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易經淺說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易經淺說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易經淺說
Ebook113 pages8 minutes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易經淺說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易經為儒家經典中之經典,傳統文化精髓。但因文辭古樸,內容玄深,初學者難以窺其堂奧。

作者思以淺近文字,爬梳其中義理。兼採史學、文學,生活中之人與事為例。期能引發讀者閱讀趣味,並領畧蘊含其中之人生智慧。

※序文

俗說:「風水輪流轉」。樂極恐生悲,否極則泰來。處剝猶能復,既濟也會轉而未濟。
人生本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沒有絕對和永恆的成與敗,得與失。它們變動不居,滑不嘰溜。
說無常,未免太歸咎天意,其實很多轉變是由個人的心態。
為此,你要以義理為依歸,剛毅自強,寬厚待人。有所為,有所不為。當臨事以慎,反觀自省。視他人為同人,愛人多於愛物。且步履坦坦,勿為外慾蠱惑。
凡事則適可而止。話不能說得太滿,事不要做得太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Apr 1, 2015
ISBN9781625037213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易經淺說

Related to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Related ebooks

Reviews for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 Jian-Nan Zhuang

    目錄

    目錄

    一、寫在前面

    二、上經各卦淺說

    1.乾

    2.坤

    3.屯

    4.蒙

    5.需

    6.訟

    7.師

    8.比

    9.小畜

    10.履

    11.泰

    12.否

    13.同人

    14.大有

    15.謙

    16.豫

    17.隨

    18.蠱

    19.臨

    20.觀

    21.噬嗑

    22.賁

    23.剝

    24.復

    25.无妄

    26.大畜

    27.頤

    28.大過

    29.習坎

    30.離

    三、下經各卦淺說

    31.咸

    32.恆

    33.遯

    34.大壯

    35.晉

    36.明夷

    37.家人

    38.睽

    39.蹇

    40.解

    41.損

    42.益

    43.夬

    44.姤

    45.萃

    46.升

    47.困

    48.井

    49.革

    50.鼎

    51.震

    52.艮

    53.漸

    54.歸妹

    55.豐

    56.旅

    57.巽

    58.兌

    59.渙

    60.節

    61.中孚

    62.小過

    63.既濟

    64.未濟

    四、結語

    一、寫在前面

    1.

    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老祖先,住在黃河中下游。古稱雍州、豫州,現今就是陜西、河南一代的河邊平原。

    黃河在流經河套後,往南直衝。到了風陵渡,再來個九十度的轉折,向東而去。

    除太行山、呂梁山阻梗其中,洛水、汾水、伊水、涑水也各擁地盤。山巇水險,天雷地火,面對大自然的無情侵襲,人是很無奈的。又不知如何避凶解厄?只好在暗中摸索,希望了解難測的天威。

    於是某位智者,學界公認就是伏羲氏。他仰觀天象,俯視人文。發現這世界是由兩條像是不相交却又互相感通的軸線形成:一正一反,一上一下;一東一西,一左一右;有天有地,有日有月;有白天有晚上,也有男有女。形成了一陰一陽的有趣對應。還有一年四季的明顯變化。

    他試圖用符號表現這種事象:於是用 這符號代表剛健的陽爻,最露骨的象徵,就是男性生殖器官。再用 這符號代表柔順的陰爻,最露骨的象徵,就是女性生殖器官。

    然後兩爻相疊成了 太陽 少陽 太陰 少陰的四象。但四象雖成,仍不足以代表宇宙萬物。於是在每一象外各加一陽一陰爻而成八卦。如

    為便於記憶,後人編有口訣: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盌。

    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而將生活領域裏的天象、地理,含括在內,藉以預測吉凶。

    像是捕魚打獵前,占到坎(水)或艮(山),就可放心出門。要是占到巽(風)或震(雷),那就不妙。最好給自己放一天假,避避鋒頭!

    2.

    此後社會繼續演進,從漁獵到農牧;從部族社會到國家型態。人類面對的挑戰除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更複雜的是人事的糾葛,上下階層的應對,還有家居倫理、宗廟祭祀、旅遊交通、甚至戰爭侵伐的難題。紛紜錯綜,並不是原有的八卦所能解惑的。於是某位智者,將此八卦交互重疊,成了八八六十四卦。

    這位智者有人認定仍非伏羲氏莫屬(王弼),有人認定是其後的神農氏接手(鄭玄),有人以為還得往後推,應是夏禹的傑作(孫盛)。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却代周文王背書:「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這事顯然連司馬遷都沒絕對把握。所以才用了「蓋」這個疑詞,意謂「大概是」、「可能是」。部分學者則以為重卦的工程,早在文王之前已完成,伏羲最有可能。因無確實證據,加上周易既為周朝的占筮之書,而文王的遭遇與當時背景吻合。大部分學者也就接受司馬遷的說詞。

    至於解釋全卦最重要的卦詞,當然得由周文王親自操刀。而解釋爻詞的責任,則交由其子周公完成(劉歆、馬融)。雖有部分學者懷疑不確,但多數人是認同的。

    倒是輔翼「易經」的十篇論著:彖辭上下,象辭上下,繫辭上下,以及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等前人認定是孔子所撰。

    孔子曾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述而),還為此用功到「韋編三絕」。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