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My Memories of 1970s (International Edition): 追憶似水年華的七十年代(國際版)
My Memories of 1970s (International Edition): 追憶似水年華的七十年代(國際版)
My Memories of 1970s (International Edition): 追憶似水年華的七十年代(國際版)
Ebook193 pages10 minutes

My Memories of 1970s (International Edition): 追憶似水年華的七十年代(國際版)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本書為美籍華裔建築師王國元先生最新作品。


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唯有如此,人才可以說:「我一生不虛此行。」


My Memories of the 70's is the fourth book published by Alern Wang. 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27 essays, with topics ranging from travel to family life to the architectures. The essays reflect the culture shock the author experienced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Jan 15, 2021
ISBN9781647843953
My Memories of 1970s (International Edition): 追憶似水年華的七十年代(國際版)

Read more from Alern Wang

Related to My Memories of 1970s (International Edition)

Related ebooks

Reviews for My Memories of 1970s (International Edition)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My Memories of 1970s (International Edition) - Alern Wang

    作者簡介

    王國元作者

    臺灣省雲林縣人,職業建築師及房產開發商,退休後專事寫作:

    著有散文集《一程山水一程歌》,《一個選擇遺忘的城市》,《追憶似水年華的七十年代》,小說類《一點紅小說精選》,《瑪丁尼茲兄弟的故事》,《上海1990》,詩集《在春雨綿綿中寫詩合集》,《在炎炎夏日中寫詩合集》,文章散見臺灣中華日報副刊,北美世界日報副刊,北美華人作家協會網站及達拉斯北德州文友社專欄等。

    東海大學建築系學士

    多倫多大學建築碩士

    華盛頓大學建築碩士(聖路易)

    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博士

    Alern Wang was born in Taiwan and received his bachelor’s degree in Architecture from Tunghai University. In 1975, he received his master’s degrees in Architecture at Toronto University in Canada an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t St. Louis, Missouri, respectively. He then received his PhD from Tongi University in Shanghai in 1995.

    He became a full-time writer after he retired from his 40-year architecture career. He has Chinese publications that include three essays, one fictional book, and three poems.

    His article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major Chinese newspapers and journals in Taiwan, China, and the U.S.

    獻給慧韻

    Dedicated to Bernadette Wang

    自序

    2018年的散文集一個選擇遺忘的城市及2019年的小說選集一點紅分別付梓後,收到了來自各界文友的一些溢美之辭,心裡不禁有絲騰雲駕霧之感。在疫情肆虐的閉關歲月,決定將積累的一些散文作品傾巢而出,並添加一些耳熟能詳的建築大師生平點滴,及他們一生中的精心作品,以回歸自己建築本業的初心。此本新書,我特意邀請了東海大學第十三屆建築系的同窗陳陵聲、李㬢,及工業工程系的竇嘉文室友掌序,他、她們雖非文壇常客,卻願意為老同學兩肋插刀,獻出第一次的精神,不啻是感人的。

    新書共分六輯:分別是(一)旅遊篇(二)感懷篇(三)建築篇(四)影劇篇(五)疫情物語篇及(六)文學報導篇。在旅遊篇中,憂鬱的布達佩斯一文探討了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歷史、文化、戰爭及政治變遷等,讓人不禁為這座歷經滄桑的美麗古城一嘆。在感懷篇裡收錄了作者的指導教授羅小未女士的悼文,甫於二〇二〇年過世的她,被譽為同濟大學建築系的女神,繼中國建築家梁思成後,另一位博通西洋建築史的傳頌人。在建築篇裡,同時介紹了六位中外建築大師的生平及他們的代表作,考慮到許多非建築人的讀者,較難理解建築專業的語彙及論述下,屢屢改寫,轉變角度,企圖以較通俗的文字與讀者分享。在影劇篇裡,有幸親臨德州阿靈頓遊騎兵棒球場觀賞偶像,披頭四之一的保羅麥卡尼德州演唱會,是極為興奮的一種經驗。疫情物語篇為閉關在家防疫的一點小感受,特別是在疫情與黑權運動糾結下的美國體育界,正面臨進退兩難的窘境。在文學報導篇中,我搭上了聯合副刊徵文的主題列車:追憶似水年華的七十年代。出生戰後嬰兒潮的作者,七十年代是一生的精華年代,橫跨了自大學畢業、國外奮鬥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及面臨世界文化潮流的沖激及遞嬗,積累了一段長達十年酸甜苦辣的留學生生活的反顧,近似一篇半自傳文體,作為壓軸。本書共收集了27篇長短不拘的散文,是一樁頗具挑戰性之舉,感恩有幸能夠完整地將之付梓。

    特別感謝應邀寫序的東海幫老同學及撥冗代為校正的文友謝素珠,許介民等,沒有他、她們的幫忙與潤色,作品將顯得遜色。

    謹在此深度致謝。

    王國元

    序二

    國元兄在大學時代,因對建築的高度熱忱,而轉系與我們有緣成為同班同學。七十年代畢業後至今,他在緊守建築專業之餘,我們有幸又認識了他文采風流才華的一面。國元兄在過去的文集中已多次介紹和談論了許多中外建築。這次又能先睹為快,在建築篇裏拜讀到幾位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近代建築師和其作品。透過精心的策劃和平穩語言的陳述,引領我們進一步認識和見證了六位近代建築師,在當時的政治社會文化和經濟條件下,如何以建築作品的空間和表現形式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科技、思潮、人文觀和價值觀。

    這六位建築人物各有其時代背景和人生經歷,在建築方面也各有其獨特的理念觀點和表現風格。總的來說,可以概括屬於二個基本的世代;

    一: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美國,在二戰結束後,國際地位、實力和影響力一枝獨秀,成為世界建築界國際化現代主義的重鎮。孕育了貝聿銘、山崎實和菲利普•詹森三位代表性人物。貝聿銘 和山崎實同是在美國落地生根的新一代亞裔移民,經過奮鬥創業而能功成名就,成為傑出的建築師。貝聿銘深具中西文化的底蘊,將現代主義建築發揮極致而揚名世界。後期在美秀博物館及其它作品中,陸續展現結合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智慧和意境。山崎實以日裔建築師的背景,幾經波折終能嶄露頭角,將現代主義的美與功能的理念建築創建在美國土壤上。菲利普•詹森是位活躍於美國東北部都會區的國際知名建築師,一直是位引領時潮帶動沙龍話題的風雲人物。多變的風格反映在跨越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和解構主義三個不同階段的作品中。

    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間的中國,在遭逢改朝換代後的劇變中。一直面臨歷史洪流的不斷激蕩和中西文化的碰撞。由於因緣際會,亨利•墨菲和鄔達克二位美歐建築師先後來到中國。亨利•墨菲懷著美國學院派背景和教會使命感的影響下,藉著政經力量的配合,以西方認知的立場在現代化的理念和民族傳統中,呈現中西合璧的規劃和建築風格。鄔達克代表了另類作風和手法,在十里洋場的上海留下浪漫風情,又多樣化類型的純歐式建築。同樣屬於同一時代的呂彥直,在歷經西方生活和教育後,回到中國 土地上。就像當時的許多知識分子一樣,擔負了沉重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他的紀念性建築的定位,正反映了斯時對現代與傳統問題的挑戰,和探索的努力與嘗試。

    在閱讀這些建築師和他們的經典代表作之餘,希望來日有機會再度詳讀和重新體驗這些建築物,當能更深層次地感受這些作品背後,累積的歷史脈絡和傳達的信息。在建築篇的啟發下,作為時代旅人的我們,將有更廣泛的機會,接觸更多元的歷史文物和新時代的建築。在面對生活環境中走街串巷、尋幽訪勝和按圖索驥的積累中,應能運用更開拓的視野和角度去了解和欣賞周遭的事物和建築環境。

    陳陵聲

    東海大學建築系學士

    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

    哈佛大學都市設計和規劃碩士

    美國 LTC 設計公司負責人

    序三

    國元兄是我的東海大學室友,他囑咐我為新書寫序,自當義不容辭。七十年代的東海,學生是全體住校的。大一慣例由校方排定室友,二年級之後大家可以自由組合。這樣的安排就讓我們得以在大三時同居一年,展開半世紀的情誼。

    在校時只知王兄熱衷於體育活動,尤其喜愛籃球,終以不斷的努力和身材優勢進入建築系隊。他也特別關注當時甲組男女籃球隊,對於各隊明星球員的狀況瞭如指掌。還記得我們時常為國泰、亞東、台元等隊的戰況各持己見爭論。而他留美之後自然就對NBA的各隊球星如數家珍了。當時不知道的是,王兄在建築本行之外,文學修養也極佳,許是受到他的恩師漢寶德先生的筆名(也行)的啟發、興趣的培養、加上持續筆耕的結果吧!

    更難得的是,即使已進入從心所欲的階段,身寬體福,很少再上籃球場,但是頭腦運動不歇,思路越見發達。王兄有超於常人的記憶力。例如,他甚至還記得當年東海某位美籍教師的身體特質、姓名及同學為他取的外號。有了這些強項,加上數十年來流浪地球的所見所聞、經驗、感觀、以及信手拈來的相關典故,遂產出一篇又一篇精采繽紛的作品。

    追憶似水年華的七十年代是他的第三本散文集。本書分為六篇,其中建築篇較著重學術性的論述; 旅遊、感懷和影劇篇介紹了他的一些散文近作; 疫情物語篇是他為現今全球遭受的新冠病毒疫情及美國職籃NBA 對黑權運動(BLM)的反應,作一較為輕鬆的註腳。

    壓軸之作是以書名為題的追憶似水年華的七十年代,嬰兒潮的我們拜讀此文當然感觸良深。這是王兄追憶他個人七十年代的心路歷程。雖說人生道路各有不同,但是回顧青春時我們又都擁有共同的記憶:尤雅、初戀的情人、蔣公之逝、蒙城奧運會、費玉清、保羅麥卡尼、比吉斯等等。

    王兄在他的前一本小說集說過: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不顧一切堅持作自己喜歡的事。可以說他已臻至於此境界了。

    對於如此繽紛的精采人生,謹此致敬:ENCORE!

    竇嘉文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學士

    加拿大西門子公司退休

    序四

    追憶似水年華的七十代是國元老友的第四部付梓作品,我們是東海同窗,很榮幸地應邀為他作序一篇,我數十年未曾中文書寫,怕交不出差,藉口建議用英文代書,沒想到也被他恩准,只好硬著頭皮與幾位同學共襄盛舉。

    My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wa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during the late ’60s to mid ‘70’s. During my studies in Tunghai, Professor Han(漢寶德先生)was the Dean of the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started throughout my entire 4-year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Coincidentally around the same time, my husband, Stephen was studying architecture in Cooper Union’s Irwin S. Chani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n New York City and Professor John Hejduk, was the founding dean ‘til his death in 2000.  We were fortunate to have Professors Han and Hejduk throughout ou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ince they were both highly respected educator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aiwan and America during that period. 

    Stephen and I formed our architectural office more than 30 years ago in NYC downtown NoHo area and have been in practice since.  Among the Six Architects in Alern’s追憶似水年華的七O代book, I am writing my brief personal encounters with Philip Johnson and Minoru buildings in New York City. 

    一位住在玻璃屋裡的建築師 - Philip Johnson

    Alern’s article about Philip Johnson and his iconic Glass House described in detail of Johnson’s work and accomplishments.  During Johnson’s career, his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