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The Untold History: 笑談江月
The Untold History: 笑談江月
The Untold History: 笑談江月
Ebook241 pages5 minutes

The Untold History: 笑談江月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本書主要著重對歷史上人與事的評述。全書共六篇、四十二章,其中要點如下:首先討論中國古今的赤壁、淝水、古寧頭三大戰役,其次談到韓戰如何開始?及中共為何參戰?續之由小處觀察,瞭解到蔣介石、鄧小平二人的理念與治政;針對當今中國大力推行反貪而回顧上世紀五?年代「三反」、「五反」舊事;從筆者與一個飽經戰火的徐州老兵的對話中,領悟戰爭的殘酷與荒謬;對太平天國石達開生平的評述;敘述國軍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殉難,以及對毛岸英在韓戰中犧牲的追思等等。 

 

卜一,原籍江蘇徐州,1944年生於廣西桂林,1949年赴台,曾就讀於師大附中、台大機械工程系。1968年赴美,後取得普渡大學(Purdue)機械工程博士。從事石油開發及管理工作三十餘年,先於埃克森公司(EXX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Oct 1, 2015
ISBN9781625038883
The Untold History: 笑談江月

Read more from Frank Yau

Related authors

Related to The Untold History

Related ebooks

Reviews for The Untold History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The Untold History - Frank Yau

    自序

    這本書是續愚作《古道拾遺》所編寫的一些文章,主要著重於對歷史上人與事的評述。

    全書共六篇、四十二章。第一篇——〈度勢篇〉,首先討論中國古今的赤壁、淝水、古寧頭三大戰役,其相似的背景與對中國歷史產生的深遠影響;其次談到韓戰如何開始?及中共為何參戰?以及這場戰爭產生的遠東格局與中國、臺灣對峙;也對一九三七年中共西路軍在河西走廊的覆滅,從天時、地利與人和三方面做了論述。

    第二篇——〈閱人篇〉,其中由小處觀察,瞭解到蔣介石、鄧小平二人的理念與治政;也由搭乘動車追憶我國偉大的工程師詹天佑。在第三篇——〈論理篇〉中針對當今中國大力推行反貪而回顧上世紀五○年代「三反」、「五反」中嚴懲劉青山、張子善的舊事;同時申述了古今黃河改道與國家治亂的關係。

    第四篇——〈搜奇篇〉從筆者與一個飽經戰火的徐州老兵的對話中,領悟戰爭的殘酷與荒謬;另外由探訪漢光武原陵與曹操高陵,體會到我國古代卓越的科技與智慧。第五篇——〈探古篇〉中作了對太平天國石達開生平的評述,並討論了其孤軍流竄中進行的寶慶戰役。由此增加對中國近代的社會動亂與革命運動的認識;還討論了鳩摩羅什對中國佛教的貢獻與影響。在第六篇——〈懷思篇〉中敘述了國軍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殉難,以及毛岸英在韓戰中犧牲的追思。

    在編寫本書中承蒙許倬雲教授、江克成、林中明、林自森諸位先生給予指正,特此致謝。

    卜一

    2015年9月23日

    目錄

    自序

    目錄

    度勢篇

    論古今三大戰役:赤壁、淝水與古寧頭

    韓戰如何爆發?中共為何參戰?

    長城西端為什麼只到嘉峪關?

    曹操屯田霸天下

    飽受戰火摧殘的碾莊

    紅軍西路軍之覆滅

    從「別了,司徒雷登」到「歸葬杭州」

    閱人篇

    古寧頭大捷 李良榮功不可沒

    從小處看鄧小平

    胡宗南深得蔣介石信任

    搭動車 憶詹天佑

    韓復渠是老粗嗎?

    中共革命史上的漢獻帝-張聞天

    小市民遇蔣介石

    論理篇

    成吉思汗是環保先知

    孔明借東風唬不了白髮漁翁

    殺不盡的劉青山、張子善

    「六四」二十周年讀「長跪不起的段祺瑞」

    毛主席的稿費

    十二生肖為什麼沒有貓

    黃河改道與國家治亂

    搜奇篇

    徐州老兵話當年

    在台灣躲空襲警報

    半世紀前親臨奧運中韓足球大賽

    毛澤東的九九天命

    誰最早駕機投誠?

    漢光武原陵與曹操高陵

    太平天國洪宣嬌與傅善祥

    探古篇

    石達開評述

    對石達開圍攻寶慶與入川策略的探討

    國民黨兩甲子的回顧與前瞻

    中國佛教的奠基者—鳩摩羅什

    戰犯與功臣的下場

    文山中學稱霸全臺籃壇

    被遺忘的國軍南臨大捷

    懷思篇

    歷盡滄桑的中長鐵路

    登孟良崮 弔張靈甫

    毛岸英之死

    馬場町懷舊

    謁兩蔣陵寢隨感

    李長泰與舟山國軍功在台灣

    燭影斧聲與守成不易

    3-2

    度勢篇

    嘉峪關北靠黑山「懸壁長城」,中為嘉峪關城堡緊扼黑山、祁連山隘口,南接「長城第一墩」臨討賴河深谷。這個雄偉、險要的防禦體系的確令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感,也顯示了我國古代先民的卓越智慧和技術水準。

    論古今三大戰役:赤壁、淝水與古寧頭

    赤壁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戰役是以弱擊強、以少勝多,而使即將統一天下的政權慘敗而歸,也對其後的歷史有深遠的影響。這就是赤壁、淝水與現代的古寧頭戰役。三次戰役中,戰敗者均有兩個主要的失誤:一為將驕兵疲,二為不習水戰。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發生在東漢末建安十三年(二〇八)。當時曹操已滅袁術、張繡、呂布、袁紹等群雄,又北伐烏桓,取幽、燕,基本上統一了中原。是年夏,曹操親率大軍南征,荊州劉琮不戰而降。劉備敗走,與劉琦同守夏口,僅兩萬兵眾。而據守江東的孫權擁兵也只區區五萬。曹軍二十多萬,號稱八十三萬大軍,於十一月嚴冬自江陵而下,「舳艫千里,旌旗蔽空」。曹操「釃酒臨江,橫槊賦詩」,自詡:「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見其驕狂自滿,而其兵士新勝倦怠,又多來自北方,不習水性,且水土不服,多染病疫。結果周瑜在劉備的配合下,以三萬精兵,用黃蓋苦肉計,趁東風之便,火燒曹操水軍大營。曹操見戰況無可挽回,乃自焚剩餘戰船,引軍北歸。

    赤壁之戰使曹操失去統一中國的時機,促成了其後漢、蜀、魏三國鼎立的格局。

    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東晉太元八年(三八三),當時東晉偏安江南,北方經過六、七十年動亂,由氐族建立的前秦,在苻堅主政下,得王猛輔佐,先後滅後燕、成漢、代、前涼,統一了黃河流域,又攻占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四川成都)二州。苻堅疇躇滿志,忘卻了王猛臨終「不可圖滅晉朝」的遺言,親率九十多萬、號稱百萬大軍南下,前後千里、旗鼓相望、東西萬里、水路齊進,宣稱:「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

    淝水

    當時東晉兵力有限,但上下齊心。丞相謝安鎮定指揮,調北府兵八萬禦敵。北府兵熟知江淮水域,習於水戰,曾於君川大敗秦軍戰船。淝水之戰序幕開始,劉牢之以五千精兵強渡洛水,首攻洛澗。秦將梁成輕敵被襲於洛澗、淮水之畔,士卒爭相渡河逃命,自相踐踏,溺水淹死無數。洛澗大捷後,劉牢之轉攻淝水、淮水之交的硤石,再度告捷。晉軍先聲奪人,頓挫秦軍銳氣。

    苻堅抵達壽陽(今安徽壽縣),陳軍河畔,與晉軍隔淝水對峙,誤信謝安所提「移陣少卻,使晉軍得渡,以決勝負」的戰法,圖待晉軍半渡而以騎兵擊之。但秦軍不習水戰,內部組成複雜,加之晉降秦者朱序在秦軍中煽動,退軍時軍心頓失,陣勢大亂,將士爭相奔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秦軍潰敗,不可收拾。

    苻堅戰敗北歸後不久,前秦內部分裂,苻堅被姚萇所殺。中國北方重歸紛亂,演化成約兩百年的南北朝對立。

    古寧頭戰役

    現代的國共內戰中,共軍在一九四八年底的三大會戰中取得了絕對勝利。一九四九年春,共軍百萬雄師渡江,席捲南疆。當時國軍兵敗如山倒,是年八月,十餘萬共軍由第十軍團司令葉飛率領向福建進軍。十月中旬,共軍進占廈門。

    廈門失守前後,蔣介石及陳誠決定增援金門。增援部隊於十月上旬開始陸續由汕頭來到金門。當時共軍並未得悉國軍增援已抵達金門。其主帥葉飛衣錦歸鄉,躊躇滿志。倒是軍團政委韋國清感到過海準備不足,沒有把握。但葉飛對他說:「金門彈丸之地,又沒什麼堅固的工事,兩萬守兵乃殘兵敗將,說實話要不是蔣介石嚴令固守,李良榮早在我軍攻克廈門之際就棄島南逃了,我還是那句話:此役必勝!」

    共軍占領廈門一週後,在沒有籌備到足夠的運兵船隻的情況下,發動了登陸金門之役。原計劃用兩萬兵力進攻金門,不得不分兩批過海。第一批共軍由分屬各師、互不相關的三個團,約九千人乘兩百餘艘小船,於十月二十四日夜間由大嶝,小嶝和角嶼啟航。啟航前,共軍領導召告兵士:「明晚在金門開飯!」同時也將準備辦公的桌子都隨軍裝船。共軍啟航不久,就引起金東國軍戒備,用機槍向共軍船隊掃射。據大嶝居民告訴筆者,在共軍啟航時,風平浪靜,但老天「不予共軍便」,半渡途中海上風浪大作,原本計劃在金門中部最狹窄處的中蘭到後沙一帶登陸,被秋季強勁的東北風,將船隊吹向西邊的龍口到古寧頭的一線沙灘上岸。而本計劃回去接第二批部隊的船隻也因逆風不得返航,任其擱淺於海灘。共軍沒有海、空軍的配合,黎明後全部運兵船隻均遭國軍海、空軍摧毀或俘獲,共軍因此斷了後援。。戰事到二十七日晨結束,共軍全軍覆沒,陣亡三千餘,其他約七千人被俘。

    金門古寧頭的戰敗使中共喪失了進占台灣的時機。次年夏,在史達林的策劃下,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毛澤東決定前往朝鮮「抗美援朝」,再也無力進犯台灣。促成了六十年來的台海兩岸對峙、分治及兩岸各自的進步繁榮。

    漢代賈誼《過秦論》道:「……『前事之不忘,後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應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誠乃治國用兵之本也!

    韓戰如何爆發?中共為何參戰?

    韓戰如何爆發? 六十五年來,中、台、美、俄發表的有關韓戰的文章、書籍不勝枚舉,但各因立場,所敘相去甚遠,計有南韓發動說、北韓突發而中共未預知說、蘇聯尋找太平洋出海口說、美國誤表撤出南韓及史達林估計錯誤說等等。而至於中共為何參戰?則流傳有毛澤東轉嫁內部矛盾、消除國軍降部說、推行國際共產革命說、聽令於史達林以求獲得武器說等等。時光的推進,中、美、俄三方檔案陸續解密,可知韓戰是一個非常複雜、牽連萬千的歷史過程。根據現有資料,眾所公認的乃是史達林是韓戰的總設計師,也就是禍首。而中共之參戰主要是外交及誤判國際形勢,但也有基於東北國防,以免重蹈百年來列強蹂躪悲劇之考慮。

    二次世界大戰中,老謀深算的史達林於一九四三年初史達林格勒會戰取得勝利後,開始布署戰後地盤的爭奪。在遠東方面,其目標在於恢復一九〇四年日俄戰爭前帝俄在東北、朝鮮及庫頁島的勢力。一九四五年二月雅爾達會議(Yalta Conference,又稱克里米亞會議)中,史達林利用美國、英國邀請蘇聯於歐戰結束後參加對日作戰的機會,提出「外蒙獨立、旅順租界、大連自由港,及中長鐵道共管」的條件。換句話說也就是要中國割讓外蒙,並讓蘇聯控制東北。名義上是防止美、日,但也為防禦戰後可能逐漸強大的中國。一九四五年夏,蔣經國到莫斯科拜會史達林,史向蔣明白地表達了他這份擔心:「老實告訴你……你們中國如果統一,會進步很快的!」¹。美國方面,早在一九四二年初夏,中途島海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後,也開始考慮戰後遠東布局。同樣地,美國感到戰後中國勢將成為東亞強權,乃對外蒙古及東北的歸屬作了考慮。

    雅爾達會議中,美、英、蘇三國簽訂了「雅爾達密約」。其後,在三國的逼迫下,國府與蘇聯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在莫斯科簽訂了三十年有效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史達林得到外蒙獨立、旅順租界、大連自由港及中長鐵道共管等權益。中國北方國防為之一空,這也是促使國府失去大陸的主因之一。

    在朝鮮的占領問題上,美、蘇同意以北緯三十八度為界。一九四八年六月,南韓大韓民國成立;九月,北韓朝鮮人民共和國亦成立,南北韓分裂對峙。隨後蘇軍已撤出北韓,但留下大量「顧問」,並賣給北韓許多精良武器。當時金日成少不更事,而由南韓逃往北韓的共黨頭子朴憲永誇言其擁有龐大的南韓地下勢力。兩人於一九四九年三月同去莫斯科晉見史達林,是年底兩人又去了北京,再到莫斯科向毛澤東、史達林提出發動韓戰、進攻南韓的計畫,但被堅決拒絕。毛澤東當時的重點是「解放台灣」,警告金不得「輕舉妄動」。史達林當時剛在柏林與美國冷戰較勁,退縮下來;他總結了二戰的經驗,環顧蘇、美國力的對比,深知蘇聯絕不可再走向戰爭。一九四九年夏,劉少奇祕密訪蘇,向史提出協助「解放台灣」的建議,史很坦誠地表達了他的顧慮,拒絕參與攻台。這年底史達林在莫斯科嚴正地訓示金日成,不可發動進攻南韓,這乃是當時蘇聯的政策。

    又據赫魯雪夫晚年的回憶,一九四九年底,毛澤東、金日成均在莫斯科慶賀史達林七十壽辰,史、毛、金曾對發動韓戰作了商討。

    但金日成回到平壤後猶未死心,與蘇聯駐北韓大使席提可夫不斷對話。席提可夫認為金不切實際,也違反蘇聯當時的政策,但經不起金的一再請求,答應替他向史達林轉達意見。一九五〇年一月三十一日,史達林讀到金的建議書後,批示道:「我理解金日成的建議,願意隨時與他商討。」這乃是現有資料中,史達林首次對金日成提出發動韓戰亮起綠燈,也可說韓戰在爆發約五個月前,史達林就已作了決定!

    為什麽史達林在一個多月前還堅決反對發動韓戰,而此時就作了徹底的改變?這一個多月裡到底發生了什麽大事促使他作如此重大的決策?回顧歷史,可瞭解到這一個月裡史達林作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與毛澤東的會談。毛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六日下旬抵達莫斯科後六小時,史達林即會見他並給予盛大的歡迎,讚賞他在中國革命的成功。但在會談中,毛提出廢除蘇聯與國民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特別是中共希望收回旅順、大連及中長鐵道的權益,引起史極大的不安。

    劉少奇在半年前(一九四九年夏季)祕密訪蘇時,請求史達林給予軍事、政治、經濟各方面的援助,同時再三向史「交心」。毛澤東此時斷然拒絕了美國的「頻送秋波」,發表「一邊倒」向蘇聯的外交政策。使中共在外交上缺乏了迴旋的餘地及討價還價的籌碼。其後史有意冷淡毛,不肯與他妥協,毛的處境十分狼狽。所幸周恩來與英國在香港的問題達到妥協,英國迅速地於一九五〇年一月六日承認了中共政權。給予史達林極大的壓力,史不得不讓步,答應在數年之內歸還旅、大及中長鐵道。這個讓步打破了蘇聯在遠東地緣政治上的有利格局。老謀深算的史達林立即開始籌畫重新布局。

    當時美、蘇在遠東兩大可能發生衝突的地方是朝鮮和台灣。雖然美國內部也曾有「朝鮮、台灣不在美國防衛之內」,「亞洲大陸不是美國作戰之地」等說法,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國怎麽會輕易放棄這兩個太平洋邊的政治戰略重地呢?剛在柏林與美國「爭鋒較勁」,且縱橫捭闔、高明過人的史達林又怎會「錯誤估計」美國的意圖呢?一旦朝鮮戰起,美國肯定不會坐視,台灣情勢將複雜化,中國繼續分裂,而中共則走到戰爭邊緣。以後的歷史發展充分地證實這些觀點和史達林的深謀遠慮。

    一九五〇年二月十四日,中共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次月,金日成再度應召前往莫斯科晉見史達林商定了發動韓戰的步驟。至遲到四月份,史達林已將此決定照會毛澤東。

    六月二十五日凌晨,北韓向南韓發動猛攻。美國總統杜魯門當時正在他家鄉密蘇里州度假,立即飛回華府。在旅途中,杜決定絕不重蹈二戰前英國對希特勒併吞蘇台德區的姑息政策,當晚召集緊急會議決定出兵朝鮮及協防台灣。幾小時之後就照會蔣介石,二十七日正式宣布派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其後美國在聯合國大會提出譴責北韓侵略,蘇聯代表故意缺席,放棄在安理會否決權,促使聯合國組軍援韓順利通過。九月,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越過三十八度線,大軍直趨鴨綠江邊。

    中共於美國宣布第七艦隊協防台灣後,作了嚴重的聲明,譴責美國侵略,干涉中國內政。但毛澤東立即宣布延緩「解放台灣」。回顧這段歷史,令人疑惑的乃是中共曾堅決表示要盡快「解放台灣」,也在積極準備中。當時甚至傳出「血洗台灣」之說。美國也認為共軍將於一九五〇年攻取台灣,急令撤退所有在台美國工作人員及眷屬。而台灣海峽秋末及冬季有強勁的東北風,夏季與初秋颱風不斷,整年唯有在春末夏初較為風平浪靜,適於大軍渡海。鄭成功、施琅均於此際過海以成大業。為何中共錯過了大好時機,直到仲夏(六月二十五日)還沒有發動攻台?莫非是早已得知韓戰爆發在即,東北必將有危機,只得棄台而保東北了?

    韓戰開始後,毛澤東立即下令鄧華、洪學智向東北調兵,同時一再對美國提出警告。但是否入朝參戰?內部反對的意見居多,主要是抗戰、國共內戰多年,民窮財盡、百廢待興、人民厭戰。譬如粟裕、林彪都稱病而不願領軍入朝。當時聯軍在仁川登陸,切斷北韓軍退路,金日成已接近崩潰,打算到東北成立流亡政府。麥克阿瑟躊躇滿志,進軍北韓,逼近鴨綠江畔,威脅到中國東北,提議轟炸東北,揚言年底前結束戰爭。毛澤東乃力排眾議,雖在史達林失信,不出動空軍支援的困難情況下,斷然決定派彭德懷率「志願軍」入朝「抗美援朝」,「禦敵於國門之外」。

    「雄赳赳!氣昂昂!越過鴨綠江!」從十月十九日開始,首批二十四萬大軍趁夜渡江,到次月底入朝解放軍已達三十九萬,而到第二年夏季,在韓「志願軍」總數高達七十九萬²。麥克阿瑟雖英武一世,但未嚐過毛主席的「人海戰術」與「山地運動戰」,只得狼狽地退回三十八度線。三次攻擊後,「較勁」已夠,彭德懷認為無力再戰,連金日成也不願再打下去,因為他的老本幾乎耗光,差不多已成「空軍司令員」了。當時由印度為首諸國在聯合國提議停戰,並醞釀中共進入聯合國。但史達林與毛澤東均不肯罷手,勒令發動第四、第五次攻擊,進軍越過三十八度線。在美軍反攻下,中共慘敗。接著雙方僵持,和談了兩年多,直到一九五三年,史達林猝然去世,才簽訂停戰協定,結束了歷時三年的烽火。

    韓戰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集團與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集團之間的首次大戰。其結果奠定了之以後數十年南北韓對峙及遠東政治的格局;蘇聯得以長期在遠東無憂,延緩了其全盤崩潰之日;美國自韓戰之後,又在越南、東南亞紛忙二十餘載,終於取得「圍堵」的全盤勝利。

    中共在韓戰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死傷慘重,經濟破損、建設停頓,特別是造成中國二、三十年與西方隔絕,排除在聯合國外,民生凋敝、政治落後,演化出悲慘的「文化大革命」,有「犧牲了一代」之說。但中共借韓戰購得蘇聯現代化的武器,將解放軍由「小米加步槍」進化到現代化,增強了國防,排除了重演百年來列強蹂躪的悲劇的可能。這許多功過還待將來的歷史評鑒。

    另一方面,韓戰帶給國府新機,使其在台灣重整、建設,經濟起飛,並啟發大陸走向改革開發;同時國府痛定思痛,宣布「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堅持「一個中國」。韓戰在歷史上留下的影響是深遠悠長的!

    共軍在上甘嶺作戰

    (網路資料)

    美軍在上甘嶺作戰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