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Buddhist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 New Perspective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Buddhist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 New Perspective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Buddhist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 New Perspective
Ebook299 pages11 minutes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Buddhist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 New Perspective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全書約二十萬字,以現代之哲學及教育哲學的形式,介紹佛教的存有論、宇宙論、知識論、心理哲學、人生論,進而闡述佛教的教育本質、教育目的、教育實施的階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而歸結於良師即菩薩、菩薩即良師。師者,既能自覺,發展自己潛在的知能,達到圓滿;復以慈悲喜捨心,盡心盡力教導眾生,不悔不倦,以此為人生的使命、生命的意義。


第一章 佛出生在人間


第一節 佛陀入滅前最後的教誨


年老的佛陀,離開舍衛城的祇園精舍,在各地緩緩遊行。

在這世間,他已度過將近八十年的歲月。他似乎還有一些事情未了,自己的或別人的願望還有待圓滿;他似乎也想藉著這個機會,為弟子們上最後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Apr 1, 2022
ISBN9781647843151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Buddhist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 New Perspective

Read more from Ncue

Related to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Related ebooks

Related categories

Reviews for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 NCUE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Buddhist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 New Perspective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陳迺臣 著

    推薦序

    本所講座教授陳校長囑我寫序,因自認資歷淺,亦無佛教相關研究心得,推遲許久,但校長一直勸進,由於對本書的出版因緣有一些了解,交待一下前因後果也算是義不容辭吧,只好勉力為文。後學進入彰化師範大學任教後,因準備課程的關係,搜集與閱讀了相關的教育哲學書籍,才對校長的著作有更多了解,對其中宗教教育方面的論述尤其印象深刻。後來想進一步邀請來本所演講,但上網查詢,雖有校長曾在朝陽科大任客座教授等資訊,卻無連絡方式,也就未再積極追尋。此事一直斷續放在心上,過了幾年,又想邀請,再次查詢,看到佛光出版社為著名詩人敻虹辦理新書發表會,出席者有陳校長,原來敻虹是校長的夫人,兩位在學界都卓有聲譽。後學乃致電佛光出版社,法師告知可代為連繫看看。過幾天即接到了校長來電,終於得以順利邀請來所上演講,聆聽謙沖自牧的教育哲學界前輩暢談宗教與教育的研究心得。

    後因本所擬聘一位無給職講座教授,雖然已知校長早過著與世無爭、淡然自得的退休生活,只勤於翻譯佛經與著述而已,後學仍試著請託,畢竟校長一點也不需要、也不在意這個頭銜的。幸好校長本著菩薩心腸,同意協助擔任講座,撥空來指導我們。期間獲知校長有意出版一本論佛教教育哲學的書,原本想自費出版,但後學自告奮勇可去連絡某些大型的出版社,心想出版商應會有興趣吧。結果出版商評估市場效益後,告知需由作者自費出版。畢竟在商言商,這類著作的確較無市場性,總不能虧本經營吧,是也需互相體諒的。其後得知本校出版部門訂有提供師長出版學術著作的規章,進一步了解與連繫後,經過內外審等程序,學校同意出版校長的著作。因而本書得以出版,除了作者的著述之功外,也實要感謝本校不計利益地贊助學術研究之崇高理念。

    本書行文流暢,說理清晰,作者本於佛教原典,從佛教的起源、宇宙論、存有論、知識論、人生論和道德論,到如何修習聲聞、獨覺、菩薩、佛果,乃至佛教教育的本質和目的、佛陀的教育原理和方法等,對佛教教育哲學的學理基礎、原理原則與實踐之道皆有詳盡論述。作者不只引經據典,善於詮釋,也結合了多年的學佛心得、教育研究與教學經驗,深入淺出,融為一體,實為甚難之事。誠如作者所言,佛教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人人都能成佛。佛是潛能發展圓滿者,人格發展圓滿者,本性真如的完全實現者。當然成佛絕非易事,但也非不可能,從入世到出世,需歷經層層艱難的修行。就教育方面言,作者提到,教育者以知識、慈悲和思考獲得世間慧之後,善盡教導學生向上向善之功,還要進一步以無所得心,獲得出世間慧,超越利害得失、不執著,而達到圓通自在的境界,此實可做為教育工作者自勉之境。據後學所知,本書應是國內第一本有系統的佛教教育哲學專書,相信對有志於佛教教育研究的學者與實踐佛教理念於教育中的教師,皆能有很大的助益。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楊忠斌 謹誌

    中華民國111年2月

    目錄

    推薦序

    目錄

    第一章 佛出生在人間

    第一節 佛陀入滅前最後的教誨

    第二節 過去多生的菩薩行

    第三節 佛出生在人間的深義

    第四節 出家成道

    一、稟性慈悲

    二、訪道於仙人

    三、修行的中道

    四、證悟

    第五節 偉大的教師

    一、如大海納百川

    二、由近及遠,最先度五位侍者

    三、度六十位比丘

    四、度迦葉兄弟等千位比丘

    五、度王舍城頻婆娑羅王

    六、度舍利弗及大目犍連

    七、度大迦葉

    八、度給孤獨長者

    九、報父母恩

    十、度化親族及大臣之子

    十一、度理髮師

    十二、度波斯匿王

    十三、隨緣廣化,不分階級

    十四、接受婦女出家

    十五、以慈心耐心對待提婆達多

    第二章 形而上的偉大發現

    第一節 存有的本質

    一、形上問題與「箭喻」

    二、佛陀深廣地講述形而上學

    三、存在現象的非實體性

    四、正觀存在的現象

    五、存在的本質是空

    六、物質存有的空性

    七、精神存有的空性

    八、認知主客體交流的本質空性

    九、存有空性的形上本質空性

    十、空間的空性

    十一、時間的空性

    十二、空的方便與中道

    十三、第一義空

    第二節 宇宙生滅變化的原理

    一、佛陀因慈悲而以智慧探究宇宙萬象

    二、變化不息

    三、物質存有的無常性:成、住、壞、空

    四、精神存有和語言文字符號的無常性

    五、無常的相對恆常性

    六、如何正確看無常性

    七、緣起是生滅的原理

    八、個體的生滅:十二緣生法

    九、世界的緣起

    十、華藏莊嚴的世界

    第三章 佛教的知識論和心理哲學

    第一節 心意識的作用

    一、認知的主體

    二、維持個體的自我統整性

    三、含藏種子、主導生命的移轉

    四、兩種習氣:等流與異熟

    第二節 認知、知識和智慧

    一、認知的因素和過程

    二、由知識到智慧的形成

    三、現象和本質:世俗諦、勝義諦和真如

    四、智慧發展的階段

    第四章 生存的本質和意義

    第一節 人生存的本質

    一、為什麼要研究人生

    二、教育與人生的關係

    三、珍惜人生,把握學習的機會

    四、人生苦樂的本質

    五、教導「離苦得樂」是教育者的責任

    六、苦和自覺:尋思生存的意義和價值

    七、無限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第二節 改善人生之道

    一、真正的幸福

    二、善與惡

    三、離惡修善

    四、菩薩道:究竟的解脫道

    第五章 佛教教育的本質和目的

    第一節 佛教教育的本質

    一、是個人的淨化提昇,也是淨土的建立

    二、是個人的努力,也是集體的成就

    三、涵攝人生內容,照顧各類眾生

    四、是信解行證的過程

    五、是生活的教育

    六、是生命的教育

    第二節 佛教教育的目的

    一、自覺:生命潛能的開展和實現

    二、覺他:偉大菩薩行的化導工作

    三、建立理想世界

    第三節 佛教教育的階段性目標

    一、聲聞果

    二、獨覺果

    三、菩薩地

    四、佛果

    第六章 如何修習聲聞、獨覺法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