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Dream-Making Space: 造梦空间:美国梦中国梦 男人梦女人梦
Dream-Making Space: 造梦空间:美国梦中国梦 男人梦女人梦
Dream-Making Space: 造梦空间:美国梦中国梦 男人梦女人梦
Ebook327 pages19 minutes

Dream-Making Space: 造梦空间:美国梦中国梦 男人梦女人梦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几何原本》处。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地理的、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真理的);不同的方面(数学的、文化的、文字的、图符的、宗教的);从不同的国度(中美俄英埃及)来论述人类社会的起源、演化和走向;从而论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都逃不出两个数字(0,1),两个符号(⊙,十)和一个金字塔的形式与逻辑。本书开创先河,第一次用性染色体的符号(XX,XY)来探论东西方化的异同和人类文明演化的形式。这是一本旅行记,也是一本随想录,还是一本论文集。

作者海阳,一个从小喜欢绘画,长大了喜欢摄画。现在喜欢用文字描画的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幅画。在中国学地球物理,来到枫国学计算机网络,因此喜用“力与场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Feb 1, 2014
ISBN9781625037299
Dream-Making Space: 造梦空间:美国梦中国梦 男人梦女人梦

Related authors

Related to Dream-Making Space

Related ebooks

Reviews for Dream-Making Space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Dream-Making Space - Hong Chun Situ

    序言

    万里寻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条自然的路,人文的路,思想的路,从大海到天空的"几何路"。

    按照接受美学的经典观点[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Hans Robert Jauss)在1967年提出的。]:人们认识任何事物,都是带着一张已熟悉的地图开始的,用自已已信赖的标尺来衡量一个陌生的环境。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贾雷德•戴蒙德的著作《崩溃》遵循接受美学的观点进行。回到这本书,我同样地陷入接受美学的逻辑。书中的我,以游学的身份第一次走出国门,对目的地的加国一无所知。如果说有,那也只是抽象的概念: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国家。我就是带着这样的地图, 走进枫国这个佰生的国度。首先吸引我的是这新地方风景如画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 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这哪里象我想象中的工业化城市,更象是田园式的乡村。这初始的印象,与我心里装着的想象景象(高楼林立与工厂遍地)发生了不对应和严重错位。从这里开始,我开始改写我心中的地图,重新认识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

    于是,我开始了从千千万万的现象中寻找蛛丝马迹:在无数象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样理所当然的自然现象中;或者象东方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这样习以为常的习惯里;或者象人类社会都是从母系社会开始并转化为父系社会这样不可否定的事实中;或者象女人是感性的,男人是理性的这样似是而非的述语中;或者象女人的方向感不如男人的方向感好那样的共识中;或者象东方文化是的文化,西方文化是的文化那样的比较中;或者象城市的路都是十字路那样的不可置否的事实中;还有那些所谓的天经地义不言而喻的观念中;进行剥丝抽茧的去形象化,去具体化,乃至走进了目中无人的抽象化、符号化、数字化、公式化和几何化,最后成就了我的这本书 《造梦空间》。

    《造梦空间》分两卷:第0卷 《从大海到天空》和第1卷 《世界几何了》。我采用数字01来表示书的卷数,因为这本书也是探讨01的问题。

    在 《从大海到天空》的上,以时间为顺序(1990-2010),从进入加拿大开始,以枫叶之国的自然风光,家居环境为大背景,插入了中国社会近20年来的社会发展和各时期的现象与现状,然后通过西跑的形式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特性,试图找出其中东西方的原始码转换码

    第0卷的上部:走马观花地游览着枫国和中国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文明,以地球的三大背景,蓝天青山碧海,脚踏实地地游历了加拿大和中国的社会文化。这是一条山山水水的人文之路。下部:天马行空地游浮在人的思想文化世界里,从图与符,线与点,数字与几何,男人与女人,光与色等等,浮光掠影地捕抓着人们左思右想的形象与抽象之路。这两条路,既可互为渗透,也可若即若离,这正是世界自然的和思想的二部曲。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人类所走的文化路,正如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描述的那样,不知走过了多少弯弯曲曲的路,过了一村又一村,始终还是在村中。这就是传统文化之路。在现代的工业社会,人类如日本丰田车在中国的汽车广告山重水复疑无路,有路必有丰田车那样,过了一车又一车,始终还是在车上。这就是西方文化之路。然而,不管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一样地万水千山总是情。正是这情,令人类一路走过来,永不停止。

    从20年前离开东方的国土,走进西方的国度,我心灵的根始终飘浮在天空中:对于西方文化,欲进难入,对于东方文化,已离难舍。最后,我在太阳底下,时东时西,左顾右盼,东南西北旋转着,春夏秋冬重复着,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悬浮在大海与天空文间。在这自由的一望无际的天空中,我看到了一个图与一个符,这个世界的两面。我发现正是这个图(太极图)与那个符(太阳十字符),自始至终,引领着世界走向未来。

    众里寻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却在《几何原本》处。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欧几里得(Euclid)完成了被称为数学圣经的巨著《几何原本》,从而成为了几何学之父

    四百多年前,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把《几何原本》翻译为中文,他在书序的第一句这样写着:《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在评论这本书时,他说:"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徐光启的这段话,在现时还是具有绝对的现实意义。

    在《几何原本》译本的序文里,他指出:此书有五不可学:燥心人不可学,粗心人不可学,滿心人不可学,妒心人不可学,傲心人不可学。他还断言: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可惜,他却未能言中。其实他也言中了:凡有五心(燥心、粗心、满心、妒心和傲心)者不可学也。四百年已过,其五心者,现时的国人样样皆有。如五心皆有者,实是无心向学者。正是如此,几百年后,而非人人习之,从而中国既不能"穷方圆平直之情,也没有尽规矩准绳之用"。

    如果我们只是把《几何原本》作为一本数学几何的书籍来读,这似乎有失它真正的价值。它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才是它的精神核心所在。从人文思想的角度来读这本书,我们将从它那里得到无穷无尽的启示。读懂了《几何原本》,才能真正明白:西方哲学的始祖柏拉图在它学院门口的告示凡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的深刻含义,走进他的几何世界,读懂他的哲学几何人生。我的书《造梦空间》,就是关于这几何,这空间的几何,这生命的几何,这人生的几何, 这几何的人生。

    作为一位政治人物的第十六任美国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 1809-1865),他在自传中提到他熟读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并曾经说过:任何人都有极大信心说服一位愿意讲道理的小孩,使他接受欧几里得那些较简单的基本定理;但如果对方不接受定义和公理的话,他便完全束手无策,以失败而告终。可见,作为一位总统,他真正读懂了《几何原本》。他的这段读后感,即使在今天,具有同样的意义。谁将是21世纪的不愿意接受欧几里得那些较简单定义和公理的小孩

    2010秋,我正在从温哥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这本书的第1卷《世界几何了》就是从那时开始,它是第0卷《从大海到天空》的姐妹版。二十年前,我第一次乘飞机从中国到加国。那一次,是从东而西的寻找;这一次,则是由西而东的回顾。世界的目光,也如我的这两次飞行:二十年前,从东到西的走向;二十年后,转向了东方的中国。第0卷是关于上世纪与本世纪交接的二十年(1990-2010),是寻梦的二十年。第1卷则是承接第0卷,在大海与天空之间追梦的两年(2010-2012)。

    第1卷从《几何原本》的定义与公理体系出发,以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原理展开。上部: 以2010年上海世博园的建筑物作为聚焦背景,解构人类社会文明大厦的前生今世与后(现)代。下部: 以姐妹城市广州和温哥华的建筑物参照物,解析五大文明的相异与相通之处。本书还把中华文化圣经《易经》的核心价值用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挖掘《易经》中的数学元素。经过解构解析,从而解出了人类文明路的五个原理,五种模式,并得出了人类社会文化的四色地图和两种性示数,还有人类社会文明的两张黄金分割图解构不是为了解体,而是为了重构,为了《让世界更美好》。这就是21世纪的挑战,也是地球村的屋顶设计头顶之上,只有蓝天(Above Us only Sky)— 约翰•列侬。

    这是一个造城的空间,

    这是一个造云的时代,

    这是一个造梦的世界。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巨著《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开首的名句很精准地描绘了这个时代(法国大革命)。

    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简而言之,那时和现代是这样相像…。

    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必然的结果?

    21世纪的开始,就是这样的时代;2001-2012年,就是这样的十二年;2008-2012年,就是这样的四年;2012年,更是这样的一年。这是充满生机与危机的时候,这是回归与转形的时候,这是大转点的时候,这是大变局的时候,这是从魔方走向魔球的时候。

    2010年,3D电影《阿凡达》与2D电影《孔子》在中国的相遇, 实在是2010年最具历史意义的场面。

    他们相见后的第一句话会说什么呢? 阿凡达说I see you(我见到了你), 孔子则说见鬼了。这是看着对方说话。

    第二句话又会说什么呢? 阿凡达会说我也见鬼了, 孔子则说我终于见到了你。这是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

    他们是否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真正的自己? 正如3D电影《阿凡达》主题歌《I See You》里的一句歌词:I see me through your eyes(通过你的眼睛,我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在《阿凡达》与《孔子》相遇之后,美国与中国,是否从对方的眼睛里,真正认识了自己。

    其实美国并不丽,中国也非心。

    这个世界几何了?

    《造梦空间》开创了先河,第一次用四色定律来定义四大东方文明;第一次系统地用《几何原本》的公设来解释人类社会的起源,演化和走向;第一次用柏拉图立体来概括人类社会演进的模式;第一次用男女性染色体符号(XX,XY)来探讨文化的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形态;第一次用染色体符号(XX,XY)来建立社会的黄金定律方程式;第一次用欧拉示性数来描绘中美的示性数

    它就是,我的《造梦空间》。这是一本旅行记,也是一本随想录,还是一本论文集。说的是两千年的文化路,由始至终,无穷无尽的路:《从大海到天空》。因此我尽量保持其时序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然而,我用随意的形式进行随想,象旅行一样,处处都是我的现场,物物都是我的证物,事事都是我的证供,人人都是我的证人。就这样经历了无数的佐证佑护,东方与西方的座标系原始码转换码已渐渐原形毕露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21世纪, 是东西方相遇的地球村时代,是东方的与西方的重叠的世纪。路在何方世界几何了

    众里寻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却在,《几何原本》处。读一读此书,你会看到一个真正的美国,真正的中国,和真正的自己。

    目录

    序言

    目录

    0

    旅行随想曲

    序言一

    上部

    第0章 海市蜃楼(序幕)

    走进枫国

    寻梦寻家

    从大海到天空的路

    第1章 枫叶色彩

    女王的枫彩

    枫林大道

    图像与文字

    平凡的国度

    第2章 城市文明路

    地面上的"十字架

    城市大发展

    刻在地面的十字架

    走路如思路

    第3章 回顾与思考

    岭南文化

    沐足洗头

    女人的国度

    山水与文化

    第4章 左右为难

    谁创造了谁

    坐左边还是坐右边

    第5章 登峰造极

    泰山之顶

    思考者

    四色地图

    下部

    第6章 生命的智慧

    金字塔里的生命符

    自由女神爬上了铁塔

    总督的智慧

    第7章 大脑的文化

    艺术脑与科学脑

    女人脑男人脑

    脑与文字和文化

    第8章 三馆一院两大学

    罗马竞技场的世界

    天方地圆的世界

    四艘搁浅的船

    拿着十字架的女神

    海旁与山顶的大学

    第9章 给世界的启迪

    奥运的预言

    东方的图与西方的符

    从2D 到3D时代

    人,认识你自已

    敲起鼓来

    结束篇

    1

    旅行随想录

    序言二

    上部

    第0章 飞越时空(序幕)

    第1章 东方时空

    外滩(过去)与明珠(现代)

    城市十字路

    的智慧

    五行的城市

    三贵与三居

    第2章 三角形文明

    三心两意

    三角恋的城市

    孩子的心意

    第3章 弯曲时空

    大黑洞里的生命符

    沙幕上的月亮船

    地中海的贝壳

    画卷时空

    第4章 梦幻空间

    梦醒时分

    陀螺公理

    无大小

    盗梦与植梦

    第 5 章 四色空间

    情感空间

    黄金比例文化图

    文化性格

    金字塔的三围

    解构与解体

    姐妹城市

    下部

    序幕

    第6章 四的困惑

    奇幻空间

    魔方魔球

    数字共和国

    人间

    第7章 上帝又扔骰子了- 2011年

    春秋之事

    欧几里得

    宠加莱的苹果

    第8章 太阳从西边升起 - 2012年

    节节高升

    百丈杆头更进一步

    赌出规则

    日落西山

    一根筋搭错筋

    路在何方

    第9章 世界几何了

    大气球与救生圈

    中美示性数

    垂直城市

    《暴风雨》来了

    走在米字旗的舞台上

    第10章 男人梦女人梦

    平等梦

    阴阳度

    化繁为简

    走向相对

    最后的选择

    家庭的幸福度

    无五不成伍

    后记:数字的游戏

    0

    stoneman

    万里寻千百度,蓦然回首,

    却在,大海天空处。

    序言一

    世界上有数不胜数的路,有无穷无尽的路,但它们全部加起来,都没有一条路长。这条路就是Sea to Sky:一条从大海通到天空的路。这也是一条人类从初始到未来的路,一条文化路,一条从模拟虚拟的思想路。

    大海与天空,只一线之隔,这么近,又那么远。它们朝夕相处,却无法跨越。大海还是大海,天空就是天空。海里的鱼儿,空中的鸟儿,它们时时相望,也常常相亲,但鱼儿始终在海里,鸟儿永远在天空:总是有一条无可超越的界线。

    只有人,能够超越这大海与天空的界限,从大海走向天空。

    在这条路上,人类的文化以水的三种不同形式进行着,或液体,或固体,或气体。

    世界本是无色,象水一样,

    世界本是透明的,象冰一样,

    世界本是看不见的,象气一样。

    不管是无色的水,还是透明的冰,或是看不见的气,都是由H2O组成的。H2O的三种状态(液态,固体,气态),在大海与天空之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不管是哪种形态,怎样不同的形象或外观,各种的特性,特征和特色,它们的基本元素都是H2O。

    生命源于水,归于天。人,陆地上的生命,行走在大海与天空之间,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就变成了人类的文化路。

    这本书的第0卷就是关于这样一条路。在这路上,一个石头人,看着一幅画,哼着一首诗,唱着 一支歌,头仰望着一个天符,心里装着一个心符,脚上踩着一个地符,找着 一条路,从大海走向天空。

    这一个石头人是温哥华英格列海湾的Inukshuk想象中的人引路人

    一幅画海天一色,温哥华英格列海湾的一景。

    一首诗是美國诗人埃米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的一首诗其中的三句:

    The Brain is wider than the sky (智慧比天空还广宽)

    The Brian is deeper than the sea (智慧比大海还深浩)

    The Brain is just the weight of God (智慧的分量正好与上帝一样)

    一支歌是美国歌星Richard Mars(理查.马思)八十年代末自创自唱的一首经典歌曲Right here Waiting(此情可待):

    Ocean apart day after day (天海相隔,日复一日)…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waiting for you(我始终在此等候着你,等候着你 …)。

    一条路是从温哥华到滑雪胜地威士拿的高速公路Sea to Sky Hwy( 海至天大道)。

    一个符太阳十字符

    让我带着你一起来走一走这一条神奇的海至天大道

    上部

    山山水水的路 —— 自然的本色,理性的表达

    IMG_1540c

    第0章 海市蜃楼(序幕)

    万里寻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却在,大海天空处。

    2010年4月22日,是世界的地球日,也是我登陆加拿大温哥华这片土地的20周年。这是一个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傍晚。我骑着自行车,独自来到温哥华英格列海湾。

    在这海湾,有的人在散步有的人在跑步,有的人在骑自行车有的人在滑旱冰,有的人在滑风帆有的人在开游艇,有的人在看日落有的人在吹海风。在这无数的人群中,有一位高大伟岸的人屹立在这海湾旁,一动不动地望着大海的远方,几十年如一日,无论风和日丽还是强风暴雪,无论黑夜还是白天。他就是Inukshuk,一个石头人。当你走进荒无人烟的深山野林里,当你来到一望无际的雪原上,看到这样的石头人,你一定明白曾经有人到此一站到此一游。他就是想象中的人,因约特语Inukshuk的意思。这想象中的人正是加拿大北部地域最原始的人文之一。他告诉经过的路人,已经有人来过这里了,放心走吧

    站在海湾的陆地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幅风景画:一轮红日徐徐越过那水平线,沉向海里。当半个红日消失后,我无意识地看了一下时间:下午六点正(夏令时间)。在太平洋另一边的中国,此时应是早上的九点正,太阳升起的时候。确实,东方太阳升起的时候,正是西方太阳落下的时候。

    天空中的太阳终于钻进了海里,留下一片霞光。陆地上的石头人一如既往地站立在那里,头顶蓝天,远望碧海,在霞光里闪闪发亮。

    stoneman

    (生态环境)从宏观来看,陆地,天空,和大海正是世界的三大背景,人类生存的三大世界。从微观来看,土地、空气、和清水是世界的三大基本元素,人类生存的三大前提,也是人类的近身物,属于每一个人,养育每一个人。然而还有一样离我们远远的,我们却又离不开的东西,那就是刚刚落下的太阳。它除了给我们光和热,还时刻关照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人类得以生存,完全依靠水,土,气和阳光,这是一个3+1的世界真正主宰这个世界的,并非我们的近身物,而是远离我们的太阳。这个巨大的火球,离我们不能远一厘,也不可近一分。这样的力度与温度才恰恰好。它是地球公转的中心,它是我们近身物的支配者和调度者。

    古代的哲人与智者,把它们概括为世界的四大基本元素,古希腊哲人认为天下万物皆由土、水、气、火四大基本元素构成。古印度智者则认为构成物质的基础是 地、水、火、风。在中国的智者也认为世界都是由天、地、水、火组成,虽然在用字上略有出入,它们其实说着相同的东西。古希腊的,古印度的和古中国的,都是相对应的。而且,古印度与古中国的与古希腊的,指的都是同一样东西。生存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世界有共同的认知。

    石头人站立在陆地上,一个想象中的人,是我们的指路的人。沿着他的视线,远处,天海一线;在这之间,隐隐约约朦朦胧胧中,从左至右,连绵起伏的山影里是一条从大海到天空的路,它就是 海天公路(Sea to Sky Hwy)。20年前,我遇上了这条路。

    走进枫国

    一九九○年四月的一天,我经过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深圳罗湖口岸到达中国的进出港口香港。重重的大雾下终于渐渐地散去了一点,停飞了一天的飞机终于在有限度的条件下起飞了。我带着既激动、兴奋,又迷茫、焦急的心情登上了去加拿大的飞机,开始了我人生的另一段路程。

    第0章 图一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