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A Brief Commentary of the Book of Revelation: 淺釋啟示錄
A Brief Commentary of the Book of Revelation: 淺釋啟示錄
A Brief Commentary of the Book of Revelation: 淺釋啟示錄
Ebook458 pages17 minutes

A Brief Commentary of the Book of Revelation: 淺釋啟示錄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啟示錄是使徒約翰所寫關於他當代的政治環境及教會境況、信徒的遭遇,為要對時代作控訴,對信徒作勉勵。「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啟2:10)。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啟示錄是一卷預言末後事件的書卷,上帝藉使徒約翰顯明世界終局時的種種異象。但對本書作者來說,啟示錄卻不算是一卷真的預言書,而是被軟禁於拔摩島上的使徒約翰所寫的一幅政治漫畫,他關注的是當時代的信徒群體。他以坊間流行的啟示文體來借古喻今,暗引舊約及福音書內容來諷喻當時殘害教會、逼迫信徒的羅馬政府,亦勉勵該些受苦中的信徒要對上帝堅貞到底。

 

一般信徒基於啟示錄而認為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Dec 1, 2014
ISBN9781625039972
A Brief Commentary of the Book of Revelation: 淺釋啟示錄

Related to A Brief Commentary of the Book of Revelation

Related ebooks

Reviews for A Brief Commentary of the Book of Revelation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A Brief Commentary of the Book of Revelation - Joseph Huen

    目錄

    目錄

    前言

    不應相信宿命

    啟示錄是一幅政治圖畫

    末世事件的可能藍圖

    末世與末日的不同

    當代歷史釋經法

    沒有新啟示的啟示錄

    啟示錄在初期教會的地位

    不要逐字推敲啟示錄

    背景簡述

    尼祿王壓迫基督徒

    羅馬攻陷耶路撒冷

    主後70年後的猶太人境況

    羅馬君王豆米田

    羅馬帝國真的曾大力壓迫初期教會?

    啟示錄的寫作年代及作者

    約翰寫成了菩惡二元對比的啟示錄

    啟示錄之寫作目的

    啟示錄一章 約翰寫下所看見的

    啟示錄開首語(1:1-3)

    啟示錄之對象(1:4-8)

    第一個異象:我與你同受苦難(1:9-11)

    約翰究竟看見了甚麼?

    耶穌也與你同在(1:12-20)

    真有靈界的戰爭嗎?

    七星與星座

    啟示錄二章 七教會個別書信(一)

    給第一間教會以弗所教會的信

    七間教會代表七段教會時期?

    仿效羅馬政府的監察制度

    給第二間教會士每拿教會的信

    使徒約翰的猶太情意結

    苦難終必過去

    給第三間教會別迦摩教會的信

    人子對別迦摩教會的責備

    人子為何對個別教會得勝信徒有不同賞賜?

    給第四間教會推雅推喇教會的信

    啟示錄三章 七教會個別書信(二)

    給第五間教會撒狄的信

    關於天上的生命冊子

    給第六間教會非拉鐵非的信

    給第七間教會老底嘉的信

    啟示錄四章 天上景象(七印開啟的前奏)

    那些長老究竟是誰?

    地上君王與天上君王

    四活物的異象

    四活物異象與聖殿

    天上景象之結語

    啟示錄五章 七印引言:密封的書卷

    只有一位配得展開書卷

    羔羊接過書卷

    啟示錄六章 羔羊開啟一至六印

    但以理書與啟示錄的近似模式

    為何是「七災」?

    第一至第四印

    世界末日是上帝對世人的審判與懲罰?

    末日災劫是人禍多於上帝懲罰

    上帝容讓事情發生不等於是上帝作的

    第一至第四印的解釋

    第五印:祭壇下的亡魂呼冤(信徒的殉道)

    第六印:羔羊震怒下帶來之創造逆轉

    啟示錄七章 插曲:無數信徒站在上帝寶座面前

    信徒的受印與免受苦難

    從兩種印記看啟示錄的善惡二元對比

    信徒的受印

    眾支派的排列

    其餘信徒與眾天使的歌頌上帝

    從大患難中出來的眾信徒

    啟示錄八章 第七印(七枝號筒)

    二刻寂靜的等候

    雷轟與閃電中的宣告

    天使預備吹號筒

    七號與出埃及諸災

    重疊式的七印七號七碗

    第一及第二號筒

    第三及第四號筒

    啟示錄九章 第五及六號筒

    第五號筒

    災禍不降與受印記的人

    鐵甲蝗蟲

    第六號筒

    殺人無數的四個使者

    啟示錄十章 插曲與第七號筒(一)

    第六及第七號筒之間的插曲

    小書卷與七雷發聲

    天使要約翰吃掉小書卷

    啟示錄十一章 插曲與第七號筒(二)

    量度上帝聖殿

    對聖殿的情意結

    獸之魔影初現

    大部份已實現的「末世預言」

    兩位見證人的忠心傳道

    兩個燈臺及兩棵橄欖樹

    兩位見證人的遭遇

    第七個號筒

    第七個號筒之敘述到哪裡才結束?

    啟示錄十二章 七徵兆之一:婦人誕下之嬰孩

    七個徵兆(十二1-十五8)

    第一個徵兆:懷孕的婦人

    天上的大紅龍

    大紅龍要殺掉孩子

    婦人的避難

    天上的靈界爭戰

    舊約沒有撒但觀念

    基督權柄已然來到

    龍與蛇對那婦人的迫害

    啟示錄十三章 七徵兆之二及三:海獸與地獸

    假基督與假先知為禍人間

    第二個徵兆:海獸的異象

    希臘暴君再現人間

    誰是末後日子的敵基督?

    啟示錄預表著末世的事

    海獸(敵基督)與信徒爭戰

    第三個徵兆:地獸迷惑世人

    地獸要人受印記

    神秘數目666

    啟示錄十四章 七徵兆之四、五、六:天上新歌與宣告審判

    第四個徵兆:天上的新歌

    第五個徵兆:三位天使的宣告

    第六個徵兆:收割的鐮刀

    鮮明的對比

    啟示錄十五章 七徵兆之七:七碗浩劫引言

    第七個徵兆:唱摩西和羔羊的歌

    從聖所而出的七碗

    天上聖殿充滿煙雲

    啟示錄十六章 七碗浩劫

    第一至第五碗之災

    第六碗之災:哈米吉多頓之戰

    主耶穌的再來

    哈米吉多頓之戰

    舊約沒有世界終局的觀念

    耶路撒冷就是哈米吉多頓

    第七碗之災

    啟示錄十七章 七碗浩劫之延伸:大淫婦的刑罰

    騎在獸上的女人

    打扮妖艷的淫婦

    七座山與七個王

    短暫得王權的風光日子

    爾虞我詐的爭鬥局面

    啟示錄十八章 七碗浩劫之延伸:巴比倫傾倒

    天使再次宣告巴比倫之傾覆

    巴比倫(羅馬)所得之報應

    三首哀悼巴比倫(羅馬)的輓歌

    巴比倫遭傾覆而決不能再見

    啟示錄十九章 天上敬拜及另七徵兆之一、二、三

    天上的敬拜

    天上的婚筵

    被請赴羔羊婚筵的有福者

    另七徵兆之一:白馬上的基督配得尊榮

    另七徵兆之二:與上帝為敵者成為飛鳥之盛筵

    另七徵兆之三:獸與其跟隨者的下場

    啟示錄二十章 另七徵兆之四、五、六

    另七徵兆之四:撒但被綁一千年

    「千禧年」的象徵意義

    天堂是如何的?

    為何約翰要安排「千禧年」?

    無千禧年派

    另七徵兆之五:與基督同作王一千年

    千禧年過後的戰爭與撒但的終局收場

    另七徵兆之六:白色大寶座的審判

    啟示錄二十一章 另七徵兆之七:新天新地(一)

    新的聖城與新婦

    上帝帳幕在人間

    生命泉源的水

    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

    聖城內的細節

    沒有聖殿的聖城

    只有信徒可進入的聖城

    新聖城內的生命水及生命樹

    上帝子民的尊貴身份

    約翰強調自己得著上帝啟示

    總結:上帝必賞善罰惡

    耶穌對約翰之「印證」

    約翰對啟示錄作「見證」

    結語之一:二千年之久的「末世」

    結語之二:世界何時結束,基督何時再來?

    後記

    前言

    關於預知與預定世情每況愈下,天災人禍頻乃,不少基督徒相信末世將臨,主耶穌再來之日不遠。因此,信徒相信那關乎末世預言之舊約但以理書及新約啟示錄,也愈多引起人們的興趣,信徒希望從這二書中探窺世界末後日子將會發生的事情。關乎啟示錄的中英文釋經書,多得令人難以置信。本來筆者不打算在眾多啟示錄釋經書之外「再加一本」,但最後仍不能自禁。筆者對啟示錄之觀念並非華人教會的主流觀念,僅希望此書能帶給華人教會及信徒一種對啟示錄及末世的「另一種理解」、「另一種思考」、「另一種可能」。

    筆者曾於1998年寫作《但以理書與啟示文學》一書,表達我對該書卷的立場,該書後六章的幾個「異象」都並非真的異象,而是以啟示文學手法寫成的歷史。若把該幾個「異象」都視為真異象、真啟示,我們便不能不同時接受預知論、預定論甚至宿命論。

    我堅信上帝是歷史的主,祂掌管歷史,但卻不會也不能預知或預定明天。祂只會從宏觀上去影響歷史的進程,因此聖經中多有預言(Prophecy)及預表(Typology,藉前事去喻及一件將來要發生的類同事件)。例如遠在耶穌出生之前就預言(或透過預表事件,如以撒、約瑟及摩西的生平等)他的出生、事奉、死亡與復活;遠在以色列亡國及百姓被分散列邦之前,就已透過先知預言以色列會有復國且復興的一天,結果以色列在亡國二千幾百年之後奇蹟地復國。這就是上帝對歷史的主宰與掌管。上帝沒有預知或預定明天,但祂可以透過種種事件去促成一些事情的發生,例如透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猶太人的可怕遭遇與被屠殺來促成以色列復國之事。

    《但以理書與啟示文學》

    上帝要試驗亞伯拉罕,於是要他把獨生子以撒獻上。當亞伯拉罕要舉刀殺子之際,上帝藉天使加以阻止,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創22:13)。上帝要試驗亞伯拉罕,因為上帝不知道他的信心程度。若上帝早知一切,這次試驗就失去意義。甚至可以說,若上帝早知一切,例如早在創世以先就已知道筆者會在何年何月何日及如何離世,那麼一切禱告、一切人所作的努力,都將會失去意義。預知或預定論帶來的宿命思想,對筆者來說,難以理解或接受。如果讀者你信預知及預定,而又極為不滿我以上的理解,你不用動怒氣,因為我表達這種理解、你對我的理解有所不滿,按預知或預定論而言,根本避無可避,宿命要我非這樣寫、這樣說不可,上帝也早知我要這樣寫、這樣說不可,而讀者你也宿命地要對我有所不滿。這事我改變不了,你改變不了,上帝也改變不了。既是如此,何必介懷?

    有信徒相信上帝預定哪些人得救,預定哪些人不得救(另參本書62-64頁之討論)。對於後者,我們無論如何努力向他傳福音,或者他如何熱衷地想信耶穌。一切努力最後都歸徒然,因為「He is not on the list」。何等的無奈。既然他或她不被選上成為得救的群體,那麼他或她最後按照揀選而下地獄,永受苦刑,試問誰要為此付上責任?

    不應相信宿命

    筆者絕不信宿命,不信明天是「既定」的,更不信上帝會受宿命所限。有人以為否定預知或預定論就等於貶低了上帝的能力(上帝如此大能,又「全知」,豈會不知明天的事?)對筆者而言,情況剛剛相反,預知或預定論大大貶低了上帝的能力(祂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歷史按所定的發生,而祂無法做甚麼、改變甚麼,He just cannot do anything!)創天造地的上帝,豈會如此差勁?「他(上帝)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但2:31)。上帝萬事都能作(參伯42:1),豈會受囚宥於預定或宿命規限中?

    上帝計劃要把邪惡的尼尼城消滅,並派先知約拿去警告那城的君王及百姓,但因他們至終藉先知之警告而悔改,結果「上帝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拿2:10)。這故事明顯有著「如果...那麼」(If..then)的因果關係。如果他們不肯悔改,上帝就滅城。如果他們悔改,上帝就不滅城。一切視乎情況,其中沒有預定,沒有預知,沒有宿命,上帝更沒有預先知道尼尼微百姓會不會悔改。關乎預知及預定論問題,我在《但以理書與啟示文學》,並另外兩本書(《淺談聖經預表》及 《淺談聖經預言》)中已有詳細討論,因此不在此太多重複。但以理書後六章的四個異象詳盡如歷史記述般去「預言」但以理時代(約主前六世紀)四百年後的希臘諸南王和諸北王之爭、希臘暴君殘害猶太百姓的事件(約主前二世紀),對筆者而言,這就等同宿命。因此,我相信該書後六章的記載實際上不是預言,而是歷史記述,是一位主前二世紀、身受殘暴之希臘北王安提阿古四世迫害中的猶太人,他以當代流行的啟示文體,假借兩約之間次經中一個常用名字「但以理」之名寫成預言體裁的「四個異象」,藉以勉勵他當時代的受苦信仰群體,務要堅貞於信仰,堅貞於上帝。作者所寫之但以理書前六章則是該「但以理」在主前六世紀於巴比倫及波斯王宮中為官的真實歷史,不過其名字卻未必真是但以理)

    這也是筆者理解啟示錄的主要進路。

    筆者另著之《淺談聖經預表》及 《淺談聖經預言》

    啟示錄是一幅政治圖畫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啟示錄是一卷預言世界末後事件的書卷,上帝藉使徒約翰顯明世界終局時的種種景象。對筆者來說,啟示錄卻是被軟禁於愛琴海之拔摩島上的使徒約翰所寫的信函、非啟示也非預言(雖然作者一再如此宣稱),而是一幅政治漫畫,一幅諷喻當時在位之羅馬皇帝豆米田和羅馬世界的政治漫畫。正如他自己所說,他寫書的對象是當時代的教會群體。受政治環境限制,他不能寫下羅馬當權者敏感或不悅的文字,免招殺機,於是就以坊間流行的啟示文體(亦即但以理書作者所用的文體)來借古喻今,借用舊約及新約福音書及其他書信部份內容來諷喻當時殘害教會、逼迫信徒的羅馬政府,亦勉勵該些受苦中的信徒要對上帝堅貞到底。另外,該種啟示文學在當時頗為流行,約翰亦是希望透過此奇幻文體及他豐富聖經知識和想像力,寫下容易吸引讀者閱讀的作品。

    賦有神秘色彩的啟示文學

    啟示文學(A pocalyptic Literature,又稱天啟文學)是兩約之間興起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是一種因猶太人長期受外邦統治及欺壓(由巴比倫至羅馬時期)而產生的獨特文體,該「俗世體裁」善用匿名假名或借名來寫作,充滿啟示式歷史回顧、歷史的分期、象徵數字或顏色、天使、異象、密碼、符號、動物、怪獸、喻意、極不尋常自然界現象、復活、神魔天上靈界相爭、善惡二元永恆對立與鬥爭思想、惡者必得懲罰而善者必得好報、末世預言、上帝最後審判與拯救等等,來傳達作者給受書人的信息。啟示文學這些特點,都全是啟示錄特點,啟示錄稱為啟示錄(Apocalyptic),就因為其啟示文學特點,此書甚至被視為是啟示文學的代表作。啟示錄是一本加密的書,充滿符號及密碼,今日讀者因沒有了初世紀的「解碼程式」,所以不少隱喻內容、密碼式數字或文句已無法全然明白。

    一般來說,該些信息都不便被當權者知道,免得惹來殺機,於是作者們便使用象徵數字或密碼等來作加密,蒙騙當權者耳目,卻又是受書者所能看得懂的。因著保密原因,使用「匿名」成為正典以外的啟示文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如借用古人以諾、摩西、巴錄之名等。但以理書作者應是一位主前二世紀的猶太人,他就借用主前六世紀之真實人物「但以理」(雖然「但以理」未必是該真實人物的真名)來敘述主前二世紀時猶太人被迫害的歷史。

    我們不一定要把匿名、借名、象徵數字或顏色、天使、異象、密碼、符號等等啟示文學特徵定位為「異教觀念」或「俗世體裁」,而可以僅視之為一種文化現象、一種文化共識( Cultural CommonSenses)、一種當代流行的寫作技巧、一種在獨特政治及社會環境下的產物。或許,對今日一些信徒來說,要接受「一個主前二世紀猶太人假借但以理之名寫下假預言真歷史的諷喻時代作品」,絕不容易,卻忽略這種托名行為,在兩約之間是甚為普遍的。在那個動盪、上帝子民慘受壓迫與監視的時代,不托名不假借,根本不可能。啟示錄沒有用匿名或借名,卻一樣是假預言(雖然這些假預言是以舊約及新約之真預言為基礎)真歷史式的著作。

    猶太教與基督教皆有啟示文學,它的獨特性可見於舊約裡的但以理書(撒迦利亞書、以西結書等雖屬真啟示,部份內容也一樣有啟示文學色彩),以及新約啟示錄。猶太教中的以諾一、二、三書、禧年書、摩西升天記、以賽亞殉道與升天記、巴錄二書、巴錄三書、以斯拉四書,都屬於這種文體。啟示文學其中內容多涉及先知或其作者透過特殊的異象或異夢,偶然看到天上的事、超自然景象,甚至被提到天庭,上帝藉此向他們揭示將來,尤其是關於末世的隱藏奧秘信息。啟示文學常強調末世論,提到世上的邪惡日漸增多、時代的終結趨近,並且上帝將會決定性的介入,歷史會終結,地上國度終有一天被上帝國度取代,新的時代由此展開。這使處於絕望或迫害中的上帝選民能窺見未來,得以相信上帝是永恆、今世與來世的盼望。先知或啟示文學作者藉此來安慰正在受苦或受欺壓、受逼迫的上帝子民。

    啟示文學是猶太人在苦難環境中孕育出來的特殊文體。一些學者相信,波斯祆教(又稱拜火教)教義同樣充滿各種象徵數字、密碼、符號、怪獸、神魔天上靈界相爭、善惡二元永恆對立鬥爭等思想,因此啟示文學亦可能是猶太人在被波斯帝國統治時受到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方便他們把信息加密而避開當權者耳目。

    也就是說,啟示錄本身並不屬真實性質的啟示,是約翰自己的著作而不是出於上帝默示。當然,我們可以主觀地認為聖靈感動他寫下此書,不過這就像我們也相信一些近代基督徒學者在聖靈感動下寫書,不過這卻不能等同聖經其他書卷的「默示」情況。讀啟示錄,我們要問的,是為何約翰如此如此寫,而不是上帝為何如此如此寫。

    約翰寫此書的大部份資料,都取材自舊約聖經及新約福音書及書信。雖然他曾跟隨耶穌幾年,他自己亦寫有約翰福音,不過在寫啟示錄時,卻多有徵引馬太福音中所載關乎耶穌論末世的記載,反而少有徵引他自己所寫的福音書。

    本書的重點,是嘗試指出約翰寫書的「資料來源」,不是來自「上面」。他沒有舉頭望天、等著上帝向他啟示或默示,然後上帝默示一句,他就寫下一句。大概連一句也沒有。約翰寫書的資料來源,不來自上面或「天啟」,而來自他前面的舊約聖經及新約福音書、書信。他沒有舉頭望天等著聽默示,而是低頭研讀創世記、出埃及記、詩篇、以賽亞書、以西結書、耶利米書、但以理書、及撒迦利亞書等舊約書卷(其中以出埃及記和同屬啟示文學之但以理書尤為約翰之重要參考),從中找出資料或歷史典故去借古喻今,或把一些舊約先知所得之異象記載重新包裝整理、剪輯組合,成為「新異象」。他本身其實並沒有真的靈界經歷或親聞親見任何異象。為方便讀者作比較及印證,筆者寧可花費篇幅,也會在本書內盡量把約翰所暗引之新舊約經文列出。

    啟示錄全書雖沒有一次正式徵引舊約經文,卻又處處都在暗引著舊約不少書卷經文,字句、語法都相若,令整卷啟示錄都瀰漫著很濃厚的舊約氣息。據一些統計,約翰在書中共暗引以西結書、但以理書、以賽亞書、詩篇、撒迦利亞書等舊約書卷不下二百多次,可謂無所不在。除了因為這些書卷內容涉及「末世預言」(其實卻跟真正世界終局式的「末世」沒有直接關連,這點本書稍後再討論)外,也因為先知們鼓勵以色列人忠貞於上帝、堅拒異教引誘等信息,很適切於約翰的時代需要。啟示錄中很多關乎末世之信息,或對信徒之勸勉,其實都來自先知的說話。

    約翰根據出埃及記、以賽亞書、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及馬太福音等寫成啟示錄,為要對他當時代信徒作激勵。

    當然,在拔摩島上約翰一定有舉頭望天禱告上帝的時候,不過目的純是禱告或親近父神,而非「得著寫書資料」。

    全部聖經,包括三十九卷舊約、廿十七卷新約,都是作者寫下對應當時代信徒群體需要的信息,即使是先知預言日後事情,也是要對當時代百姓作勉勵或警告。但以理書沒有例外(但以理沒有在外邦宮廷做高官之餘寫下四百年後要發生的事,且是一些對他當時代百姓沒有甚麼關係的事;作者要寫的,是他-一位主前二世紀猶太百姓-當時代百姓當知道的事),啟示錄也沒有例外。啟示錄清楚明言,「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啟1:11)。

    事實上,不是啟示錄一至三章才是「啟示錄七書信」(約翰向亞細亞七教會所寫的書信),而是整卷啟示錄二十二章書,都是他要寫給那七教會及當時代眾教會的書信。約翰的寫信對象,不是二千多年後的今日教會信徒。啟示錄二十二章書,都是適切於當時代受苦中信徒群體的書信。啟示錄,從這角度看,跟但以理書一樣,屬歷史書,多於是預言書。此書,屬於過去,多於屬於將來,而其中的信息當然亦適切於任何時代,對所有受苦中的信徒作安慰勉勵。

    使徒約翰關注的僅是他當時代的信徒群體,而無意關注二千年後的今日世界。無論對他而言,對他當代受苦教會而言,二千年後的事或末後的事,都會是太遙遠的將來。當然,對他或他們來說,他們所身處的年代,就已身處末世,接近世界終局,根本就沒有「二千年後」。約翰身故之後近二千年,世界依然存在,信徒且會拿著他的著作來臆測「末世」的種種,這大概是他當日無法想像的事(而他寫的啟示錄大部份亦根本跟二千年後的「末世」沒有甚麼關連)。

    他藉預言手法所「預言」之巴比倫陷落是指他當時的羅馬政權要面臨的審判與敗亡。他鼓勵信徒在羅馬的強權及逼迫下,堅定基督信仰,更不應敬拜任何偶像或羅馬君王。

    末世事件的可能藍圖

    啟示錄本身主要不是論及今日末世,但在上帝奇妙的永世計劃中,約翰這幅政治漫畫卻也有可能成為末世事件的藍圖。也可以說,此書沒有預言明天或末世,不過卻可預表末世 (預表,前文已提過,是前事跟後來之事的相似,如亞伯拉罕獻獨生子以撒可預表日後上帝把獨生子耶穌基督獻在祭壇上。昔日得救群體「挪亞方舟」可預表將來被提到半空的得救群體「教會」)。

    不過,二者明顯效果不同。前者直接,後者間接。前者,若啟示錄全是預言,上帝藉使徒約翰向歷代及末後信徒啟示末後要發生的事,「如實發生」,不然上帝啟示或預言就變得不準確,甚至可說「上帝不信實」了。後者,若啟示錄本身是歷史書,不是預言書,那麼信徒便不應期望啟示錄所有「預言」都會準確地應驗。因為這些本身根本就不是預言,包括一些從舊約徵引而來的「末世預言」,那些舊約預言未必真的指向世界終局的事,而僅是指向「末後的日子」要成就的事,而這末後日子跟新約觀念中的末世或世界終局並不等同。在舊約時代,根本就沒有真的末世、世界終局、新天新地新開始的觀念,又何來有真正的「末世預言」?但歷史有時會有著一種奇妙的重複發生情況,如上述的「方舟」事件、及以色列歷史上幾次的「出埃及」事件(從巴比倫回歸、從列邦回歸,都被舊約先知及一般猶太人視為是出埃及事件的再現),於是某些當年發生的事就可以預表日後要發生的事(例如當日使徒約翰時代有迫害基督徒的羅馬暴君,末後日子可能也會有類似的「敵基督」人物出現)。啟示錄所形容的事或人,從預表角度而言,都可能會在臨近世界終局時再次出現。

    挪亞所建之方舟被洪水飄起到高空。同樣,教會(當然不是指建築物而是指教會信眾)也會在耶穌再來時「被那麼一切都理應會提到半空中」(按使徒保羅的描述),與耶穌相會。

    末世與末日的不同

    因此,筆者理解世界終局之「末世」的預言,主要的依據是新約預言(包括彼得、保羅及耶穌的預言,其中當然以耶穌所說的預言尤為重要),而不是舊約先知預言,或但以理書或啟示錄這兩本啟示文學著作。舊約先知的預言主要圍繞猶太人的興衰起落,特別是以色列跟列國的關係、被擄巴比倫、回歸故土、被分散列邦、重建國家及復興等等。這些預言(很多已然應驗)都屬乎「末世預言」,因舊約先知視以色列人被分散列邦(發生於主後70年)、重建國家(實現於主後1948年)及復興為末後日子的事件。

    先知常提到的「那日子」或「耶和華的日子」是指選民國度復興、上帝施行公義審判(特別是透過彌賽亞之來臨及彌賽亞國度)的日子,跟世界終局沒有必然關係。耶穌之道成肉身、犧牲與復活就已是舊約很多很多預言,包括「那日子」或「耶和華的日子」,的一大實現,更是「末世」日子的正式展開,世界終局的快速倒數。

    因此,當耶穌在拿撒勒會堂內讀畢以賽亞書的一段經文,「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就把書捲起來,他坐下後會堂裡的人都定睛看他,他就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路四18-21),因為耶穌的事奉及犧牲,正是舊約中眾預言的應驗,是 「那日子」的到來。

    事實上,舊約先知亦根本沒有世界終局、世界全新境界展開或「末世」的觀念,這些觀念到新約才真正出現。新約聖經作者並耶穌,就視由耶穌釘身十架、復活升天開始的整個教會時期,直到世界終局,都是「末世」。這點稍後會再作討論,不過讀者要留意,「末世」或「末日」,新約作者的理解及今日信徒的一般理解,並不相同,前者的理解可以是悠悠二千多年(雖然他們大概不會知道世界仍會有那麼長的歲月),後者的理解卻多僅是「接近世界終局」的時間,按一些信徒而言,現在世界已踏入末世階段,故多有天災戰亂,但按一些信徒而言,末世且還未真正展開。

    為清楚起見,亦為免混淆,筆者由此處開始,會用「末世」稱呼新約作者信念中的末世(由主釘十架、復活升天至主再來),用「末日」或「末後日子」稱呼接近世界終局的那段日子(而不是單止「世界末日那一天」)。至於「末日」展開了未有?末日或主再來,可以是現今世代發生的事,可能在更遠的將來,筆者會在書內再作討論。當然,對新約聖經作者而言,末世就是末日,沒有分別,主升天之後不久就會再來,結束這世界。主必快來(啟22:20)。

    也就是說,舊約先知之「末世預言」其實跟真正的「末日」(我們一般所理解的「末世」)沒有很大的關連,即使約翰把很多這些「末世預言」搬進他的末世觀念中。而約翰理解中的末世和末日,其實是將會發生於他當時羅馬政權的年代中。當然,世界其實並未隨羅馬帝國的消亡而告終,西羅馬帝國於主後476年被滅,東羅馬帝國亦於十五世紀中頁消逝,但其後世界仍然繼續運作,直到如今。

    讀啟示錄,要明白、要體會的,主要是書中所反映之二千多年前初期教會的苦況及信徒信仰的堅毅。至於藉啟示錄而明白末後日子的事,已應是次要之目的所在。事實上,愈把啟示錄套入廿一世紀局勢中,愈把其中的人與物跟今日的人與物「對號入座」,愈把這啟示錄預言解釋得「緊張刺激」、言之鑿鑿,就愈容易產生釋經錯誤。

    筆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信主,那時候就已聽過很多關於但以理書及啟示錄的「精彩末世預言講座」,但以理書的北王是哪國,南王又是哪國,啟示錄十三章的十角七頭怪獸又代表哪些國家等等,聽得初信主的我目瞪口呆,心中頻呼精采。今日回看,都只能說,一切只是「預測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當年在預言講座中常提到的蘇聯,也早於上世紀末解體,成為歷史,今日的俄羅斯(前蘇聯)也難以再被視為是超級大國。

    坊間有關啟示錄的註釋書已很多,其中極多佳作可供參閱(當然也有很多是把啟示錄解得如「天花亂墜」般的謬論書籍),本書只簡要地敘述筆者個人觀點,以供讀者參考。這書可作為我多年前所寫《但以理書與啟示文學》的呼應,其中不會逐節作詳盡詮釋或引經據典,只作勾略概述。此書也不會花篇幅去論及啟示錄內容細節上對今日信徒生活的應用,坊間很多書籍在這方面有很好論述,可供讀者參閱。筆者希望集中處理啟示錄寫作資料來源及時代背景等課題,了解約翰寫成啟示錄的真正目的所在。

    當代歷史釋經法

    啟示錄極難解釋,見解紛紜,筆者不會逐一討論。本書從筆者所相信的歷史處境角度來作釋經進路(有人稱之為過去派Preterist或作者當代歷史派釋經法Contemporay-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以神學和象徵角度來作主要的理解及詮釋方向:理解約翰要藉其「異象或預言手法」想表達的是怎樣的神學、要象徵的是他當時代的甚麼境況。

    筆者的個人信念,是我們若真要明白上帝要藉啟示錄對我們今日信徒有何啟示(更正確的說法,是有何教導),就必先要明白上帝要藉作者約翰對初世紀末信徒有何啟示與教導(雖然上帝並未真正向約翰作直接啟示默示,不過祂無疑也間接藉約翰的這本著作向世人作啟示與教導)。上帝要昔日信徒明白的事,也同時是要今日信徒明白的事。華人教會在這方面的討論或著作較少,筆者既篤信此釋經進路,就寫作此書,給信徒一個參考。

    不接納此釋經進路的人往往認為這釋經法太將經文內容規限於過去,而彷彿跟後世信徒(包括現代信徒)毫無關係。其實,如上文提過,從預表角度,約翰這幅政治漫畫卻也可能勾劃出末日事件的藍圖。更重要的,是書中的信息適切於任何時代遇到近似遭遇的信徒。對筆者來說,作者約翰寫書對象雖是他當時代信徒,但上帝也無疑透過此書對任何時代信徒說話,作安慰和勉勵,也作提醒與警告。啟示錄的信息,是超時代的。當然,對於那些想透過啟示錄而得窺末日奧秘的信徒,筆者這本書無疑會令他們失望。

    對筆者而言,從創世記到啟示錄,上帝都沒有打算清楚讓人知道末日會12345有次序地發生何事。上帝既沒有預知或預定明天,試問何來12345(有的話,就是宿命了)?又何來可以像坊間一些啟示錄書籍把末日事件畫成清楚圖表(參本書132及207頁的一些參考圖片)?對於所有此類圖表,筆者基本上一個也不信,啟示錄是不可能被繪成任何仔細的時序式圖表。如上文所述,筆者理解末日預言,主要的依據是啟示錄以外的眾新約預言,而該些預言都只是概略地勾劃出末世及末日,不能畫成仔細的時期發生次序列表。

    上帝沒有藉作者約翰告訴他當時代信徒究竟將來末世或末日會發生12345式的事件次序,今日我們就不能從啟示錄中整理出12345來。這讓筆者聯想起傳道書的一句語,「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傳8:7)。

    筆者所持的「作者當代歷史派釋經法」(或說,是信念)僅是眾多啟示錄釋經法中的其中一種。而即使是這一釋經進路,也是見解紛紜。究竟約翰在啟示錄這段敘述中,是受以西結書抑或但以理書影響?這段又受創世記抑或出埃及記影響,抑或二者都有?這段的文本背景來自舊約抑或作者當時代處境?本書只會略作敘述筆者的個人選取。從下筆的一刻開始,筆者希望寫的,僅是一本簡淺的書,一本淺釋啟示錄的書。因此一切都盡量簡述而已。從這角度而言,此書是頗為個人化的一本書,簡述筆者觀點,這是讀者們要明白的事。

    筆者觀點概述如下:1. 啟示錄全書是給亞細亞七教會並初世紀眾教會的書信,藉重新包裝及整理舊約事蹟(如出埃及記十災)、但以理書異象、耶穌的末世預言(如末世災難、假先知出現、暴君褻瀆聖殿)及對主再來和天國的預言或比喻(如童女迎接新郎比喻)等等,來鼓勵他當代信徒在嚴峻迫害中堅守信仰,並遙盼天家。約翰要當時代受苦中的教會明白,真正掌權的不是政治上的外邦惡勢力,而是創天造地的上帝;同時他亦嘗試糾正當時一些基督徒敬拜羅馬皇帝或其他偶像的歪風,要教會明白上帝是他們當獨一敬拜的對象。

    2. 礙於客觀環境限制,為免得罪當權者,同時亦想增加文字記載的吸引力,約翰應用了兩約之間盛行的啟示文體,聖經只有但以理書後半部及啟示錄全面使用這滿有象徵含意、密碼式的獨特文體。

    3. 作者寫作對象是當時代受盡苦難、也面對種種試探的信徒群體,他希望藉末世預言來安慰、鼓勵他們,他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真要去預言末世或末日。在啟示錄中,安慰、鼓勵,是遠比末世將會發生何事更為重要的信息。總之,啟示錄,不能視新作信息、新啟示去理解,也不能按字面解(特別是我們已失去 「解碼程式」)。它是「用異象或預言手法」寫成的歷史書信,是隱喻式的表達,而不是真的預言書,雖然其中一些內容可預表將來末日。

    沒有新啟示的啟示錄

    啟示錄作者約翰「宣稱」一切都是他寫下了人子耶穌讓他所聽或所見的眾異象,他僅是一個負責書寫的人(難怪有些啟示錄釋經書的題目的「基督書簡」之類,因為以上情況確然更似是耶穌基督所寫的書信,是「耶穌基督的啟示」,啟1:1)。在一些紅字版聖經中,會把啟示錄一至三章,並二十二章末後幾節,印為紅字,表示這些都是耶穌說的話。其餘章節則仍是黑字,表示不是耶穌說的,不以「我」(耶穌)作第一身描述,而是以「我」(約翰)作第一身描述。

    其實,二者根本分別不大,按書中所述,七教會個別書信固然是人子對幾間教會說的話,第四章及以後的章節也是耶穌藉天使向約翰曉諭的啟示與異象(1:1-2、19)。約翰把耶穌要他看的東西,要他聽的東西,都寫下來,於是就如同一個負責書寫的筆記員、抄寫員。等於是耶穌要他寫甚麼,他就寫甚麼。從這角度來看,按約翰之說法,全卷啟示錄都等於是耶穌寫的,是他的啟示,是他的書簡。

    對筆者而言,若說整卷啟示錄都是耶穌「寫」的,而耶穌在啟示中大量徵引舊約經文(當然,在福音書記載中,耶穌也間中徵引舊約事例,但二書在程度上明顯大大不同),大量使用兩約之間流行的啟示文體,以至大量提到希羅文化(希臘、羅馬文化中的祭祀、錢幣、以至雕像等,都是啟示錄內容涉及的範疇),是不可思議的事。雖說上帝啟示不會遠離讀者當時的文化政治背景,但如此的大量徵引,到一個地步,可說是「毫無新的啟示」,仍是匪夷所思。

    對筆者而言,若我們一方面相信啟示錄確然全屬耶穌直接給使徒約翰的啟示或異象,另方面又認同此書卷內包含大量舊約徵引、大量啟示文學特徵及希羅文化的元素,其實是矛盾的,二者並不像我們想像般可以兼容一起。兩約之間啟示文學作者們多有一種「語不驚人誓不休」心態,務求吸引讀者注意,但又知道讀者明白作者僅是借題發揮、借古喻今而已(如以諾書借用古時那與上帝同行三百年的以諾,說他得上七重天7th Heaven雲遊,並得著神秘啟示等等),啟示錄也不例外,這種寫作心態或風格很難跟福音書之耶穌言行並列一起。

    毫無新啟示,因為在啟示錄很多異象內容中,約翰只不過把耶穌在福音書所說過的末世預言或比喻,用另一種形式(啟示文學的形式),再說一次。耶穌當然沒有藉著啟示錄把他自己說過的末世預言再用另一種怪異絕倫形式多說一遍。用奇異形式把耶穌的話再說一遍的,是約翰自己。

    毫無新啟示,因為耶穌所說的(或許再加上舊約先知、使徒保羅及彼得所說的)關乎末世及末日的預言,並聖經中眾多關乎末世或末日的預表(如古代洪水預表末世災劫,方舟被提預表教會被提等),已然足夠,不需要再附加甚麼。事實上,使徒約翰在寫啟示錄時,亦似乎刻意規限自己不去附加上甚麼新資料。即使有新資料,也只是關乎他當時代的歷史資料,跟真正之末世或末日無直接關連,縱使他本人相信他當時代就已是末世或末日已近的時代。「現在已經有好些敵基督的出來了,從此我們就知道如今是末時了」(約壹2:18)。

    筆者相信,對約翰而言,關於末世及末日,已有的聖經書卷(特別是耶穌所說的)的啟示,已然足夠。他把該些資料重新整理,加上他當時代的一些事件資料,用啟示文體寫出來,為的是要對他當代的信徒說話。

    這裡不妨問一個問題:究竟約翰當時代的教會信徒知不知道「啟示錄」不是真啟示(或應說,「新」啟示)?他們知不知道約翰沒有得著天啟,而僅是把一些舊約事件或末世預言、並耶穌所說過的末世及末日預言用另一種形式再說一次?

    他們知道,他們當然知道,當時代那些熟識啟示文體、熟知這種文字「遊戲規則」的信徒當然明白約翰是「舊瓶裡放著舊酒」。事實上,約翰的敘述既多暗引自舊約及福音書等,只不過經過重新包裝整理而已,這些記載對他當代信徒,特別是熟識舊約的猶太基督徒,就不會是新信息、新啟示。說是「啟示」,不如說是約翰對信徒的「重新提醒」,藉「重新提醒」來作安慰鼓勵。但縱使他們知道是約翰「重新提醒」他們,是以古事喻今,是藉啟示文體對他們重提耶穌之末世及末日預言,但我們相信,他寫的啟示錄仍對他們產生震撼(特別是啟示錄前三章對個別教會的稱許與責備),仍然發揮作用。

    啟示錄在初期教會的地位

    非屬新啟示之啟示錄雖對初世紀末教會一樣發揮作用,但始終因其不屬真正新啟示,且充滿怪異離奇的啟示文學色彩,因而在很長時間裡不被人接納為聖經正典。二、三世紀時,一直有教會對此書卷持保留態度,甚至開始有人質疑其屬靈價值,或認為其字面解釋會扭曲基督信仰的屬靈性質。第四世紀時,當凱撒利亞的主教優西比烏(Eusebius of Ceasarea)在編寫《教會歷史》(The Church History)時就充份表現這種質疑,他把當時流行於教會內的早期作品分類為「廣為接受」、「被拒絕」、「受質疑」,而啟示錄就屬於第三類別。

    第四世紀時,啟示錄雖被收納於亞他拿修(Athansius)所編之正典書卷中,但約屬同期的區利羅(Cyril of Jerusalem)卻把此書卷列為禁書,不准信徒在崇拜或家中使用,可見仍有人對此書有很大保留。

    事實上,在整個教會歷史中,一直都有信徒領袖對此書表示質疑。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就認為啟示錄沒有正典價值,因它沒有正面的神學素質。另一改革家慈運理(Zwingli)認為基督信仰不能建基在啟示錄之上,此書對他而言,根本不屬聖經書卷。至於另一改革家加爾文(John Calvin)雖沒有正式表態,然而他為新約寫了二十六部註釋書,卻沒有為啟示錄寫註釋,由此可反映他的態度。啟示錄受到重視,其實只是近世紀的事,當世事愈變紛亂,世界愈動盪不安,人們愈覺得末日將近,於是對此「關乎末日」的書卷尤為感興趣。如果,啟示錄真是「耶穌基督的啟示」、約翰把所見天上異象一一寫下,卻遭到如此冷待或質疑,就令人費解了。

    筆者提到這些「拒絕態度」,絕無意貶低啟示錄,不過卻也想指出,處於「啟示錄末世論熱潮」中的今日教會,實不宜太相信此書卷的天啟性質,太著迷於書中的神奇怪誕異象與天馬行空描寫。如果此書本來僅屬乎「文字遊戲」(而我們又不熟識這種文字遊戲規則或其中的密碼鑰匙),那麼我們就會陷入嚴重錯解聖經、錯解時代的危機。或者,主再來之後,我們身處非物質的屬靈天家時,我們就會對上帝說,「天家真美,天堂真奇異,但為何完全沒有你在啟示錄中所形容的黃金屋、碧玉城,沒有「新天」也沒有「新地」?沒有「新郎新婦天上婚宴」?而你在啟示錄中所形容的世界末世景象,甚麼七印、七號、七碗浩劫,甚麼正邪大戰交鋒,都一一沒有發生?」

    不要逐字推敲啟示錄

    簡言之,筆者認為,讀啟示錄,不宜持著「太認真」、逐字推敲的態度(當然不表示筆者會在此書中「不認真地」釋經);其中的神奇描述,其中的天空屬靈正邪勢力爭戰,其中的種種「奧秘」,其中作者的文學形式誇張手法(打開封印,揭露末世天機;天使手拿小書卷,展現驚世異象等等),或是有著男人面孔、女人頭髮、獅子牙齒的可怕蝗蟲異象(啟9:7-8),或是地動山移、日月無光、世界可怕之極的浩劫等等,都不能當為真事或真異象,或按字面意思來解釋,更不必深究。初世紀末的信徒不會把書中異象視之為真,我們也不應該如此。

    本書名為《淺釋啟示錄》,除了表明筆者希望淺白簡單地解釋啟示錄之外,也另有一個意思,就是用「顯淺角度」來解釋啟示錄,啟示錄沒有藏著甚麼絕世天機或末日奧秘,更非打開未來的一條鑰匙。一般信徒從啟示錄書卷中所推斷出來的七年大災難、世界末後大戰(所謂的哈米吉哥頓之戰),以至敵基督在末日的出現、第三座聖殿的出現等等,其實都非約翰要寫的原來意思。這些事件將來會否確然發生,亦是未知之數。

    啟示錄,不是一卷要挑起或滿足信徒對末日之好奇心的書,也不是要為末後信徒提供一個世界末後事件的時序表。不少啟示錄學者都興趣列出這類圖文並茂之時序表,而不少信徒亦有興趣研究這類時序圖表,然後推算他或她,或現今的時代,正處身於該時序表的哪一位置上,而該位置又離開世界終局浩劫或主再有仍有多少日子。

    啟示錄,只是一卷作者寫給當時代信徒的鼓勵書卷「而已」,就是這麼簡單,這麼顯淺,並不深奧,更不神秘(雖然用的是很深奧及神秘的啟示文學表達手法)。至少,對約翰當時代的讀者而言,此書絕不神秘,更不會有人要從書中去找甚麼奧秘啟示(但他們無疑可藉此書去回想上帝昔日之應許與奇妙作為,亦必從中得著莫大鼓勵與提醒)。上文已提過,讀啟示錄,要明白、要體會的,主要是二千多年前初期教會的苦況及信徒信仰的堅毅,而不是要明白末後日子的事,我們實不宜本末倒置之。啟示錄,與其說是關乎末日生死存亡的事,不如說是關乎約翰他當時代教會生死存亡的事,是快將離世之約翰對火海中浮沉的初期教會的肺腑之言、血淚忠告。

    最後,也不得不說,筆者之《但以理書與啟示文學》雖有再版,但在我寫過的二十多部著作中,該書得到最多負面評價,主要因為很多信徒的信念,是相信「神全知全能,包括對未發生之事的全然知道」,因此較難接受但以理書(或啟示錄)僅是歷史書而不是預言書的說法主張。筆者只想指出,預定或預知問題,至終不屬信仰核心範圍,希望讀者能有更廣闊胸襟,去看看「不違反基督教信仰核心」、在不離經也不背道情況下的其他釋經進路,以作參考或反思。

    對筆者而言,如果讀者不信靈界之正邪大戰,不信「歷史既定論」式的宿命思想,不信耶穌會在復活升天後幾十年又突然用另一種奇異古怪文體去藉使徒約翰把他當年所說過的預言再重覆說一次,那麼本書的「作者當代歷史釋經法」,便更值得你去參考及細思。

    某程度而言,可以說,在選擇哪一種啟示錄釋經進路時,主觀因素仍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你信神預知預定明天,或信天上真有正邪靈界爭戰,那麼自然選擇「上帝藉使徒約翰啟示未來」的揭秘式或異象式進路。筆者不信這些,當然就選取歷史釋經法。當然,筆者會嘗試在此書中提供支持這釋經法的理據。不過,筆者相信,讀者最後的選擇,仍是無可避免地帶有主觀成份(若真有全然客觀的理據,就不會出現不同的啟示錄釋經進路了)。

    我信聖經。我信六十六卷聖經,都是上帝啟示或默示的(參提後3:16),但以理書不例外,啟示錄也不例外(雖然我們在閱讀二者時要格外留意其獨特文學,不能在解釋上跟其他書卷一視同仁)。雖然對我而言,約翰沒有直接從上帝得啟示默示,他仍可被視為是在「上帝超然感動下」,以啟示文體手法,藉已有的聖經記載,寫下借古喻今的不朽作品。這當然也可算是出於上帝之「默示」。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2:7)。阿們。

    背景簡述

    約翰寫成啟示錄,所用文體來自啟示文體(這文體尤重視善惡二元對立觀念、多用象徵性數目及怪獸異類、充滿時代論色彩等等。而寫作之內容的主要資料,則來自兩方面,一是舊約、新約福音書及書信,二是他當時代的歷史背景。因此,要認識啟示錄,就必要先認識約翰處身的時代背景,而不是用今日的時局或處境來解釋,免得陷入另外,約翰雖用啟示文體作寫作文體,不過除了大量引用同屬啟示文體之但以理書(並舊約一些內容有部份以啟示文體寫成的書卷,特別是撒迦利亞書)之外,他似乎刻意避用兩約之間或新約時代其他

    「對號入座」式之穿鑿附會危險。

    啟示文學著作(如以諾書、傳道經之類)的實體內容,這可能是他想跟該些內容神怪甚至荒誕文章劃清界線,因此只取其形而不取其實,例如少有提到它們其中論到的人物或其神怪經歷。

    說到約翰的時代背景,當然離不開古代羅馬這個國家。啟示錄,某程度而言,可說是關乎古羅馬這個異教政權的書卷。啟示錄,是一幅關乎羅馬帝國的政治漫畫。啟示錄,是一卷「羅馬」書。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