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The Real China: Meteoric Renaissance (Simplified Chinese): 解密中国:综横东西看中国与西方及闪电式复兴的背景
The Real China: Meteoric Renaissance (Simplified Chinese): 解密中国:综横东西看中国与西方及闪电式复兴的背景
The Real China: Meteoric Renaissance (Simplified Chinese): 解密中国:综横东西看中国与西方及闪电式复兴的背景
Ebook391 pages19 minutes

The Real China: Meteoric Renaissance (Simplified Chinese): 解密中国:综横东西看中国与西方及闪电式复兴的背景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在言论自由的两个极端之间,从腹诽到允许任何言论的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之间,有很大的幅度,可以让每个文化选择把言论自由放在哪里。这种看法,可以推广到其他的「人权」上,如参政权、宗教自由、宗教组织自由等等。从某种意义来说,将这些「人权」再次定出规范也是重整世界制度及秩序的一部分工作。现在的世界局面已经和上两个世纪的不同,而在未来将会更为不同。西方也许不是真正的在衰落中,可是其他文化已经兴起,从相对角度来看,这些其他文化的兴起,使得西方文化的习俗不再像以前那么有威力,影响力也没有那么大,甚至没有那么切题。总结就是西方文化看起来在衰落中。除非西方能对自己的自大悬崖勒马,若是继续目空一切,自以为是的心态(以往由于他们的优势,可以不受牵制),则与其他文化在未来的冲突只会有增无减。现在美国及其他西方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Sep 1, 2012
ISBN9781625035882
The Real China: Meteoric Renaissance (Simplified Chinese): 解密中国:综横东西看中国与西方及闪电式复兴的背景

Read more from Hong Yee Chiu

Related to The Real China

Related ebooks

Reviews for The Real China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The Real China - Hong-Yee Chiu

    前言

    从失望到希望

    1991年,我前往中国讲学和参加会议,顺便到各处旅游。到了以兵马俑闻名世界的西安,进城的公路坑洼不平,车上感到颠簸。我以讽刺的口吻问向导:「难道中国连一条高速公路都没有?」这位向导瞪了我一眼;她认为我背叛了我的中国文化传统,说出侮蔑中国的话。旁边一位才思敏捷的先生立刻代她回答:「当然有,在台湾。」

    十多年后, 2005 年 2 月我再次回到西安。市容完全改观。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一条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把机场和城市连接起来。这条高速公路直通到北京。至于我之前所问的问题–中国已经有了 5万 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合 3.25万英里)。(顺便一提,台湾的高速公路的总长约为 200 英里。)目前的造路计划,预计在 2015 年前再造出 3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其总长将为 5万3,125 英里(8万公里)。这个成就的意义是,中国的高速公路的总长将超过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威尔州际公路网 (Eisenhower Interstate Highway)。(按:根据2002 年 10 月 31 日的统计,艾公路网的总长为 4万6,726 英里。而自2002 年起,基本上艾公路网没有新发展。)从 1991到 2005年之间,中国历经巨变。发展基本措施,建造高速公路仅是其中之一,新建设和发展更不知道有多少。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感到非常好奇,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只有一世代,中国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伟大的成就?并且从一贫如洗的穷国,一跃为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国家?这是许多人要问的问题,也是我尝试找出答案的问题。

    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

    可是一开始寻找答案,就发现其中涉及的原因很广。每找到一个答案,就出现另一个要去寻求答案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在过去一百五十年内,中国从清朝初年的世界强权,沦落到几乎亡国灭族的惨境。之后,在另一段时间内 – 950到1980 年之间,再度沦为世界上最穷困的国家。而约自 1980年起,仅仅一世代的时间,就从地平在线如同东升的旭日,成为美国最近的一任总统口中的「战略上的未来敌人」。要把这么大、人口这么多的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推动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即使在想象中都非常困难,但就表面上来看,中国却不费吹灰之力就办到了。

    在寻找真正的原因时,又发现有许多历史上的因素。自从传说中的黄帝于将近五千年前(约公元前3000年)统一中国以来,基本上,中国的文化是以本土的发展为主,输入的文化为辅。而中国文化又有一个特征,就是自秦汉前后开始,中国虽然几乎屡受异族(大都来自北方)入侵,可是文化始终都是独立发展的。几乎任何现在的中国的一切,从与西方在文化及传统上的冲突,到中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复原,都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建立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这两种文化有许多完全不同的特征,下面列出最明显的几个。

    自第3世纪起,中国不断受到异族入侵。可是,最后这些入侵的异族自愿被中国同化,他们的土地因此被并入中国的版图。这些历史是怎样发展出来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欧州和中国在历史上有许多类似及平行的地方。例如,欧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前1300年的希腊海伦时代 (Hellenic Period)¹,比中国夏朝晚数百年。可是希腊文化(欧洲文化的始祖)在约前数百年已积极发展,相当于中国战国时代的文化积极发展时期,而这两个文化的发展,有许多类似之处。但自此之后,这两个文化发展的政治途径却完全不同。自前8世纪周朝衰落之后,中国开始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国家(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虽然这个朝代维持不到二十年就被推翻,可是它所建立的中央集权政治体系,却一直延续至今。在欧洲,自476年罗马帝国亡后,欧洲也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国家。虽然在800年前后,查里曼大帝 (Charlemagne, 742 – 814) 曾短暂的统一欧洲,可是当他死后,欧洲又再度分裂为许多互相攻战不已的国家。这种类似中国战国时代互相攻战的局面,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 – 二战后的核武时代才结束。一直到20世纪末才出现一些统一的迹象(如在货币及边防上)。为什么欧洲和中国的历史如此不同?

    中国从来没有过政教合一的局面。在漫长的历史里,还接受了许多外来的宗教,甚至创出自己的宗教–道教。可是未曾有某一个宗教能支配全局。中国的某些朝代曾经有过建立国教的企图,可是都昙花一现,很快就失败了。更特别的是,虽然出现了利用宗教发动的农民革命,但从未发生过为教义或宗教的战争。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中国从来没有建立出能持久的,基于宗教歧视的传统(就此而言,还包括了种族歧视)。欧洲则相反。非但有了一千余年的神权政治,而且有了不知其数为了宗教意识所发动的战争,并建立其他的歧视行为。直到20世纪末,才立法禁止对种族、宗教及其了他的歧视行为,可是在民族性上,仍旧保持了强烈的基于种族及宗教的歧视。为什么?

    在基于分封土地的封建制度的寿命上,中国和西方的发展也不同。虽然中国在公元前1000  年(甚至更早)就有了相当完整的世袭分封土地制度,可是到了公元前500 年,这种制度已经开始瓦解,之后每况愈下,未曾恢复过。可是,欧洲的世袭的分封土地制度,到了查里曼大帝死后才开始建立。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19世纪,其残余的影响到持续至今。欧洲和中国为什么有如此不同?

    中国在公元前 5世纪 到前 2 世纪间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学术黄金时代,媲美公元前5世纪到3世纪西方的希腊时代。然而希腊的文化孕育出科学,中国的文化却没有,为什么?

    中国自公元前5世纪,知识开始普及于民间。欧洲则直到16世纪左右,知识才普及于民间。为什么?知识的普及,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两千年以来,中国的书写文字形式几乎没有改变。(最大的改变是白话文的兴起。最近中国改用简体字,但并非真正的改变,只是用了便于书写的简体字而已。几乎所有的简体字,都有上千年的历史。简体及传统的繁体字之间的转换很容易,还可以用计算机或电子方法,简单几个步骤就可以转换。)相比之下,欧洲罗马帝国使用拉丁文,帝国垮台以后,还是用拉丁文。可是自12世纪起,拉丁文就失宠了。欧洲每个国家,都发展出自己的文字(虽然这些文字多源自拉丁文)。为什么欧洲的文字分化成不同的文字,而中国的文字却没有呢?

    1966到1978年间,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浩劫,高等学府被迫关门,但之后却又迅速复兴,为什么?

    欧美的民主观念,没有普选就没有民主,因此有许多人攻撃中国的政治制度,大声疾呼:「中国人渴望民主」、「没有普选就没有民主」等。可是据最近一次华盛顿皮尤民意调查中心 (Pew Center) 的调查,中国和印度人民对未来的展望之高,居全球第一、二位,而且有70%的中国人对现状感到满意。而听信民主宣传,在短期内改变国家政治制度的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因经济落后,使得人民对未来的展望很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中国现在的政治体系到底是什么?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和西方的又有什么不同?

    诸如以上的问题都是基本的,不少人已研究过。可是在西方,或许是因为语言、文化的隔阂,以致对许多有关中国问题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或带有西方文化的偏差和成见。其中有许多意见,是来自前人的见解,而非亲自花时间深入研究后所得的结论。这种做法,很容易变成所谓的「血亲式放大」(Incestuous Amplification)(美国军事用语),即中国所谓的「人云亦云」。即使在中国,前人的见解也不见得可靠。自从二次大战结束,尤其1980年以后,许多学者做了不少学术上的考据工作,他们采用西方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国。他们的结论可能需要修正,但这种研究方法是对的。我在寻求答案时,就参考了不少他们的意见,然后从原始数据去探索。这种做法,和我以前做天文物理研究所用的方法很类似(其实其他科学的研究也一样)。非要了解问题及其渊源,不能下「键」(现在用键盘,不用笔了)。

    撰写本书时,我尽量保持科学上客观的态度,保持中立,不站在任何主场。可是保持中立也是一种立场。本书的一个大命题是西方和中国的宗教观。我持的宗教观是不可知论 (agnostic) 的立场,即不否认神的存在,可是要承认神的存在,必须有实际可以求证的证据(宗教的经书不算实证的证据)。一个原因是,世界上宗教很多,而每种宗教都认为自己代表「真理」。唯一公平的方式就是把所有的宗教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宗教。在这种观点下,持不可知论的态度最公允。

    中西文化的鸿沟隔阂和分歧

    撰写这本书还有一个动机。

    我在美国住了大半生的时间,发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甚至有许多是反其道而行。许多中国朋友都有同感。西方人对中国许多传统及事物都相当无知;即使是所谓的中国通,大都也只知皮毛或局限于有限的面相而已。本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尽力阐述中国文化的真谛。在中西历史上,发生许多平行的,能使以后历史改观的事件,可是在中国和西方却产生出迥异的结果。

    在国家思想及意识形态体系的选择,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欧洲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一世在今日的土耳其的尼西亚召开第一次大公会 (First Ecumenical Council),统一基督教教义。这个大公会建立了我们今所知的基督教教义,可是也使欧洲受到了千余年神权统治,造成一切文化发展都停滞不动,甚至后退的黑暗时期 (Dark Ages)。类似的中国历史事件,是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召开的全国学者会议。在这会议中,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孔学。这两件事相同的地方之处是,建立了以后这两个文化的意识形态。而不同之处是,一个演变出持续了 1,500 年的,以不可捉摸的神为中心的神权政治 (theocracy)。而另一个却建立了以人的福利为主的人本主义 (humanism)的儒家传统。且尊孔之后,并没有整肃其他学说,如老子或墨子等。还有不少类似的历史事件,可是后果却迥然不同。在本书中,我把我想得到的这些中西文化不同,甚至不可妥协之处写出。

    本书的结构

    本书讨论的主要命题是中国在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间的衰退,及近年来的复兴,涉及到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有些甚至无法妥协。中国文化有深厚的传统,部分传统和西方的文化相反。中国的传统来自孔子的儒学,而孔子深受《易经》影响。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易经》是卜卦书,然而其内容却是哲学。主要的哲理之一是原始的循环论²(〈泰卦〉「小往大来」,〈干卦〉用九「见群龙无首」,指的是没有带头的,也没有尾随的,即事物都呈循环),没有绝对的事物,因此就不会有不变的教条。西方的思想,直到现在,则仍旧带有严重的教条主义。孔学则以人文主义(humanism) 为本。

    如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的传统是怎样建立的,及这些传统为什么和西方的完全不同。此外,现代中国之所以让人难以了解,还有一个原因,即过去一百五十年里,虽然中国在文化及政治体系上的改变不少,可是许多改变的寿命都不长。许多表面上看来很好,甚至一时被人民热烈拥护的改变,却都昙花一现。这样迅速的变化,往往使得不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难以理解。虽然目前的中国和以往的中国大不相同,可是在关键结构上仍然有许多连续性,而这些连续性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于目前的文化和政治经济体系中,让人更难以揣摩。因此,研究中国复兴问题的人,必须能够认出这些连续性及其来龙去脉。亦即要研究这些问题的人,必须对中国文化的整体及其历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把这本书分成七大部。

    前三部的目的乃是替本书的主题(第四、七部)铺路,在最后的四部才讨论到本书的主题。虽然大部分的讨论都以中国历史为主,我把我认为最重要的事件及发展为中心。可是我要强调的是这些重要事件和西方截然不同的地方。本书不是一部编年史,因此书中的讨论并不特别按事件的时间顺序;讨论的设计乃是以一些关键性的事件及发展为主,突显出中国文化的特性,并特别强调中西文化殊异之处,例如中西在宗教自由及政治自由上的观念及习俗的不同。不可避免的,因为中国的历史很长又很广,只能讨论我自己认为和本书主题最有关的问题。有的地方必须写出细节,但大都以鸟瞰的方式来叙述。有些材料重复出现,但所讨论的主题不同。在不同主题的地方重复叙述,让读者不必前后相互参照,节省时间和精力。许多讨论,都以一个改变历史方向的真实故事为楔子,所有的历史故事都是真实的,不过我将故事戏剧化了,为的是不让读者感到枯燥。

    谢启

    我首先要感激挚友朱祖凯博士。祖凯非但鼓励我开启这一件困难的工作,而且不厌其烦,四次读本书手稿,并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祖凯是我半世纪前在台湾大学同年的同学,一生的密友。我要感谢中国科学院的李学勤教授,他给我可贵的中国断代工程数据。我要感谢沈育美女士。她主修历史,并在这方面工作多年.她当时视力有问题(经过手术后现在已复元),可是仍不辞疲劳,完整读过本书,更改许多错误,并在文字上作了不少修改。当她自己也不清楚时,就去请教专家,找出正确的答案。我要谢谢吴育雅女士把沈女士介绍给我,并给我一些关于第三章中新仙女木事件的资料。我要谢谢美国出版中国论坛 (China Forum)  的彭之光及诸位在论坛上和我讨论的人士,无法一一列出。我要向 Karl Hill 博士致上极高谢忱;他和我只在电邮上见过「面」,可是他却不辞劳苦为英文版的文字修辞。中文版的校对工作完全由郭美钧女士不辞辛苦地完成。没有她的修改,这书不会有现在的面目。最后,我不知如表达对妻子江同爱最真挚的致谢,因为自一开始,她就完全支持这一项工作。

    第一部 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始

    han gu guan color

    图 1. 函谷关今貌

    Lao Zi song painting

    图 2. 老子骑牛宋朝画像(故宫博物院)

    第一章 好奇好问的关令尹喜

    老子走出文明地区

    公元前6、7世纪间,一只身上铺着青布,瘦瘦的水牛,踱着缓慢的牛步,身上骑坐着一位老者。当水牛走近位于今河南省境内,为防守险要之处所设的函谷关时,老者用疲乏的眼神看了一下四周。这关是在两座绝壁之间造出的土墙,土墙当中有一道关门。这道墙把狭窄的山谷封死了。如果不经过这关门,就无法去到绝壁的另一面。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