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社会演化论
社会演化论
社会演化论
Ebook192 pages21 minutes

社会演化论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本书用概念辩证法推演出下图,建立逻辑模型,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的基本单位。阶级社会历史是国家化的过程,分析国家形态的十几个属性,得出社会是一个自然形态体,建立社会学与经济学的对称关系,剥离东西方文明的不同演化路径。

Language中文
Release dateMar 14, 2024
ISBN9798224292042
社会演化论

Related to 社会演化论

Related ebooks

Reviews for 社会演化论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社会演化论 - Huang Zhiyong

    Table of Contents

    THE THEORY OF SOCIAL EVOLUTION

    1章——生产再生产

    2章——6大实践方式

    3章——国家形态的层次、结构和整体

    4章——国家形态的性质、形式和特征

    5章——国家形态的动力和机制

    6章——国家形态的原则和规律

    7章——国家形态的形态、状态

    8章——国家形态的运动特征和表象

    9章——国家形态的环境背景

    10章——社会性的演化

    11章——人的演化

    12章——家庭的演化

    13章——国家形态基本认知的厘清

    14章——国家形态系统观

    15章——国家形态的演化观

    16章——国家形态的文明观

    17章——社会发生学

    18章——早期历史的追溯

    19章——文明演化的两条路径

    哲学梦,中国梦

    THE THEORY OF SOCIAL EVOLUTION

    社会演化论

    HUANG ZHIYONG

    黄志勇 著

    卡通画 描述已自动生成 AMERICAN ACADEMIC PRESS

    AMERICAN ACADEMIC PRESS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By AMERICAN ACADEMIC PRESS

    201 Main Street

    Salt Lake City

    UT 84111 USA

    Email manu@AcademicPress.us

    Visit us at http://www.AcademicPress.us

    Copyright © 2024 by AMERICAN ACADEMIC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including those of translation into foreign languages.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mechanical, photocopying, recording, or otherwise, now known or hereafter inven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IC PRESS, or as expressly permitted by law, or under terms agreed with the appropriate reprographics rights organization. Enquiries concerning reproduction outside the scope of the above should be sent to the Rights Department, American Academic Press, at the address above.

    The scanning, uploading, and distribution of this book via the Internet or via any other means 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the publisher is illegal and punishable by law. Please purchase only authorized editions and do not participate in or encourage electronic piracy of copyrighted materials. Your support of the publisher’s right is appreciated.

    ISBN: 978-1-63181-472-3

    Distributed to the trade by National Book Network Suite 200, 4501 Forbes Boulevard, Lanham, MD 20706

    10  9  8  7  6  5  4  3  2  1

    Manufactu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0-1缘起

    ––––––––

    初始的尝试是想有生产方式就应该有生活方式,有生产力就应该有生活力,有生产关系就应该有生活关系。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类比着尝试其他的社会运动方式,并统称之为实践方式。实践方式包括实践力和实践关系,实践力是内容,实践关系是形式,内容和形式在具体的社会运行中是分立,它们是二分法。

    借用斯大林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三分法定义,其他的实践力和实践关系也可以因袭三分的定义法。然后发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可以转化为具体的概念,生活力和生活关系也可以转化为具体的概念,这些概念随量化而依次递进。每一个实践力或实践关系有四层递进的量化概念,称之为基本范畴。

    按照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的三分定义可以引导出具体的三个概念,三个概念作为一个整体代表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的含义,且这三个概念是在基本范畴的统辖下。基本范畴是实践力或实践关系的现实转化,三个一组的概念是实践力或实践关系三分定义的分别转化。其他的实践力和实践关系都可以运用三分法形成概念,它们也是随量化而依次递进。

    这样,就模仿着二分法和三分法的交替运用,继续尝试着去挖掘,一边去寻找与生产方式相类似的实践方式,一边找寻基本范畴和概念,让概念辩证法一路的高歌前进。最后确信这些概念和范畴具备有规律排列,而且就像元素周期表都应有确定的位置或者是有空挡的格位必有特定的概念与之匹配。

    另一个理论指引是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体是一个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的过程,生产方式对应的是生产过程,生活方式对应的是消费过程,那么,交换、分配也应该对应某一实践方式。斯大林对生产方式的定义和马克思对生产方式是社会经济体的生产环节,它们指引本书演绎出社会的底层范畴。

    对概念的整理使我对辩证法有进一步感悟:——运动的即在此时又不在此时,转化为社会的基本形式——生产再生产。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论述结合实践力与实践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悟出运动的台阶性。

    在整个整理中,一分为三和运动的台阶性是思维的归纳。从基本范畴和概念回溯到实践方式,从实践方式回溯到逻辑的原点——人。然后在写作中从人开始演绎,把一分为三和运动台阶性作为假设,整个体系的论证其实也是论证了假设的合理性。

    本书写作的起点是,但真正的逻辑切入口是生产力的定义,参阅《社会演化图》。本书的一众概念追求演绎而求得,强调概念的格位,建立概念的逻辑根源和确定性。

    0-2假设一:运动台阶性

    ––––––––

    运动的台阶式是指后一运动以前一运动为基础,并包含着前一运动,象阶梯一样前进。运动这个概念本身包含运动——再运动并实质上是指向这个结构。运动包含着再运动,实践包含着再实践,生产包含着再生产。

    运动的台阶性表示两层结构。一层是运动——再运动,它表明运动——再运动作为运动方式是满足运动的即在此时又在彼时的。这是运动的原始基础,揭示了既在运动又在再运动的结构。运动、再运动是一体的,是运动——再运动结构的二个方面,这二个方面像台阶的上和下一样,无法切割。

    另一层是运动和再运动,它表明运动、再运动是分离状态,这种分离状态不是运动——再运动结构的瓦解(瓦解一个运动结构,转化为另一运动结构),不是运动的消失,是运动形式的转化。运动和再运动,它表示无数的具体本体实践,无数的具体实体的运动——再运动,在不同的层次、不同条件、不同主体下的时空里聚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表现为运动状态,一种表现为再运动状态。形象的说,在社会运动里,全社会不同世代的人,他们可以分别处于生产状态和再生产状态。

    第三,具体的运动——再运动及由之转化了的运动、再运动在漫长的历史积累中会分化出运动方式和再运动方式。换为本体存在的语言,表现为生物运动的门纲科目种属,表现为社会运动的6种实践方式。也就是说,作为原点的运动——再运动,因为其台阶性,运动一旦实际发生,就转化为运动和再运动,并通过巨量的实体数量,落实在巨量的个体上,比如蚁群中某一个公蚁变为母蚁,就是从运动状态转化为再运动状态。

    运动再运动转化为运动方式,是一个类结构。类结构只是一个逻辑性的存在,返身实体呈现为历史性的存在。现实的具体的个体存在都是个体的运动。

    运动再运动的变换是前一运动以后一运动为基础,后一运动必转化为前一运动。运动——再运动分立为运动、再运动后,当运动为静止状态时,再运动为运动状态,运动为再运动的条件;当再运动为静止状态时,运动为运动状态,再运动为运动的条件。运动与再运动既互为规定又互为分离,如精神与肉体的互为规定和分立,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互为规定和分立。

    运动再运动在社会领域体现为生产再生产。

    0-3假设二:一分为三

    ––––––––

    作为社会本体存在的事物、现象、过程,都应该分立为物质、精神和建立在物质、精神之上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体现了社会物质和精神的社会价值或效能。物质、精神和社会性不是平面的分立而是立体的,象一个三角形式的金字塔结构。在这个三角结构里,物质与精神是结构的基础,它们是既为对子又互为规定,社会性是这个结构的上层建筑,它不但是物质的上层建筑而且是精神的上层建筑。所以,一分为三的三个要素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是互为规定,它们更是体现为一种体制,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一分为三的一个要点是体制化理解,一个难点是对第三极的定位和理解。第三极是什么?第三极与基础的两极什么关系?如何互为规定?这些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问题要回归到社会实践方式的逻辑推演中去。对6种实践方式内涵和相互关系及《社会演化表》所有概念和范畴的内涵和关系的理解,才能管窥其原始结构和内涵的关系。一分为三是本体结构,是逻辑,其实际的体现在社会的概念、范畴上,从概念范畴的互为规定、社会化形式化及其演化之后的转化上,才能把握其背后的逻辑本质。

    一分为三的想法自古就存在,然至今为止可能只有本书把它转化为理论。古代中国老子就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如何生化为三,三如何转化为万物?没有人能解释!在欧洲基督教文化里,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的,但也仅是如此而已,古老的思维一直纠结了千百年。古今的哲思圣人都想以一分为三为思维工具建立哲学体系,但都失败了。国内很多学者都有提及并认为很重要,但也都仅仅是停留在提出而非达到应用的阶段,根本的原因是机械的把一分为三当平面式的分解,没有系统观念没有体制结构,一分为三被埋没了。

    一分为三在本书里是首次实践化,工具化。一开始是作为假设条件存在,与运动的台阶性一起作为逻辑原点的条件,然后随原点(人)一路的逻辑推演,形成了理论体系。而在哲学推广阶段,一分为三就当作本体论的逻辑工具了。

    目录

    0-1缘起

    0-2假设一:运动台阶性

    0-3假设二:一分为三

    第一编  逻辑模型的演化

    1章——生产再生产

    1-1逻辑的原点

    1-2人

    1-3人转化为运动

    1-4生产再生产

    1-4-1人身之生产再生产

    1-4-2人心之生产再生产

    1-4-3社会性的生产再生产

    1-5实践方式

    1-5-1实践方式的历史印记

    1-6实践方式转化为范畴、概念

    2章——6大实践方式

    2-1生活方式

    2-1-1概念的台阶式运动演示

    2-1-2对子范畴与三分范畴

    2-2生产方式

    2-3反映方式

    2-3-1社会演化中的转化思维

    2-3-2意识——认识

    2-4认知方式

    2-4-1认知力与反映力

    2-4-2文化再生产

    2-5交往方式

    2-5-1为什么是交往方式

    2-5-2社会性与社会关系区别

    2-5-3产品

    2-6规范方式

    2-6-1管理形态

    2-7国家——出场

    2-8实践方式的质、量规定及其属性

    2-8-1内容与形式矛盾的感悟

    2-8-2两种生命运动方式

    2-9总结

    第二编  逻辑模型分析

    3章——国家形态的层次、结构和整体

    3-1国家形态的层次

    3-1-1个体层次

    3-1-2群体层次

    3-1-3形态层次

    3-1-4功能层次

    3-2国家形态的本质是实践

    3-3国家形态的结构

    3-3-1塔式结构

    3-4社会有机体

    3-4-1国家有机体

    3-4-2社会文化类型

    3-5社会经济体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