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Marry Wisdom: The Middle Course and Circulation (I): 嫁給智慧──中庸與循環(上)
Marry Wisdom: The Middle Course and Circulation (I): 嫁給智慧──中庸與循環(上)
Marry Wisdom: The Middle Course and Circulation (I): 嫁給智慧──中庸與循環(上)
Ebook129 pages12 minutes

Marry Wisdom: The Middle Course and Circulation (I): 嫁給智慧──中庸與循環(上)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2001年,冬子帶著家人搬到苗栗山上,開始過著隱居耕讀的生活,尋求埋藏心中多年問題的解答。2008年,冬子辭去全部教職,潛心深思。 數年後,終於在多年耕讀、浸心自然科學與多次國際長途背包客旅行後,逐漸領悟編織宇宙萬事萬物根基的中庸之道與循環之理,以及二者淬煉出的中經智慧。冬子發現,擁有中經智慧的人容易讓自己過著平安、健康和快樂的生活。至此,終於了解到為何來到這個世界,從事將近一百年地球之旅的意義,期待能和有緣的讀者分享這樣的人生思緒。冬子有幸成為發現「中經智慧」的人,更有幸成為第一位因為中經智慧而變得自在悠遊的人。期望透過分享本書,讀者或能改變原有生活的若干觀念,從而帶給自己更平安、更健康、也更快樂的自在生活。

正如初生之犢不畏虎一樣,許多人終其一生未能明白人生之旅其實充滿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Nov 1, 2015
ISBN9781625038364
Marry Wisdom: The Middle Course and Circulation (I): 嫁給智慧──中庸與循環(上)

Read more from Jerry Guo

Related authors

Related to Marry Wisdom

Related ebooks

Reviews for Marry Wisdom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Marry Wisdom - Jerry Guo

    嫁給智慧──中庸與循環(上)

    冬子

    一、 導論:為何要嫁給智慧?

    雖然有些人志在「改變世界」,但當我們仔細觀察後,不難發現絕大多數人的一生並非志在改變世界, 而是希望過一個平安、健康和快樂的生活。 雖然獲得平安、健康和快樂是許多人共同的心願,實際情況卻是,多數人正過著不平安、不健康或不快樂的生活。 有些人表面風光,內心深處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苦痛,不像外人想像的那樣美好。 之所以如此,實在是因為許多人並未擁有適當的生活智慧。 要培養適當的生活智慧,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就是改變觀念,將原有的觀念改成中庸循環的觀念。 促使讀者將原有不適合的觀念變成務實的中庸循環觀念,進而以最少的代價讓生活平安、健康和快樂,是作者寫作本書最大的期望。 然而,由於這本書是深入探討觀念的書,讀者可能無法僅憑一次閱讀,便能徹底了解全書所有的觀點。 可能的情形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與經歷的不同,每次閱讀本書,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與體悟。 冬子深深期許,讀者對本書每次不同的體悟,都能帶來生活上更多的幫助。 果真如此,就是作者寫作本書最大的福報了。

    本書第一章為導論和架構介紹。 第二章到第六章為總論。 第二章「嫁給智慧」藉由兩位名人閃婚快離的例子,導引出想過平安、健康、快樂的生活是需要有生活智慧的。 並透過對重要宗教哲學裡「智慧」定義的探討,得出想要平安、健康、快樂的生活究竟需要怎樣的智慧? 第三章「聰明與智慧」,旨在探討一般人喜愛的聰明與要想獲得平安健康快樂生活的智慧有何不同? 並指出中庸與循環是獲得生活智慧的兩大柱石。 在第四章「中庸與智慧」中,藉由一些我們熟悉的自然現象,歸納出無所不在的中庸之道、中庸的意義、以及中庸與智慧的關係。 第五章「循環與智慧」,首先介紹無所不在的循環現象,接著探討擁有智慧的人會順應循環之理,將生活中的惡性循環變成促進平安健康和快樂的良性循環。 第六章「中經」,則是作者在了悟中庸之道與循環之理後,淬煉出的生命自然法則。 作者發現,擁有中經智慧的人,容易讓自己生活在平安、健康和快樂的大自在中。 隨後,逐段說明中經的內容。

    第七章到第十七章為本書的分論,分章說明擁有中庸循環的智慧和生活各層面的關係,以及如何運用的具體方法。 考慮到「民以食為天」,飲食和人們的生活關係太過密切,因此第七章「飲食的智慧」首先介紹如何經由中庸與循環的觀念改變飲食的習慣,藉此促進健康和快樂。 第八章「居家的智慧」說明如何利用中庸循環的生活智慧,促進家居生活。 第九章「財富與工作的智慧」,說明擁有中經智慧的人除了領悟各種人生財富的重要性外,不會盲從附會,汲汲營營於名利權力,而會以中庸循環的方式適切管理運用各種人生財富和工作。 第十章「親子的智慧」先介紹「人生財富公式」,接著說明擁有中經智慧的人,會以中庸循環的最佳態度適當處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親子關係」。 第十一章「情愛的智慧」,說明廣義的婚姻關係需要中庸與循環的生活智慧,才能良好維持與避免負面的情愛危機。 第十二章「學習的智慧」,說明中庸循環智慧下,學習的意義、範圍、方法和原則,及其對平安、健康、快樂追求的關係。

    第十三章「旅行的智慧」,則說明中庸循環智慧的旅行觀念,以及旅行對人生幸福的貢獻。 第十四章「給予的智慧」,探討為何要給予? 以及中庸循環下具體的給予內容、方法與限制。 第十五章「運動的智慧」,說明運動是上天給予人們最有智慧的禮物、 運動與勞動工作的關係以及中庸循環的運動觀。 第十六章「意外的智慧」,首先說明意外是人生正常的一部份, 有智慧的人應該隨時準備迎接意外並預防致命的意外。 接著說明意外並非都是不好的,經常是進步的重要動力。 最後,提到擁有中經智慧的人,會善加利用難得的意外經驗,化阻力為助力。 第十七章「娛樂的智慧」,首先說明娛樂對生活的必要性。 接著,探討如何以中庸循環的智慧進行娛樂。 最後,說明擁有中經智慧的人,因為隨時隨處都在娛樂都能娛樂,因此,自然生活在大自在相的愉悅狀態中。

    第十八章「結語」是全書的結論所在,總結了悟中庸與循環智慧的人,便能以中經的智慧將一個個生活中的惡性循環變成一圈圈的良性循環,讓自己過一個平安、健康、快樂的生活。 最後,說明本書寫作的起心動念、過程與期許。

    正如初生之犢不畏虎一樣,許多人終其一生未能明白人生之旅其實充滿各種挑戰危險,有些挑戰危險甚至能在瞬間奪走我們全部的平安、健康和快樂。 如何能將人生中各種挑戰和危險化成讓自己時時處處都自在的幸福,有賴人生旅人們具有遠見的智慧安排。

    二、 嫁 給 智 慧

    2014年1月某日,台灣網路頭條新聞標題寫道:「小M閃電離婚,M爸震驚淚崩。」

    小M是M爸的獨生女,兩人都是台灣的名人。 M爸曾任政府高官多年。 小M則是留歐碩士,演藝界小有名氣。 小M一年前在雙親不知情的情況下,和外國音樂人大L閃電結婚,並高調曝曬彼此恩愛。 當時,M爸被迫祝福女兒的婚姻,說尊重女兒的選擇,相信女兒的智慧。 不久,就在媒體爆料小M與大L兩人可能沒有完成結婚登記之際,這段一年左右的婚姻,卻已因兩人公開宣布離婚,嘎然而止。

    小M在網路上宣稱,兩人平和分手,沒有爭吵,沒有傷害,也沒有第三者介入,彼此仍是好朋友,對雙方親友造成的傷害,感到十分抱歉。 M爸面對女兒的婚變,坦承震驚傷心,不捨哽咽地說:「女兒不要他追究原因,不要責備對方,只要感謝對方給了她一年幸福的時光。」 M爸表示,「身為父親,只有尊重女兒,現在最重要的是,陪伴女兒度過難關。」

    相信這樣的結果,一定不是當初這場婚姻的雙方當事人所希望的,也不是當初誠心祝福他們的雙方親友所期待的。 然而這樣的結果終究還是發生了,對當事人雙方應該或多或少造成了某種程度不小的傷害,不論這種傷害是有形的物質傷害、還是無形的內心苦痛。

    如果小M在網路上的宣稱是事實,「兩人平和分手,沒有爭吵,沒有傷害,也沒有第三者介入,彼此仍是好朋友」。 那麼,這場婚姻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為何無法繼續下去? 兩人乾柴烈火般的愛情為何像流星一樣,消失得如此迅速? 難道真的對應了那句老話「相愛容易,相處難」? 相反的,如果小M在網路上的宣稱不是事實,兩人並非平和分手、兩人曾經爭吵或竟發生打鬥、有第三者介入、彼此已經不再是好友,那麼,當初決定這場婚姻的智會基礎,究竟何在? 兩人只是一時情慾的衝動,還是兩人根本就缺乏智慧,不了解婚姻是什麼? 如果兩人真是缺乏智慧,那麼當初M爸「相信他們的智慧」,顯然就不是一句符合事實的說法。 還是,說這句話的人,對「智慧」的意義根本也不清楚,只是一句隨口說出的場面話。

    問題是,「智慧」究竟是什麼? 擁有「智慧」的人,真的就可以避免這樣一場互相傷害的短命婚姻? 還是,擁有「智慧」的人,其實和一般人一樣,也只是隨著命運的巨浪,毫無改變能力,靠運氣隨波逐流罷了?

    仔細看去,古今中外,不同文化和不同宗教對智慧的說明顯然相當不同,甚至同一宗教對智慧的看法也不一致。 雖然如此,這些影響古今中外人類極大的宗教文化看法,卻能幫助我們更清楚理解何謂智慧。 基督教聖經中,認為所羅門王未能堅守對唯一真神的信仰,讓異教神祇信仰充斥古以色列國,是不具智慧的行為。 換句話說,這裡所指的「智慧」,是維護宗教信仰的堅定態度。 能夠堅定維護宗教信仰,就是擁有智慧;相反的,不能堅定維護宗教信仰,就是沒有智慧。 這種看法,和可蘭經中的態度相當接近,無法堅持對安拉始終如一的信仰,就是沒有智慧。¹ 然而,同樣在舊約聖經中,亞何莉亞伯和比薩列擁有神奇工藝,能夠製作會幕,也被認為擁有智慧。 顯然這裡所指的智慧,和一般人所謂的天賦才藝,也就是「才華」,較為接近,和前述對宗教信仰的堅持態度才是智慧,距離相當遙遠。

    佛教經典中也有對「智慧」的討論。 《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所謂「觀自在」,就是擁有觀世音菩薩的大智慧。 以這種智慧,發現在我們的身心上,色、受、想、行、識都是過渡的現象,不論在物質層面或精神層面都是虛空的。 人們如果能夠具備這種智慧,洞察這些現象,觀察到身與心的現象都是短暫而且虛幻的,從而不再執著,就能從所有的痛苦危難中,獲得煩惱的解脫。 這裡對智慧的定義,顯然偏向對宗教信仰內容的了解,認為理解領悟「五蘊皆空」的人,就擁有智慧。

    儒家經典「孟子」中也曾有如下對智慧的討論:「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 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² 句中的「知」同「智」。 孟子將「慧」與「智」拆開,成為「德之慧」和「術之智」。 這裡的「慧」指敏捷,表示能勤奮於道德之事。 「智」表示聰明,「術智」指聰明的才華能力。 因此,「德慧術智」便是指能夠勤於從事道德行為的傑出能力。 而將智慧與德術分開,智慧便指「敏捷傑出的能力」。 「孟子」公孫丑篇也提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則將智慧變成一詞,指「分析判斷創造的能力」。³ 「倫語」中也有關於智慧的討論。 里仁篇中提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⁴ 這裡的「知」同「智」,也表「智慧」。 儒家另一部經典「中庸」也提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⁵ 這裡的「知」一樣同智,也是指「智慧」之意。 和儒家有些看法不同的墨家,其經典「墨子」尚賢篇中提到:「若此之使治國家,則此使不智慧者治國家也,國家之亂,即可得而之也。」⁶ 這裡的「智慧」似乎和我們平常說的「聰明」不盡相同,而和倫語中庸討論的「智慧」相近,表示「更深層的分析判斷能力」。

    在小M閃婚離婚一例中,M爸所說的「智慧」,應該較接近「孟子」、「論語」、「中庸」和「墨子」中所說的「對事情分析判斷的能力」,和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經典中「對信仰的堅持或對信仰內容理解的能力」稍有不同。 這應該也是一般人對「智慧」的理解,這種理解和「聰明」雖然有些接近,卻也有些距離。

    事隔一星期,小M在網路上發表心得,標題為「新一頁」,文中寫到「全新的一年,我得到了一個全新的開始。 我雖然還沒找到(上天賜給的禮物的)拆封口和內容,…」。 由此可以看出,小M尚未從離婚事件中走出來,情傷仍未癒合。 就一般人的感受,尤其是東方女子對婚姻相對較為嚴肅的態度來看,小M尚未走出情傷,應屬正常。 這應該也是M爸說「現在最重要的是,陪伴女兒度過難關」的原因了。 情傷可重可輕,端視個人性格與投入程度而異。 有些人沒有堅強的情傷承受能力,有些甚至會走向自我結束生命的道路。 果真如此,顯然是一場令人嘆息難過的悲劇!

    然而,無論小M和大L是平和離婚還是不平和收場,當初兩人對這場婚姻的考慮應該都屬於過度樂觀,遠離未來發生的事實。 我們無法因此判斷兩人不聰明,卻可以確定兩人在考慮這場婚姻時,未能洞察未來婚姻的走向。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