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Ten American Presidents Who Had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與中國有過關係的十位美國總統
Ten American Presidents Who Had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與中國有過關係的十位美國總統
Ten American Presidents Who Had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與中國有過關係的十位美國總統
Ebook80 pages8 minutes

Ten American Presidents Who Had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與中國有過關係的十位美國總統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美國歷史上有十位總統(格蘭特,胡佛,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尼克森,卡特,雷根,布希,柯林頓)曾經和中國發生過關係。這本書中把這十位美國總統的生平,及其和中國發生過關係的經過,分別作了詳細的介紹。

 

馬德五於1932年出生於江蘇省灌雲縣。1949 年去了臺灣,1957 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1964 年來美國留學,就讀於西密歇根大學。
1987至2002 年間他為懷俄明州瑞靈頓市(Riverton, Wyoming) 英文日報,The Ranger,撰寫每週專欄。
除了六百多篇的英文報紙專欄外,他還出版過九本英文書、九本漢英對照書、及兩本中文書等共二十本書。

他和他的妻子趙耀文居住在美國德州休士頓。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Nov 1, 2016
ISBN9781625036872
Ten American Presidents Who Had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與中國有過關係的十位美國總統

Related to Ten American Presidents Who Had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Related ebooks

Related categories

Reviews for Ten American Presidents Who Had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Ten American Presidents Who Had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 Tom Te-Wu Ma

    關於作者

    C:\Users\TomMa\Desktop\8-14-2014.jpg

    作者馬德五於1932 年出生於江蘇省灌雲縣。1949 年去了臺灣。1957 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1964 年來美國讀書。1987 至 2002 年間,他為懷俄明州瑞靈頓市(Riverton, Wyoming) 英文報紙,Riverton Ranger,撰寫每週專欄。

    除了六百多篇的英文報紙專欄外,他還出版過九本英文書、九本漢英對照書、及兩本中文書等共二十本書。

    馬德五和他的妻子趙耀文居住在美國德州休士頓。

    自序

    中國是泱泱大國,是天朝上邦。中國的大皇帝「父天母地,上天之子。」故稱『天子』。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概稱之謂「蠻夷」。這些蠻夷國君,應該向天朝的中國大皇帝,年年進貢,歲歲來朝的。一七九三年,英國使節 Macartney 爵士來到了中國,要求晉見中國的天子,乾隆爺不屑一見。後來,夷邦使節堅求,乾隆皇帝要他先行三跪九叩首,恭請聖安再說。

    中國這種閉關自守、狂妄自大的心態,一直到一八四二年中英鴉片戰爭失敗,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以後,方才由極度傲外轉為極度懼外。

    美國也者,不過是西方列強八國聯軍中之一個國家。

    現在讓我來談談這位當年八國聯軍中之一個國家中有多少位國家元首(總統)真正和中國發生過關係。又有多少位美國總統曾經來過中國。

    二零零九至二零一二年間,我根據美國總統的自傳/回憶錄,及美國傳記作家們所寫的他們的傳記,撰寫了很多篇長文,發表於台灣的傳記文學月刊。現在我將這些文章中與中國有過關係的十位美國總統(格蘭特,胡佛,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尼克森,卡特,雷根,布希,柯林頓)挑選出來,出版為一本專書。同時我將也在傳記文學月刊上面發表過的《麥克阿瑟評傳》及《賽珍珠的一生及其中國情結》兩篇文章放在這本書裡。麥克阿瑟和賽珍珠雖然沒有做過美國總統,可是,他(她)們兩位不僅與書中的好幾位美國總統關係密切,同時和中國的關係也很不尋常。這就是這本書的內容。

    舞文動墨,敝帚自珍,聊供讀書者們一笑。是為序。

    目錄

    關於作者

    自序

    目錄

    格蘭特是第一位到過中國的美國總統

    胡佛曾在中國發過洋財

    羅斯福與蔣介石之間的恩恩怨怨

    杜魯門發表白皮書後又下令艦隊保護臺灣的前因後果

    艾森豪是中華民國的大「恩人」

    尼克森是中華民國的「仇人」?

    卡特是執行尼克森「賣」臺計劃的美國總統

    追憶美國前總統雷根及談他的對華(臺)政策

    老布希非常了解中國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對台「三不」政策之淵緣

    麥克阿瑟評傳

    賽珍珠的一生及其中國情結

    格蘭特是第一位到過中國的美國總統

    格蘭特(Ulysses S. Grant)於一八二二年生於俄亥俄州。父親經營皮革業,母親是位農場主人的女兒。格蘭特身材矮小,其貌不揚。十七歲時入西點軍校,在校成績平平。畢業後投身軍旅,然並不得意,乃自軍中退下經商。三十九歲時,格蘭特應林肯總統(Abraham Lincoln)呼籲,重披戰袍,與南方叛軍作戰,擔任上校團長。短短的四年中,由於英勇過人,屢建奇功,他從上校升到中將,是美國那個時候軍中的最高軍階。林肯派他擔任聯邦軍總司令,統領聯邦大軍與南方叛軍作殊死戰,打敗了敵方的名將李將軍(Robert E. Lee)。四十三歲時,國會授格蘭特上將軍銜,變成了全國的大英雄。四十五歲時格蘭特擔任接替林肯總統職位的強生總統(Andrew Johnson)之國防部長。四十七歲時格蘭特當選為美國第十八任總統,四年後又連任一次。

    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插曲。一八七七年,海斯(Rutherford B. Hayes)當選為美國第十九任總統,可是卸任總統格蘭特夫婦仍遲遲不搬出白宮,直到新總統海斯就職了,還得到白宮去吃由格蘭特夫人主持的午飯。更有趣的是,格蘭特夫婦覺得搬出白宮後無家可歸,決定以四海為家。夫婦兩人帶著大兒子花了三年的時間,遊遍了英格蘭、比利時、德國、瑞士、義大利、丹麥、法國、埃及、巴勒斯坦、挪威、俄羅斯、印度、暹羅、中國和日本。由於格蘭特曾經是美國的大英雄及大總統,每到一國均受到該國權貴們的熱烈歡迎和招待。

    一八七八年,格蘭特夫婦來到了中國,時為光緒四年。這個時候,中國早已因一八四二年中英鴉片戰爭失敗,被迫與英國簽訂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及於一八五八年又因被英法兩國戰敗被迫簽訂第二個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中國的閉關自守和狂妄自大的心態在那個時候早已經蕩然無存了。

    根據一八九九年上海圖書集成局出版的《李傅相歷聘歐美記》,格蘭特夫婦船抵中國天津時,時任北洋大臣的李鴻章特別設宴款待,表示歡迎。賓主兩人惺惺相惜,一見如故。席間李鴻章看到格蘭特手中的手杖,彫刻得非常精美,要求觀賞,到手後李鴻章反覆玩弄,竟然愛不忍釋。格蘭特眼見李鴻章如此喜愛他的手杖,就通過翻譯向李鴻章說:「既然您如此喜歡我這根手杖,本來我可以奉贈給您的。實因這根手杖是我卸任總統時,是全國工商界贈給我的,這代表著全體國民的公意,我不便在此私自轉贈。等我回國徵得大家同意後,再寄贈閣下。」以後李鴻章就把這件事情完全忘記了。

    一八九六年,為慶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同時也為聯俄制日的關係,李鴻章被清廷派出訪問歐美。李鴻章到了紐約,那時格蘭特早已過世。李鴻章念舊,特地探望了格蘭特的遺孀裘莉婭格蘭特夫人(Mrs. Julia Grant)。格蘭特夫人設宴款待,並邀請了工商界名流多人作陪。

    席間,格蘭特夫人把格蘭特的手杖拿了出來,向出席者講述了她丈夫生前與李鴻章的交往和友誼,也將格蘭特當年曾經答允李鴻章贈送手杖的故事重複說了一次。她對李鴻章說:「先夫回國後,一直惦記著這件事,實因事務瑣雜,一直沒有機會跟工商界人士商量,後來他就過世了。他生前曾經特別囑咐過我,要我幫助他實踐他當年的承諾。」然後,格蘭特夫人面向著她的美國賓客說:「今天李先生來訪,請問諸位:我是否可以將這根手杖轉贈給中國的李先生?」出席作陪的美國工商界人士當然一致鼓掌贊同。於是,格蘭特夫人雙手將手杖舉起贈給李鴻章。李鴻章感激不已。他經常把這根手杖帶在身邊,終其一生,視同至寶。

    另據王芸生編著之《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一卷(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七九年版)中的史料,一八七九年五月二十八日格蘭特到達天津時,李鴻章與之相見,設宴款待。因其時正好發生日本想吞滅琉球事件,中國當然不同意,清政府希望借助行將遊日的美國前任總統格蘭特之名望,要李鴻章請格蘭特勸說日本放棄琉球。殊不知一個已經卸任的美國總統哪有什麼權力,日本如何就可以將差不多已經到口的肥肉吐出。格蘭特的調停自然沒有成功,琉球併入日本版圖一事就這樣子完全決定了。

    又有一說,一八九六年八月三十日李鴻章抵達紐約時,格蘭特之子登船迎接。李鴻章上岸後,專程拜謁格蘭特墓,並在格蘭特墓前植樹紀念,以示景仰。據說今日仍可看到樹前安放的銅牌,並可讀到銅牌上的碑文:「大清光緒二十有三年,歲在丁酉,孟夏初吉,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一等肅毅伯合肥李鴻章,敬為大美國前伯理璽天德(按:President之音譯)葛蘭脫墓道種樹,用誌景慕。出使大臣二品銜,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鐵嶺楊儒謹題。」

    格蘭特退休後,將他的一生積蓄大約十萬元投資在他兒子也是股東的銀行裡,結果銀行的大老闆欺騙他們父子,銀行倒閉,他的積蓄完全泡了湯。

    在一九五八年前,美國還沒有總統退休俸的規定。原來貴為一國元首,離開白宮後,就突然變成了一個沒有職業也沒有收入的平民,必須馬上去找個工作,好有收入去養家活口。如果這位曾經擔任過總統的人本來就是個富翁,總統不做了,當然仍不愁衣食用度。可是早期的大多數美國總統都是窮光蛋出身。當年做總統時,雖然美國總統的年俸不高,一八七三年前,美國總統的年俸不過是兩萬五千元,住在沒有房租的白宮裡,生活仍是很充裕的。不過如想從這上面節省大筆財富作為將來退休養老的生活費用,那還是不可能的。

    如今格蘭特的一生積蓄沒了,更倒楣的是不久又發現自己得了喉癌。堅強的格蘭特,為了養家糊口,乃帶病為雜誌撰寫回憶錄,特別是描述他當年的軍旅生涯,以賺取稿費作為一家人的生活開支。

    格蘭特死後,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將格蘭特的回憶錄修訂出版,居然大為暢銷,帶給了格蘭特家屬大約五十萬元的巨額版稅。由此可見美國人民對於他們的前大英雄和大總統還是非常懷念的。

    美國政府為了紀念格蘭特對國家的貢獻,把他的肖像印在五十元紙幣上。

    胡佛曾在中國發過洋財

    近一百多年來,好像是只要一提到美國,人們、特別是曾經飽受過蠻夷侵略的咱們中國同胞們,都會說那是個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至少也是個極少數最富強的國家之一。於是,人們、當然包括咱們老中在內,爭先恐後想盡方法去美國賺美國人的大洋錢。

    可是,有位近代美國大總統在他年輕時也曾遠渡重洋去中國,為的是可以賺到中國的一大把一大把白花花銀子;而且為了發洋財,這位未來的美國總統還幾乎把他和他的新婚媳婦兩條小命都弄掉在中國。

    誰?那就是美國第三十一任總統(一九二九~一九三三)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

    胡佛於一八七四年八月十日出生於愛荷華州(Iowa)。父親是個鐵匠,三十四歲時因傷寒病過世,斯時他的大兒子 Herbert 也就是後來的總統胡佛才六歲,小胡佛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及一個更小的妹妹。年輕的孀婦帶著三個小孩度日,備極艱辛。兩年後,這個苦命的女人也一病死了,留下的兩兒一女全變成了孤兒。幸得好心的親戚們分別將這三個可憐的小孩接過去撫養。

    小胡佛十歲時,被安排送到奧勒岡州(Oregon)姑母家撫養。姑父是個鄉村醫生,乃將內姪送去當地學校就讀。十五歲時,小胡佛輟學,在他那做房地產生意的叔父辦公室當小工,月薪十五元。於是胡佛白天工作,晚間進夜校苦讀。在房地產公司裡,他遇見了幾位工程師,對於此一職業非常嚮往,立志長大後也要從事此一行業。

    十七歲時,胡佛去報考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雖然他的一般成績都很差,可是數學非常好,學校當局特准錄取,胡佛得以入學,主修地質學。

    大學四年,完全是半工半讀。一八九五年,胡佛二十一歲,自史丹福大學畢業,斯時身邊只有四十元。因為一時找不到工程師職位,乃去內華達州(Nevada)一家礦場做一個礦工的助手,日薪二元。胡佛省吃儉用,好不容易存下了一百元,於是辭職去舊金山(San Francisco)另謀發展。初在一家礦業公司裡當一名打字員。由於成績優異,不久便被升任為助理工程師,月薪一百五十元。多年艱辛,胡佛總算稍稍安定了下來。

    一八九七年,胡佛二十三歲,受僱於一家英國礦業公司,遠赴澳洲開採金礦。想不到一舉成功。第二年,公司調整他的年俸高達一萬元,並獲有部分公司股權作為獎金。從此胡佛便成了一個富有的礦業工程師,同時也揚名世界,是海內外礦業界中一顆燦爛的明星。

    這時候的中國正是清光緒皇帝親政時期。光緒目睹西方列強欺凌中國的苦痛,誓效西方改革政治,也使中國國富兵強。於各項開放改革政令中,也特別成立了個礦業部,欽派大臣張言卯(英文書中 Chang Yen-Mao 之譯音)負責主持。可是張言卯對開礦完全是個門外漢,亟思聘僱一個外國專家來做他的左右手,去開採全中國的所有礦產。由於英國礦業界的推薦,胡佛被延攔為此一龐大的中國國營礦業公司之總工程師。待遇之優厚,自不待言。

    胡佛接受此一挑戰性任務後,立刻準備去中國履新。可在他還未到達中國前,光緒皇帝的百日維新運動已經功敗垂成。結果光緒被幽禁,慈僖太后再度臨朝聽政。一些維新大員不是被捕殺就是大逃往,政局又恢復舊制。在此一驚天動地的政治巨變中,不知道為什麼,也許因為他太狡猾,張言卯不但沒有獲罪,其職位居然仍被保留,依舊負責主持礦業工程公司之業務。

    胡佛在啟程來中國履新前,特別先返加州與他的史丹福大學同學他的未婚妻 Lou Henry 結了婚,然後帶著他的新婚妻子從舊金山上船來中國。因此,他們的整個蜜月便是在海上度過的。由於張言卯仍然負責主持中國的礦業開發事宜,胡佛上岸後依舊向他報到,然後將家小安頓在北京的外國人住宅區。自己每天去公司裡上班,妻子留在家中,跟中國僕役們積極學習中國語言,日子倒也好打發。

    不久,胡佛在工作上結識了一位中國青年,就是後來在民國初年兩度擔任過國務總理的唐紹儀。唐氏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時正擔任中國北方鐵道公司要職,因為他同時也擁有胡佛所主持的一家煤礦及水泥公司的股權,最重要的是唐紹儀曾經留學美國,所以他和胡佛迅速變成了好朋友。

    張言卯在名義上雖是負責開採全中國的礦業,事實上實際負責推動業務的人是胡佛。胡佛因為工作上的需要,經常要去中國各地旅行,更曾遠去西藏,拜訪了達賴喇嘛。

    就在這一切業務之進行都還算順利時,中國又突然發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庚子拳亂。胡佛和他的妻子兩條小命幾乎一起喪在咱們中華帝國。

    話說義和團原為中國邪教的一個支派,信徒們自稱可以使神鬼附身,作法念咒,便可令刀槍也不能傷害他們。本來是鄉間的一個非法組織,後因一些無知官吏加以庇護,遂以「扶清滅洋」為口號,到處焚毀基督教堂,進而殺害洋人教士。慈僖太后因為怨恨外國使節阻撓她廢立光緒,乃公開縱容義和團謀害外國人士,進而明裡暗裡讓清軍也附和義和團去攻打北京的外國使節區及外國人的住宅區,終於惹起八國聯軍之興師問罪,闖下了滔天大禍,使得大清帝國之國運萬劫不能復振,最後導致民國之建立。

    義和團作亂時,胡佛的礦業工程總部早已由北京遷至天津。一九○○年五月,義和團已由殺害外國傳教士擴大到凡是見到外國人便殺的瘋狂行為,再加上政府的鼓勵與支持,益發成為無法無天的地步。五月底,義和團來到了天津。

    天津的外國人士住宅區伸延至數條街道,差不多有一里路長四分之一里寬,一邊有河,三面住人。

    六月十三日,清軍也加入了義和團,向天津的外國人住宅區進攻。

    斯時胡佛雖然只有二十六歲,可是,由於工作上的關係,無形中一時便擔當了這個天津外國人住宅區的防衛總司令。一個蘇聯的海軍武官,自動願意協助胡佛做他的參謀長。胡佛除了要統籌防禦工作外,更負責區域內所有人員的食物和飲水。此區域內共住有大約三百個外國人,其中三分之一為美國人;此外,尚有約一千名信奉基督教的中國人。還有張言卯和唐紹儀兩家及他們的部屬和家人等也都躲到這個外國人住宅區內,成為胡佛的被保護人員。

    胡佛一方面囤集食物飲水,一方面動員區域內所有的健壯人員,用沙袋建立起防禦工程,以僅有的武力保護區域內所有中外人士的性命及安全,居然維持了一個多月,使義和團及清軍不敢越雷池一步。根據胡佛若干年後所寫的回憶錄,如果當時的義和團及清軍能夠有嚴密的組織,計劃性地從三方面同時進改的話,他們所有的人可能都早已沒有命了。

    當時,在胡佛的統籌部署下,區域內幾乎每一個人都參加了此一保衛戰。每天夜晚,胡佛就親率幹員出外尋找食物飲水。有一次還帶回了一頭母牛,在胡佛夫人的指揮下,先擠牛奶,再予屠殺,使得區域內的人員居然也有牛肉可吃。

    事後調查,在此一個多月內,義和團和清軍一共曾向此天津外國人住宅區發射了近六萬發子彈,區域內的損失當然很重,包括很多人都受了傷。區域內只有兩名醫生及一名護士,在胡佛夫人的領導下擔任繁重的救護工作。

    有一天,胡佛發現他的礦業公司頂頭上司張言卯和他的好朋友唐紹儀兩家均被暴徒圍困,胡佛立即帶領武裝助手驅退了襲擊者。

    又有一次,槍彈穿進了唐紹儀家,射殺了唐紹儀的妻子及一名嬰兒,房子也著了火。胡佛奮不顧身地衝進入這棟正在燃燒的唐家,將唐紹儀的兩個小女兒一手抱起一個,及時救出了危境。

    十八年後胡佛在美國擔任糧食局總局長時,有一天,中國駐美大使顧維鈞夫婦宴請胡局長夫婦。席間,顧大使夫人含笑地告訴胡佛局長,她就是當年被胡局長從危難中救出來的兩個小女孩之一,她深深感激胡佛的救命之恩。

    四十六年後,胡佛又回到中國的上海,一位自稱是外交官夫人的中國婦人來訪胡佛,她說她也是當年義和團作亂時在天津接受胡佛保護的一個小女孩。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