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真诚的教义
真诚的教义
真诚的教义
Ebook63 pages12 minutes

真诚的教义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包括作者从医学硕士毕业前夕的“放过自己”,后接触占星、塔罗、数理姓名学等灵修体系;因缘所致,与心理分析结缘并踏上修行佛法的历程。直至大悟究竟实相,写下一系列从自性中生发出来的清净论道文字。

LanguageEnglish
Release dateJun 16, 2019
真诚的教义
Author

圣竺 法师

圣竺法师,女,法名能一。1981年出生于湖南益阳,200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2005年始,陆续接触占星学、心理学与佛法,得悟法性究竟。2015年于临济正宗法脉下剃度出家。2017年往五台山大圣竹林寺受三坛大戒,随后考入闽南佛学院国际部,因弘法需要退学。现专注于东西方文明沟通与和谐发展,尤其是佛、道、耶三教和平交流;与儒释道三家有德之士,共同创立民间传统文化发展交融之新平台。

Related to 真诚的教义

Related ebooks

Biographical/AutoFiction For You

View More

Related articles

Reviews for 真诚的教义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真诚的教义 - 圣竺 法师

    真诚的教义

    圣竺法师 著

    目录

    第一部分 问道

    一  自序

    二  正文

    第二部分 问义

    一  自序

    二  正文

    三  后序

    问道

    自序

    本书的出版经历了几次大的事件:从我因缘成熟出家,受三坛大戒,与闽南佛学院结缘,之后被人邀请至西班牙华严生命协会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最后决定彻底离开丛林、重归社会与大众共建新时代的东方文明。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末法时代的人知见深重,要怎么样弘扬佛法,才能破除他们的障碍,让甘露法水进入其内心,令他们从心地上明白佛教是怎么一回事,佛法究竟在说什么。

    从古至今,许多大善知识从许多方面对佛教经典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诠释,有的人从来不识一字,也能参破层层迷雾,识得本来。过去佛教在人心目中,本来就不是宗教,而是一种大众接受我们的本来是什么的教育。现在人们已经把过多的宗教色彩强加在佛教身上,而我在此书当中谈到的修行方法,多数来源于本人修习佛法的心行体验,以一种更容易为现代知识分子所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自我修习成就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而是我们在远离了本来之后,要如何回到当初一念,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之间,如何发心能长远、自利利他,何不打开本书好好读一读?未来你的心智能否开启,人生是否精彩,也许就在此刻一念间!

    圣竺

    2019-05-10于岭南

    女人与尊严

    2006-01-10

    曾经某位博导跟我说过,女人要干点什么事情,真的很不容易;这个社会根本没有给女人一个平台去施展她的能力。我事不关己的听着,觉得她的话应该是对的。仅此而已,没有太多的感触。她是个很要强的女人,甚至要强到有点变态的程度,凡事决不认输。我有时很敬佩她,有时又为她的近乎可怕的执着感到难受和厌恶。

    如今,当事情发生自己的身上时,才深深的感受她的痛苦。中国女人,一生下来就注定了被人期待着以后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而不是事业成功的典范。虽说现在女生读书拿的文凭越来越高级,那也只是被寄予了更高的婚姻理想——嫁给一个收入和地位更高的男人——甚至因为这样成功的婚姻给家人带来荣耀。当然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来说,谁不希望付出的那么多年教育投资得到相应的回报?男生毕业以后要创立自己的事业,女生毕业以后得趁着青春正好赶快找个好人嫁了,说白了就是趁着新鲜卖个好价钱。社会愿望寄予男女之间的差别如此之大,因而一旦涉及到婚姻家庭与事业的矛盾时,女人被理所当然的认为要屈从于家庭。因为大众认为,女人的归宿在家庭。甚至于当女人事业很成功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女强人(为什么非要加个字我也不明白,可能是当初哪个畏惧的男人创造了这个词吧)家庭很可能不幸福;反之,若某个男人很成功,人们的反应必定是,这个男人的老婆真幸福!

            我没有打算定要做得很成功,只是想做一些喜欢的事情,能够享受工作的快乐罢了。可是这样的夙愿现在看来,是比想登上月球还要困难的,步履维艰。每挪动一步,都遇到花岗岩般的抵制与压力;甚至被人认为变了。我变了吧?我还以为我只不过是意志变坚强了,变得更有主见了呢!不过女人有主见本来就是一件很错误的事。

     眼下的我,既不羡慕谁谁谁有好老公,不羡慕谁谁谁有钱,更不羡慕谁谁谁有权。我只羡慕那些有故事的人。我本是一个只追求过程,不在乎结果的人。别人的经历无论是悲是喜,是成功是失败,凡是丰富多彩的,我就羡慕得垂涎三尺。当然,我还年轻,自然经历比不上我某些朋友。他们走南闯北漂洋过海,见识各地不同的风情和宗教,跟三餐无着落的流浪者和无所不有的贵族交朋友,晚上睡在草地上群星下,也曾拥有或者正拥有豪华的别墅香车,还有在战乱中枪口下的逃生,在飓风暴的残余瓦砾中救助别人。似乎他们过的才是生活,而我几乎被埋在一堆死气沉沉的废墟之中。这里的人每天都在重复,重复怒骂,重复抱怨,也知道这一生就是如此四平八稳的慢慢往上爬。爬上去了他们就喜滋滋,爬到一个地方待上一段时间,又开始重复下一个轮回。他们用腿、手、腰工作,但是他们不使用脑子和心胸;而且他们也劝别人也应该这样。

    最近不时翻看王小波的杂文,总觉得他是我一个未曾谋面的知己。他帮我说出了好多我困惑,我想做,却没有人支持我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在他看来是毫无疑问应该去实现的。幸而,如今我已经足够自立足够自尊,敢于打破一切障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何况现在的社会不会再因为我不忠于某个群体而要我去戴高帽去游街。所需的只是一点勇气,虽然勇气被孔教徒们认为是鲁莽;也许一开始我对自己的定位不会很对位,但是这里面有个调整的余地,而这个余地总可以由我自己掌控。

            今日看《读者》上有一段话:台湾陈文茜说,女人的自我认识来得晚,20岁的时候在看,30岁的时候还在学,40岁的时候才定型。女人真的把生命把握住,就到45到50岁。我基本认同她的说法,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我觉得现在我已经在学了,35岁以前,我应该已经定型,甚至30岁左右就差不多了。这取决于每个人对自己心灵窥探寻求的意识,还有她能不能从多姿多彩的外部世界中沉静下来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这成长搜索的路途中,有许多分岔道,女人似乎比男人更容易迷失自己。因为女人的社会地位带来的各种干扰,往往轻易使她们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在这个亚洲传统文化的缝隙中,女人该如何为自己赢得应得的自尊,是一个大课题。我不赞成女权主义者留着腋毛穿着无袖衫,到处拉着横幅举起拳头跟空气战斗;除非这种方式让她们有种地位得到提升的错觉。在让男人们接受女人在这个社会上拥有真正的尊严之前(这里所说的尊严,区别于那些在家克扣男人家用,撒泼耍赖的悍妇所得的胜利感),女人们必须先要懂得自尊。没有这样一份起码的尊严,其他一切都是海市蜃楼。

    人在旅途

    2006-01-11

    人在旅途是一丝盼望、一缕希冀、一口苦涩、一声叹息、一纸无奈。

     人生的旅程,是世上最艰难的旅行。

     有一口古井,里面是甘醇的水,夜里月华光照,白天阳光温暖,有时雨露滋润,有时白雪洗涤,但是污浊的垃圾却可以被外围的屏障过滤。它旁边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流过。小河很羡慕古井,因为它是这样的纯粹干净,冬暖夏凉,招人喜爱;而自己得不到任何保护,总是被狂风吹乱波纹、被暴雨冲刷河岸,还有最可怕的人类带给小河数不清的垃圾。古井听说了小河的羡慕,不由感慨万分:它哪里知道我的干净,都来自于它日夜不休的流动啊!

     我们总羡慕其他人的幸运,却看不透别人幸运背后的理由。现在的生活很糟糕,是我长到快24岁以来最糟糕的一段。厌倦了天天面对成群的假面具,每天都在想如何摆脱。于是我安慰自己,或许人生就是一次路线安排不周到的旅行吧。虽然偶尔走错了路,周围的风景已经被严重污染,却还得继续旅程。因为我已经买了单,因为选定的路线才刚开始,因为,期待后面的旅行会让人满意。

    坚持

    2006-02-06

    很久没有认真写过什么了,手笔生疏了,而闲暇时想起自己不停呼喊着的理想,似乎也越来越远了。当现实生活带着我慢慢走向另外一条路时,我能不能在疲惫中再去顾及从前的故事?

    我是天生的固执理想派,如果不是悟到自己错了,是打死都不肯改变己见的人。于是有人说我太强硬,不懂得妥协,这样的性格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肯定要吃亏。而如今的论调也是提倡一个人要圆滑,八面玲珑,而这种圆滑被包装成团结精神被到处兜售。所谓的合作妥协是如今一个人在社会上立稳脚跟的支柱,少了它你就会像一只空袋子一样立不起来了。可是又有许多大师在他们的著作中强调,要保持自己的正确思想并努力去实现它,不要被周围干扰——甚至把一个人能够终身为了一个别人无法理解的神圣目标奋斗提升到很高的高度去赞扬。这些理想者在没有成功之前,往往是孤立无援的。

    难道绝大多数人都做的事情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我十分怀疑。譬如卢梭,他在流浪和逃亡的十几年中,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思想的锋芒,坚持抨击私有制,揭露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他被后代的人所纪念敬仰,而他同时代的人,除了少数之外,都对他充满了仇恨,群起而攻之是常有的事。

    我是比较难以商量的,我有我的处事原则。可是在不涉及原则的问题上,我都随意。买衣服我不会很挑剔,只要穿着舒服;吃饭我不会很挑剔,应该说我一点都不挑食。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过乡村生活,吃粗茶淡饭,晨起去河边散步,夜晚坐看星星银河。闲时看书写字,或可蒙头大睡。社会浮躁拥挤的浪潮把我推到了今天这毕业即失业的地步:我既不想削尖脑袋去求个所谓体面的工作,也不想留在家里做个寄生虫般的小妇人。我貌似已经失去了选择的余地。我游行在一群毫无棱角的光滑体之间,不小心用我的棱角刺痛了别人。于是,我被人背后嫌弃指责,也被人当面劝告:磨去你的棱角吧,这样对你只有好处!我听着他们真真假假的话语,看到他们自己的人生在这其中沉浮不定,我不断问自己,是否该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了?

    自我是个课题

    2006-09-28~10-11

    1998年当我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做自我。我一直是个乖乖女,除了爱装假小子耍风度、偶尔闯点小祸之外,也没有干过啥惊天动地的大事。我父母从来不用操心我的学业,虽然我也不用功,常常不写作业,但仍然是老师们宠爱的优秀学生,考取大学对我来说也不算难。实际我是文曲星的眷顾者,有点小聪明,但很不成熟,终日迷迷糊糊的过日子,至于为什么活得浑浑噩噩,究竟是想要逃避什么,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过。

    没有找到真我的人,终有一日要迷失方向的。在读医科大学的那几年,我一直无法感受到专业学习的乐趣,然而在舞文弄墨上却有些小小的成就。2003年在医院里实习的时候,我感受到很多病人们渴望得到疗愈,寄生命的希望于医生,却被命运捉弄、备受煎熬的各种痛苦心情。尤其是在癌症病房,当我看到病人年幼的孩子无依无靠,家属偷偷坐在楼梯一角抹眼泪,我也会跟着绝望。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大多数时间,我都要面对穷困的病人,他们掏出所有的钱财,也不能根治身上的恶病。看着他们的生命一天天消逝,我感觉到窒息,甚至想逃离病房,因为陪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等死,自己却不能提供实际有效的帮助,那对我来说太残忍了。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应该从事医生这个职业。这实在不是我这种看个无聊的小电影就感动得泪流满面的人适合干的。可惜这只是一闪即逝的念头,我没有对此深究下去,聆听自心的感受。我依旧迷迷糊糊的随着家长的催促和社会的大流,走上了考取医学硕士研究生的道路。这实在是把自己推向死胡同的可怜做法。

    我第一次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时候,已经是之后的第三个年头了。2005年春天,在饶有兴致的查阅了大半年的文献,把研究课题定下来,并认真的做了一部分实验之后,我开始觉得自己在干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原来那些为人类健康探索的慷慨陈词,全不过是用来掩饰自己权利欲望与野心的说辞。一旦把申请到的科研基金付诸于实际开支,就意味着一个有效益的科研成果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展示出来。而科研的目的是探索真知,面对的是无限的可能性和不稳定因素,这样的压力实在让每一个深陷其中的人倍感焦虑。人们需要的是一个交代,至于这个科研结果是怎么样来的,却并不那么重要,科学界的腐败大抵就是从此而来的吧。

    我在学校附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待了将近两年。每天干的都是很细微而重复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或是今天礼拜几,总在逻辑思考和进行实验。因为实验是一步接一步的做下去的,做完这步如果有结果,下一步该怎么办……从研究怎样买到合适的试剂,到分析实验结果对研究课题的意义,中间有那么成百上千的细节,都需要自己去学习去敲定。听上去像是一番很了不起的事业吧!可惜人的体内有数不清的生物因子和路径在相互作用,实验的结果或许能够对自己的假定进行论证,却往往无法起到指导临床治疗的效应。国家每年花这么多钱在科研上,其中有大部分都是科学垃圾,而且进行所谓科研的人在不停的制造化学垃圾——其中包括我自己。我觉得十分的惭愧,觉得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这个地球。

    考取这个硕士学位的时候,我就是迷迷糊糊进来的:当时考取第一志愿分数差两分,被系主任分配给了系里一位跨系的导师,也就是说,我读了一个并不是自己想考取的专业。现在就更糟糕了,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实验,对整件事充满了抗拒心理;再加上搞不清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变得加倍的焦急。此时的我堵在了对科学探索一无所知和感到心灵被蒙蔽的十字路口,无所适从。唯一了解的是,知道自己将来毕业之后,决不会想去做医生,或做一辈子的科研。那段时间是我青春岁月里的黄昏,我不断的问自己该何去何从。我又像是患了抑郁症一般,靠着看《老友记》打发时间,常常没有食欲,夏天吃着冰镇西瓜当粮食。宿舍里面有两位同学不知道是哪辈子结的恶缘,两个人互相看不顺眼,总在对掐,居住环境也不太安宁。我不愿去实验室,不想碰有关课题的所有资料。有段时间我很想逃跑,我考虑过退学。我打电话征求家里长辈和一些亲密朋友的意见,没有任何人支持我。无聊之际我想要不考个英文八级吧,语言是我当时在教育体制下唯一还感兴趣又有些底子的功课了,可是现实告诉我英语八级不是我想考就能考,必须得读英文专业的人才有报考的资格。然而一通电话咨询之后,我发现学校的教务制度并不支持我转系。我内心里的迷茫随着大家的漠不关心、各说各话,慢慢演变成了反叛。我觉得自己被愚弄了。至于愚弄我的是谁,已经不再重要了。于是,我从此踏上了自己寻找道路的征途,外在的一切不再是我需要模仿和考虑的。

    除了当时的实际情况,我更担心以后的工作。我是个精神洁癖患者,有很多工作是我不愿意做的。当时本是应届毕业生考公务员的黄金时期,我却不容许自己做任何考取公务员的打算。因为在此时的中国,政府往往是腐败的代名词,我想象中的公务员生活简直就是两眼一抹黑嘛。我也不愿意从事医药销售一类的医疗公关工作,因为销售意味着套路,我并不擅长去引诱别人发展潜在购物心理,购买一些对方本来不曾想买的东西。我能做的事情本来就不多,愿意做的事情就更少了。从迷茫到疑惑,从活在表面到深入探究眼前的现实,我一路上走过来,感觉自己愤世嫉俗越发严重,对这个世界很有看法,明显就是从一条死胡同走到另一条死胡同。

    由于长期逃避,不能如期把自己的论文完成,所以到了临近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在找工作了,我却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我还在赶着写我的毕业论文呢。毕业答辩的那天,连日的备战让我非常疲劳,心里只想赶紧陈述完毕就去好好睡个觉。可这也是痴心妄想啊,答辩完毕我们还要请导师和答辩委员们吃晚饭呢。前面答辩的师兄快要完成了,我停下思绪进入汇报工作的状态。演讲台上,我很平静的讲演我的PPT,思维也还能快速的运转,整体状态不错,直到最后几张幻灯片露脸,我突然意识到——等我完成接下来的这几页幻灯,我的硕士论文答辩会就真的完毕了。我这三年憋得那么难受,就是为了这该死的答辩,而现在我正在干这件了不起的无聊事,我很快就要从一座大山的重压下逃脱出来,就像孙悟空从此永远离开五指山一样。孙悟空的前途已经被安排好了,因为上面的领导让他陪着玄奘那了不起的和尚去西天取经,这份工作起码要干十年二十年才能完成。可我呢,根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未来的一切都在暗夜当中消融……于是我的声音有点颤抖了,变得有些哽咽。我下意识的赶紧调控好自己的音调,将剩下的PPT像泼水似的倒完了,末了还向导师和平日帮助过我的所有人致谢。

    虽然领导们平时很不客气,不过关键时刻他们还是挺会做的,答辩委主席甚至说我的论文已经达到博士毕业生的水平,问我要不要接着读他的博士。我笑了:谢谢您,老实说我已经读怕了。

    晚宴的时候,导师要我挨着她坐,席间她怜爱的摸了摸我的头,很和蔼的说了一些跟我目前的人生毫不相关的话,我当时好象是一如既往的谈笑风生,要不就是在埋头大吃:原谅我已经记不起那顿饭的光景了,我又累又困,只剩下一副躯壳在那里陪坐。再说,那时跟现在已经恍若隔世了。

    本来我在一个自己制造的炼狱中待了几年,为此跟自己闹了不少别扭。可是当我真正肯放下的时候,我并不是很兴奋。要是我当时能够尽力的劝说自己去享受科研生涯中的一点乐趣的话,我会过得开心一些的。老实说,我之前也有这样劝说过自己,不过我不愿意听取。我执着于前面的方向,执着于其中自定的意义,而不是当下的生活。那个时候过于傲慢的我,已经连自己的话都听不进去了,何况是别人的忠言呢?我可以原谅自己做过的一些蠢事,但是在所有的蠢事做过之后,我希望自己能够吸取一点其中的教训。

    文章写到这里,有不少朋友在博客留言给我,大约意思都是说,往好处想吧,有个新的开始也不错。其实我在回顾往昔的时候,心情很平静,我既不懊恼,也不伤心、后悔,更不想把责任推卸给谁。我尽量的把自己抽离出那段岁月,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在这里记录下一些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教训。

    我拿到毕业证的那天就买了回家的火车票。回家真好,有我长大的乡村,有门前宁静的池塘和水鸭,碧绿的丘陵和田野,美丽的蓝天和金黄的夕阳,以及夏日夜晚璀璨的星光和凉风,有时候还可以看到银河。我喜欢乡下的生活在于它的宁静。虽然我也挺能玩,看上去活泼开朗又外向,不过在灵魂深处,我还是更愿意安安静静的待着,一个人也好,三两个好友也行,读书也好,发呆睡觉也行。最惬意莫过于盛夏的清晨,拿一把上了年纪的竹椅坐着,脸上拂过的轻风还浸透着朝露的微凉,笑看三两只圆滚滚的小猫在荫凉里打滚、互拍。哪怕打一盆沁凉的井水用手搓衣服,也是一种享受。在这里我那一天到晚用得过度的头脑,几乎可以完全停止胡思乱想。我就像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外面闯荡了很多年,现在终于找到归宿了。

    之后我去了一趟湘西凤凰。处在人生岔道口的我,需要回避一下俗世尘缘,再度冷静下来,更有些想法需要好好梳理。当我在夜晚美丽的沱江边,与对面的吊脚楼隔江相望时,我以为我有很多事情要回想,甚至会有些伤感——结果,我想不出自己有什么遗憾。我对自己一路的选择问心无愧。我尽力了,对得起别人,也对得起我自己。这一段心路历程和其中所经受的苦,是我对于养育我长大成人的父母的一种交代:硕士文凭我终于拿到手了,医生我实在不想做了,以后由我自己来选择人生的方向吧。

    八月我和几位友人一同去了西藏。这个旅费的来源说起来还挺有意思,它基本是我把考取驾照的课程退了之后,培训机构偿付的退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象征着我放弃了对世俗方向的掌控,而改道去把控自己未来心灵的归宿。这一次在旅行途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天地之宽阔,是真正的天高地远,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除了干净碧蓝的天空,美丽富饶的雅鲁藏布江,圣洁的纳木错和唐古拉雪山,和沿途成群自在的牛羊壮马让我的内在得到洗涤之外,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些淳朴热情、信仰坚定的藏民。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在路上见到的朝圣者。他们看上去是一家人,从遥远的地方三步一叩磕长头去拉萨。一路上餐风露宿的他们,一人用板车拖着极为简陋的行李,其余的人都在磕头。他们全部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只剩下两只眼睛在外面,以此抵抗强烈的紫外线,心怀虔诚,五体投地,合掌顶礼,起身走三步,再拜下去……如此膜拜着走向他们心中的圣地。朝圣者们从不同的地方一路朝拜至布达拉宫,路上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有些老人家在路上就去世了,剩下的人继续往前走。这样的执着和虔诚,对于这个没有信仰的我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但是对很多藏传佛教的信众而言,他们认为人的一生起码应该有一次这样的经历。身体的苦行让心灵得以净化,从而缩短了自己与佛国的距离。大多数去西藏的背包客都知道,不必见人乞讨就施舍,但是遇到磕长头的人千万不要吝啬,不然他们真的可能会饿死在路边。西藏可是个地广人稀的地方,有时走上一两天也不见得能遇着一个人影。

    那时我坐在从纳木错回拉萨的出租车上,看到这样一些人在公路边缘一边走一边磕头,视线简直不能从他们身上移开。我很想回过头去跟他们聊聊天,还没能回过神来,我们的车子已经开出去很远了。虽然我看到的只是那么短短的一幕,可这一幕在我心中打下的烙印却是如此深刻、永难忘怀。物质上的诱惑哪怕再大,也不能驱使一个人风雨无阻磕几年的长头吧。或许会有人尝试,但是中途只怕都会放弃,因为那种苦若没有极大的心灵力量支撑,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只有心中有一方圣地,信仰坚定的人,才会有这样坚韧的意志,去对抗饥饿,对抗酷暑和严寒,对抗身体上难以计数的疲累和伤痕。

    回到拉萨休息整顿后,次日清晨我们便去乘坐火车至西宁。在从旅店出来即将到达拉萨火车站时,绚烂无比的朝霞正慷慨热情地照亮大地,万物在霞光的温暖笼罩中一点点苏醒过来。我们在纳木错曾看到过银盆般的硕大月亮从宝蓝色的湖面缓缓西沉,那美景与眼前的朝霞遥相呼应:她们都是万物之灵,她们那么圣洁,令人屏息凝视,令我们忘记了自己身躯和心灵的浊气,陶醉其中不能醒来。是她们让我不断的反思自己过去的人生:我开始怀疑自己过去所走过的路,我的父母祖辈们一路走来的路,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否像人们平常所说的那样。我们除了追求物质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之外,还曾做过多少能让灵魂升华的事情?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我们被物质包围,周围的人评判成功的标准都是有车有房,有头有脸,月入几千几万,找的对象工作薪酬或者家庭背景也要相称;如果生在大富大贵之家,那就用另外一套标准来衡量这个人,这样的观念遍地开花。

    曾几何时,我也因为自己认识些个富豪而偷偷沾沾自喜,也因为好朋友有权有势而感觉良好。那时候的我,就是许多张肤浅的嘴脸其中一张,只不过我没有到处去吹牛罢了。其实只有底气不足的人才拿别人来抬高自己的身份,沾沾自喜的同时内心是对自己的不确定不信任。在西藏,有钱的人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养牦牛养羊可是造就百万千万富翁的绝好职业。那大片的牧场上成群结队的牛羊,可不仅仅是大地的点缀,他们代表着丰富的物质和财富。许多人家里至少有一辆汽车。但是在这片纯净的高原上,我没有看到太多贫富之间的仇恨和沟壑。钱是自己踏踏实实劳动赚来的,而不是走私或者贪污得来的。他们的钱很干净,空气也很干净,因而他们的心也很干净。在他们的眼里,生命都在六道中不断轮转,每个人都要接受因果业力的束缚,因此他们都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他们大部分人没有受过良好的现代教育,但如果教育是为了让人学会自私,把心扉锁起来,对其他的人加以防范,那么我们还不如不要接受教育来得纯粹。

    在西藏的每一天我都身心安然,摊开心扉与大自然相处。本来我是想在那里找到这一生可以为之奋斗的信仰,而实际上它也确确实实的到来了,但不是以现前庙宇间传弘的模式来到我的心间。它无声无息,飘忽不定,却又无处不在。

    以前有位朋友跟我说,他的人生追求就是为别人服务、为社会做些贡献,我当时觉得他有些矫情了,看来是我落后了。能找到人生快乐的真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但是如果仅限于此,仍然是不足的,人心的归处不在别处,而是在当下。希望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可以安住在如此清净的大乐之中,也可以渐渐放下自我,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的人,如此我将超脱这世间,获得真正的快乐平安吧!

    学着思考

    2006-09-25

    最近想得很多,却写得很少。所谓的想得很多,并不像以前读书的时候,胡思乱想、心情沮丧。我是真正的想通了很多事情——看事情不再那么局限,开始学着把事物的发生、发展放在一起,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最后得到的结论总是让我想明白许多从前郁结于心的问题,常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发生的事情越来越复杂。我看着熟悉的幸福家庭因为男人们受不了莺莺燕燕的诱惑而分崩离析,家道中落的某些亲戚变得六亲不认、唯利是图,长辈们正常的身体上长出了肿瘤,受过高等教育的同学素质低下还不如普通民工……我体会过很多失望的痛苦。但我也意识到,如果仅仅每天在博客上发牢骚或做些所谓的呼吁,对这个社会的失望只会越来越膨胀,让自己变得消极孤僻。

    我虽然失望,却没有绝望。在多次远行的途中,我挣脱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和物质带来的困扰,满怀喜悦的体验过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一个城市人才能切实体会到人类的狂傲和渺小。两年前当我冒雨穿越四姑娘山的原始森林时,身体又冷又乏,面对似乎没有尽头的森林有点绝望,是中午出现的第一缕阳光使整个世界都变得生机勃勃,天空刹那间展现出让人难以置信的蔚蓝和温暖。那一刻,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敬畏的感觉。后来在西藏穿梭的旅途中,我又第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纯净。那时我坐在旅游巴士上,傻乎乎的睁大双眼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草地山脉、牛羊湖水,我舍不得闭上双眼,尽管一路上我已经连着看了好几个小时。除了美,它们还散发着一种难以描述的魅力,让我无法将视线移开。我现在知道,那是因为它们毫不做作的天然,不加粉饰的自然,那至真无为的存在状态,让我心生向往。

    《京华烟云》里姚老先生的道家学说,似乎是对我这目前难以企及的追求的完美诠释。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人既不是姚木兰(她的感情太丰富了),不是莫愁(她太深沉太有弹性了),更不是孔立夫(他太锋芒毕露了,正是我要挣脱的那个自己),而是姚思安。原因恐怕是他道行高没有缺陷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就是由因果结成的一张大网。纵然我还不能相信什么来世今生,但从现世来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迟早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姚思安说,一个有福气的人,一盆清水在他面前也会变成白银,反之则反。人的性格与其命运息息相关。

    在旅行的途中,我和Dreamor讨论过人的物欲,大城市的生活状态。我说我不懂为什么大家都要往大城市挤,活得那么累那么不堪,还都说自己更喜欢乡下,去偏远的地方旅游。他说,虽然是这样说,但是好象谁也不愿意放弃大城市里物质丰富的生活,起码他很少见到有人放弃了。我笑着说:我这不是放弃了吗?他突然停住口,望了我一眼,那种眼神的含义像是佩服,也像是羡慕。人要是什么都不能放弃,只怕到最后什么都不能得到。

    引用自己一篇游记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从西藏回来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物质上的欲望,看见商店里的漂亮东西无动于衷。我总算明白了大众活得疲累的原因:他们搞不清生命存在的意义,只好用物质去填充那空虚的心灵,如此日复一日,渐渐习以为常堕落沉沦。

    每天都做自己喜欢的事

    2006-11-07

    在读研的那段时期,有一年半我都在干自己讨厌的事情,那就是在实验室里洗那些瓶瓶罐罐量筒试管,称几克有毒或无毒的粉剂放在干净的纸片上,倒在容器里去配特定浓度的试剂,在紫外线消毒过的超净台上给细胞喂吃喂喝,时不时整几只大白老鼠杀着玩,也闻闻它们的尿臭……真是想起来都厌恶!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兴致勃勃,每做出一个新的实验结果就傻笑一整天;可是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在于其能把一个东西不厌其烦的重复几千几万次。我?Forget it!外面的事情做得再圆满,如果内心没有成长,我真的还是容易厌倦。还有个事也不能忽略:我虽然不相信什么来世今生,总觉得杀那么多老鼠不是好事。尤其取母老鼠的胚胎,现在想起来都打冷颤。

    毕业到现在,已经四个多月,很高兴我每天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旅行,玩占星,跟朋友聊天,睡到自然醒,品尝各处美食,看书,写文章,跑步,听音乐……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穷疯了。不过暂时我还挺得住,我对钱这个东西并不执着,没就少花呗。

    昨日在网上跟好友聊天,说到各自的消费观念,两人都说自己赚太多钱也没有用,反正会败光去,决不会成为什么富婆富姐。这不就是我的理想生活吗?随遇而安,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虽然我现在最喜欢的事是远行旅游,但天天在外旅行又该想家了。要知道理想和现实总有一段差距的,我可以接受这个差距。记得我有个网友说,把幸福想得很完美,是件很累人的事情。至理名言啊!

    从此,继续每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算以后工作了,也尽力喜欢它。如果实在忍受不住,就换掉。不再委屈自己过那种憋屈的生活。人一辈子就这么短暂,眨眼即逝,有什么放不下的事,有什么解不开的结,有什么趟不过的河呢?

    你迷信吗?我不

     2006-11-19   

    说到迷信,脑海里涌起的第一意象就是乡下装腔作势的老先生,戴着墨镜,满嘴吐沫星子的为你的人生盖棺定论;或者是家里的老奶奶手把檀香,对着菩萨像磕头跪拜,请求保佑一家平安健康,财源滚滚万事顺意,最好还能不劳而获。如果如此局限的来看迷信,可算是一大谬误了。迷信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是在我看来,迷信就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归之于神圣,对之膜拜,无条件的相信和遵从。

    中国现时正统的教育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神的,而欧美国家的基督教教育就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一入学就学习背诵圣经,跟我们从小学习中华民族的伟大毫无二致。中国人总认为,西方国家的人迷信上帝,但是事实上是他们创造了灿烂的现代文明和科技,把人类带上了月球。在西方,科学与神秘学的距离并不是那么遥远,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同时也是了不起的占星学家——牛顿曾准确的预言在他死后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50年的头三月内,会发生北极光风暴与伦敦大地震。可西方人认为近现代的中国人迷信无神论,强调这个世界没有神,对许多事实提供的证据视而不见,对所有自己的不想听的理论一棒子打死。

    由于从小接受的教育,许多西方人皆认为有上帝之存在,尽管他(她)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接到过所谓神的旨意,仍要把发生的一切都归诸于上帝身上。我看上帝真是无辜,承担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却没有办法站出来澄清。当然,我知道也有些西方人很不相信上帝,尽管他(她)可能每周都跟家人去教堂做礼拜,尽管My God早已经成了口头禅。而现代的中国人,也因为从小被教育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凡是受了点教育的,都视为洪水猛兽,经常表明立场宣称自己不相信这些东西,就算真的相信,也是躲躲藏藏,生怕被人知道了招人取笑。其实,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往往很有生命力,许多人私底下多少都相信因果或者崇拜自然。最简单的一个论据就是,如果世界上所有的玄学之说全是无稽之谈,那么东西方几千年的玄学研究也全都是无中生有,我不敢相信人类能坚持对无中生有的东西研究几千年。凡事没有绝对,一棒子打死对方的做法,只怕都是迷信,不管你是迷信无神论,还是有神论。

    肯定有人不服气,那你说,到底怎样才叫作不迷信?Keep open-minded,敞开你的心扉接受一切可能,不刻意排斥有证据的事实,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这就是科学的态度。我认识的一个网友,能写一手很细腻真诚的文章,人如其文,我不认为她是个哗众取宠的人;她说自己身体不好,阴气很重,在英伦居住的时候,有过几次撞鬼的经历。后来搬到澳洲,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地方,她再没有撞到类似的异物,才有胆子把这些经历写出来跟人说说。我相信她可能真的是撞到鬼了,但是在没有亲眼见过之前,我还是保持中立的态度。假设这世界上确实有鬼,那么所谓的六道轮回还有因果报应可能也真的存在了。至于那些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神鬼、坚持说人死如灯灭的人,更没有办法证实其他人说的故事全是虚假的,所以我也无法全盘接受其冠冕堂皇的言辞了。我想啊,这个世界上可能真的有许多你我无法了解的事物,这可实在是好玩!

    有悟性,你才能看懂自己

    2006-12-18

    依我有限的经验来看,人的悟性跟他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有些人靠人点拨几句,就能成就自己的一生;也有些人,就算是歌德每天给他上一堂课,也不见得能够想明白人生大事。而悟性这个东西,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这样一来,再回到我第一句话的论断上去,又成了宿命论了。真是个怪圈子,兜来兜去似乎都在说命运是既定的。有位朋友告诉我,他的成功开始于一次旅行。在飞机上,他坐在当时的摩托罗拉公司驻日本CEO身旁。他很好奇的问那人John,有何成功的秘诀。当时John已经年过半百,十分慈祥的跟他说,大多数的人都只会计划未来,而我一步一步的走向未来。其实这是一句很简单的忠告,我们也许在许多哲学小故事里见识过类似的劝导。当时我那朋友看到了这么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坐在自己身旁,而这榜样说的话又正好深深的打动了他。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蓝图,并从此一步步走向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有趣的是,这种悟性似乎与智商无必然的联系。有一位女同学,虽然学习成绩挺好,却至今为止,搞不清自己的缺点在什么地方。上次我见她的时候,她在跟一个男生约会,而她去赴约的原因只不过是:她听朋友说,这个男生各方面硬件都不错,挑女友的条件十分苛刻。这个男生在第一次饭局之后约了她,so she felt great!我在心里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貌似轻松的跟她说:这个跟买商品不一样,MM,或许他某一天撞到一个跛脚的,就是喜欢上了。这个要感觉的。她没有回答。

    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为了恋爱而恋爱就已经能满足,有些人还没有结婚就担心离婚,恨不得用一把心锁把两人的心困在那一寸大的方圆。婚姻契约的持续难道是好好活着的证明吗?不管你是属于哪一种,决定是自己做出的,为什么总要把责任给推卸别人,并凭着想象早早控制对方,从此结束自己快乐无忧的人生呢?时光一天天在流逝,在身体老去的同时,是否该让心智也跟着成长呢?一脸的皱纹配着少女可爱的装扮,内心里充满的是对自己容颜老去的恐惧,举手投足之间洋溢着虚伪和媚俗,同时悄悄的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期待着他人来欣赏自己的品味和表演,这样的女人会可爱吗? 男人其实也一样,只不过对青春的逝去敏感的地方不在于脸上的皱纹,他们在乎的是用来标榜自己身份的物质、名声和权力地位,也在乎自己泡的妞上不上档次。

    悟性就是听到长鞭响就能快速飞奔起来的马,悟性是给自己的心灵开膛剖肚的勇气和决心,还要有低下头来审视自己的恶俗丑陋的定力。悟性是一种充溢着宁静冥思氛围的磁场。悟性是为自己的命运承担一切责任的担当和淡定。有悟性,你就懂得知足常乐。没有悟性,你看星盘、改名字、算八字,看遍所有的命理,你越发开始抱怨命运不公,最后还是烂命一条。因为向外攀缘的人生,是真正的不可救药。

    找门道

    2006-12-29

    有句话,很有嚼头:越是在乎的东西,就越是得不到。我发现命运是一段殊途同归的故事。不同的是过程,相同的是结局:我们都避免不了两手空空离开这个世界的命运。把沙子紧紧的抓在手里,它反而轻易的从指间溜走。太在乎的事情,容易让自己患得患失;脑子不清醒的时候,掉坑的可能性跟着暴涨。于是达到终点的路途也变得越发艰难。

    跟许多女人不一样的是,我并不祈盼爱情。不管是从前年少时的轻狂傲气,还是现在的坦然自若,我从来没有十分期待爱情的到来。有一个流行多年的问题,你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梦中情人)是什么样子?我每次都答不出来,因为我没有做过这方面的憧憬。我总是想了很久之后回答:善良,宽容……之类的废话。说完又忘了。在没有遇见这个合适的人之前,我怎么知道那些开出的条件究竟有没有意义呢?我甚至觉得,按照一时的爱欲,选择一个伴侣,然后苦缠着这个人白头到老,这是不科学的。人心无常,万一心意变了怎么办呢?然而这些只能算是我个人的理念,和想象。实际生活中呢,我在个人感情方面算是幸运儿了,没有经历过太多事情。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这注定了我想通过追求个人事业发展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惜我在这方面偏偏并不如意,我遇到不少挫折——有些使我成长,有些使我对人性产生怀疑和失望。我进而悟到,人生中的挫折犹如太极,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当你放松了,跟着它的势道走的时候,你反而能够找到自己的道。有人说,聪明人知道自己有什么事不能做,智者知道自己有什么事是能做的。我现在好像两样都知道,我将随着时间走下去,看看境遇会把我带到哪里。也许,跟着这流水般飘逝的时间某刻,我会找到那扇等候我已久的大门。

    小心上了自由的当

    2006-12-31

    长期以来,我一直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就像塔罗牌里面的大阿尔卡那牌愚者一样,经常一不小心站到了悬崖边而不自知。等到醒来的时候,才听到周围的人说:你才知道啊!看他们的反应,似乎还差一步我就掉悬崖下面去了,而当时的我却未曾觉得需要人来帮忙拉一把。在这么多年挣扎探索的旅途中,有意无意的,我一直在追求一个叫做自由的东西。我渴望自由的选择人生方向,渴望找到一片有话语权的自由天空,渴望自由的谈恋爱,渴望自由的安排生活作息……

    自由,多么令人兴奋的字眼。简直要让人对之膜拜。傻乎乎的我竟以为自己可以控制生活的方向,于是跟周围的环境闹别扭,让自己过得不愉快。我拒绝接受现实生活中的桎梏,蹒跚的走向心目中的自由。可是自由就像西藏的圣湖,老远就看见了,以为近在咫尺,想要狂奔过去拥抱它,可是缺氧跑不动呀,于是只好放慢速度;艰难的朝前走着,久久不能抵达。我几乎以为自己见到海市蜃楼了。等到跘了无数跤,浑身衣衫褴褛,满脚鲜血淋漓,我只好停下来歇口气。此时,我才发现原来路边的风景也很不错:天空湛蓝,鲜花盛开,牛羊满山坡。我躺在草地尽情的呼吸,才发现原来此处充满着神圣自由的空气。

    今天读到纪伯伦的散文诗,有几句引人深思,抄录于此: 在庙宇的树林中,在城堡的影子下,我曾看见你们中最自由的人,将自由像镣铐一样戴在自己身上。我的心正在流血;因为只有当你们认识到寻求自由的渴望乃是一种羁绊,只有当你们不把自由称为目标或成就时,你们才是自由的。 然而当这些事情扰乱你们的生命,而你们能从中超脱,赤裸而无拘无束,你们才是自由的。也将此文送给长期在此博客流连的读者——努力追求自由的人们。

    人的自私是天然的

    2007-01-27

    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其他生灵,有个很重要的特质,那就是人的自私天性.这个特质导致了人类社会异于动物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蚂蚁或者蜜蜂的团体中,打工仔是兢兢业业为王者服务的.而狼群里胜者为王败者宼,得王者心安理得,失败者服服帖帖.但是人类社会不是这样的,除了既定法则,还有很多潜规则.光是遵守既定的法则是不够的.人的头脑是好使,但在被文明化之前的原始反应,都是自私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也更激烈.人在得意之时,容易猖狂,为了防护自己的长久利益,会谨慎其他人的反击;在失意的时候,不会心安理得的臣服于人,而是千方百计的谋虑,意欲东山再起,当中包括光明或阴险的各种手段.

    在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所以更平等,要归结于当时的人类相对于大自然的渺小.只有通过互助、团结,人才可能生存下去.这样的平等公约是人类用于自我保护的有效策略.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人在大自然中的地位上升到食物链的最上端,人类社会就慢慢分化成了不同的阶层. 个人认为,人性本恶不无道理:想什么做什么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人的本性就是贪婪的。如果有谁公然说,自己做什么都是从别人的立场出发的,这个人极可能是个超级虚伪的人.有些人星盘当中天秤特质重,做事情要考虑周围所有人的看法;可是请千万注意,这样的人可不是无私哦,他如此处事的目的只不过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同,从而在人群中站稳脚跟,不这样做他就没有存在感.

    真正一心只为他人的,只有圣贤. 每个人心中也都有善良的一面,只不过有些埋藏得很深,有些浮出了水面.这跟人身上潜伏的恶一个道理.怎么样去发掘内心的神性,转化劣根性,是一个神魔交战的过程.最后哪一面得胜,取决于你自己。随后,你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有的时候,当内心交战之时,我会闭上双眼静默沉思,想象自己处在宇宙上空,作为一个旁观者,审视着自己在人间的种种表现.当我把自己抽离出情绪的主观性,理性的去分析,我往往会发现自己的表现真的是有待改进啊,非常惭愧!然而,我秉持着一种担当个人命运的勇气,看到自身的不足就改正,自私就勇敢承认(无私永远都是相对意义上的),揭穿自己的虚伪,与人坦诚相对.要知道,努力为善并不容易,当自勉!

    请先爱自己

    2007-2-21

    我有个朋友,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单恋的状态。他爱上的那个女孩子,很有性格,很漂亮,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他常常看着她,却不能采摘。他走到哪里都无法摆脱她的身影,无论是网上还是现实生活,老天总是神秘的让他们走在一起。女孩子只把他当普通朋友,她另有所爱。朋友很痛苦,无法释怀,却告诉我:其实这样也很美。

    是啊,这何尝不是美,起码他全心全意的爱过一个人。但是男孩有个问题,他不能接受自己的性格。他固执的内心其实敏感脆弱,他很容易动感情,看场电影也会流泪,听到别人失恋的故事也会去吼上几声,见到老朋友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热情拥抱,分别时又万般惆怅。他不喜欢这样情绪化的自己。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性格很可爱很纯真,干净的心比什么都宝贵。

    一个人内心的世界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不能接受真实的自己,又如何去爱别人呢?就跟一个无情的厂商,每天制造假货向别人兜售似的,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不值得赞许的。不承认自己阴暗面的人,就没有完整的人格,终日处于对自己的怀疑和不肯定状态中,自我分裂、斗争,can't put oneself together,哪还有精力去好好的爱别人呢?不要以为爱就是全部付出,不要以为爱仅仅就是不求回报。若人类心灵匮乏,身为一个空壳,谈不上有爱人的资格。爱是什么,我们都说不清道不明,但是起码爱不应该是带给别人伤害的东西,爱与物没有必然的关系;爱的涤荡能让人身心宁静,安然坦诚。当你还在与自己做争斗的时候,你给别人的感觉自然是矛盾,是不知所措是挣扎,谁能存在于你的矛盾中与你朝夕作伴呢?

    请不要哭泣,朋友!生活也有她美丽的一面,你看,起码女孩子在试图安慰你,尽管那不是你想要的,起码理想还在等待着你去追寻,虽然它目前不在手边。在你痛苦挣扎的日子里,也有许多朋友试图帮助你走出来。所以请存留一份芬芳的希望。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东西都令你失望,但是,也有一些很美好纯净的东西,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悄悄绽放,从来不曾熄灭,比如慈悲,比如智慧,比如真理,这些是你我活下去的勇气和骄傲。

    请先爱自己,再爱他人。也不必太在意自己的脆弱和固执,我们都很矛盾。可我们都是好孩子。

    我的墓志铭

    2007-03-09

    在友人那里看到她撰写的墓志铭:一位真诚的女士,一生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并与众分享。很有意思。我何尝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那是数年前的事情。但我并没有答案。

    其实在世上活过一遭,你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人,恐怕就算死了,也不一定有定论。我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现在就有答案吗?还是没有。表面上,我走到哪里都很有人缘,勉强算个知识分子,有点头脑,我对人总是很友善。可实际上,我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生物。在我的心灵深处,有很多东西有待发掘。我能在我的墓志铭上写什么?一个曾经努力追求梦想的人一个曾经尝试原谅所有人的人一个探索过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践的人一个懒散不爱上班的人???哦,那么多,我是哪一个?还是都是——这样墓志铭未免太长了,谁也不会看。不过没有关系,我想我不会在意有没有人看我的墓志铭。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