變得成熟穩重,更接近老莊之道。在心情煩悶、仕途不順時,人應該學會排解心中的不悅,像蘇軾那樣寄情于山水,轉移注意力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上去,對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好處,這也不失爲一種養生之道。

    民生用品與食物都全部漲價

    高通膨居高不下,用品食物全漲價,每樣商品都變貴,聯邦數據顯非假。

    注一:聯邦勞工部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結束的過去12個月中,整體食物價格漲10.4%,是1981年2月以來最大年度漲幅;此外,6月雜貨價格同比去年也漲了12.2%,是1979年6月以來最大漲幅。未經季節調整的雜貨價格上漲12.2%,與此同期,幾乎每樣商品都變貴,部分類別漲幅特別大,如蛋狂漲33.1%、麵粉漲19.2%、雞肉漲18.6%、牛肉漲16.4%,蔬菜水果貴8.1%,餐廳商品價格調升7.7%。

    注二:通膨價格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飆上新高,整體物價均上漲;提供農業財經服務的「合作銀行 (CoBank) 」資訊交換部門主任福斯 (Rob Fox) 表示,排山倒海的問題推高糧食價格。

    六月通膨創四十年新高

    六月通膨續糟糕,飆創四十年新高,物價漲幅難接受,黎民憂慮痛苦號。

    注一:根據7月13日勞工部報告,6月物價指數年增9.1%,創下1981年11月以來最快漲速。通膨一大原因為油價大漲,6月油價月增11.2%,年增更逼近60%;住房和食物價格也是高通膨的原因。6月能源通膨指數月增7.5%,在整體通膨佔了近半;能源指數涵蓋燃料、石油、汽油和電力,年增41.6%,寫下1980年4月以來最大漲幅。6月租金月增0.8%,年增5.8%,為1986年以來最大漲幅;裝潢費用也快速飆漲,家具價格年增13%。6月食品價格年增12%,為1979年最快增幅。

    注二:高通膨也成為聯準會棘手問題,聯準會已陸續展開30年來最快的升息節奏;美國經濟今年前三個月首見縮減,許多分析師認為第二季會繼續維持該趨勢。

    注三:糟糕,意思是事情壞到不可收拾,語出自《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今兒糟糕,穿了一隻靴子!」

    注四:號,拖長聲音大聲呼叫意思。

    美國溫室氣體排放四大能源公司是禍首

    溫室效應人為有,排氣過多變氣候,環保組織分析指,能源公司是禍首。

    二氧化碳與甲烷,四大釋放無出右,美國須即定規範,事實專家知已久。

    注一:溫室效應是指行星的大氣層因為吸收輻射能量,使得行星表面升溫的效應。由於溫室效應,行星表面溫度會比沒有大氣層時的溫度要高。以往認為其機制類似溫室使其中氣溫上昇的機制,故名為「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不少研究指出,人為因素使地球上的溫室效應異常加劇,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效應。太陽輻射主要是因為短波輻射,然而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則是長波輻射。大氣對長波輻射的吸收力較強,對短波輻射的吸收力較弱。白天時,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部分能量被大氣吸收,部分被反射回宇宙,大約47%的能量被地球表面吸收。晚上地球表面以紅外線的方式向宇宙散發白天吸收的熱量,其中也有部分被大氣吸收。大氣層像覆蓋玻璃的溫室一樣,保存了一定的熱量,使得地球不至於像沒有大氣層的月球一樣,被太陽照射時溫度急劇升高,不受太陽照射時溫度急劇下降。一些理論認為,由於溫室氣體的增加,使地球整體所保留的熱能增加,導致全球暖化。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地球就會冷得不適合人類居住。據估計,如果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平均溫度會是−18℃。正是有了溫室效應,使地球平均溫度維持在15℃,然而當下過多的溫室氣體導致地球平均溫度高於15℃。目前,人類活動使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增加,由於燃燒化石燃料及水蒸氣、二氧化碳、甲烷等產生排放的氣體,經紅外線輻射吸收留住能量,導致全球表面溫度升高,加劇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為了解決此問題,聯合國制定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防止地球的溫度上升,影響生態和環境。

    注二:環保組織Ceres和清潔空氣行動隊 (Clean Air Task Force) 7月14日發表報告指出,四大能源企業艾克森美孚 (Exxon Mobil)、康菲公司 (ConocoPhillips)、Hilcorp公司和西方石油 (Occidental Petroleum),是美國溫室氣體排放和甲烷排放的主要源頭。報告分析了主要石油與天然氣公司提交給環保署的資料,發現各公司的排放差異很大,排放量最高的公司所排放的甲烷,比排放量低的公司多出近24倍。Hilcorp公司2020年排放的甲烷高居榜首,其次是艾克森美孚、西方石油和康菲,四大公司排放的甲烷超過30萬噸。報告指出,企業的設備也是排放的主要因素,例如將多餘天然氣燒掉的公司會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而採用氣動控制設備的公司則是排放更多甲烷,排放量占到62%。但環保組織僅分析了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資料,這些公司依法必須向環保署提交報告,而沒有分析其他排放源的資料,超級排放源所排放的甲烷占到行業排放量的8%到12%。

    注三:甲烷對全球溫室效應的作用在排放20年內是二氧化碳的80多倍,在迄今的全球暖化過程中,導致氣溫升高。甲烷排放近年來日益受到重視,因為甲烷在大氣中的壽命比其他溫室氣體短,因此被認為是降低排放與減緩暖化趨勢的最簡便途徑之一。分析人員指出,他們的報告闡明了專家早就知道的事實: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可採取減少甲烷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有的企業已在執行,有的還沒有,聯邦和各州的法規是規範能源企業的生產與排放標準的關鍵。

    注四:古時以右為尊,「無出其右」指沒有人能勝過他,為推許之詞。語本《史記.卷一○四.田叔列傳》。

    中國退休來美定居環保鄰友嘆

    中國環保步履艱,退休來美憶當年,努力克難仍遺憾,未見天高氣爽天。

    注一:中國退休來美定居環保鄰友言1972年前,在中國工業化初期,經濟發展水平低,環境污染問題顯而易見,大多數人對環境科學的基本知識不甚理解,把環境問題視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

    注二: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當時中國政府派代表參會,這也是中國恢復了聯合國席位後,參加的第一個大型國際會議。「中國環保之父」曲格平為代表團成員之一,並長期擔任中國環保部門領導。1979年,中國第一部環境保護法律獲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並開始試行。自1980年代開始,與海洋、草原、大氣、水資源等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相繼出台,中國政府把環境保護確立為基本國策之一。鄰友受到啟發進入中國環保局工作,見證了一些中國環境保護的認知和行動。

    注三:從傳統農耕到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國經歷了忽視污染危害,意識到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並從上至下重視環保,但是環保初期步履艱難。1992年,中國的環保開始立法,但有法不依。1993年開始,中國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與大規模經濟建設伴生的是嚴重環境污染問題。

    注四:為了積極治療嚴重環境污染問題,中央政府、各地各部門鼓勵環保並加強執行取得了一些成果,空氣質量提升,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幅減少。可是。遺憾的是始終未能達到政府訂定的高標。

    注五:天高氣爽,形容天空高遠明朗,少有污染。

    污染嘆調寄滿江紅

    資源有限,顧眼前、濫用枯竭。舉目望,空氣污染,環境惡劣。

    全宇瘡痍生態惡,環球洪旱災疫刧。嘆人類、自毁好河山,堪悲切。

    嚴立法,行透徹。採取減措施,患難團結。

    少用生化燃燒料,還我錦繡美河嶽。堅决心、拯救自家園,悟透澈。

    歐元兌美元貶破平價

    歐元兌美貶破平,反映衝擊憂慮情,各國央行料不救,經濟勢將沉淪行。

    注一:歐元(Euro;符號€)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這19國是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西班牙、馬爾他、賽普勒斯、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合稱為歐元區。目前共有3.3億人使用歐元,如果加上與歐元固定匯率制的貨幣,歐元影響到全球4.8億人口。2006年12月,共有6,100億歐元在市面上流通,按照當時匯率計算,相當於8,020億美元。歐元流通的現金總價值超過美元。

    注二:歐元(Euro)在2002年1月1日正式流通,初期曾因信心危機,在當年7月創下歷史最低紀錄:1歐元兌換0.8380美元,各國央行當時被迫介入阻止歐元大滑坡,因為擔心歐元下跌會損害全球經濟,將近3年後,才將歐元價位拉到高於美元的水準。此後,歐元兌美元都在平價以上,即使在2010年代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期間,歐元價位也一直高於美元。目前歐元已占全球外匯存底的20%,更占全球發債貨幣的25%。

    注三:歐元兌美元7月13日貶破平價,跌到1歐元兌0.9981美元,觸抵2002年以來新低;7月14日,義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請辭,歐元又跌至0.9952美元。7月15日,歐元回升到平價之上,來到1.0053美元。

    注四:市場擔憂歐元疲軟的原因主要是俄羅斯日前以定期維修為由,中斷北溪一號(NordStream1)管線的供應,投資人擔憂俄羅斯結束維修後,可能全面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導致歐洲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另外,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的政治危機持續升溫,導致歐元進一步走低。市場憂慮經濟現實衝擊歐元貨幣信心。

    注五:此外,美國決策當局已不擔心美元太強勢,因為強勢美元有助於抑制美國通膨,也降低各國央行一起阻止歐元貶值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9.1%,創1981年11月以來最高通膨率,引發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本月可能升息4碼(1個百分點),拉抬美元全面走揚。美元指數7月14日一度升破109,刷新20年來新高,也對歐元造成壓力。所以美國和其他的國家央行這次不會出手相救。

    注六:對投資者而言,歐元兌美元貶破平價只是具有象徵意義,對整體金融市場的影響預料有限。不過,弱勢歐元確實會影響到歐洲經濟,將推升歐元區進口成本,也會對本已高漲的通膨率火上加油。雖然歐元走弱會提高歐洲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也會增加海外遊客前往希臘和西班牙度假的吸引力,但分析師表示,好處卻可能被進口成本飆漲抵銷,特別是能源和原材料的進口價格,其中多數以美元計價。

    謝傅培基兄寄來新版郁可唯唱《如果雲知道》曲

    如果浮雲知,季忠平作詞。愛一旦結冰,淚別告雲悲。

    昔年茹芸唱,腔調感人癡。專輯銷百萬,全亞名聲馳。

    培基寄新版,再聆痛悟移。可唯聲美潤,郁音繞梁遺。

    注一:季忠平作詞屠穎編曲之《如果雲知道》,由許茹芸主唱風靡一時,其感人動聽「芸式唱腔」也在此時期得名。此曲收集在許茹芸第3張國語專輯中,於1996年9月27日發行。全亞洲銷售累積達220萬張,哄動一時。

    注二:《如果雲知道》詞是:愛一旦結冰,一切都好平靜。淚水它一旦流盡,只剩決心。放逐自己在黑夜的邊境。任由黎明一步一步向我逼近。想你的心,化成灰燼。真的有點累了,沒什麼力氣。有太多太多回憶,哽住呼吸。愛你的心我無處投遞。如果可以飛簷走壁找到你。愛的委屈不必澄清。只要你將我抱緊。如果雲知道,想你的夜慢慢熬。每個思念過一秒,每次呼喊過一秒,只覺得生命不停燃燒。如果雲知道,逃不開糾纏的牢,每當心痛過一秒,每回哭醒過一秒,只剩下心在乞討,你不會知道。

    注三:傅培基兄寄來1983年新版郁可唯唱《如果雲知道》曲也用「芸式唱腔」,郁可唯的聲音美好。她的高音也圓潤,一點都不尖銳不刺耳,好聽順耳。

    注四:郁可唯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江蘇興化,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英文系,中國大陸歌手。2011年憑演唱台灣劇集《犀利人妻》插曲「指望」而打開大眾知名度。其對聲音掌控技巧純熟,除本身聲線外還能模仿多個歌手及其他聲音,有「天然變聲器」之稱。

    注五:郁音繞梁,諧音就是餘音繞梁,餘留的歌聲環繞屋梁,迴旋不去。語本《列子.湯問》。

    通膨已根深柢固

    非經濟外部因素,供需疫情戰爭故,短期之內難好轉,通膨已根深柢固。

    注一: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執行長所羅門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