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Confucian of China - The Introduction of Four Books - Part One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中國的儒家上冊─初學引入 四書新講(繁體)
Confucian of China - The Introduction of Four Books - Part One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中國的儒家上冊─初學引入 四書新講(繁體)
Confucian of China - The Introduction of Four Books - Part One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中國的儒家上冊─初學引入 四書新講(繁體)
Ebook614 pages40 minutes

Confucian of China - The Introduction of Four Books - Part One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中國的儒家上冊─初學引入 四書新講(繁體)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提起儒家思想,一定要說到四書、五經。所以,四書、五經就成了我這部書的主軸。

為了體諒一般讀者的接受能力,我一開始有一道開胃菜,包括弟子規、孝經新講、王陽明家訓講疏、朱子治家格言。以引起讀者的興趣。

第二部,四書之部,羅列了以「四書新講」為主的資料,還有相關的討論,並附「荀子」請您往下看去。

《四書》比起《五經》,當然是淺了許多。可是卻是儒學的大綱,瞭解其他經書的鑰匙。

第三、四部,五經之部,包括了《易經》《詩經》《書經》《禮經》和《春秋經》的討論。我個人是以詩經為主的國學博士,也研究易經多年。我對五經自然是有一些見解。

搞通經學是不容易的。要頭髮白了,才能略有心得的。在漢朝時代,能通一經就能當上經學博士,所有經書都通,談何容易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Jul 1, 2013
ISBN9781625036445
Confucian of China - The Introduction of Four Books - Part One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中國的儒家上冊─初學引入 四書新講(繁體)

Read more from Chengqiu Zhang

Related authors

Related to Confucian of China - The Introduction of Four Books - Part One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Related ebooks

Related categories

Reviews for Confucian of China - The Introduction of Four Books - Part One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Confucian of China - The Introduction of Four Books - Part One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 Chengqiu Zhang

    中國的儒家總序

    儒家是我國學術的主流,也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我在進高中的時候,老總統蔣公下令高中學生一定要學習《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其實就是選編《四書》的精華。所以我高中畢業之後,對於儒家思想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以後進了師範大學,還要修《四書》,另外加上經史子集。大學畢業,教高中國文,更是天天講《四書》。所以後來我進入研究所碩士班的時候,儒家思想已經熟得不得了了。在寫碩士論文的時候,就想到要找一個有挑戰性的,所以沒寫儒家方面的題目,而寫了《先秦道家思想研究》。

    可是到了我博士班快畢業的時候,因為考慮到經學終究是我國傳統的第一等學問。經學是不好搞的,有人一輩子都搞不通。所以說「青春作賦,皓首窮經」,你作文學家還容易,但是要把經書搞通,非得一輩子的功夫、頭髮白了才可以。

    就這樣,我一頭栽進了中國的經典,由青春搞到年老。總算對於中國的經典有了概略的認識。我的博士論文是研究《詩經》的,後來又研究了《易經》。

    講中國文化,不懂中國經典,那是笑話。對於中國經典,用外國人、仇視中國人的眼光去看,你永遠無法正確的瞭解。

    我,一個平凡的中國人;請不要說我是民族自大狂,或是什麼義和團思想。中國文化好的地方當然要表揚;中國文化不好的地方當然也不必諱疾忌醫。我就是用這種態度來看儒家經典、中國文化。不同意的可以來討論,但絕不接受帝國主義的跟班來無理取鬧。我就是這麼一個態度。

    提起儒家思想,一定要說到四書、五經。所以,四書、五經就成了我這部書的主軸。

    為了體諒一般讀者的接受能力,我一開始有一道開胃菜,包括弟子規、孝經新講、王陽明家訓講疏、朱子治家格言。以引起讀者的興趣。

    第二部,四書之部,羅列了以「四書新講」為主的資料,還有相關的討論,並附「荀子」請您往下看去。

    《四書》比起《五經》,當然是淺了許多。可是卻是儒學的大綱,瞭解其他經書的鑰匙。

    第三、四部,五經之部,包括了《易經》《詩經》《書經》《禮經》和《春秋經》的討論。我個人是以詩經為主的國學博士,也研究易經多年。我對五經自然是有一些見解。

    搞通經學是不容易的。要頭髮白了,才能略有心得的。在漢朝時代,能通一經就能當上經學博士,所有經書都通,談何容易!

    個人的淺見,要通五經,必須先通四書。四書是通往五經的鑰匙。因為通了四書,才能理解孔孟是用什麼思想、邏輯詮釋五經。

    最後一部,是樸學之部。

    主要是以文字學、訓詁學為主的考證之學,由此方可知道經書的真正意義,打下經學的堅厚基礎。向來一貫是以樸學作為經學的一部分的。

    書成,聊綴數語,以就教於當世方家。

    民國102年仲春、歲次癸巳

    國家文學博士張成秋

    序於台灣新竹

    .

    目錄

    中國的儒家總序

    目錄

    儒學概論

    儒家思想述要

    中國文化與儒家思想

    史記論儒家

    漢書論儒家

    儒學與基督聖道

    兒童讀經教材的編輯構想

    兒童讀經教材

    初級

    《聖經》類

    三字經選

    《四書》類

    藝文類

    中級

    《聖經》類

    三字經選

    《四書》類

    藝文類

    高級

    《聖經》類

    三字經選

    《四書》類

    藝文類

    兒童讀經教材、編後記

    《孝經》新講

    自敘

    《孝經》簡介

    第一章 開宗明義

    第二章 天子

    第三章 諸侯

    第四章 卿大夫

    第五章 士

    第六章 庶人

    第七章 三才

    第八章 孝治

    第九章 聖治

    第十章 紀孝行

    第十一章 五刑

    第十二章 廣要道

    第十三章 廣至德

    第十四章 廣揚名

    第十五章 諫諍

    第十六章 感應

    第十七章 事君

    第十八章 喪親

    孝親藝文

    蓼莪篇(毛詩、谷風)

    遊子吟 孟郊

    教兒經(節選)

    孝經新講、跋

    王陽明家訓講疏

    朱子治家格言(又稱「朱子家訓」)

    新制師院的四書教學

    提要

    代序

    一、師範院校強調讀經的意義

    二、認清教學的任務——衛道

    三、堅持教學的原則——傳道

    四、講求教學的方法——貫通思想

    五、以經證經,以經解經

    六、時代意義之發現

    七、四書反身錄

    八、教學之實際問題

    九、結論

    十、幾點具體的建議

    參考文獻舉要

    附錄

    著者補充報告

    儒學權威的評論

    四書教育的再檢討

    孟子與基督教人性論之比較

    一、引言

    二、孟子的人性論

    三、基督教的人性論

    四、二者之比較輿本文之結論

    參考文獻擧要

    四書新講自序

    《大學》新講

    大學章句序 朱熹

    本文 經一章

    以下傳之首章 釋明明德

    以下傳之二章 釋新民

    以下傳之三章 釋止於至善

    以下傳之四章 釋本末

    以下傳之五章 釋格物致知

    以下傳之六章 釋誠意

    以下傳之七章 釋正心脩身

    以下傳之八章 釋脩身齊家

    以下傳之九章 釋齊家治國

    以下傳之十章 釋治國平天下

    《中庸》新講

    中庸章句序

    以下引程子介紹此書之文:

    中庸綱要

    第一章 本文

    第二章 君子中庸

    第三章 中庸至矣

    第四章 過不及則道不行

    第五章 嘆道不行、感慨至深

    第六章 舜執兩用中

    第七章 真知要能中庸

    第八章 顏回守中庸

    第九章 任何犧牲也要守中庸

    第十章 真強為守道不移

    第十一章 盡力守道不求人知

    第十二章 申首章,道不可離,道含至淺與至深

    第十三章 道不遠人,以淺近踏實為主

    第十四章 絜矩、反己、素位、居易俟命

    第十五章 道由淺近至深遠,由家室和樂做起

    第十六章 鬼神為道德之源,誠之作用類此

    第十七章 舜:大德受命

    第十八章 文王因德受命

    第十九章 武王周公達孝

    第二十章 哀公問政(造福人民為道德之極致)

    治理天下國家的九經

    九經表解

    事前計畫的重要

    誠與明善的重要

    為學之道在多下功夫

    第二十一章 申天道、人道(誠明性教)

    第二十二章 盡性、參天

    第二十三章 致曲:盡能力做好一定範圍之事

    第二十四章 至誠如神,可以前知

    第二十五章 誠,成己成物

    第二十六章 至誠的作用及於天地

    第二十七章 言天道及聖人之道

    第二十八章 不可輕易變法(議禮、制度、考文)

    第二十九章 君子修養之具體好處

    第三十章 孔子之偉大

    第三十一章 聖人配天,所以凡屬人類莫不敬服

    第三十二章 聖人之偉大,唯達天德者乃能知之

    第三十三章 君子之道平凡,卻能如天一般偉大

    《論語》新講

    敘說

    第一章 學而篇

    第二章 為政篇

    第三章 八佾篇

    第四章 里仁篇

    第五章 公冶長

    第六章 雍也篇、凡二十八章

    第七章 述而、凡三十七章

    第八章 泰伯、凡二十一章

    第九章 子罕、凡三十章

    第十章 鄉黨、共十八章

    第十一章 先進、凡二十五章

    第十二章 顏淵、凡二十四章

    第十三章 子路、凡三十章

    第十四章 憲問、凡四十七章

    第十五章 衛靈公、凡四十一章

    第十六章 季氏、凡十四章

    第十七章 陽貨、凡二十六章

    第十八章 微子、凡十一章

    第十九章 子張、凡二十五章

    第二十章 堯曰、凡三章

    附:《孔子世家》本文

    《孟子》新講

    王天恨先生怎樣介紹《孟子》之書

    梁惠王章句上

    第一章 何必說利?

    第二章 與民同樂,才有真快樂

    第三章 王道之始

    第四章 施政要憑愛心、不可率獸吃人

    第五章 仁者無敵

    第六章 不愛殺人者能統一天下

    第七章 仁愛之心

    梁惠王章句下

    第一章 從喜好音樂引到與民同樂

    第二章 君主園囿的大小,不在面積,而在是否與民共享

    第三章 交鄰國之道:以大事小、以小事大

    第四章 君主的巡遊,不是為了自己享樂、高興,而是為了瞭解民情

    第五章 王政以愛民為主

    第六章 不愛殺人者能統一天下

    第七章 進用賢人的道理

    第八章 不仁不義,就不能算是君主

    第九章 君主應該尊重學者安邦定國之專業

    第十章 佔領敵國與否要看民意

    第十一章 不行仁政,是與天下為敵

    第十二章 君行仁政,人民就會親上死長

    第十三章 國之生存,要靠自己

    第十四章 一心行善便不怕外患

    第十五章 對於國土的兩種意見

    第十六章 君子之遇合,全屬天意的安排

    公孫丑上

    第一章 管仲、晏子在王業上的定位

    第二章 知言與養氣

    第三章 王、霸的區別

    第四章 仁與不仁的結果、歸結在愛民

    第五章 王天下的訣竅

    第六章 不忍之心就是仁心,作人必備的

    第七章 選擇職業與仁愛殘酷有關

    第八章 願意接受善言勸告就值得嘉許

    第九章 伯夷與柳下惠之比較

    公孫丑下

    第一章 依照仁義道德來施政戰爭必勝

    第二章 中國士人的自尊

    第三章 辭受都要依道理

    第四章 民牧失伍

    第五章 官守與言責的因素

    第六章

    第七章 事親之道

    第八章 攻伐之間

    第九章 不倫的比喻

    第十章 為政與做官的道理

    第十一章 君主尊敬賢人的方法

    第十二章 孟子救世的熱誠

    第十三章 孟子的使命感

    第十四章 接受俸祿的正例與特例

    滕文公上

    第一章 勸世子發揚善性、施行仁政

    第二章 世子守喪

    第三章 與滕文公談治國之道

    第四章 辯證農家學說的錯誤

    第五章

    滕文公下

    第一章 孟子堅持原則、維持人格的精神

    第二章

    第三章 士人做官也要按規矩來

    第四章 孟子的社會分工

    第五章 在眾強環伺之下,唯有行仁政才是生存之道

    第六章 善士的影響力

    第七章

    第八章 何待來年

    第九章 批判邪說,發揚正道,是救世安民的行為

    離婁上

    第一章 正確的法則

    第二章 生死存亡的關鍵

    第三章 仁與不仁

    第四章 自我反省

    第五章 多要求自己

    第六章 巨室的幫助

    第七章 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第八章 慨嘆不仁者不肯接受勸告

    第九章 得天下與失得天下

    第十章 安宅與正路

    第十一章 孝親敬長則天下平

    第十二章 誠的效應

    第十三章 真正的太平

    第十四章 善戰者服上刑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第十七章 用道援助天下的陷溺

    第十八章 父子之間不責善

    第十九章 曾子事親的榜樣

    第二十章 格正君心之非

    第二十一章 不虞之譽、求全之毀

    第二十二章 人之易其言

    第二十三章 人之患

    第二十四章 對於長者的態度

    第二十五章 學古之道、不只吃喝

    第二十六章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第二十七章 仁義禮樂的關係

    第二十八章 舜怎樣做到大孝

    離婁下

    第一章 聖人的同質姓

    第二章 為政者,不得每人而悅之

    第三章 寇讎何服之有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凡事都要合乎禮義

    第七章 人樂有賢父兄

    第八章 行為的消極面與積極面

    第九章 不要只圖一時口舌之快

    第十章 不作過份的事

    第十一章 行為只看合義與否

    第十二章 不失其赤子之心

    第十三章 盡孝與當大事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