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Meaning, Purpose and Effects: Literary Dialectics and Imagery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意义、目的和效果─言意思维与文学想象
Meaning, Purpose and Effects: Literary Dialectics and Imagery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意义、目的和效果─言意思维与文学想象
Meaning, Purpose and Effects: Literary Dialectics and Imagery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意义、目的和效果─言意思维与文学想象
Ebook258 pages8 minutes

Meaning, Purpose and Effects: Literary Dialectics and Imagery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意义、目的和效果─言意思维与文学想象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言意思辨贯穿于一切经典诠释和文学解读。
从哲理思辨到文化语言、到文学作品,言意关系──言语表现与个人、与作品隐喻或象征内涵等等的探求,往往关涉着思想或文本诠释上更本源、更有机而整体的掌握。
这也是本书这八篇研究主要关切的目标:思想或文学艺术,在“言”、“意”关系的自觉及反思下,透过思辨性或艺术性语言的运用,可以“发明”什么样独特的意义和理解,发挥什么样文字和语言的效果,并由此能够探求作者表现的积极目的与创作的完整意蕴──而这都植基于能够会通言意之间“表现”与“所表现”等种种辩证关系的本源性认知…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Sep 1, 2019
ISBN9781625035714
Meaning, Purpose and Effects: Literary Dialectics and Imagery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意义、目的和效果─言意思维与文学想象

Related to Meaning, Purpose and Effects

Related ebooks

Reviews for Meaning, Purpose and Effects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Meaning, Purpose and Effects - Xiang-Hua Lin

    前言

    言意思辨贯穿于一切经典诠释和文学解读。

    从哲理思辨到文化语言、到文学作品,言意关系──言语表现与个人、与作品隐喻或象征内涵等等的探求,往往关涉着思想或文本诠释上更本源、更有机而整体的掌握。

    这也是本书这八篇研究主要关切的标的:思想或文学艺术,在关系的自觉及反思下,透过思辨性或艺术性语言的运用,可以发明什么样独特的意义和理解,发挥什么样文字和语言的效果,并由此能够探求作者表现的积极目的与创作的完整意蕴──而这都植基于表现所表现等言意之间关系的全幅认知。

    首能省思言意之间精湛而富有启发性的辩证关系的,始于哲理上的言意之辩。一当王弼明白以得意忘言揭示其辩证于言意之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的一套方法论作为经典诠释的思维基础,这般经由文本的交互辩证而会通旨归的思维,既成为解读经典更好的的进路,也立下诠释学上有所发明、并藉以创设新理论的方法典范。如此言意思维──藉由诠释进路,建构读者、作品和作者之间更为本质性的对话,而成立其一家之言──不只是解开既有经典之谜的关钥,更足以为开发新的创见、新的界域之认知基础。

    王弼之前,从哲理到文化、文学的论域,敏锐的作者早已意识到言意微妙而辩证丰富的关系。而自此以言意认知为基础的方法论提出之后,的深度思考,通过片段到全局,通过解释到辩证,通过常言到奥义,会通了、会通了条理和义理、会通了抽象的玄理到相对相即的交互辩证,实现在对话、文本、和作品中;以认知、暗示、影响、文化沟通的形态,以文学和语言情意我的表现,以理论论述,融通了形上形下遍及存在存有的理解。溯洄于言意关系的理解和辩证,我们得以在文化语境里整体而本原地掌握语言、掌握意义、掌握创作的目的和效果。

    本书八篇研究,从得意忘言之玄学方法论说起,说明王弼如何由此走出汉人解经的传统,开创了一套以言意思辨为基础、会通多义而直探本原的诠释学方法,并因此建构了足以为一家之言的哲学本体论、体用论。

    如此,创造性的天才为后人示范了诠释方法如何开拓新路,从此让一众文本尽皆在新的诠释眼光下产生了新的观点、新的视野,虽得鱼忘筌,得兔忘蹄,而更能全幅地照顾到文本解释与思想体系的一致性、完备性以及适用性的问题。如此,这尽而不尽的体用关系,后续启发了言意之间无数饶富生机的解读和运作。

    此后,更为宽广而灵活的诠释边界,也成了文化畛域扩充和沟通的渠道。当言意思考随着玄风反馈给了语言,竟使得一向重的文化传统,独独在六朝这个时期,语言的地位竟与文字平分秋色,并在清谈风气的加持下,成就了表达与欣赏的艺术性。言语,于是立帜于四大实现人品与才性的首要科选之标目;《世说‧言语》篇展现了一百零八条典则,瑚琏之器 ¹,成为人物品鉴之风标,征示善解人情、通达世事的机栝。后来红楼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岂非根源于此?

    顺流而下,言意之间寓含的深刻辩证,竟连奥义宏深的佛学经论之解释,都运用了这道法门。

    被誉为解空第一的僧肇,其彻解空义的《物不迁论》,就是解析了常言常语内蕴与外延的寓意层次并交互辩难,辨明真空之义,因而发挥而阐明了向时中土思维尚难以接轨、难以洞彻的佛学至理,跨越了天竺到中土思想的鸿沟,奠定中国佛学的根基。支撑起这场辩难的,就是文化思维里深刻的言意认知。 ²

    此等言意思维、言意关系的深度认知,类似于一种文化思维里的基本预设,普泛贯通于传统文化中各类语文论述、文艺理论和实作。于是有了《文心雕龙》关于一切作品与思辨的文外曲旨之敏会,在这道言意之辩的历史脉络下,挑战由来已久的创作与思辨的困境──言不尽意,提出了文学语言隐秀的价值认识,将创作上的言意问题,提升到美学价值、到文学语言本质的层次。

    此下论文则从言意的哲理思辨进入文学作品与理论的解读。在此认知下,理解文本中此等言意关系的思路和运用,以解释作品和作者;经由其之所之、所表现,理解其塑造、经营了何等之所至;并扩展至解释文学社群的集体主张和理论思维。透过《九歌‧山鬼》篇、李白诗作、以及苏轼《后赤壁赋》的三篇论文,探讨作者在传统的言意关系中,塑造、经营了什么样的自我表现──特别是,文学总有其刻意经营的语言,而经由所以表现出的具象比喻与象征,又能如何地反映、传递出作品之内外、之延伸与涵蕴、之效果;甚至在巧妙的结构与象征的营造下,表现其心灵中更为幽微曲折的面向。而最后总结于宋代诗论不即不离之写意精神,探讨言意关系在这个博学又善于反思的时代里,更精湛更丰富的辩证理解,而这也构成宋代文艺思想代表性的发明──写意精神重要之一环。

    王弼以来,言意辩证的方法意识,不只廓清了汉代解经片段而堆累的诠释迷雾,其深度的言意理解,在语言风尚和文学文论的推展下,会通体用,辨析多义,从作为人情处世之机要的日常言语,到文学语言含蕴丰富的艺术表现,也奠定了士人文化里清通简要的综合判断力。此后,笼罩在这一架构下,语言和内涵的广大辩证,造就了文化语境的深层基础。

    言意关系的理解,启发哲理思辨,也创造了文学意象和感受。,作为一含蕴内外意识的立体结构,从语言、意象的塑造,到巧构灵思幻境,无不充斥着言意交互发明、交互辩证的精神。从此,在言外,也在言语层次交错的机栝中;而则以辩证地表意、达意,寄寓之本源与目的。

    于是,这般的言意理解,也将是吾人面对庞大经典、古今扞格,所持以会通传统到现代的有效思维和进路。这道桥梁,植基于更整体而有机的诠释方法,从本原处、从综合意义上,建立有系统、有延伸性的解释架构,不只在于解析文本或名义,同时也探索思想、行为、创作等更本源性的目的、意义和效果,而不穷诘一隅,纠扰于纷繁乱目的复杂万象。在这个每事各为意的时代里,藉助其统宗会元、崇本息末之功,为吾人从事研究、从事思辨之用:以诠释为发明,探求古今文本之间,超越畛域与表象,更有感受性、更有反思性、更有啟悟性的价值。

    而这或许也是今天人文知识最好的目的。

    目录

    前言

    目录

    王弼得意忘言之玄学方法论及其诠释价值

    一、前言

    二、呈现经典深义的方法

    三、应合时代的新解

    1、学术上对汉人繁琐经学的反弹

    2、思想上儒道会通的需要

    3、社会上自然与名教对立的难题

    四、树立玄学的体系

    1、以无为本—本体论

    2、因用见体—认识论

    3、崇本息末—价值论

    五、结语

    人情枢机,情理之家——论《世说新语‧言语篇》

    一、篇名释义与发凡体例:

    二、人情枢机(一):通达人事

    三、人情枢机(二):妙解性灵

    四、结论

    时间与存有─僧肇《物不迁论》释义评析

    一、    前言

    二、文本宗旨与辩证方法

    (一)文本宗旨

    (二)论述结构

    三、逐段诠解

    四、结论

    之辨到隐秀之美—刘勰创作论如何超越言不尽意的困境

    一、前言

    二、创作的困境—言不尽意

    三、隐秀的超越

    四、结语

    《九歌‧山鬼》的形象与审美意象

    一、前言

    二、特殊的形象描绘

    三、审美意象与效果

    四、结语

    现世、超越与寻访──解读李白诗之

    一、前言

    二、李白之梦

    (1)怀人之梦

    (2)客途之梦

    (3)理想追求之梦

    三、世事之梦—表达自我实现的期望和失落

    四、人生如梦—存在的自由与超越

    1、主体的自由

    2、存在的超越性

    五、生命情调—由生命力和宇宙观所建构

    六、结语

    [附录]

    深远与奇峭—论苏轼《后赤壁赋》之结构与象征

    一、前言

    二、结构与解释

    三、象征意义

    (1)不定

    (2)当下

    (3)感受

    (4)理解

    四、结论

    宋代诗论不即不离之写意精神—以咏物诗、题画诗为例

    一、前言

    二、诗论中不即不离的层次

    1、着题与离题

    2、形中见神、离形得似

    3、忘形写意、象外求神

    三、不即不离的目的

    1、妙脱蹊径的方法

    2、扩大诗境

    四、结语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王弼得意忘言之玄学方法论及其诠释价值

    The Hermeneutical Value of Wang Bi’s Philosophical Methodology

    [摘要]

    王弼在其注解周易时,提出得意忘言的观念(《周易略例‧明象》),此后,得意忘言不只是王弼个人对于周易的理解,更成为其对于经典诠释方法的大原则,并为后来者立下一方法论的典型。本文即从诠释学的视野,探讨其创造性的诠释价值,阐明得意忘言如何抉发经典之深意,催生了应合时代思潮之新见解,并因此创建了玄学体系关键之方法论。

    [关键词]

    王弼Wang Bi;周易Yijing;老子Laozi;

    玄学Xuanxue (Metaphysic);诠释学Hermeneutics

    一、前言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