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this podcast and so much more

Podcasts are free to enjoy without a subscription. We also offer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for just $11.99/month.

【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77|上海封城1天,蒸發118億人民幣!全球供應鏈不能只靠中國/台幣跌至18月以來最低點,「穩定物價」是一場硬仗/經濟學人:中國正在做錯的三件事…疫情、經濟、烏俄戰爭

【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77|上海封城1天,蒸發118億人民幣!全球供應鏈不能只靠中國/台幣跌至18月以來最低點,「穩定物價」是一場硬仗/經濟學人:中國正在做錯的三件事…疫情、經濟、烏俄戰爭

From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77|上海封城1天,蒸發118億人民幣!全球供應鏈不能只靠中國/台幣跌至18月以來最低點,「穩定物價」是一場硬仗/經濟學人:中國正在做錯的三件事…疫情、經濟、烏俄戰爭

From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ratings:
Length:
13 minutes
Released:
Apr 19, 2022
Format:
Podcast episode

Description

(00:01:16) 上海封城1天,蒸發118億人民幣!全球供應鏈不能只靠中國 (00:07:24) 台幣跌至18月以來最低點,「穩定物價」是一場硬仗 (00:11:10) 經濟學人:中國正在做錯的三件事…疫情、經濟、烏俄戰爭 ?喜歡丁學文老師的節目? 請用3個小動作支持我們,讓更多人聽見優質內容: (1) 至1號課堂頻道主頁 ?Apple ?Spotify​ ?Google shorturl.at/hpyP7 (2) 訂閱1號課堂頻道 (3) 給5星好評並留言(Google Podcast尚未開通此功能) ✋不知道怎麼操作?操作示範影片這裡看! 音樂來源: Music from Soundstripe Track Title: Mischief In The Louvre Artist Name(s): Moments ----------------------------------------------------------------- 一週財經聚焦: 一 四月12日,世界銀行總裁David Malpass在波蘭華沙表示,世界各國正在努力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可能對所有人都有好處。 二 四月11日,聯準會可能激進升息效應持續發酵,在美元狂升、美債殖利率大漲下,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重貶1.4角,最低來到29.046元,此為新台幣匯率睽違1年半之後再見29字頭。第二天的4月12日,美國勞工部公佈3月美國CPI 同比增長8.5%,再次刷爆四十年新高。 解讀: 1, Reuters Diversifying supply chains from China 'probably good for everyone' -World Bank chief 來自中國的供應鏈多樣化「可能對每個人都有好處」——世界銀行行長 2, CNBC A Russia-Germany 'trade rupture' could trigger a financial shock, says S&P chief economist 標準普爾首席經濟學家表示,俄羅斯和德國的「貿易破裂」可能引發金融衝擊 3, Economist What China gets wrong The pandemic, the economy and the war in Ukraine 中國做錯的地方。疫情、經濟和烏克蘭戰爭 Malpass認為跨境貿易對全球經濟仍然很重要,而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可能成為最大的經濟體,作為商品的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中國也需要成為全球貿易體系中其他國家共享的價值體系的一部分,不過他表示,自己並不知道這會不會發生。 針對中國是否會因疫情嚴峻採取的封控政策,及房地產行業的債務問題而走向危機時,Malpass認為,中國在各個領域正遭遇重大挫折,其經濟增長預期已被下調。 不過德國之聲認為Malpass最新的表態可能因為中國在建立貿易體系的同時,並未將重點放在減塑上,所以世銀介入,並鼓勵各國分散在中國的供應鏈。 同一天,Wood Mackenzie,全球非常頂尖位在英國愛丁堡的能源顧問公司(成立於1923年快滿100年了),也發表了一篇針對烏克蘭戰事的研究報告。報告認為烏克蘭危機已經影響了全球貿易的發展,世界經濟可能面臨一個「more permanent changes永久性的改變」。 該公司調低了2022年的全球經濟增長到2.5%,2023年更是低到0.7%。 該公司研究部門主管Peter Martin在報告中提到:「如果新冠疫情讓大家感覺到了縮短供應鏈的必要性,那烏克蘭戰爭則提醒了大家可靠的貿易夥伴極其重要。」 而這些變化將導致全球貿易的不斷調整,全球經濟將因為大家更重視可靠的貿易夥伴和更短的供應鏈而變得更加的區域分化。 事實上,今年確實是中國大陸非常關鍵的一年,但目前為止的情勢發展卻讓它看來艱難處處。俄烏戰爭方興未艾,疫情爆發卻讓上海和幾個工業重鎮不得不採取封控清零,這搞得本就大不如昔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大陸乘聯會四月11日公佈,三月份的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0.5%,同時間,大陸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三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1.5%,創了三個月以來的最快增長。乘用車的銷量下滑以及消費者物價的快速上升逼得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對中國今年5.5%的經濟增長目標能否達成充滿懷疑。 在外國企業努力應對著物流、製造和供應鏈亂局之際,中國歐盟商會在四月8日寫了一封信給中國副總理胡春華,敦促大陸政府重新審視疫情的防控政策。歐盟商會主席Jorg Wuttke表示,為實現清零目標而不斷升級的防疫措施將導致經濟社會成本的迅速增加。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宋錚最近與幾位學者進行聯合研究,用按月更新的城際卡車流量變化來推算各個城市的實際收入變化,重點分析了武漢疫情結束後內地的16次封城。由於研究開展時間較早,深圳和上海並不在這份研究的樣本範圍之內。 該研究發現,如果封城兩周,造成的經濟損失,為該城市當月GDP的32%左右,為該城市全年GDP的2.7%左右。封城取消後經濟一般能迅速恢復到原有水平,但並沒有反彈。研究結論認為,如果封城一個月,經濟損失大致為該城市全年GDP的4.5%。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指出,如果對北京或上海這樣的一個特大城市實施封城兩周,對當月全中國GDP的影響大致在2個百分點左右(根據去年數據測算,約為1900億元),其中約有7%是來自於當地封城對其他城市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 宋錚還提到,局部封城的經濟損失只有封城的四分之一,充分說明精凖政策的優勢。 眾所周知,上海是中國大陸的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 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城市,2021年GDP達到43214.85億元,同比增長8.1%,突破了4兆大關。跟北京一起,晉級4兆之城。 人口排名全國第十位的上海,土地面積佔全國只有0.06%,但貢獻了全國3.8%的GDP。平均一天,上海可以創造118億元的GDP。 上海還是中國消費第一城,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兆元,規模穩居全國城市首位。 作為世界最大貿易口岸城市,上海2021年口岸進出口總額10.09萬億元,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4700萬標準箱,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 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員數量連續19年穩居全國首位,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連續14年排名全球機場第三。 疫情期間,上海貿易和航運是否還能正常運行? 網絡上流傳一張上海附近海域船舶密密麻麻擁擠在一起的截圖,聲稱上海的港口延誤情況越來越嚴重,在上海港等待裝卸的船舶數量已飆升至300多艘。 雖然科學地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匯總各個方面的研究,但從直覺上講,對比中國和西方國家在過去兩年的綜合表現,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上述研究認為,在極端情況下,如果中國十分之一的城市被迫封城兩周,當月中國GDP可能損失3.1%,以2021年GDP計算就是接近三千億人民幣。 即使未出現極端情況,中國內部疫情遲遲未見明確拐點,也令經濟前景蒙上陰影——比如局部地區部分企業臨時停產減產,疊加地緣政治不穩定因素導致一些企業出口訂單減少或取消,產需兩端同步走低。 最新公佈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數據,已印證了經濟下滑的壓力。4月1日發佈的2022年3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較上月回落2.3個百分點至48.1,再度落入收縮區間,錄得2020年3月以來最低值。 PMI被視為一個經濟體的「體檢表」,反映製造業的整體增長或衰退。PMI的榮枯線是50,高於50代表製造業在擴張發展,低於則代表衰退。 實際上,2月以來,中國在不斷調整新冠防疫政策,比如新版診療方案對病例實行分類收治、下調Ct值,到出院後「14天隔離」壓縮至7天居家監測等,一度引發外界討論,是否防控政策會鬆動。 但最近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會上,習近平強調「堅持科學精凖、動態清零」,隨後衛健委官員重申「動態清零」符合中國國情,兩者都傳遞出信號——「動態清零」雖越來越難,但中國尚不具備退出條件。 「從政治局會議內容中看不到將退出當前『動態清零』的信號,亦沒有要向『與病毒並存』策略轉變的信號,」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鑒於香港的沈痛教訓以及中國自研更有效疫苗的必要性,2023年3月之前結束「動態清零」的概率非常小。 今年秋季將迎來中共二十大召開,外界普遍預計習近平將獲得第三個任期。在換屆之年「穩」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 在此情況下,陸挺表示,隨著動態清零政策紅利的減弱,相關成本將大幅上升,這將讓中國實現今年5.5%左右的增長目標更為艱難。 新加坡大華銀行最新報告稱,能源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將壓抑中國內需及外部需求,不利經濟增長,加上新一波新冠疫情出現及隨後的大規模封城,預測中國今年GDP增速將放緩至4.9%,通脹可能升至2.9%。 大華銀行的報告也預測,中國預計會出台更多的貨幣寬鬆政策,以刺激經濟。 高盛經濟研究也指出,隨著地方新冠疫情對經濟增長的阻力加大,以及決策者堅持全年目標,需要更多政策支持的緊迫性增加了;預計會有進一步的貨幣寬鬆政策,包括降息和降凖。 一位身處香港的經濟學家向BBC中文表示,除非出現非常極端情況,中國經濟不大可能出現重大危機。政府可以運用的政策空間可能比四萬億(2008年的「四萬億」刺激)的時候少一些,但在可能的力度和速度上,依然明顯超過西方國家。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可能造成的長期影響。 這種說法有前車之鑒,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宣佈「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出一個四萬億元級的經濟刺激計劃,當時低迷的全球經濟都為之一振,但很快,它被視為「
Released:
Apr 19, 2022
Format:
Podcast episode

Titles in the series (100)

「1號課堂」是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提供上班族進修的平台,內容包含時事分析、商業理財、自我成長、語言學習、親子教養等。 我們在Podcast版本上,會分享熱門的《丁學文的財經世界》,分析最新全球財經趨勢及國際財經雜誌重要議題;還有《城市學》帶你造訪台灣各縣市,探索各地大小事;《天下文化讀書會》邀請作者與各領域專家,帶你一起讀好書,擴大視野;《50+talk》分享各種最新的生活觀點,創造你的理想退休生活。 除此之外,還有職場不能不懂的溝通技巧、管理思維、數位行銷等課程都收入錄在《1課開始學》。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KKBOX、firstory等平台訂閱收聽,也歡迎下載【1號課堂APP】,收聽更多內容。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