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My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reer at U.S. Naval Academy 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art Five): 北美教研生涯記自咏(五)
My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reer at U.S. Naval Academy 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art Five): 北美教研生涯記自咏(五)
My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reer at U.S. Naval Academy 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art Five): 北美教研生涯記自咏(五)
Ebook274 pages32 minutes

My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reer at U.S. Naval Academy 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art Five): 北美教研生涯記自咏(五)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北美教研生涯記錄作者在北美海軍學院(U S Naval Academy)和約翰‧霍浦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教學及研究逾卌年生涯。
記兩校培才,說灌溉耕耘。錄經歷見聞,寫教研風雲。
咏胸懷意境,憶甘苦愉辛。積詩數千首,抒情發為文。

吾非學文,亦從未認真學過平仄及音韻格調,不曾登堂,何敢言詩詞!然歌謎詞賦,平素所愛,惜指引乏人,只靠自行摸索,未諳創作之道。七十歲退休前,因工作忙碌,無暇他顧,偶有吟咏習作嘗試,均隨寫隨棄,並未收藏留稿。今年七十將四矣,教研生涯完全結束,東風重拂,白髮逢春,野翁心熱,始與和余背景相同數同窗友好對古典文學有興趣者互相唱和,聊志訴情,再興詩詞之念,又憶錄舊作及記咏昔年往事感懷,重握斑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Aug 1, 2015
ISBN9781625039187
My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reer at U.S. Naval Academy 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art Five): 北美教研生涯記自咏(五)

Read more from Chih Wu

Related authors

Related to My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reer at U.S. Naval Academy 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art Five)

Related ebooks

Related categories

Reviews for My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reer at U.S. Naval Academy 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art Five)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My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reer at U.S. Naval Academy 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art Five) - Chih Wu

    目錄

    目錄

    自序

    作者簡介

    第一章/1998年

    第二章/1999年

    第三章/2000年

    書後

    吳治自吟書集待續

    自序

    北美教研生涯記錄作者在北美海軍學院(U S Naval Academy)和約翰‧霍浦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教學及研究逾卌年生涯。計劃寫多集。第一集已出版,包含就職前,助教授時期,副教授時期前段,及萬里行,共四章,涵蓋1966年至1972年,書號ISBN 978-1-62503-071-9。第二集也已出版,包含副教授時期後段,及正教授時期第一段,共十六章,涵蓋1973年至1988年,書號ISBN 978-1-62503-097-9。第三集也已出版,包含正教授時期第二段,共四章,涵蓋1989年至1992年,書號ISBN 978-1-62503-142-6。第四集也已出版,包含正教授時期第三段,共五章,涵蓋1993年至1997年,書號ISBN 978-1-62503-194-5。本書為第五集,採用紀年式,包含正教授時期第四段,涵蓋1998年至2000年。以後數集將包含正教授時期第五段,第六段,及退休。

    記兩校培才,說灌溉耕耘。錄經歷見聞,寫教研風雲。

    咏胸懷意境,憶甘苦愉辛。積詩數千首,抒情發為文。

    吾非學文,亦從未認真學過平仄及音韻格調,不曾登堂,何敢言詩詞!然歌謎詞賦,平素所愛,惜指引乏人,只靠自行摸索,未諳創作之道。七十歲退休前,因工作忙碌,無暇他顧,偶有吟咏習作嘗試,均隨寫隨棄,並未收藏留稿。今年七十將八矣,教研生涯完全結束,東風重拂,白髮逢春,野翁心熱,與和余背景相同數同窗友好對古典文學有興趣者互相唱和,聊志訴情,再興詩詞之念,又憶錄舊作及記咏昔年往事感懷,重握斑管,輯成此集,以留紀念。明知雪泥鴻爪,轉眼無痕,然敝帚之賞,亦可解老年一時之悶,親朋後人翻閱,權作念我。如此而已,豈有他哉?正是:

    教研多事堪回憶

    未曾入室寫詩詞,林泉消閑且為之,

    教研多事堪回憶,梗概留後庶可知。

    取名自吟集

    教研生涯敘詳實,不求聞達不求利,

    無意搏取後世名,詩詞故取自吟集。

    作者簡介

    成功大學李克讓教授

    成功大學校友吳治博士,民國46年及50年本校機械系學士及碩士畢業,民國55年獲得美國伊里諾大學博士,即進入美國海軍官校機械系任教服務四十二年,並在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兼教服務四十年,2006年退休。吳治在教學及專業領域上研究表現傑出,受到校方及校外學術界肯定及重視。

    吳校友歷年來獲獎無數,在教學研究方面,年年獲得校方的頒獎,1993年榮獲美國海軍官校最佳研究獎,1994年榮獲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工學院最佳教學獎,1996年榮獲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工學院最佳著作獎等;在行政方面,吳校友曾任美國海軍官校機械系系主任四年,1991年榮獲海軍軍部給予文職人員最高功績獎,並於2006年榮獲海軍軍部給予特别褒揚獎,譽為美國海軍官校有史以來研究著作最為豐富傑出文職人員;1999年榮獲北美州成功大學傑出校友獎。

    吳校友學術研究與著作極為豐富,為兩種學術期刊總編輯,擔任三種學術期刊編輯委員,除此之外,吳校友已出版九本專書,五百多篇學術期刊文章,三百餘篇學術會議論文,及兩百餘篇專書暨論文評審。其中1994年英國牛津大學為他出版了海洋溫差專書,此書在科技最負盛名的科學(science)期刊書評上極博好評,譽為海洋溫差領域之空前佳著。吳校友在1990年代亦曾任行政院科技顧問組顧問多年。

    注:上文部份轉載自2000年2月國立成功大學校刊第192期101頁。

    第一章/1998年

    家嚴談虎年(1998)

    威震群峰百獸王,斑斕文采煥玄黃。騰掀剪撲豪無畏,跨越攀登奮自強。

    嘯吟一聲天地動,躊躇四顧鼠狐藏。氣吞萬里山河壯,猛士迎春意正昂。

    家慈談虎年

    虎躍鎮奸邪,年喜送萬家,吉祥康樂壽,好運伴天涯。

    家兄談虎

    氣震山河哮若雷,躍撲而出宵小摧,天生額面紋王字,豈假狐狸方顯威。

    妹夫談虎

    静若止水伏草叢,動如閃電勝矯龍,神威震懾百邪遁,天賜君儀王者風。

    也談虎

    來去氣勢昂,山林任我行, 凌巔一聲嘯,百獸共呼王。

    弗瑞爾藝廊

    弗瑞爾藝廊,一九二三創。文藝復興式,簡約樸素樣。

    車皮大王捐,珍品個人藏。多為宋明物,繪畫最大量。

    搜集上至周,青銅器佛像。下至近現代,大千畫在牆。

    注一:弗瑞爾藝廊(Freer Gallery of Art)是記念一位底特律的工業家弗瑞爾(Charles Freer) 將其畢生的藝術珍藏捐獻出來並建館而命名,藝廊以展示亞洲藝術為主。

    注二:弗瑞爾藝廊建於1923年,位在華府國會山附近,是華府國家史密斯松寧(Smithsonian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Museum)博物館系統中十七個館中成立最早者。

    注三:弗瑞爾藝廊建築風格是意大利佛羅倫斯文藝復興式,簡約樸素,浪漫典雅。由建築師普拉特設計造成。

    注四:查爾斯•弗瑞爾(Charles Freer) 是十九世紀末期美國火車車厢製造業的托拉斯,人稱車皮大王。

    注五:弗瑞爾藝廊的收藏包含了日本藝術品、韓國陶藝、佛教藝品、南亞藝品、回教藝品、以及中華藝品。其中,屬中日的收藏最多。

    注六:弗瑞爾藝廊的中華藝品收藏,上至商周時代青銅器,下至現代。其中,多為宋明藝品,以繪畫為最大宗,尤其宋明繪畫超過1200餘幅。據云,其數量為神州外之最。

    注七:弗瑞爾藝廊是華府國家史密斯松寧博物館系統中十七個館中最冷門者,雖然免費,但參觀者不多。所以參觀者可以從容不迫,駐足慢慢欣賞。

    商周青銅器

    商周時代青銅器,政權象徵高貴氣,造型紋飾有銘文,完美結合藝術契。

    注一: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是夏、商、周時代(約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的先民為人類文化做出的一項偉大貢獻。世界各文明古國都經歷過青銅時代,唯有古代中國賦予了青銅器以重大的社會意義、深厚的精神內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藝術形式契合,使之成為傑出的藝術典範。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夏、商、周三個朝代,前後延續了2,000多年,至秦漢時期已是其發展的尾聲。

    注二:青銅(Bronze)器主要作為禮器和兵器,是政權的象徵。

    注三:弗瑞爾藝廊藏有約百件上古三代的青銅器。是海外收藏此類藝術品最多者之一。

    青銅

    青銅材料是合金,混有銅錫鉛與鋅,熔點不高易鑄造,氧化後物顏色青。

    注一:青銅是红銅、錫、鉛、和少量銻、砷、或鋅的合金,因其氧化物顏色青灰,故名青銅。

    注二:青銅的熔點低,約800℃,硬度高,容易熔化和鑄造成型。

    青銅器銘文

    青銅器銘文,刻字敘事云,記載大事件,傳播史見聞。

    注:青銅器銘文亦稱金文,是指鑄刻在青銅器物上的文字。是夏、商、周時代,凡有重要文件需要長期保存或有重大事件需要永久紀念,就鑄造一件青銅器,把文件或事件用文字記錄刻在青銅器上。古史研究者常把青銅器銘文視為中華書籍的初期形式,具有重要的文獻和書法價值。

    南宋羅漢洗濯圖

    羅漢洗濯圖古軸,南宋林庭珪繪佛,中有應真計五位,失群之作只兩幅。

    注一:羅漢洗濯圖軸,長約一米寬半米。看圖下端模糊題字可知,此圖是南宋畫家林庭珪所繪。形像寫實逼真,是佛教的無上藝術品。

    注二:羅漢,是梵文Arhat的音譯,又譯應真

    注二:此圖繪有羅漢五位,是整套五百羅漢百件作品之一。藝廊中另藏有《天台山石橋羅漢圖》,是百件作品之二,但未展出。其餘九十八件散佚,或云多在日本。

    清朝覆滅後古文物大量流失

    中華文化久,古珍在在有。收羅誰最多?皇族藏最富。

    朝廷氣數終,樹倒散貴胄。文物大流失,始自清覆後。

    偷者不識貨,國寶廉價售。又或圖近利,大批銷美歐。

    注一:中華文化五千年,文物不知凡幾。帝王權大,清朝歷帝均喜好古珍、書畫、珠寶、工藝極品等。近三百年收羅,存儲數量不可估計,均只供帝后欣賞私有。因精品被集中保存在宫廷之中,外人不知其詳。現今臺北故宫博物院及北京博物館所有只不過是昔日清宫文物的一部份,可以想見昔年皇族藏物之浩瀚。

    注二:清朝覆滅後,宫藏古文物大量流失,故宫中主僕或偷或盗廉價出賣。昔日王公貴戚,迫於生計,亦不惜出讓。

    注三:弗瑞爾藝廊中華文物,據小冊介紹,很多是弗瑞爾在民國時期廉價購得,包括一大批端方匐齋 中的傳世名畫。

    摹東晉洛神賦圖

    顧愷之洛神賦圖,東晉名家繪甄姝。中國十大名畫一,真跡不傳世已無。

    現版皆為摹擬本,弗瑞爾廊有此物。購自端方府匐齋,幸得欣賞在華府。

    注一:《洛神賦圖》為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名作。此圖與唐代韓滉的《五牛圖》、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作品並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可惜的是,此畫真跡已不傳,現流傳版本皆為摹本,美國弗利爾藝廊所藏是其中之一。

    注二:《洛神賦圖》長卷中畫的是曹植與甄妃故事。

    注三:美國弗利爾藝廊之《洛神賦圖》宋摹絹本係購自端方府匐齋,民國初年時弗利爾購價是十萬美元。《洛神賦圖》可說是弗利爾藝廊之鎮廊之寶

    顧愷之是開創中國人物畫的鼻祖

    藝術創作大建樹,中國人物畫鼻祖,其作世稱鐵線描,筆如春蠶絲暢吐。

    注一:顧愷之是開創中國人物畫的鼻祖,他的筆法如春蠶吐絲,輕盈流暢,被後世稱為鐵線描

    注二:唐代張彥遠對顧愷之的畫評價為:緊勁聯綿,循環超忽,調格逸易,風趨雷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也。

    洛神賦圖傳奇故事

    曹植洛神賦,描寫人神遇。偶然相邂逅,突萌愛情愫。

    剎那成永恆,戀意自流露。浪漫繪鮮活,傳奇故事述。

    注:曹植的「洛神賦」述說的是一段在洛水河畔,人神相戀之愛。偶然的邂逅、突萌的情愫、剎那的永恆、永垂不朽的傳奇文字。

    看《洛神賦》圖中畫場景

    洛神賦圖畫場景,岸邊初見植癡憬。甄宓衣帶輕飄動,淩波微步仙靚影。

    欲去還留矛盾心,愛慕之情一見傾。多次相會情難已,駕車雲端終離行。

    留下曹郎戀不捨,感嘆作賦腦留影。抒發人神之道殊,不能如願憾悵永。

    注一:《洛神賦》圖是一長卷連環畫,橫約六米,縱約卅厘米。是根據曹植《洛神賦》而作。《洛神賦》原名《感甄賦》,主要描述了曹植早年與當時蔡縣令甄逸之女甄宓的感情故事。甄宓後來嫁給了曹植之兄曹丕,生下了明帝曹叡後,慘遭迫害致死。

    注二:洛神是傳説中的伏羲之女,溺于洛水而化為神,世人稱之為宓妃。據傳曹植獲得宓妃遺枕,感嘆之下作此賦以抒發對其愛慕之意以及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願的惆悵之情。

    注三:《洛神賦》圖中畫場景,先是二人初見的一幕,曹植站于岸邊,癡情地望著遠方水上的洛神,她飄動的衣帶、淩波微步的美麗身姿凸顯了她的仙氣,而其對曹植的愛慕之情以及欲去還留的動態,也充分表露了她矛盾的心理。隨著情節的展開,畫面中描繪了曹植與洛神的多次相見,最終洛神駕著六龍雲車于雲端中漸去,留下曹植戀戀不捨與不能如願的遺憾。

    拙看《洛神賦圖》

    宋摹洛神賦絹圖,略顯簡單山川樹。不足之處或強調,作品男女人為主。

    畫面充斥神話意,浪漫主義色彩述。情節展示恰到好,鮮活甄曹生栩栩。

    注一:宋摹洛神賦絹圖中,山川樹石略顯簡單,不如中國傳統山水畫。但其不足之處,或正是作者強調作品以人為主。

    注二:《洛神賦圖》充斥著強烈的神話氣氛和浪漫主義色彩。所繪宓妃之顧盼生姿、曹植之癡情、及兩人情意綿綿的表情等,都描繪得鮮活,栩栩如生。

    看洛神賦圖中仙女

    洛神賦圖仙女覩,豐滿苗條恰到好。高矮胖瘦符美感,延頸秀項膚潔皓。

    濃髮如雲高髻聳,不敷脂粉本真葆。明眸善睞酒窩隱,瑰姿豔逸言難道。

    鮮麗綾羅衣璀璨,綴戴金翠明珠寳。姿態奇美儀容雅,八斗大才見傾倒。

    注:洛神賦圖中仙女是根據八斗大才曹植文中繪造的。按曹植的形容原文是: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北宋溪山秋霽圖

    郭熙溪山秋霽圖,長卷郊野山水谷,自然景色麗和諧,美的感受意境述。

    注:北宋山水畫大家郭熙作《溪山秋霽圖》,亦係弗瑞爾購自端方匐齋 中的傳世名畫。此絹本設色畫長逾二米、高半米。圖以長卷形式表現秋日雨過天青後郊野的清麗風光。給人一種自然景色美的寧靜悠閑感受。

    家嚴談山水圖

    古代文人士大夫,家國責任藏己軀。每當社會動蕩亂,理想難施空抱負。

    爰此寄情山水間,尋找桃源避仕途。抒志發為藝術畫,人居娛遊一如圖。

    注:家嚴以為,中華古代文人士大夫對于家國有一種潛藏強烈責任感。,而當社會動蕩紊亂朝代更迭時,他們的理想難能施展。是以常避開仕途、寄情于山水之間,覓找能實現自身抱負的世外桃源,進而抒志發為山水藝術畫,幻想人在圖中。山水藝術畫因此發展,在亂世時作品尤其多。

    南宋《雲山圖》

    南宋米芾雲山圖,雲淡趣高若有無,山秀挺拔飄渺中,兩者相彰變幻殊。

    注一:南宋名家米芾作《雲山圖》表現出了高超意境。此圖中雲依山而生,山借雲增色。雲山迷離,相彰相輔,變幻無窮。

    注二:米芾作《雲山圖》上有題字: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注三:米芾長子,南宋大畫家米友仁,發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其傳世名作《雲山圖》較米芾作《雲山圖》更享盛譽,不知現存何處。

    家嚴談雲山圖

    雲山多是應酬圖,贈送文人官僚物,含意甘霖及時雨,隱喻愛民功德巨。

    注:家嚴云,雲山圖是古代文人官僚藝術家最喜愛畫的一種主題,通常被赠送給另一位文人官僚以表示這樣一個觀念:您統治下的人民正在等候著您的到來,就像農民等候雨水救活莊稼。在昔日農業社會中,這是包含了強大力量的隱喻,因為人民的生存或者生命本身都依賴於頻繁的雨水。

    南宋《雲起樓圖》

    米芾繪雲起樓圖,描寫江南天煙雨,上有董其昌題字,青山丘陵景色嫵。

    注一:米芾作《雲起樓圖》水墨絹本,縱約一米半,横約一米。其圖描寫江南山水、丘陵、天色、煙雨等。讓山水形象融合在一片霧氣中,具有抒情的韵味。

    注二:《雲起樓圖》上有董其昌題雲起樓圖四字真迹。董其昌是明代書畫大家。

    北宋《蜀江圖》卷

    李公麟作蜀江圖,四川境内繪沿途,筆墨簡概意疏遠,乾隆題詩奇珍物。

    注一:弗利爾美術館藏北宋畫家李公麟作《蜀江圖》,是一水墨紙本卷,高約卅公分、長七百五十公分。蜀江圖繪寫長江西從當時認為源頭的岷江到東掉石灘之江山形勢。筆墨簡概,意境疏遠。果然是一上乘作品。

    注二:《蜀江圖》因曾獲乾隆皇帝的喜愛而聲名顯赫。李公麟的這幅《蜀江圖》、同他的《九歌圖》及《瀟湘圖》、和《女史箴圖》,被乾隆 視為四美。乾隆帝給這四幅畫作定製了同樣的包裝盒,將它們擱置在一起,收藏於他休息的私宅靜怡軒。

    注三:李公麟《蜀江圖》卷上有乾隆皇帝欣賞印章、與御題蜀川勝概四個大字、及七絕詩二首。第一首是:勝概蜀川閱始終,香光鑒定匪南宮,奚嫌一再摛吟筆,意與圖中景不窮。第二首是:贉題幾百歲之書,箋粉墨雲合畫画如,八一道人定誰氏,奇珍同我玩三餘。

    金朝風雪杉松圖

    李山風雪杉松圖,用筆技雄渾簡樸,滿天風雪打杉松,直挺樹幹繪不懼。

    注:李山是金朝著名畫家,他作的水墨着色風雪杉松圖絹夲,高約卅厘米、寬約一米。這幅畫用筆雄渾簡樸,用墨精妙入神。在滿天風雪疾打杉松下,樹幹仍然直挺不屈。杉松旁配有峯溪,水流輕快流暢,將在石上翻滾而下的浪水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其畫融合自然,境界高遠。

    唐《鎖諫圖》

    唐閻立本鎖諫圖,冒死進言綁身軀,據理力爭緊張現,十分傳神君主悟。

    注一:《鎖諫圖》設色絹本,高約半米、長二米。描述的是五代十六國時漢廷尉陳元達把自己鎖在一樹上向皇帝劉聰冒死進諫的情景。畫中氣氛緊張,人物表情刻畫生動。

    注二:唐閻立本擅長書畫,最精形似,尤其善畫人物肖像。

    南朝蕭梁張僧繇魚籃觀音圖

    南朝魚籃觀音圖,蕭梁張僧繇畫幅,白皙有姿喜捨身,幻作女相慈悲佛。

    注一:佛像觀音有三十三種不同圖繪,包括楊柳、龍頭、持經、圓光、蓮臥、施藥、魚籃等等。觀音本無男女相,南朝蕭梁張僧繇所繪魚籃觀音是一雲髻盤高頂、白皙頗有姿貌、妙齡女子。她憫癡愚民,捨身大行方便,為普度眾生。

    注二:魚籃觀音,典出宋代李昉的《太平廣記》。在李昉的《太平廣記》中云:昔延州有婦女,白皙頗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與之遊,狎昵薦枕,一無所卻。數年而歿,州人莫不悲惜,共醵喪具為之葬焉。以其無家,瘞於道左。大曆中,忽有胡僧自西域來,見墓,遂趺坐具,敬禮焚香,圍繞讚嘆。數日,人見其謂:「此一淫縱女子,人盡夫也,以其無屬,故瘞於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聖,慈悲喜捨,世俗之欲,無不狥焉,此即鎖骨菩薩,順緣已盡,聖者云耳,不信即啟以驗之。」眾人即開墓,視遍身之骨,鉤結皆如鎖狀,果如僧言。州人異之,為設大齋,起塔焉。

    北宋畫家何充摹盧媚娘像軸

    北宋盧媚娘像軸,設色絹本繪奇婦,善畫真容何充摹,栩栩如生女在目。

    注一:何充是等北宋獨善圖寫真容的名畫家。《摹盧媚娘像》軸是一設色絹本,畫的是唐朝永貞年間的一位奇女子盧媚娘。

    注二:盧媚娘是中國繪繡歷史上的一位奇女子。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後集》卷五記載:「唐順宗朝,南海貢盧媚娘,稱北祖帝師之裔,自大足中流落嶺表,幼而慧悟,工巧無比,能於一尺綃上鏽《法華經》,字如粟米;又作飛仙蓋,以絲一縷為蓋五重,中有十洲三島。她以綉工被順宗謂之「神姑」,並被奉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粵繡之祖。

    明唐寅美人春思圖

    唐寅美人春思圖,工筆古典嬌麗姝,春思神態現紙上,伯虎風流果獨步。

    張大千仕女圖

    張大千仕女圖,古裝飄逸水袖舞,用筆巧妙密精細,淡毫繪出輕盈軀。

    注一:張大千(1901—1984年),名爰,字大千,四川人。其所作紙本仕女圖縱約米半、横約半米。用筆巧妙密精細,淡毫輕墨。

    注二:圖中仕女妍美、穿古裝,服有彩带、水袖,展示出一種流暢的線條美。據云,張大千仕女圖多幅都是畫的古裝型態。

    慈禧太后生活照展覽

    慈禧太后生活照,宫廷活動影不少,均由皇戚勛齡攝,原版底片玻璃料。

    注一:原本清朝王公貴戚對照相是十分排斥的,認為拍照會攝人魂魄。但義和團失敗後,態度改變,同意外人拍照。

    注二:弗瑞爾藝廊中收藏了卅六張慈禧照原版玻璃底片。這些慈禧照均由皇戚勛齡所攝。

    注三:從展出照片看,慈禧有一些外交活動,其中有她與女外交官或者外交官家眷們的合照;也有不少宫廷照。這些照片為慈禧生活及清代宫廷文化提供了十分具體形象,頗有歷史價值。

    慈禧著龍袍照片

    慈禧照片態威嚴,身著龍袍陰沉顏,大清朝事作主張,咄咄逼人雙眼蕴。

    注:慈禧有一張着緙絲明黃地彩雲金龍女龍袍照片。片中的慈禧陰沉威嚴,雙眼帶著咄咄逼人的表情。

    慈禧身穿滿族裝照片

    慈禧身穿滿族裝,雍容華貴面盛妝,坐在精緻大椅上,精神抖擻顯端莊。

    注:慈禧有一張端坐在一把雕刻精致的大椅子上照片,她身穿華貴的滿族服裝,頭上戴有宫帽,精神抖擻。

    慈禧扮觀音像片之一

    慈禧扮作觀音像,身穿袈裟方外裳。右手串珠左置膝,端坐椅上意安祥。

    兩側各站合什人,善財龍女立近傍。前有盛開白荷花,叢竹山石背後方。

    注:慈禧有多張扮觀音像片,其中之一是坐像。像中慈禧端坐在中,右手拿着一挂串珠,左手放在膝上,身穿袈裟,頭戴毗盧帽。在她身前有盛開的白荷花,背後有叢竹、山石,在她左右各立一人,都是頭戴毗盧帽,身披袈裟,雙手合什,手腕上挂着拂塵。左是總管李蓮英,扮成善財童子。右是一格格,扮成龍女。

    慈禧扮觀音像片之二

    慈禧又扮觀音像,立在普陀似願望。左手持瓶右楊枝,儼然大士菩薩樣。

    身後站有威武將,金剛杵握著戲裝。側又站一美少女,手捧書册隨侍旁。

    注:慈禧又有一張扮觀音立像,像中慈禧左手拿着淨水瓶,右手拿着楊柳枝。左邊身後有一个身穿武將戲裝人,雙手合什,胸前捧着金剛杵。慈禧右邊站一少女,手捧一函書册。照片佈景中有一塊寫有普陀山觀音大士木牌。

    慈禧扮觀音像片之三

    堪稱慈禧藝術照,扮成觀音大士笑,湖中平底船上坐,左右侍從顏光耀。

    注:最引人注目的慈禧照,是她與左右太監及侍從坐在湖中平底船上、由慈禧扮成普陀山觀音大士 者。船前有盛開荷花,船上有人手持帶竹葉的長竹竿,慈禧身旁的方几上香爐内插着大壽字,旁插一簽,上寫普陀山觀音大士七字。

    看罷慈禧太后生活照展覽有感之一

    只圖享受國事忘,頤和園中慶壽狂,海軍經費移己用,那管外患民遭殃。

    看罷慈禧太后生活照展覽有感之二

    喜扮觀音更喜權,專制朝政卌七年。大量領土送外人,軍費移建頤和園。

    獨斷妄行不維新,不平條約屢度簽。 清末慈禧過甚功,遺害中華罪萬千。

    看罷慈禧太后生活照展覽有感之三

    朝中國事作主張,不識時務弗知洋,荒腔走板定政策,任由華夏怨聲揚。

    看罷慈禧太后生活照展覽有感之四

    只為私利戴鳳冠,居心立幼掌皇權,民生凋敝金甌缺,慈禧垂簾臭萬年。

    六十二歲抒懷

    衝進圍城卅三秋,也曾歡笑也曾愁,鐵鞋踏破尋夢想,不覺風霜染白頭。

    卅三年教學感懷

    春風駘蕩裊輕煙,畫出清明三月天,最是黌門新展望,鵬飛鯤躍自陶然。

    在霍浦金斯大學遠距教學

    科技進步日變遷,網際網路全美聯,教學互動諸過程,遠距亦如在眼前。

    注:隨著電腦網路科技之進步,越來越多的教學互動等傳統過程,可以經過網路方式達成。

    電腦網路教學漸成主流

    電腦教學施多年,逐漸盛行黌宮間,網路群體使用多,學碩課程年年添。

    注:電腦網路教學已漸變成今日主流之一的教學模式,各大學包括霍浦金斯均已紛紛將其運用於學士班、碩士班課程。

    霍浦金斯大學電腦網路教學小班制

    電腦網教今易施,經典法要同聆師,雖不同堂卻見面,隨提問題隨釋疑。

    注:霍浦金斯大學電腦網路教學採小班制,每班少於十五人,利於教學。師生雖不同堂卻如見面,隨時提問題即可隨時釋疑。

    霍浦金斯大學電腦網路碩士班教學

    師生交流求真諦,雙向溝通暢談易,突破傳統時空限,電腦網路是利器。

    論電腦網路教學之一

    恢恢網路域無邊,敲鍵新知到眼前,未必研經上庠處,臨屏聽解新知篇。

    論電腦網路教學之二

    日新科技似飛鳶,虛境仙遊十指牽,秀才學習不出門,傳授可自網間傳。

    論電腦網路遠學之三

    何須負笈越千山,憑鍵沉吟典籍間,今日光纖滿全美,春風易度玉門關。

    論電腦網路教學之四

    新潮教學勢如鷹,傳道黌宮亦可憑,情感交流未能代,臨屏終是隔層冰。

    任專業期刋編輯十年有感

    評審來文看新作,編輯期刋需認真,卅載辛勤留業績,科技風雲總相親。

    讀廈門大學陳金燦教授論文

    捧讀華章倍覺欽,嘔心句句見意精,數學物理無懈擊,創新成果士林驚。

    盧業裴兄退休自慚

    俯仰由人志漸窮,幾曾攀桂入蟾宮,羡君三徑陶陶樂,愧我依然紅塵中。

    讀盧業裴兄退休大作

    歷盡滄桑人未老,揮毫瀟灑墨芬芳,退休大作構思好,笑對彩霞和夕陽。

    去西柏林參加環保學會並讀論文調寄一剪梅

    垂象昭昭警報頻,臭氧離層,酸雨常淋。

    風沙肆虐河海渾,百鳥將喑,萬獸難尋。

    地球一個最堪珍,加速環保,盡掃污塵。

    學會百篇文諄諄,千國同心,共挽沉淪。

    柏林環保有成

    力攻環保關,刮目看德川。廢氣務除盡,污塵去近殘。

    政府嚴政施,黎民守法堅。漫步西柏林,長街無黑煙。

    綠化城市規劃妍

    柏林綠化全世冠,森林湖泊河抱環,整城沉浸自然中,昔年遠見規劃妍。

    注:柏林可能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被森林、湖泊、河流環抱,整個城市仿佛沉浸在一片綠色海洋中。施普雷(Spree)河從南面緩緩流過市區。

    施普雷河畔

    施普河畔天色藍,全無污染客囋談,他山之石可攻玉,柏林綠化值一探。

    柏林布蘭登堡門

    柏林布蘭登堡門,建築矯然勢不凡。新古典主義風格,德意志國標誌蘊。

    雅典衛城為藍本,砂岩建成雄偉妍。見證民族興衰史,曾被戰毁今復原。

    注一:布蘭登堡門(德語:Brandenburger Tor),是位於德國首都西柏林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helm II,1744-1797年)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德法戰爭取得的勝利,它是普魯士王國的凱旋門。布蘭登堡門是柏林的象徵,也是德國的國家象徵標誌,它見證了柏林、及德國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1945年二戰最後期,布蘭登堡門在柏林戰役中遭到嚴重損毀,但現已修復。

    注二:布蘭登堡門堪稱柏林興衰的見證者。1806年,拿破侖率部攻占柏林,拿破侖在城門下接受了柏林城鑰匙;1815年,柏林軍民在此慶祝滑鐵盧大捷;1871年,他們再度在此慶祝德國的統一;1933年,希特勒在此檢閱部隊;1945年,蘇軍穿門而過;1961年,柏林牆在門前不遠處築起,東西柏林被隔斷;1989年,柏林市民又在此為柏林牆的倒塌而歡呼;1990年德國統一,柏林結束了一個城市、兩種制度的局面,重新成為德國的首都,在西德重歸一統之日,布蘭登堡門下奏響了貝多芬的《歡樂頌》。

    布蘭登堡門

    德意志國第一門,多立克式態昂軒。大圓巖柱粗雄壯,直徑兩米十二根。

    支撑平頂高卅米,寬度七十道上蹲。內側牆面刻浮雕,智慧英雄戰神顏。

    勝利女神立頂央,駕馭四馬拉車轅。花環權杖右手持,鷹戴皇冠武力宣。

    注一:布蘭登堡門巍峨壯麗,高26米、寬70米、深11米。門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徑2米的希臘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立柱支撑着平堡頂。

    注二:希臘多立克柱式的特點是粗大雄壯,没有柱礎,柱身有多條凹槽,柱頭無裝飾,被稱為男性柱。

    注三:12根立柱前後平行排列,正面前後各有6根,將堡樓分隔成5個大門。正中者通道最寬,是專為王室或貴賓使用。

    注四:前後兩根立柱形成側牆,牆面用浮雕刻畫了羅馬神話人物包括英雄海格力斯(Hercules),戰神馬尔斯(Mars),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及工藝保護神彌涅耳瓦(Minerva) 等。

    注五:布蘭登堡門頂央是一尊高約5米的勝利女神(Victoria)銅製雕塑。女神身後有翅,駕馭四馬拉兩輪戰車,右手持花環權杖,花環內有一枚鐵十字勛章,花環上站着一只展翅鷹,鷹戴着普鲁士的皇冠。雕塑象徵戰爭勝利。

    注六:布蘭登堡門正面朝東,位在昔東柏林,其以東區域是老城的核心所在。此門也是現今唯一僅存的柏林城門。

    注七:柏林係作者第二次造訪,上次來時是1989年,曾記載在北美教研生涯記自詠(三) 書中140至149頁。斯時柏林牆 尚未倒塌,東西部隔離,西柏林像一個國中之城

    柏林帝國議會議事堂

    帝國議會議事堂,巍立勃蘭登門旁。二戰被毁成廢墟,如今修復原模樣。

    莊嚴雄偉供參觀,玻璃圓頂新添裝。透明寓意公開化,歷史背景不可忘。

    注一:勃蘭登堡門旁北邊是外表莊嚴沉雄的帝國議會議事堂(Bundestag),昔日國會縱火案在此上演,希特勒因之取得納粹黨獨裁政權。

    注二:1945年,蘇聯元帥朱可夫發起柏林戰役,250萬蘇軍圍攻100萬德軍。蘇軍以8萬人陣亡,25萬人受傷的代價,攻克柏林。4月30日,蘇軍進入帝國議會議事堂,議事堂被毁,一小時後,希特勒自殺。

    注三:帝國議會堂曾在二戰中化為廢墟,近年方始修復成原模樣。但將盟軍空襲炸毀圓頂重新設計成玻璃頂,寓意德國民主公開透明,撫平二戰歷史的傷口,新國會在此重開,設計背後有其歷史寓意。

    注四:在帝國議會堂新修的玻璃穹頂内的圓形展示牆上,可以看到其昔日的榮耀和殘迹,希特勒參加議會會議時照片也被印在上面。

    林登道

    歐洲著名林登道,又稱菩提樹下號。大街滿植胡桃椴,重要景觀名勝覩。

    注一:林登大道(Unter den Linden),或譯為菩提樹下大街,是柏林的華麗觀光大街。林登大道與巴黎的香舍里榭大街(Des Champs Elysees) 是歐洲最著名的兩條大街。在二戰中,這條大街被徹底破壞,但現已大部份修復。道旁遍植胡桃及椴樹。它西起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東面的巴黎廣場(Pariser Platz),直到高聳的柏林電視塔(Fernsehturm)。

    注二:林登大道寬闊平直,沿街都是著名的建築物,包括巴黎廣場 (Pariser Platz) 、柏林藝術學院(Akademie der Künste)、阿德龍飯店 (Hotel Adlon)、俄羅斯大使館 (Russische Botschaft) 、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 Berlin) 、王子宮 (Kronprinzenpalais) 、太公主宮 (Kronprinzessinnenpalais) 、普魯士國家圖書館 (Preußische Staatsbibliothek) 、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國家歌劇院 (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 、宮殿橋(Schlossbrücke)、柏林博物館島(Museuminsel)、腓特烈大帝騎馬雕像、及柏林電視塔(Fernsehturm)等。

    注三:林登大道全長約兩公里,沿街附近是柏林的歷史精華所在。街邊滿植的胡桃、椴(菩提) 樹枝葉扶疏,相當整齊壯觀。

    巴黎廣場

    柏林市巴黎廣場,位在首都正中央。菩提樹下街西端,布蘭登堡大門旁。

    得名于法國名城,一八一四敗拿王。佔領敵京慶勝利,紀念昔時戰輝煌。

    注:巴黎廣場(Pariser Platz),位在柏林正中央。它得名于法國首都巴黎,以紀念1814年反法同盟普鲁士軍在擊敗拿破侖後佔領巴黎,為慶祝此大勝利而命名。

    阿德龍飯店

    阿德龍飯店,一九零七建。勃蘭登堡門,距離只一箭。

    大廳裝飾雅,豪華似宮殿。重大會議處,頂級名譽奠。

    注一:傳奇的阿德龍飯店 (Hotel Adlon)是一家特殊的酒店,地處勃蘭登堡門旁邊。1907年開業時,德皇威廉二世攜全體朝臣為之盛大剪彩。

    注二:阿德龍是柏林最美麗的飯店,豪華猶似宮殿。也是昔德意志帝國上流社會的節日、重大會議、接待貴賓、及政治性晚宴的内定舉辦場所。

    注三:飯店在二戰後期被炸彈嚴重摧毀。由阿德龍家族重新修建,恢復了昔日風貌。大廳裝飾優雅,地板上覆蓋白色大理石和鑽石風格的小塊地毯,牆壁也是白色大理石。整體效果讓人感到一種開闊和明亮的印象。

    俄羅斯國大使館

    俄羅斯國大使館,龐然大物百邦冠,白色大理石建築,最為顯眼美侖奐。

    注一:巴黎廣場旁林登道上最西端的建築都大有來頭,也是使館區,其中白色大理石建造的俄羅斯大使館 (Russische Botschaft) 最為顯眼。

    注二:1951年建造的蘇聯駐德國大使館,是斯大林式壯觀建築的典型代表,也是蘇聯與當時新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政治結盟的標誌。此館現是俄羅斯駐德國大使館。

    柏林杜莎夫人蠟像館

    杜莎夫人蠟像館,家喻戶曉人物看。鐵血宰相俾斯麥,大門迎客站硬漢。

    馬克思與貝多芬,栩栩如生真假亂。最妙卻是希特勒,二戰敗寇牢房關。

    注一:林登道上有全德最好的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 Berlin) 。館内展出的是德國家喻戶曉人物,包括站在大門迎客的鐵血宰相俾斯麥、馬克思、貝多芬、愛因斯坦、希特勒、及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依德等等。

    注二:眾蠟像均栩栩如生,讓人難分辨真假,他們有的面帶微笑、或嚴肅、或沉思、或歌唱。高超匠藝,令人折服。

    注三:希特勒蠟像是被關在牢房中。據云,蠟像館開門第一天,希特勒的頭就被遭到破壞,故以後將其置於牢房中,不讓人觸摸。

    看俾斯麥蠟像

    大肆改革具氣魄,強力推行鐵血策,德意志邦自君興,國人欽懷俾斯麥。

    注一: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次年普魯士獲勝,普軍佔領巴黎,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賽宫宣布成立以普魯士為首的德意志帝國,威廉一世為德意志帝國皇帝,俾斯麥為首相。至此,德國完全統一,定都柏林。

    注二:鐵血政策在俾斯麥的手上獲得了成功,它對德國的影響是深遠的。然而,它的風險卻被德人忽視了,正所謂成功者是不會被責備的

    俾斯麥鐵血政策

    俾斯麥鐵血宰相,統一德國演說倡,強調準備軍事重,方能在歐大擴張。

    注: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1898年)在1862年9月發表關於德意志統一的演說。俾斯麥因此演說而有「鐵血」(德語Blut und Eisen)宰相」的稱號。他的演說云,德意志的地位不取決於它的自由主義,而是取決於它的力量。故強調準備軍事的重要,不惜訴諸戰爭,促使德意志統一和在歐洲大陸擴張。他的演說及他的外交政策被稱為「鐵血政策」。

    看俾斯麥蠟像

    不惜戰爭訴諸力,鐵血政策不掩飾,普魯士邦因統一,德國侵擴更積極。

    看愛因斯坦蠟像

    創新見解大不凡,提出驚世相對論,至今科學奉圭臬,開宗立說一代尊。

    看貝多芬蠟像

    蒼天自古妒賢聖,聾而能曲貝多芬,才瞽仙聲若師曠,成就更是費苦心。

    注:師曠是春秋時晉國著名音樂家,師曠是盲人,常自稱暝臣盲臣。漢代以前的文獻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別敏銳的人,史稱樂聖

    看佛洛依德蠟像

    心理家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學創立,二十世紀多妙論,蠟像仍似說食色。

    注: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年),是廿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他著有《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圖騰與禁忌》等書,提出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心理防衛機制等概念。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