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Blood Fire Burning The Earth: 血火燃大地:二战历史纪实长篇
Blood Fire Burning The Earth: 血火燃大地:二战历史纪实长篇
Blood Fire Burning The Earth: 血火燃大地:二战历史纪实长篇
Ebook145 pages6 minutes

Blood Fire Burning The Earth: 血火燃大地:二战历史纪实长篇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本书是廖兆暄的回忆录,分为:成长篇、出征篇、血泪篇、秘密篇、复仇篇、奇迹篇、凯旋篇、袍泽篇、史公篇、辉煌篇、悲喜篇、遗恨篇等纪实,内容生动写实,对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有详细深刻的纪录。

 

廖兆暄,笔名麓枫、骆驼、孺子牛,祖籍湖南衡阳,先人随曾国藩打太平天国,落户金陵。作者随家人在南京大屠杀之前逃亡出来,少年时代在抗日大后方读书,目睹了日本侵略军的暴行、民族的灾难。小学三年级穿过美国总统罗斯福赠送给中国大后方的、那时叫做“罗斯福布”的学生装。八年抗战胜利,十五岁就在上海《开明少年》杂志发表文章,随姐姐到台湾。命运不佳,又返回大西北读书,迎来1949年10月,屯垦戍边到古西域(新疆)。四十年笔耕不止,也留下数篇精典作品传于后世。在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Jun 1, 2017
ISBN9781625038418
Blood Fire Burning The Earth: 血火燃大地:二战历史纪实长篇

Read more from Zhaoxuan Liao

Related authors

Related to Blood Fire Burning The Earth

Related ebooks

Reviews for Blood Fire Burning The Earth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Blood Fire Burning The Earth - Zhaoxuan Liao

    目錄

    目錄

    写书历史的,也在书写历史

    成长篇

    南岳虎气睿少年

    先入湘军图报国

    虎犊怀志见校长

    智多星推荐良才

    出征篇

    金陵血战遇贵人

    铁军首战昆仑关

    田汉赠诗庆大捷

    太平洋上烽火起

    轴心国玩火全球

    中国战场形势急

    英军溃逃虎色变

    史蒋不合误战机

    戴安澜突围牺牲

    日寇先占密支那

    呜呼我军大撤退

    血泪篇

    史蒋不合是祸根

    五女兵和老营长

    同仇敌忾故乡人

    妈呀,饿死参谋长

    瘴气杀人不眨眼

    一根火柴救众人

    饥饿无奈杀战马

    死亡路上有真爱

    老营长舍命救女兵

    何珊坠落救命树

    巨熊夜袭刘桂英

    老兵举牌祭弟兄

    巾帼亡命野人谷

    廖耀湘惊见头人

    九死一生出险境

    秘密篇

    走出魔窟别有天

    野女人救了男排长

    战友死别又相见

    夫人拥抱女英雄

    大师飞来画女兵

    廖耀湘巧平风波

    史帅妙请宋子文

    官兵齐赞史大叔

    千辛万苦强训练

    复仇篇

    同盟联手灭顽敌

    秘密修路晝夜战

    团长妙计破顽敌

    史迪威庆贺胜利

    猛追日寇瓦鲁班

    战孟洪血宰恶狼

    索卡烽火通天烧

    克八莫会师芒友

    密支那胜利在望

    史公挥泪离战地

    血火青史永铭记

    松山血战震古今

    史公妙语谁人评?

    奇迹篇

    中美工兵是英雄

    奇迹二十四道拐

    凯旋篇

    铁军二度受降记

    七言十首赞将军

    袍泽篇

    学生兵忆廖军长

    上校团长忆廖公

    九十老翁忆将军

    文强早识廖将军

    史公篇

    史大叔喜欢娃娃兵

    世纪将军史迪威

    辉煌篇

    老戈寻史三十年

    是诗是史是光

    悲喜篇

    七十年后娃娃兵

    今日远征西域兵

    师长也是远征军

    他又当了工程师

    巾帼英雄刘桂英

    遗恨篇

    十万忠魂归何处?

    国殇墓园吊先人

    多少忠魂游异国?

    守卫师长五十年

    青烟孤灯伴亡魂

    铭记,感谢——后记

    写书历史的,也在书写历史

    邓明佳

    今年春节前的1月2日,收到廖老的邮件——因为老人家听力不好,邮件几乎成了我们之间最简单、最常用的沟通方式:

    亲爱的邓总 :久未联系,十分抱歉。我在日夜赶写第二本书《血火燃大地》,中美友谊三部曲的第二部。是写远征军的,草稿已完成。《情洒太平洋》(三部曲的第一部,笔者注)中国版元月底可出版了。网上广告有了…… 。台湾的中国时报,美国的北美的网络,中国的衡阳晚报又有整版报道。我4月回来采访第三部书《难忘喜马拉雅》材料。你和我去云南好吗?第二本书还请你写序呀!我们合作多多。全家新年快!老廖

    一个83岁的老人,每年跋山涉水、皓首穷经奔走于东西半球之间,为了完成书写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寇、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结成的深情厚谊,为了完成百万字的中美友谊三部曲,踵长途之役役,恒兀兀以穷年。毅然放弃美国优裕的晚年生活,陶陶然而不知老之将至!他在用书记录着历史,本身也在用自己躬耕不息的精神书写着历史!

    老人家那么固执地要我来继续为他的第二部历史纪实巨著《血火燃大地》写序,说实话一直让我惭愧并感动着。本人虽然学诗谩有惊人语,充其量就是在自己的公众号名家绘里发些自娱自乐的诗歌散文,偶或赢得那不足千人粉丝的掌声,却从不给报刊投稿发表。所以也谈不上什么文学成就,政治上更是草根——还沾满泥巴。我为廖老的二战中美珍珠三部曲写序,实在是因为这个题材太好了,同时,更为老人家躬耕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染。

    今天,老人家又焚油继晷赶出了第二部,不知又耗费了他多少的心血。

    关于中国远征军和野人山的故事,我们好多人都耳熟却不能详。原因自然主要还是政治因素,自不必多说。其实,抗战是全中华民族谱写的一曲悲壮凯歌,如果撇开狭隘的政党之争,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付出和牺牲都是动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都值得去书写、去咏诵!更何况,在血火激荡的缅甸战场,在莽莽苍苍、蛇虎肆虐的荒蛮野人山,留下了10万中华儿女年轻的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书写他们的动人故事,不去祭奠这些英雄的亡灵呢!

    廖老不辞辛劳,实地采访,获得了很多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真实地还原了当年的历史场景,也更多地还历史一个公正,还十万九泉之下的英灵一个公正。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七十多年过去了,由于历史遗留的种种原因,还有数以万计的英灵的遗骸尚不能回归故里,当年他们一腔热血救民族于危亡,迴国家于沦陷。而今竟沦为孤魂野鬼,流落他乡,这让生者和他们的后人情何以堪!期望廖老的这篇纪实文学能唤起我们这个社会的良知,唤起更多有识之士的共鸣。

    廖老的这篇历史巨著,虽然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场景引人入胜,当中还应用了不少电影拍摄中流行的平行蒙太奇的艺术手法。但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主线都是围绕两个核心历史人物展开的,那就是中方的高级将领廖耀湘师长,美方的四星上将史迪威先生。

    关于廖耀湘,之前我们知道的无非就是辽沈战役,他的兵团20万人马,全美式装备,两昼夜就被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吃光的故事。殊不知,抗战时期,廖耀湘其实是个闻名中外的爱国名将,战功赫赫。一九四四年年底回国的廖耀湘的部队,准备在贵阳和日寇展开决战,然而,日本东京大本营听说他的部队回到了中国战场,要对皇军进行复仇,竟然下令从贵阳撤走了驻防部队,不战而退。解放战争后期,他的军团虽然被林彪的50万大军包了饺子,可那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蒋家王朝走向覆灭的历史必然。廖耀湘不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才情横溢,写得一手的好诗:

    出国援盟战缅南,路断北撤陷深山。

    野岭入云终日雨,蛮荒蝗咬虐蚊狂。

    粮尽援绝人饥饿,抛尸露骨伏道旁。

    未丧疆场亡异域,远征儿女归梦残。

    这首诗寥寥八言,就已经浓缩了远征军深入不毛蛮荒,身陷囹圄,直至哀鸿遍野的惨状。1942年初,为了保卫当时的陪都重庆的大后方门户,保护滇缅公路这条援华物资的生命通道,以廖耀湘的第22机械化师,以及孙立人,戴安澜的两个师为主力的第五军开赴缅甸,援助盟军抵抗日军的疯狂进攻。廖耀湘的这首诗所描写的就是缅甸战役初战失利,盟军(主要是中国远征军)面临向哪里撤退的艰难选择。蒋介石却在这时越俎代庖,直接下令要杜聿明的第五军回中国以保存实力。史迪威(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印缅战区总司令)希望远征军就近撤退到印度以利再战。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狡猾的日军抢先占领了中国远征军撤退必经之路上的腊戍和密支那。后来杜聿明没有因时而变,盲目地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进入了荒无人烟、被野兽和毒蛇瘴气统治着的野人山,为的竟是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也要回中国的荒谬理念。结果是三万多官兵进野人山,三个月后走出山时,死亡官兵竟达一万多人,主要是廖耀湘的六军和杜聿明的军部所属单位的官兵。这段悲惨历史也成为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千古奇冤

    这一幕,和当年红军被逼进入雪山草地进行战略大转移有相似之处。只是红军当年经过的大多是高寒地带,至少没有那么多毒蛇猛兽、瘴气、蚊虫的侵害。远征军进入的可是个更为凶险的无人区:超级巨蟒吃人的事时有发生,叮人的蚊子比苍蝇大,大蚂蟥咬得人遍地鳞伤,超毒的瘴气瞬间夺走无数人的生命;这边饥饿和疾病又不停地把人们推向死亡和绝望。可就在这人间地狱般的煎熬中,我们看到的却是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尤其是五个女兵相濡以沫的故事感人至深!笑风、小孙、小钱、护士长、刘桂英,在生与死的边缘,她们都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甚至宁愿跳崖自杀,也不拖累别人。结果,五朵金花中的四人相继被野兽、瘴气、疾病吞噬了年轻的生命,只有刘桂英幸存脱险,成了廖耀湘22师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性。

    本书的第二个历史主线就是史迪威这个人,美国四星名将,但因为当年与蒋介石关系紧张,历史上也留下过一些争议。本书关于史迪威的资料,廖老利用长期生活在美国结交的朋友圈优势,积累了更丰满的第一手资料,也更多地给我们再现了一个更客观、真实的史迪威。关于史大叔我觉得应该从两个角度客观地看待:

    一是从人格上来说,老人家无可挑剔,可敬可佩、可师可长,在六十岁的退休年龄,还冒着生命危险来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而且坦诚直率,不畏强权;同时却温和宽厚、善待下属,知错就改。如果他当年遇到的不是蒋介石而是毛泽东,可能压根就没有野人山这码子事,更遑论几百公里原始森林里数千人被大自然虐杀的惨状!

    近百年的中美交往历史上,有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但是作为美国军人来讲,史迪威是真心实意的要帮助中国人。在他看来,只有打败日本法西斯,古老的中华民族才能够兴旺起来,成为一个在世界上能担当重大责任的大国。朱德总司令说过,史迪威是美国的一位伟大的将军,是中国人民一位伟大的朋友!史迪威在二战期间担任美国援华物资的执行人的时候,他建议美国组织赫尔利大使等人到延安参观访问,他还不止一次地对蒋介石说过,美国援华物资应该合理分配给八路军、新四军进行抗日。他亲自到达过延安,并多次向罗斯福总统和马歇尔建议,要支持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日斗争。然而,这些作为却激起了蒋介石对他的憎恨,一而再再而三的请罗斯福总统撤换史迪威的职务。一九四四年十月,史迪威离开中国前曾和身边的部下一一话别,史迪威把跟随他在缅甸战场浴血奋战、同甘共苦的王楚英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你知道中国未来的希望在哪里吗?我告诉你,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当时王楚英似信非信,后来他信了,也看到了。史迪威仅仅活了六十四岁,最后患癌症转移肝脏,不幸去世。他的早逝其实跟他在缅甸战场八百多个日夜的积劳成疾不无关系。

    为了保证中国抗战大后方的物资供给,史大叔还从美国国内要来了一大批工程兵参加修路,这些人有百分之八都得过当地的传染病,所以在打通滇缅公路生命线期间,死亡的美国工程兵竟也高达一千一百三十三人。平均每公里史迪威公路就有一名美国士兵殒命。可以看出,史迪威和当时的美国政府对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真是倾心倾力!

    第二个看待史迪威的就是军事角度。这主要还是要弄清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的军事理论都是建立在正面攻击战和对垒战中的应用,而东方(主要是中国和日本)的军事理论在战略、战术层面都强调对孙子兵法的学习和演化,更讲究计谋和对各种战争要素的把控。所以,在缅甸大反攻战役开始后,中国军队并没有教条地执行史迪威的战斗命令,而是灵活应用了《孙子兵法》,甚至孙膑兵法在实战中的推演。比如,廖耀湘22师傅宗良的六十五团主战的百戒河战役,就没有盲目执行史大叔作战计划,而是沿用了围魏救赵的策略,出奇制胜,让史大叔大跌眼镜。但是,在缅甸首战失利过程中,史迪威和英国指挥官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在进入野人山的问题上,史迪威实际上倒是几乎苦苦哀求当时的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坚持走西线向印度撤退,可惜杜聿明教条地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导致万劫不复,上万人被大自然虐杀的惨剧。

    至此整部书关于廖耀湘和史迪威两个历史主线人物的塑造已相当丰满、立体、客观、公正。其实,为了收集到书中很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耗费了廖老很多心血和时间,为此,老人家甚至把个人的全部积蓄都花在了多年跨越大洋两岸的差旅费和浩繁的采访活动中。而他和夫人在美国的日常生活却过得异常简朴。在我平时收到他的邮件中,也不乏老人家获得独家第一手资料时分享的喜悦。真可谓一片冰心在玉壶啊!

    "暗淡了刀光剑影,

    岁月留香,墨迹留香,口齿亦留香!那些情洒,愈发掷地有声,荡气回肠……

    二零一七年五月二十六日凌晨

    成长篇

    南岳虎气睿少年

    邵阳古称昭陵,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南部,是一座历史古城,西周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垒土筑城,距今已有二千五百余年了。邵阳,旧名宝庆,位于湘中而偏西南。北障雪峰之险,南屏五岭之秀,资水横贯,邵水交汇,盆地珠连,丘陵起伏。自西汉置县,为郡为州为府,为一方之重镇。北邻娄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贵,下接长衡。自古为交通要道,商埠中心,经济发达,文化昌明。

    湖南因湘江纵贯全省,简称为,依据地理位置,邵阳又称湘中。邵阳在清代归属湖南宝庆府治理,管辖邵阳、新化、新宁、城步五县。清末南岳邵阳史称邵阳为宝庆

    邵阳县境内山峰丘陵相连、县城西北及其以东,以雪峰山脉和沅水交界,东隔衡山山脉与湘水毗邻,南与五岭山脉和广西桂水流域相接,资水和邵水环绕邵阳,地势险要。据记载,清末时,太平天国(清末农民起义政权)据守邵阳,清朝官兵围攻三月之久未果。邵阳有句脍炙人口的俗语,叫 纸糊的长沙,铁打的宝庆。指的是长沙最不经打,无险可守;宝庆府的邵阳得天独厚,一面依山,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在历史上,邵阳是兵家必争之地。邵阳山川毓秀,气势磅礴雄伟,历代人才辈出。

    1906年4月12日农历(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在宝庆府邵阳县,三民乡酿溪镇上游之迥龙阁冲家头(今湖南新邵县土桥乡回龙村),一户姓廖的普通耕读人家,随着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声,一个健壮的男婴诞生了。这就是廖耀湘。他出生时父亲给他取名建楚。祖父见其天资聪颖,寄予厚爱,期冀他能刻苦求学,长大成器,出类拔萃,光耀三湘,故为他赐名:耀湘,字:建楚。

    三民乡境内塘、酿、渔三溪、汇入资水下游,中心地带就是乡公所所在地湖城庙。民间盛传,在廖耀湘诞生时,酿溪中游迥龙阁的樟树坪,即廖氏冲家头村外树林中,有一片天然鲮齿青石,突现在路旁。青石外形酷似飞奔的骏马,昂首腾腿,貌似向下游奔腾之势,乡里传言:石马向外奔走,有去无回。冥冥之中,廖耀湘的奇特人生经历与传说的契合似乎是难以逾越的宿命?

    廖的祖父廖艺圃为乡间宿儒,好学能文,通晓经文历史,明辨忠诚奸伪,因而愤慨于异族之专横和帝国主义之凌辱,自举秀才之后,因为累考而不得志,无心仕进,隐居乡里以设私塾授学徒为生计。他教学严谨,对孔孟学术讲解尤其精湛,期望学子们明忠义,识强梁,以继承先祖先烈之遗志。

    廖父廖显梯,谦和忠厚,在乡里间德高望重。他管教子女,循循善诱,时常勉励他们要刻苦学习,发奋图强,光耀门庭。廖显梯曾随长辈读过书,主要是自学成文,能作日常的应用文书以及诗歌.以耕种为业,善良纯朴,克勤克俭,经常肩挑自种的烟叶到邵阳的集市上叫卖,所得供养家用。他毕生辛劳,长寿逾越花甲,1941年终老于故乡。

    廖母肖氏,出生望族,虔诚信仰佛教,乐善好施;生四男一女,廖耀湘为她的长子,次子廖耀资,三子廖耀源,四子廖耀汉和小女,她对子女教育,慈爱而不娇纵;她良善诚懿,端庄贤淑慧且真,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