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millions of ebooks, audiobooks, and so much more with a free trial

Only $11.99/month after trial. Cancel anytime.

The Echoing 1480 KHz Radio Wave: 回响耳边的1480千赫电波:记我的英语学习之路
The Echoing 1480 KHz Radio Wave: 回响耳边的1480千赫电波:记我的英语学习之路
The Echoing 1480 KHz Radio Wave: 回响耳边的1480千赫电波:记我的英语学习之路
Ebook979 pages4 hours

The Echoing 1480 KHz Radio Wave: 回响耳边的1480千赫电波:记我的英语学习之路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

Read preview

About this ebook

《回响耳边的1480千赫电波--记我的英语学习之路》一书,是作者依其保存数十年的15本笔记撰写而成,该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的主题"听广播,学英语",以笔记体形式详实记录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期,以收听电台广播讲座方式学习英语的岁月,是一份了解研究极具时代特征英语教材的宝贵数据;


下编的主题"通英语,走天涯",是作者获益于收听学习"广播讲座"的英语应用小记,浅载了作者走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职场翻译生涯与外派经历,更有作者数十年孜孜不倦研习英语的心得。


翟崇生:自幼与书籍结缘,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学人。

Language中文
PublisherEHGBooks
Release dateNov 1, 2022
ISBN9781647842857
The Echoing 1480 KHz Radio Wave: 回响耳边的1480千赫电波:记我的英语学习之路

Read more from Zhai Chong Sheng

Related authors

Related to The Echoing 1480 KHz Radio Wave

Reviews for The Echoing 1480 KHz Radio Wave

Rating: 0 out of 5 stars
0 ratings

0 ratings0 reviews

What did you think?

Tap to rate

Review must be at least 10 words

    Book preview

    The Echoing 1480 KHz Radio Wave - Zhai Chong Sheng

    欣闻翟崇生老师的大作《回响耳边的1480千赫电波——记我的英语学习之路》一书即将出版,十分高兴,特致庆贺!

    与翟崇生老师的相识和交往已有20多年,记得我们首次相见是在新世纪初北京的某次科技翻译研讨会上,后来我们请翟老师为中科院科技翻译协会的翻译服务做过工作,就建立起联系并逐渐有了深入了解。翟老师后来参加了2009年由院译协在北京力学所承办的第13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做了主旨演讲。

    40余年前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翻译高潮,自然也推动了遍布大江南北的英语教学热潮,而这次学习热潮的起点,我认为可以将计量的锚点定在1972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播的英语教学节目。虽然当时文革尚未结束,但此举却顺应了一部分热爱英语学习的年轻学子的要求。——他们对知识的作用绝对有着清醒的认知: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All men by nature desire knowledge. —Aristotele. Metaphysics, bk. I, ch.1)¹

    广播讲座采用1480千赫播放,据说是由周恩来总理批准实施的第一次面向国内大众的英语教学节目。首次播讲始于1972年10月初,止于1974年1月末。此期的广播讲座,翟老师以收听为主,未逐讲做学习笔记。

    随后再次播出的讲座授课,自1974年2月11日开播至1977年8月26日播毕,总计542讲,分初级班(含上中下3册教材)、中级班(分1-4册)两阶段,总计历时三年六个多月。

    再次播出的讲座,翟老师不仅自始至终跟着学了下来,而且坚持每天每一讲认真学习记录,从无疏漏,每日多次跟随老师听读、不厌其烦地练习发音,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则是一般人极其难以做到的,令人十分钦佩。

    也因此,我们今天才能有机会读到这本难得的书。说难得,是因为它不是一般英语学者或大学教授有了资料,有了时间,就可以写出来的。在谈学习英语的书籍里,它具备独特性。

    本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上编记录了翟老师辛勤学习英语、钻研词语、总结语法知识的原始记录,对于英语学习者富有参考价值。翟老师不仅坚持学习下来,还紧紧抓住了随后1977年恢复高考的机遇,进入了高校英语专业深造,成为文革后的第一届英语学士毕业生。继而开启了他在英语世界的进一步提高,游刃有余地在国际外交商贸领域闯荡30多个国家,4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英语技能、知识与宝贵的实践经验,实在难能可贵。

    下编的叙事以长短不同的主题展开,虽然在时间上不一定衔接,但篇篇内容无不是随时在讲述作者和英语的故事,在不经意的有感而发间继续强化了对英语的认知和见解。通过下编的段段故事,读者会陆续了解到翟老师最早接触英语的机缘,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远见,及翟老师学习英语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他学习和应用英语的生活记事,读者对英语的了解和认知会得到强化,获得更深切的体验。

    从上述简介可知,本书不仅仅是基于翟老师多年耕耘英语的笔记写成,具有第一手英语教学辅导的实用价值,而更重要的,是从他当年使用的广播教材的内容、指导思想、编写方法、例句、对话和所教授的词汇等看,可是真真切切地反映出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大陆的时代特征,如实映射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工农业等其它领域的状况。实际上这部英语教材,不啻是研究中国文革后期中国情况的活化石。——所幸的是,从历史时代的角度来看,这些已经属于历史的东西还并未走进历史太远,也就留给当代或后人以研究探索的史料和余地。

    总之,期盼翟老师的这本书能带给正在学习英语,喜爱英语的年轻读者丰富的收益,值得参考的学习经验或指导,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兴趣、补充英语的历史知识、在了解生动的故事中学到实用的英语表达。下编的主题还涵盖了英美等国家的政治、法律、历史、经济、外贸、文化、科技、社会、民俗等各方面知识。书中大量充满生活哲理的短语,都是我们在生活成长,立足社会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英语,既然早已经成为地球人实际上的共通语言,就应该承认和顺应现实,我们不要老是停留在幻想着汉语应该怎样怎样。还是应该尽早像翟老师那样,努力下狠功夫,拼命地学,学,学。不但要准确理解词汇,掌握好语法,必须练出纯正的语音,还要主动在与英美人的交际中进行接地气的实践。需要强调的是,学好英语,它不仅需要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它本质上是一项技能,除了要记忆,还必须靠实践来练就。

    为此,祖先流传下来的两句话永远不会过时: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压身。翟老师通过过人的勤奋,践行了这句名言,练就了一身英语真功,对社会和国家做出了贡献。此外,要知下山路,须问过来人。正在探寻英语学习之路的年轻朋友可以从他身上汲取到营养,因为,翟老师的学习能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固然与其家庭的言传身教和个人的好学禀赋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一个字,如同法国科学家布封所言:才气是长期的坚持不懈。

    在翟老师大作出版之际,特作序祝贺!言辞感受,不妥之处望各位读者指正。

    赵文利

    二〇二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前言

    前言

    1972年10月2日清晨六点三十分许一个无线电波划破北京上空,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世界四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对此迅速做出了显著报道,称之为……向世界宣布开放的一个信号

    这便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480千赫的第四套节目《外语广播讲座》举办的业余外语广播(英语)讲座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七个月后的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经过会谈于2月28日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根据这一新形势,毛泽东和周恩来想到了推动外语学习的问题,特别是要尽快改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俄语学习独霸的局面。

    因高层重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会同北京外国语学院,由该院抽调出优秀英语教师,组成教材编写组,并根据英语初级班的特点,本着从标准发音开始,从生活语言入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出了《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教材》。对精心挑选出来的授课教师,经过反复研究比较,决定前期讲课由张冠林和屠蓓两位老师担任。经过如此精心准备的《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一经播出立即受到了社会的热烈欢迎。

    我还清楚地记得,北京市《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1972年10月份播出的前几天,父亲笑眯眯地递给我一个薄薄的只有二十八页的小册子。原来,这就是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的第一册教材。正是这本六分钱的小册子让我从此和英语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版的教材随讲随编,随编随讲。初级版教材薄薄的一共有九册。每册教材封面的颜色都不一样,第一册是白色封面。讲座的开播,让一直热爱学习的我高兴得不得了。当时家里添了一个葵花牌晶体管收音机,这个收音机就成了我收听讲座的专用品了。只要有讲座播出,我就打开收音机,认真收听老师的每一句话。

    1974年1月讲座课程结束后,大家都感到没有听够,希望电台能够重新再讲一次。电台顺应了听众的要求,讲座从1974年2月11日开始重播;讲座教材也做了修订,分成了初级班和中级班。

    这次重播,一共播出了542讲。我逐讲做了详细的听课笔记(1974年2月11日至1975年6月27日初级班笔记216讲;1975年6月30日至1977年8月26日中级班笔记326讲)。六分钱的小横格本整整记了15本。

    那几年,自己像着了魔似的时时刻刻揣摩着无线电波传来的老师们的读音,反反复复折磨自己的耳朵和口腔中所有的零部件。就这样,持续几年的强化折腾,让自己练就了辨音准确的双耳,语音语调模仿到位的口腔肌肉。英语的48个元音和辅音,就像吃下去的食物,被我消化进了血液,成了身体的一部分。老师们纯正的英式语音时时回响在耳边,并让我据此苦练不停,形成了口腔肌肉记忆。老师们对讲座授课的精心准备,对英语知识的拓展,更是对我影响至今。

    人的一生会珍藏许许多多有形或无形的东西。有些人喜爱收集古旧家具,有些人热衷集邮,有些人在心底深处留存一份情感。而我,对陪自己走过几十年的15本笔记情有独钟。这些小本本每本仅6分钱,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却忠实地记录下我学习英语的路程,见证了刻苦研习的精神。

    今天,我把15本英语学习笔记整理出来作为本书的上编——

    一是要将其作为一面镜子,看看自己能否在冷雨敲窗的夜晚,面对竹摇清影的幽窗,在当下喧闹的环境中潜下心来,再看上几本书,再记上几本笔记。

    二是要让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一下自己当年的学习条件,在既没有老师面对面的讲授,也没有什么录音机、电视机、电脑、手机、互联网等辅助手段的情况下,如何完全靠着一股君既爱之须纵情的傻劲学习英语。

    本书的下编收录了我历年来陆陆续续撰写的文章若干篇,其中有些已经发表,有些尚未发表。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看到我对英语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亦或对人生的一些感悟。

    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看到,经过几年英语广播讲座学习打下的坚实功底,作者有幸成为文革恢复高考后首届(77届)大学生,经过四年英语专业学习后,从事外贸工作以及海外学习生活的经历。

    如果说,我六十多年的人生没有虚度,人生航船能够破浪前行,那么1480千赫电波就是那束光,照亮我的前进之路;1480千赫电波就是那股风,吹送我的生命之舟扬帆远航……

    作者

    二〇二二年四月

    目录

    目录

    前言

    目录

    上编 听广播,学英语

    初级班上册

    1974年2月11日(第一讲)

    1974年2月13日(第二讲)

    1974年2月15日(第三讲)

    1974年2月18日(第四讲)

    1974年2月20日(第五讲)

    1974年2月22日(第六讲)

    1974年2月25日(第七讲)

    1974年2月27日(第八讲)

    1974年3月1日(第九讲)

    1974年3月4日(第十讲)

    1974年3月6日(第十一讲)

    1974年3月8日(第十二讲)

    1974年3月11日(第十三讲)

    1974年3月13日(第十四讲)

    1974年3月15日(第十五讲)

    1974年3月18日(第十六讲)

    1974年3月20日(第十七讲)

    1974年3月22日(第十八讲)

    1974年3月25日(第十九讲)

    1974年3月27日(第二十讲)

    1974年3月29日(第二十一讲)

    1974年4月1日(第二十二讲)

    1974年4月3日(第二十三讲)

    1974年4月5日(第二十四讲)

    1974年4月8日(第二十五讲)

    1974年4月10日(第二十六讲)

    1974年4月12日(第二十七讲)

    1974年4月15日(第二十八讲)

    1974年4月17日(第二十九讲)

    1974年4月19日(第三十讲)

    1974年4月22日(第三十一讲)

    1974年4月24日(第三十二讲)

    1974年4月26日(第三十三讲)

    1974年4月29日(第三十四讲)

    1974年5月1日(第三十五讲)

    1974年5月3日(第三十六讲)

    1974年5月6日(第三十七讲)

    1974年5月8日(第三十八讲)

    1974年5月10日(第三十九讲)

    1974年5月13日(第四十讲)

    初级班中册

    1974年5月15日(第四十一讲)

    1974年5月17日(第四十二讲)

    1974年5月19日(第四十三讲)

    1974年5月22日(第四十四讲)

    1974年5月24日(第四十五讲)

    1974年5月27日(第四十六讲)

    1974年5月29日(第四十七讲)

    1974年5月31日(第四十八讲)

    1974年6月3日(第四十九讲)

    1974年6月5日(第五十讲)

    1974年6月7日(第五十一讲)

    1974年6月10日(第五十二讲)

    1974年6月12日(第五十三讲)

    1974年6月14日(第五十四讲)

    1974年6月17日(第五十五讲)

    1974年6月19日(第五十六讲)

    1974年6月21日(第五十七讲)

    1974年6月24日(第五十八讲)

    1974年6月26日(第五十九讲)

    1974年6月28日(第六十讲)

    1974年7月1日(第六十三讲)

    1974年7月3日(第六十四讲)

    1974年7月5日(第六十五讲)

    1974年7月8日(第六十六讲)

    1974年7月10日(第六十七讲)

    1974年7月12日(第六十八讲)

    1974年7月15日(第六十九讲)

    1974年7月17日(第七十讲)

    1974年7月19日(第七十一讲)

    1974年7月22日(第七十二讲)

    1974年7月24日(第七十三讲)

    1974年7月26日(第七十四讲)

    1974年7月29日(第七十五讲)

    1974年7月31日(第七十六讲)

    1974年8月2日(第七十七讲)

    1974年8月5日(第七十八讲)

    1974年8月7日(第七十九讲)

    1974年8月9日(第八十讲)

    1974年8月12日(第八十一讲)

    1974年8月14日(第八十二讲)

    1974年8月16日(第八十三讲)

    1974年8月19日(第八十四讲)

    1974年8月21日(第八十五讲)

    1974年8月23日(第八十六讲)

    1974年8月26日(第八十七讲)

    1974年8月28日(第八十八讲)

    1974年8月30日(第八十九讲)

    1974年9月2日(第九十讲)

    1974年9月4日(第九十一讲)

    1974年9月6日(第九十二讲)

    1974年9月9日(第九十三讲)

    1974年9月11日(第九十四讲)

    1974年9月13日(第九十五讲)

    1974年9月16日(第九十六讲)

    1974年9月18日(第九十七讲)

    1974年9月20日(第九十八讲)

    1974年9月23日(第九十九讲)

    1974年9月25日(第一百讲)

    1974年9月27日(第一百零一讲)

    1974年9月30日(第一百零二讲)

    1974年10月2日(第一百零三讲)

    1974年10月4日(第一百零四讲)

    1974年10月7日(第一百零五讲)

    1974年10月9日(第一百零六讲)

    1974年10月11日(第一百零七讲)

    1974年10月14日(第一百零八讲)

    1974年10月16日(第一百零九讲)

    1974年10月18日(第一百一十讲)

    1974年10月21日(第一百一十一讲)

    1974年10月23日(第一百一十二讲)

    1974年10月25日(第一百一十三讲)

    1974年10月28日(第一百一十四讲)

    1974年10月30日(第一百一十五讲)

    1974年11月1日(第一百一十六讲)

    1974年11月4日(第一百一十七讲)

    1974年11月6日(第一百一十八讲)

    1974年11月8日(第一百一十九讲)

    1974年11月11日(第一百二十讲)

    1974年11月13日(第一百二十一讲)

    1974年11月15日(第一百二十二讲)

    1974年11月18日(第一百二十三讲)

    1974年11月20日(第一百二十四讲)

    1974年11月22日(第一百二十五讲)

    1974年11月25日(第一百二十六讲)

    1974年11月27日(第一百二十七讲)

    1974年11月29日(第一百二十八讲)

    1974年12月2日(第一百二十九讲)

    1974年12月4日(第一百三十讲)

    1974年12月6日(第一百三十一讲)

    1974年12月9日(第一百三十二讲)

    1974年12月11日(第一百三十三讲)

    初级班下册

    1974年12月13日(第一百三十四讲)

    1974年12月16日(第一百三十五讲)

    1974年12月18日(第一百三十六讲)

    1974年12月20日(第一百三十七讲)

    1974年12月23日(第一百三十八讲)

    1974年12月25日(第一百三十九讲)

    1974年12月27日(第一百四十讲)

    1974年12月30日(第一百四十一讲)

    1975年1月1日(第一百四十二讲)

    1975年1月3日(第一百四十三讲)

    1975年1月6日(第一百四十四讲)

    1975年1月8日(第一百四十五讲)

    1975年1月10日(第一百四十六讲)

    1975年1月13日(第一百四十七讲)

    1975年1月15日(第一百四十八讲)

    1975年1月17日(第一百四十九讲)

    1975年1月20日(第一百五十讲)

    1975年1月22日(第一百五十一讲)

    1975年1月24日(第一百五十二讲)

    1975年1月27日(第一百五十三讲)

    1975年1月29日(第一百五十四讲)

    1975年1月31日(第一百五十五讲)

    1975年2月3日(第一百五十六讲)

    1975年2月5日(第一百五十七讲)

    1975年2月7日(第一百五十八讲)

    1975年2月10日(第一百五十九讲)

    1975年2月12日(第一百六十讲)

    1975年2月14日(第一百六十一讲)

    1975年2月17日(第一百六十二讲)

    1975年2月19日(第一百六十三讲)

    1975年2月21日(第一百六十四讲)

    1975年2月24日(第一百六十五讲)

    1975年2月26日(第一百六十六讲)

    1975年2月28日(第一百六十七讲)

    1975年3月3日(第一百六十八讲)

    1975年3月5日(第一百六十九讲)

    1975年3月7日(第一百七十讲)

    1975年3月10日(第一百七十一讲)

    1975年3月14日(第一百七十二讲)

    1975年3月17日(第一百七十三讲)

    1975年3月19日(第一百七十四讲)

    1975年3月21日(第一百七十五讲)

    1975年3月24日(第一百七十六讲)

    1975年3月26日(第一百七十七讲)

    1975年3月28日(第一百七十八讲)

    1975年3月31日(第一百七十九讲)

    1975年4月2日(第一百八十讲)

    1975年4月4日(第一百八十一讲)

    1975年4月7日(第一百八十二讲)

    1975年4月9日(第一百八十三讲)

    1975年4月11日(第一百八十四讲)

    1975年4月14日(第一百八十五讲)

    1975年4月16日(第一百八十六讲)

    1975年4月18日(第一百八十七讲)

    1975年4月21日(第一百八十八讲)

    1975年4月23日(第一百八十九讲)

    1975年4月25日(第一百九十讲)

    1975年4月28日(第一百九十一讲)

    1975年4月30日(第一百九十二讲)

    1975年5月2日(第一百九十三讲)

    1975年5月5日(第一百九十四讲)

    1975年5月7日(第一百九十五讲)

    1975年5月9日(第一百九十六讲)

    1975年5月14日(第一百九十七讲)

    1975年5月16日(第一百九十八讲)

    1975年5月19日(第一百九十九讲)

    1975年5月21日(第二百讲)

    1975年5月23日(第二百零一讲)

    1975年5月26日(第二百零二讲)

    1975年5月28日(第二百零三讲)

    1975年5月30日(第二百零四讲)

    1975年6月2日(第二百零五讲)

    1975年6月4日(第二百零六讲)

    1975年6月6日(第二百零七讲)

    1975年6月9日(第二百零八讲)

    1975年6月11日(第二百零九讲)

    1975年6月13日(第二百一十讲)

    1975年6月16日(第二百一十一讲)

    1975年6月18日(第二百一十二讲)

    1975年6月20日(第二百一十三讲)

    1975年6月22日(第二百一十四讲)

    1975年6月25日(第二百一十五讲)

    1975年6月27日(第二百一十六讲)

    中级班第一册

    1975年6月30日(第一讲)

    1975年7月2日(第二讲)

    1975年7月4日(第三讲)

    1975年7月7日(第四讲)

    1975年7月9日(第五讲)

    1975年7月11日(第六讲)

    1975年7月14日(第七讲)

    1975年7月16日(第八讲)

    1975年7月18日(第九讲)

    1975年7月21日(第十讲)

    1975年7月23日(第十一讲)

    1975年7月25日(第十二讲)

    1975年7月28日(第十三讲)

    1975年7月30日(第十四讲)

    1975年8月1日(第十五讲)

    1975年8月4日(第十六讲)

    1975年8月6日(第十七讲)

    1975年8月8日(第十八讲)

    1975年8月11日(第十九讲)

    1975年8月13日(第二十讲)

    1975年8月15日(第二十一讲)

    1975年8月18日(第二十二讲)

    1975年8月20日(第二十三讲)

    1975年8月22日(第二十四讲)

    1975年8月25日(第二十五讲)

    1975年8月27日(第二十六讲)

    1975年8月29日(第二十七讲)

    1975年9月1日(第二十八讲)

    1975年9月3日(第二十九讲)

    1975年9月5日(第三十讲)

    1975年9月8日(第三十一讲)

    1975年9月10日(第三十二讲)

    1975年9月12日(第三十三讲)

    1975年9月15日(第三十四讲)

    1975年9月17日(第三十五讲)

    1975年9月19日(第三十六讲)

    1975年9月22日(第三十七讲)

    1975年9月24日(第三十八讲)

    1975年9月26日(第三十九讲)

    1975年9月29日(第四十讲)

    1975年10月1日(第四十一讲)

    1975年10月3日(第四十二讲)

    1975年10月5日(第四十三讲)

    1975年10月8日(第四十四讲)

    1975年10月10日(第四十五讲)

    1975年10月13日(第四十六讲)

    1975年10月15日(第四十七讲)

    1975年10月17日(第四十八讲)

    1975年10月20日(第四十九讲)

    1975年10月22日(第五十讲)

    1975年10月24日(第五十一讲)

    1975年10月27日(第五十二讲)

    1975年10月29日(第五十三讲)

    1975年10月31日(第五十四讲)

    1975年11月3日(第五十五讲)

    1975年11月5日(第五十六讲)

    1975年11月7日(第五十七讲)

    1975年11月10日(第五十八讲)

    1975年11月12日(第五十九讲)

    1975年11月14日(第六十讲)

    1975年11月17日(第六十一讲)

    1975年11月19日(第六十二讲)

    1975年11月21日(第六十三讲)

    1975年11月24日(第六十四讲)

    1975年11月26日(第六十五讲)

    1975年11月28日(第六十六讲)

    1975年12月1日(第六十七讲)

    1975年12月3日(第六十八讲)

    1975年12月5日(第六十九讲)

    1975年12月8日(第七十讲)

    1975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讲)

    1975年12月12日(第七十二讲)

    1975年12月15日(第七十三讲)

    1975年12月17日(第七十四讲)

    中级班第二册

    1975年12月19日(第七十五讲)

    1975年12月22日(第七十六讲)

    1975年12月24日(第七十七讲)

    1975年12月26日(第七十八讲)

    1975年12月29日(第七十九讲)

    1975年12月31日(第八十讲)

    1976年1月2日(第八十一讲)

    1976年1月5日(第八十二讲)

    1976年1月7日(第八十三讲)

    1976年1月19日(第八十四讲)

    1976年1月21日(第八十五讲)

    1976年1月23日(第八十六讲)

    1976年1月26日(第八十七讲)

    1976年1月28日(第八十八讲)

    1976年1月30日(第八十九讲)

    1976年2月2日(第九十讲)

    1976年2月4日(第九十一讲)

    1976年2月6日(第九十二讲)

    1976年2月9日(第九十三讲)

    1976年2月11日(第九十四讲)

    1976年2月13日(第九十五讲)

    1976年2月16日(第九十六讲)

    1976年2月18日(第九十七讲)

    1976年2月20日(第九十八讲)

    1976年2月23日(第九十九讲)

    1976年2月25日(第一百讲)

    1976年2月27日(第一百零一讲)

    1976年3月1日(第一百零二讲)

    1976年3月3日(第一百零三讲)

    1976年3月5日(第一百零四讲)

    1976年3月8日(第一百零五讲)

    1976年3月10日(第一百零六讲)

    1976年3月12日(第一百零七讲)

    1976年3月15日(第一百零八讲)

    1976年3月17日(第一百零九讲)

    1976年3月22日(第一百一十讲)

    1976年3月24日(第一百一十一讲)

    1976年3月26日(第一百一十二讲)

    1976年3月29日(第一百一十三讲)

    1976年3月31日(第一百一十四讲)

    1976年4月2日(第一百一十五讲)

    1976年4月5日(第一百一十六讲)

    1976年4月7日(第一百一十七讲)

    1976年4月9日(第一百一十八讲)

    1976年4月12日(第一百一十九讲)

    1976年4月14日(第一百二十讲)

    1976年4月16日(第一百二十一讲)

    1976年4月19日(第一百二十二讲)

    1976年4月21日(第一百二十三讲)

    1976年4月23日(第一百二十四讲)

    1976年4月26日(第一百二十五讲)

    1976年4月28日(第一百二十六讲)

    1976年4月30日(第一百二十七讲)

    1976年5月3日(第一百二十八讲)

    1976年5月5日(第一百二十九讲)

    1976年5月7日(第一百三十讲)

    1976年5月10日(第一百三十一讲)

    1976年5月12日(第一百三十二讲)

    1976年5月14日(第一百三十三讲)

    1976年5月17日(第一百三十四讲)

    1976年5月19日(第一百三十五讲)

    1976年5月21日(第一百三十六讲)

    1976年5月23日(第一百三十七讲)

    1976年5月26日(第一百三十八讲)

    1976年5月28日(第一百三十九讲)

    1976年5月31日(第一百四十讲)

    1976年6月2日(第一百四十一讲)

    1976年6月4日(第一百四十二讲)

    1976年6月7日(第一百四十三讲)

    1976年6月9日(第一百四十四讲)

    中级班第三册

    1976年6月14日(第一百四十五讲)

    1976年6月16日(第一百四十六讲)

    1976年6月18日(第一百四十七讲)

    1976年6月21日(第一百四十八讲)

    1976年6月23日(第一百四十九讲)

    1976年6月25日(第一百五十讲)

    1976年6月28日(第一百五十一讲)

    1976年6月30日(第一百五十二讲)

    1976年7月2日(第一百五十三讲)

    1976年7月5日(第一百五十四讲)

    1976年7月7日(第一百五十五讲)

    1976年7月9日(第一百五十六讲)

    1976年7月12日(第一百五十七讲)

    1976年7月14日(第一百五十八讲)

    1976年7月16日(第一百五十九讲)

    1976年7月19日(第一百六十讲)

    1976年7月21日(第一百六十一讲)

    1976年7月23日(第一百六十二讲)

    1976年7月26日(第一百六十三讲)

    1976年7月28日(第一百六十四讲)

    1976年7月30日(第一百六十五讲)

    1976年8月2日(第一百六十六讲)

    1976年8月4日(第一百六十七讲)

    1976年8月6日(第一百六十八讲)

    1976年8月9日(第一百六十九讲)

    1976年8月11日(第一百七十讲)

    1976年8月13日(第一百七十一讲)

    1976年8月16日(第一百七十二讲)

    1976年8月18日(第一百七十三讲)

    1976年8月20日(第一百七十四讲)

    1976年8月23日(第一百七十五讲)

    1976年8月25日(第一百七十六讲)

    1976年8月27日(第一百七十七讲)

    1976年8月30日(第一百七十八讲)

    1976年9月1日(第一百七十九讲)

    1976年9月3日(第一百八十讲)

    1976年9月6日(第一百八十一讲)

    1976年9月8日(第一百八十二讲)

    1976年9月27日(第一百八十三讲)

    1976年10月1日(第一百八十四讲)

    1976年10月4日(第一百八十五讲)

    1976年10月6日(第一百八十六讲)

    1976年10月11日(第一百八十七讲)

    1976年10月13日(第一百八十八讲)

    1976年10月15日(第一百八十九讲)

    1976年10月17日(第一百九十讲)

    1976年10月20日(第一百九十一讲)

    1976年10月22日(第一百九十二讲)

    1976年10月25日(第一百九十三讲)

    1976年10月27日(第一百九十四讲)

    1976年10月29日(第一百九十五讲)

    1976年11月1日(第一百九十六讲)

    1976年11月3日(第一百九十七讲)

    1976年11月5日(第一百九十八讲)

    1976年11月8日(第一百九十九讲)

    1976年11月10日(第二百讲)

    1976年11月12日(第二百零一讲)

    1976年11月15日(第二百零二讲)

    1976年11月17日(第二百零三讲)

    1976年11月19日(第二百零四讲)

    1976年11月22日(第二百零五讲)

    1976年11月24日(第二百零六讲)

    1976年11月26日(第二百零七讲)

    1976年11月29日(第二百零八讲)

    1976年12月1日(第二百零九讲)

    1976年12月3日(第二百一十讲)

    1976年12月6日(第二百一十一讲)

    1976年12月8日(第二百一十二讲)

    1976年12月10日(第二百一十三讲)

    1976年12月13日(第二百一十四讲)

    1976年12月15日(第二百一十五讲)

    1976年12月17日(第二百一十六讲)

    1976年12月20日至1977年1月9日

    1977年1月10日(第二百二十七讲)

    1977年1月12日(第二百二十八讲)

    1977年1月14日(第二百二十九讲)

    1977年1月17日(第二百三十讲)

    1977年1月19日(第二百三十一讲)

    1977年1月21日(第二百三十二讲)

    1977年1月24日(第二百三十三讲)

    1977年1月26日(第二百三十四讲)

    1977年1月28日(第二百三十五讲)

    1977年1月31日(第二百三十六讲)

    1977年2月2日(第二百三十七讲)

    1977年2月4日(第二百三十八讲)

    1977年2月7日(第二百三十九讲)

    1977年2月9日(第二百四十讲)

    1977年2月11日(第二百四十一讲)

    1977年2月14日(第二百四十二讲)

    1977年2月16日和2月18日(第243讲及244讲)

    1977年2月21日至3月25日(第245讲至第259讲)

    1977年3月28日(第二百六十讲)

    1977年3月30日(第二百六十一讲)

    1977年4月1日(第二百六十二讲)

    中级班第四册

    1977年4月4日(第二百六十三讲)

    1977年4月6日(第二百六十四讲)

    1977年4月8日(第二百六十五讲)

    1977年4月11日(第二百六十六讲)

    1977年4月13日(第二百六十七讲)

    1977年4月15日(第二百六十八讲)

    1977年4月18日(第二百六十九讲)

    1977年4月20日(第二百七十讲)

    1977年4月22日(第二百七十一讲)

    1977年4月25日(第二百七十二讲)

    1977年4月27日(第二百七十三讲)

    1977年4月29日(第二百七十四讲)

    1977年5月2日(第二百七十五讲)

    1977年5月4日(第二百七十六讲)

    1977年5月6日(第二百七十七讲)

    1977年5月9日(第二百七十八讲)

    1977年5月11日(第二百八十讲)

    1977年5月13日(第二百八十一讲)

    1977年5月16日(第二百八十二讲)

    1977年5月18日(第二百八十三讲)

    1977年5月20日(第二百八十四讲)

    1977年5月23日(第二百八十五讲)

    1977年5月25日(第二百八十六讲)

    1977年5月27日(第二百八十七讲)

    1977年5月30日(第二百八十八讲)

    1977年6月1日(第二百八十九讲)

    1977年6月3日(第二百九十讲)

    1977年6月6日(第二百九十一讲)

    1977年6月8日(第二百九十二讲)

    1977年6月10日(第二百九十三讲)

    1977年6月13日(第二百九十四讲)

    1977年6月15日(第二百九十五讲)

    1977年6月17日(第二百九十六讲)

    1977年6月20日(第二百九十七讲)

    1977年6月22日(第二百九十八讲)

    1977年6月24日(第二百九十九讲)

    1977年6月27日(第三百讲)

    1977年6月29日(第三百零一讲)

    1977年7月1日(第三百零二讲)

    1977年7月4日(第三百零三讲)

    1977年7月6日(第三百零四讲)

    1977年7月8日(第三百零五讲)

    1977年7月11日(第三百零六讲)

    1977年7月13日(第三百零七讲)

    1977年7月15日(第三百零八讲)

    1977年7月18日(第三百零九讲)

    1977年7月20日(第三百零一十讲)

    1977年7月22日(第三百一十一讲)

    1977年7月25日(第三百一十二讲)

    1977年7月27日(第三百一十三讲)

    1977年7月29日(第三百一十四讲)

    1977年8月1日(第三百一十五讲)

    1977年8月3日(第三百一十六讲)

    1977年8月5日(第三百一十七讲)

    1977年8月8日(第三百一十八讲)

    1977年8月10日(第三百一十九讲)

    1977年8月12日(第三百二十讲)

    1977年8月15日(第三百二十一讲)

    1977年8月17日(第三百二十二讲)

    1977年8月19日(第三百二十三讲)

    1977年8月22日(第三百二十四讲)

    1977年8月24日(第三百二十五讲)

    1977年8月26日(第三百二十六讲)

    下编 通英语,走天涯

    北京电台英语广播讲座让我终生难忘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来信啦之一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来信啦 之二

    什么老师

    隔墙有耳

    我在美国考驾照

    橡树林里荣誉情

    小镇图书馆

    Long live Chairman Mao——独具特色的英语教学法

    您见过这样的打油诗吗?

    疯狂不英语疯狂英语

    学英语:知法篇

    学英语:守法篇

    学英语:化法篇

    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善其事,应利其器

    戏说冠词——名词的帽子

    什么是上义词和下义词——从Liquidated Damages谈起

    汉语和英语不同的语言结构——竹子 葡萄 纺锤 插块

    词汇的生成与消亡——被就业、被精神病

    趣说动词变位——熟不拘礼

    不滞于形,以意统形——英文的形合与中文的意合

    Miss What Is Missed

    Ambition,何处行?

    将来回首时

    学习,从热爱生活开始

    自学的利与弊

    话说条件

    废话连篇文章成

    简单出神奇

    我孩子的Chinese还不错

    我手写我心 我心诉我情

    机上三餐

    莎翁名句掌上读

    经风历雨觅彩虹——中国企业在南非发展的几点看法及建议

    远去的记忆

    地衣赞

    我的反刍式学习

    不会逝去的父爱

    我与《英语学习》创刊号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1981年)

    后记

    附录

    附录一 北京市业余外语广播讲座 英语教材使用简表

    附录二 上编 听广播,学英语——每讲内容提要

    附录三 下编 通英语,走天涯——英语应用小记与研习心得

    上编 听广播,学英语

    初级班上册

    1974年2月11日(第一讲)

    今天(1974年2月11日)是英语广播讲座重播的第一讲,讲解英语26个字母的发音:

    英语是拼音文字,每个词都是由字母组成的,并且字母也包括了重要的英语语音。所以学英语一般都从字母学起。

    英语降调和汉语第四声很相似,如万岁(wàn suì)声音由高往下降;升调和汉语第二声很相似,如人民(rén mín)声音由低往上升;升调和降调是英语常使用的语调。朗读字母也可以用这两种语调,这样练习对以后朗读句子有好处。放在单词右后面方框里的符号叫音标(Phonetic Symbols),相当汉语拼音符号,用来说明词的读音。

    在朗读A—Z时要注意:

    1、A要念得长一些,不要太短。

    2、要注意C的读法。

    3、要注意F的读法。

    4、不要把G念成,公鸡的

    5、要注意H的读法。

    6、念I时嘴要张大,防止用汉语普通话的来代替英语I。

    7、J和K都含有[ei]这个双元音,朗读时要念得长一些。

    8、注意L的读音,它是由元音[e]和辅音[l]组合而成。发[L]时,舌头要卷起来,顶住上牙床不要动,发完音再放下来。

    1974年2月13日(第二讲)

    今天接着讲英语字母的发音:

    9、注意m和n的读法不同,读m时嘴要闭住,发完音再张开;发n时,舌头要顶住上牙床,发完音再放下来。

    10、要注意R的读音,它有两种读法。英国音是[a:],美国音是[a:ə]要卷舌。这两种读法都可以。但我们现在学的是英国音,为了统一起见要念成[a:],不要卷舌。

    11、    念S时,一定要把第一个音[e]发好,不要念成[ais]。

    12、要注意V的读音。

    13、注意X的发音,不是[aiks],而是[eks],它有三个音拼合而成。中间的[k]要念得轻点儿,快点儿。

    14、念Y时,嘴要张大,要把[ai]这个音发好,不要用汉语普通话代替[ai]。

    15、Z有两种读音,美国音是[zi:],英国音是[zed],两种读音都正确,但我们现在学的是英国音,所以要念成[zed]。

    1974年2月15日(第三讲)

    这一讲中复习26个字母,做练习。复习Long live Chairman Mao! Workers of all countries, unite! 这两句话,和日常用语How do you do?最后拼读了一些单词

    1974年2月18日(第四讲)

    从这课(第三课)开始,每课将由下面四个部分组成:

    一、语音:学习1-2个元音,以学元音为主,同时也学些辅音。

    二、单词:学10个左右的单词,这些词大部分包括每课所学的元音。

    三、句型:学2-3个基本句型,把学习语音和表达思想结合起来。

    四、学说话:学1-2个日常用语。

    每课都按这四方面顺序进行。

    [e]的发音要领:

    1、英语[e]和汉语普通话ie也就是中第二个韵母相似,可以在ie中分解出英语[e]音。所谓分解就是把ie拉长了念i……e,这最后一个音和英语[e]差不多。

    2、发[e]时口型扁平,舌前部要抬高些,上下齿之间的距离约可容约一个食指尖。也就是说上下齿间只能容放下一个食指尖。(第二个指头的指尖)

    重读音节就是说这个音节比其它音节读得更重些。

    注意:

    1、为什么字母s在this中念[s]而在is中念[z]呢?

    在英语中有很多词不是按规律,而是按照习惯读音,所以好多词的读音要靠记忆,不能靠推理。is就是这类词。

    2、字母组合ch念[tʃ],th念[ð]这是读音规则。

    在这课中学习了[e]这个音,学习了含有[e]音的六个单词,学习了两个句型this is a …,that is a …,学习了日常用语。

    1974年2月20日(第五讲)

    这课所要学的是[æ]这个元音。

    发[æ]这个音时要注意:

    1、双唇向两旁平伸,摆好发[e]的口型。

    2、慢慢张开嘴巴直至上下齿之间可以容纳食指和中指尖这一宽度。发[æ]时,口型和发[e]相似都是扁平形,不是圆形。但是发[æ]时的嘴巴比[e]张得大多了,发[e]时上下齿之间只能放进一个指尖,发[æ]时要放进两个。[e]是一指宽,[æ]是两指宽。

    3、舌尖紧抵下齿。

    [ŋ]相当汉语eng,ong这两个鼻韵母的尾音。

    It’s a = It is a是在口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省略形式。

    1974年2月22日(第六讲)

    这讲用来复习第三、第四课。复习第三、第四课所学的元音[e]、[æ],所学的单词、句型、日常用语,最后做听写练习。

    发[e][æ]时要注意:

    1、口型扁平,舌尖紧抵下齿;

    2、两个音的开口程度不一样,[e]是一指宽,[æ]是二指宽。

    当我们在大街上走时,突然碰到一个熟人,可以用How do you do来打招呼。别人用How do you do向我们打招呼,我们也应用How do you do来回答。别人说How are you?回答要用Fine, thank you,不能说How do you do?

    1974年2月25日(第七讲)

    从第五课开始,每课出现两个元音,每课用三讲。第一、第二讲用来学语音和每个元音包含的单词,第三讲用来复习做练习。

    这讲中学习元音[i:],和包含[i:]的单词,学两个新句型,最后学习两句日常用语。

    发[i:]时要注意:英语[i:]和汉语普通话i(一、衣、医)不同。

    1、发普通话i时舌前抬得更高,与上颚接触有摩擦。发英语[i:]时,舌前部应稍降低些,不允许有任何摩擦。

    2、英语[i:]是长元音(符号表示长元音),因此发英语[i:]时延长些。发[i:]时口型也是扁平,但比[e]更窄。发[e]时上下齿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一个食指尖,但[i:]时更窄了,只能放进一个小指尖。

    [f]和[v]是摩擦音。由上齿和下齿摩擦成音。[f]是清辅音,声带不振动,要送气;[v]是浊辅音,不送气,但声带振动。

    发[w]时,口唇稍微向前突出,收成圆形。

    1974年2月27日(第八讲)

    这是第五课的第二讲。在这讲中将复习上一讲所学的元音[i:]和单词。然后学习一个新的元音[i]和包含[i]的6个单词,继续学习What’s this? What’s that? 这两个句型,最后复习上一讲所学的日常用语。

    发[i]时可以从[i:]出发,将舌前部稍稍下降,直至上下齿之间可容纳小指尖这一宽度。口型扁平,舌尖抵下齿。

    要注意和[I:]的区别:

    1、[i:]是长元音,[i]是短元音。

    2、发[i]时舌前部比[i:]要高些,发[i:]时舌前部比[i]要低一些。因此上下齿之间的距离两个音不一样。[i]比[i:]要稍微宽一些。

    3、从声音上区别,两个音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发[ʃ]时有困难,可从[s]出发,我们知道发[s]时双唇扁平。发[ʃ]时双唇向前突出收成方形,舌头再向后缩一点,放在上牙床的后部。这样就可以发出[ʃ]了。

    发[r]时舌头要卷起来,用舌两边轻轻碰一下上牙床后部。

    1974年3月1日(第九讲)

    这是第五课的第三讲。在这讲中复习元音[i:]和[i],然后复习本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听写,最后复习第2至第5课所学的日常用语。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元音[i:] [i],在第三、第四课中学习了[e] [æ],这四个元音都是使用舌头的前部发出的音,因此叫做前元音。

    前元音小结见《外语广播讲座英语》上册第112页,共5点。

    前元音小结:

    1、舌尖要抵住下齿。

    2、舌前部向硬腭抬起。

    3、双唇不要收圆,要扁平。

    4、发前元音时,口型舌位应保持不变,否则就会变成双元音。

    5、发好前元音可以从发好[i:]出发。

    [i:]是长元音。发[i:]时,舌尖抵住下齿。舌前部抬高,上、下齿几乎全合,双唇扁平。但舌前部和硬腭不能有摩擦,即舌前部不能有发麻的感觉。

    能正确发[i:]以后,保持发[i:]时的舌位,然后把口型加大到[i] [e] [æ]所要求的口型,即能正确发出[i] [e] [æ]这三个音了。

    1974年3月4日(第十讲)

    这是第六课的第一讲。在这讲中我们将学习[ɔ:]这个元音和含有这个音的一些生词,学习两个新句型,Is this a …? Is that a …? 最后学一句日常用语Good bye。

    发英语[ɔ:]这一长元音时,双唇要收圆,突出。这个音和前元音不同,舌尖不要抵下去,舌身要往后缩一些,舌后部要向软腭抬起,上下唇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一个中指尖。

    1974年3月6日(第十一讲)

    这是第六课第二讲。在这一讲中先复习学的元音[ɔ:]和含有这个音的单词,复习句型。然后学习一个新元音[ɔ]和含有这个音的单词,继续学习句型,Is this a …?  Is that a …?

    [ɔ]的发音要领:

    1、先发汉语普通话a(阿)音,然后将舌身再稍稍向后缩,双唇稍稍收圆,就可以发

    出[ɔ]音。

    2、发[ɔ]时,口要张大,舌头要尽量降低并后缩。

    要注意[ɔ ]和[ɔ:]的区别:

    1、[ɔ:]是长元音,[ɔ]是短元音。

    2、这两个音都是圆唇元音,发音时口要收圆,但发[ɔ]时口张得比[ɔ:]大,发[ɔ]时双唇只要稍微收圆就可以了,而发[ɔ:]时口型比[ ɔ]要小,双唇要突出。

    1974年3月8日(第十二讲)

    这是第六课的第三讲。在这一讲中复习元音[ɔ: ]和[ɔ],复习本课和前几课所学的句型及单词,最后做听写练习。

    发[ɔ: ]和[ɔ]这个单词都要使用舌头的后部,舌后部要向软腭抬起,因此叫做后元音。发这两个音时口要收圆,发[ɔ ]的口型较大,发[ɔ:]的口型较小,[ɔ ]是短元音,[ɔ:]是长元音,发音时不要太短,要延长些。

    怎样把陈述句变成疑问句?

    只要把第一词和第二个词颠倒一下就成了。如:陈述句This is a book;疑问句Is this a book ? 在书写形式上陈述句后面用句号,疑问句后面用。在语音上朗读陈述句用降调,朗读疑问句用升调。

    1974年3月11日(第十三讲)

    这是第七课的第一讲。在这一讲中学习元音[ʌ]以及含有[ʌ]这个音的七个单词,学习新句型These (Those) are …  Are these (those) … ?Yes,they are. No,they aren’t. They are…

    [ʌ]的发音要领:

    1、发英语[ʌ]音时可从[ɔ]出发,将发[ɔ]时的圆唇改为扁唇,舌后部稍稍抬高些,就可以发出[ʌ]音了。

    2、开口程度和[æ]音相似,双唇向两旁平伸。

    发[ʌ]音时和前元音[æ]很相象,双唇也要向两旁平伸,也是扁平的口型。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把嘴唇收圆了,就发不出[ʌ],而发出[ɔ]音了。因此发[ʌ]音时,一定要用扁唇,不能用圆唇。

    Aren’t = are not ,是is not 的复数形式。

    今天所学的句型,These are … ,Those  are … ,They are … 。在这个几个句型后面,名词必须要用名词复数,英语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如,一个茶杯是单数,译成英语是a cup,两个茶杯是复数,译成英语是two cups。英语名词由单数变为复数有时加s,有时加es。名词复数的构成见《外语广播讲座英语》上册第35、36页上的语法注解。

    1974年3月13日(第十四讲)

    这是第七课的第二讲。在学课之前,先复习上一课所学的元音[ʌ]及含有这个音的单词。

    [a:]发音要领:英语[a:]和汉语普通话a(中的韵母)的发音非常接近,但必须注意:

    1、汉语a舌位比较靠前,发英语[a:]时的舌位比较靠后,舌身低平,就像医生检查病人口腔,要病人张开嘴巴发那样。

    2、英语[a:]是长元音,汉语元音无长短之分。

    英语中有很多名词是由两个名词合在一起组成的,叫做复合名词。复合名词的重音一般都在第一个词上。如:basketball,football。

    1974年3月15日(第十五讲)

    这是第七课的第三讲。在这一讲中复习元音[ʌ ][a:],然后复习本课和前几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最后做听写练习。

    [ʌ] [ a:]和[ ɔ] [ ɔ:]一样也叫后元音,发音时舌后部也要向软腭抬起。

    1、发[a:]时舌身低平,舌后部只要向软腭抬高一点就可以了,发[ʌ]时舌后部向软腭抬得更高。

    2、发[ʌ] [a:]时不能用圆唇,要用扁唇,口型扁平。发[a:]时嘴要张开,张大。发[ʌ]时口型不如[a:]那样大,和前元音[æ]差不多。

    3、这两个元音的发音是完全不同的,不要混淆起来。

    1974年3月18日(第十六讲)

    这是第八课的第一讲。在这讲中将学习元音[ə:],以及含有[ə:]的六个单词。学习两个新句型What are these (those) ? 这些(那些)是什么?学习两句日常用语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Li Ying。

    [ə:]的发音要领:

    1、英语[ə:]和汉语普通话e(中的韵母)很相似。练习时可从普通话出发,将拉长了声音读就可以听出最后的一个元音,即和[ə:]相似的e音。

    2、另外要注意口型,发[ə:]时口型与前元音[i:]相似,双唇要向两旁平伸,也是扁平的口型。前元音[i:]和中元音[ə:]口型一样,发音不同在于舌位。[i:]是前元音,发音时用舌头的前部;[ə:]是中元音,发音时用舌头的中部。

    3、发好[ə:]的另一方法是,先发[i:]然后将舌头放平,中部抬高一点,这样也能发好[ə:]这个音。

    爆破音[k]在摩擦音[s]后时,送气减弱,如:skirt实际上应读成[sgə:t]而不是[skə:t]。

    Fur(毛皮)是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

    1974年3月20日(第十七讲)

    这是第八课的第二讲。在这一讲中先复习上一讲所学的元音[ə:],单词,句型。然后学习元音[ə]

    [ə]的发音要领:

    1、英语[ə]音与汉语普通话中的轻声字中的韵母极为相似。

    2、英语[ə]总是在不重读的音节出现。在不重读的音节中有些元音就弱化成[ə],[ə]也是中元音,发音时也使用舌头的前部,但舌位比[ə:]低一些。

    peasant [‘pez(ə)nt]这个词,放在方括号里音标中的[ə]音,用小括号括起来,表示这个音可以读出来也可以不读出来。一般情况下放在括号里的ə可以省略不念。

    our [‘auə],[auə]是个三合元音,是由双元音[au]加上今天所学的中元音[ə]组成,三合元音算作两个音节,因此在[au]上有重读符号。

    1974年3月22日(第十八讲)

    这是第八课的第三讲。在这讲中复习本课所学的元音[ə:][ ə],复习本课和前几课所学的单词,句型。复习7、8两课所学的日常用语。

    发[ə:] [ ə]时要使用舌中部,舌头的中部要稍微抬起一点,因此叫做中元音。

    发[ə:] [ ə]这两个音时要注意:

    1、[ə: ]是长元音,[ə]是短元音。

    2、发[ə: ]时舌中部比[ə]要稍微抬高一点,反过来说发[ə]时比[ə:]要低一点。

    3、发中元音[ə: ] [ə]这两个音时,都要用扁唇,口型扁平。不能收圆,舌尖抵住下齿。这两个音的音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f、v叫做唇齿摩擦音,θ、ð叫做舌齿摩擦音。

    翻译再见最常用的是Good-bye。如果很快又能见面,可以说See you later。

    1974年3月25日(第十九讲)

    这是第九课的第一讲。在这讲中学习元音[u:]和含有[u:]的七个单词。在第九课中没有新句型,复习前几课所学过的全部句型,最后学习日常用语。

    [u:]的发音要领:英语[u:]和汉语普通话u(各词中的韵母)相似,但必须要注意:

    1、英语[u:]是长元音,比汉语u要长。

    2、发[u:]时双唇必须要收圆收紧。[u:]也是后元音,发音时舌后部也要抬高,舌身要往后缩。在后元音中[u:]的舌位最高,口型最小。

    swimming [‘swimiŋ]这个词有两个音节,第一个是[swim],第二个是[iŋ],合在一起读作[‘swimiŋ]。

    1974年3月27日(第二十讲)

    这是第九课的第二讲。在这一讲中复习元音[u:],和含有[u:]的单词,复习句型,然后学习新元音[u]和含有[u]的八个生词,继续复习句型,最后学习日常用语。

    [u]的发音要领:

    1、发英语[u]可从[u:]出发,将下巴稍稍下降(舌后部也稍稍下降)。口型仍保持合圆,但比[u:]稍张大些,即可发出[u]音。[u:]是长元音,[u]是短元音。

    notebook是复合名词,是由note(笔记)和book(书)组成的,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上。

    textbook也是复合名词,是由text(课文)加上book(书)组成的。

    两个爆破音并列在一起时,前面一个只要摆好发音的姿势,稍稍停一下就可以了,这种现象叫做不完全爆破或失去爆破。

    1974年3月29日(第二十一讲)

    这是第九课第三讲。在这讲中复习本课所学的元音[u:] [u],复习句型和生词,做练习。

    [n]、[ŋ]都是鼻辅音,[n]紧贴上牙床,[ŋ]舌后要抬高顶和软腭接触。

    1974年4月1日(第二十二讲)

    这是第十课的第一讲。在这一讲中学习元音[ei]和含有[ei]的7个生词,学习本课的新句型,最后学习日常用语。

    [ei]的发音要领:

    1、英语[ei]和普通话ei(即中的韵母)相似。但汉语ei发音短促,发英语要延长些,特别是第一个音[e]要长些。

    2、口型由[e]向[i]滑动。

    3、发音过程中下巴向上合拢,舌位也随着稍稍抬高。[ei]是个合口双元音(所谓合口双元音是指这个双元音中第二个音是合口元音[i]或[u]),其特点是发音时口腔从开到合,舌位由低到高,前一个元音清楚而较长,后一个模糊而较短。

    什么叫引导词引导词用来引导出后面的整个句子。

    如:there is句型中的there就是引导词。

    radio有三个音节,[rei] [di] [ou],三个音合在一起念[‘reidiəu],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上。

    1974年4月3日(第二十三讲)

    这是第十课的第二讲。在这一讲中首先复习上一讲所学的元音[ei]和句型,然后学习一个新元音[ou]和句型。

    [ou]的发音要领:

    1、英语[ou]和普通话ou(即欧洲的)相似,但汉语普通话ou发音短促,英语[ou]比汉语ou要长,特别是开始部分[o]要念长些。

    2、开始部分[o]是圆唇后元音,舌位比[ɔ]高而靠前,舌尖可接触下齿,由[o]滑向[u],要把双唇收得更小更圆。

    3、从[ə]出发然后把双唇收圆,也能发出[o]音。

    [ou]和[ei]一样,也是合口双元音。

    there is后面的名词是单数,如果复数则用there are。在疑问句中也一样。

    1974年4月5日(第二十四讲)

    这是第十课的第三讲。在这讲中复习本课所学的元音[ei] [ou],句型和生词,做练习,做听写。

    表示某处有某物的这种句型,变成疑问句时只要把第二个词和第一个词颠倒一下就可以了。

    注意:1、书写时,疑问句要用。2、朗读时疑问句要用升调。

    1974年4月8日(第二十五讲)

    这是第十一课的第一讲。在这一讲中我们学习双元音[ai],和含有[ai]的七个生词,学习句型,最后学习日常用语。

    [ai]的发音要领:

    1、开始部分[a]是个长元音,和汉语普通话a音相似,但舌位要靠前,发音时舌尖必须抵住下齿。

    2、从[a]的部位向[i]滑动。

    3、要防止用汉语普通话来代替英语的[ai]。

    4、不要把第二个元音念成[i:],以至把[ai]念成阿姨

    英语中有六个元音字母,a、e、i、o、u、y,它们的读音是由重读音节的两种不同类型决定的。第一种:开音节,在开音节里元音字母读长音;第二种:闭音节,在闭音节中元音字母读短音。(可参考《外语广播讲座》上册第120—125页上的解释)

    以f或fe结尾的名词变成复数时,要把字母f或fe改成v再加es。

    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变成复数时,要把字母y改成i,再加es。

    1974年4月10日(第二十六讲)

    这是第十一课的第二讲。在这讲中我们复习上一讲中所学的元音和生词,复习句型,然后学习一个新的元音[au]和有[au]的六个生词,继续学习句型,最后复习日常用语。

    [au]的发音要领:

    1、开始部分和[ai]中的[a]相同,由[a]向[u]滑动时,把双唇收成圆形,并把舌头后部稍稍抬起。

    2、防止在一开始就把双唇收圆,以免把[au]发成汉语的ao(即中的韵母)。

    上一讲谈了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闭音节中的读法,那是指一个元音字母的读法。如:kite、pig。但在英语中有些词的读法不受开闭音节这条规律的约束,而是根据字母组合的规则来读音。如:ground中的ou就是一个字母组合,在多数情况下读作[au],cow中的ow也是一个字母组合,在多数情况下读作[au]。像这类字母组合的规则要逐个记忆,现按元音字母a、e、i (y)、o、u的顺序把一些最常见的读音规则(参见《外语广播讲座》上册第121—125页)列表如下,遇到读音上的问题,可经常查阅这几个表。

    元音字母a或a +其它字母

    元音字母e或e +其它字母

    元音字母i或I +其它字母

    元音字母o或o +其它字母

    元音字母u或u +其它字母

    元音字母在非重读音节中大多数读[ə]或[i]

    辅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组合的读法

    注:此处列举了部分最常见的读音规则,仅供参考。即使有这些规则,仍会有不少例外。

    1974年4月12日(第二十七讲)

    这是第十一课的第三讲,在这讲中我们将复习本课所学的元音,生词和练习。做练习,做听写。

    辅音[l] [r]前面还可以加上其它辅音,如:gr、gl、fr、fl等,这两个辅音在一起的组合叫做辅音连缀。在朗读辅音连缀时,不要在两个辅音之间加上任何元音。如把ground [ɡraund]念成[gəraund]等。纠正这类错误的办法是:在朗读第一个辅音时要念得轻一点,快一点儿,一带而过,要把重点放在第二个辅音上。

    1974年4月15日(第二十八讲)

    这是第十二课的第一讲,在这讲中学习双元音[ɔi],学习含有[ɔi]的五个生词,复习句型there is、there are,最后学习日常用语。

    [ɔi]的发音要领:

    1、开始部分舌位在[ɔ]和[ɔ:]之间。换句话说,发[ɔi]时口型比[ɔ:]要大一点儿,比[ɔ]要小点儿,取[ɔ]和[ɔ:]之间的口型;

    2、由上述部位(也就是[ɔ]的部位)向[i]滑动,由圆感改为扁唇。发[ɔi]这个双元音时,口型有明显的变化,发[ɔ]第一个时要用圆唇,发第二个音[i]时要用扁唇,口型是先圆后扁。

    字母组合oy、oi经常念[ɔi]。

    a和an在意思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个的意思,但在用法上有区别。a用在以辅音开头的词的前面。an用在以元音开头的词的前面。如a toy, an oil worker。

    1974年4月17日(第二十九讲)

    这是第十二课的第二讲。先复习上讲所学的元音和句型。然后学习一个新元音[iə],学习句型What’s there on the ground? There’s a spear on the ground. How many……? These are ……. 最后复习日常用语。

    [iə]的发音要领:

    1、发[i]时注意用扁平唇,也就是说口型扁平。嘴不要张得太大,以免发成[e]或[æ]。另外也要防止把[i]念成[i:]。

    2、由[i]很快滑向[ə]。

    1974年4月19日(第三十讲)

    这是第十二课上第三讲。在这讲中复习第十二课所学的元音、生词和句型,复习第十一、十二课所学的日常用语,最后做听写练习。

    在朗读[ɔi]时,往往把第二个音[i]念成[i:]把[bɔi]念成[bɔi:],同样在朗读[iə]时,容易把第一个音[i]念成[i:],把[diə]念成[di:ə]这样的读法是不对的,要改正,改正的关键在于发好[i]。

    1974年4月22日(第三十一讲)

    这是第十三课的第一讲。在这讲中我们学习双元音[εə]以及含有[εə]四个生词,学习句型Where’s the peas?  The peas is on the plate。或者 It’s on the plate。最后学习日常用语。

    [εə]的发音要领:

    1、[ε]是介于[e]和[æ]中间的一个元音。发音时嘴巴比[e]张开些,但不如[æ]那么大。发[ε]时舌尖要抵下齿。

    2、由[ε]很快滑向[ə]。

    T-square这个词是由字母T加上名词square曲尺所组成。因为丁字尺的形状和字母T很相像,所以就把字母T放在名词square前面。

    字母组合air、are往往念成[εə]。另外ear也可念成[εə]。

    如果要问一个东西在什么地方,就可以用Where’s the +名词这个句型。但是如果所问的东西是复数,就要Where are + 名词(复数)这个句型了。回答时可以用The + 名词 + is (are) + 地点这个句型,也可以说It’s加上地点(或者They’re 加上地点)。

    1974年4月24日(第三十二讲)

    这是第十三课的第二讲。在这讲中,我们先复习上一讲所学句型,然后学习一个新的元音[uə],学习句型,最后复习日常用语。

    [uə]的发音要领:

    1、[u]不要发成[u:]或汉语拼音u。

    2、由[u]很快滑向[ə]。

    到这一讲为止,我们已全部学完了英语双元音。双元音共有八个,就是[ei]、[ai]、[ou]、[au]、[ɔi]、[iə]、[εə]、[uə]。其中前五个叫合口双元音(其特点见第十课第一讲笔记)。后三个双元音的特点是后面一个元音都是中元音[ə],因此叫做集中双元音。

    map of可以连读,关于连读的规律可参阅《外语广播英语》上册的第126页上的第七节。in、on、under、near都是表示地点的词。

    1974年4月26日(第三十三讲)

    这是第十三课的第三讲。在这讲中复习本课所学的元音、单词、句型。做练习,做听写。

    在回答Where’s the plate? 这个问时,可以说The plate is on the table。但为了避免重复问句中plate这个名词,往往用it来代替。如果问句中的名词是复数,回答中的代词就不能用it,而是用they。

    1974年4月29日(第三十四讲)

    今天第十四课的第一讲。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将进行总复习。总复习分为两课,每课分三讲。在第十四课这三讲中复习所学的20个元音及含有这20个音的生词,复习所学的部分句型。这一讲复习以下的几种句型:What’s this ? It’ a stove. What are these? They’re glasses. Is this a tank? Yes,it is. Are those soldiers? No, they aren’t. They aren’t soldiers. They’re oil workers. 这一讲复习前元音和后元音,最后学习三个生词。

    英语中共有48个音。其中20个是元音,28个是辅音。要学好英语语音,必须学会这48个音的正确发音。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初步学习了48个英语语音。

    什么是元音?在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通过口腔不受阻碍的叫元音。根据发音时舌位的前后可以把20个元音分为前元音,后元音,中元音和双元音。

    英语中前元音有四个,就是[i:] [i] [e] [æ],其发音特点是:

    1、舌尖要抵住下齿。

    2、舌前部向硬腭抬起。

    3、双唇不要收圆,要扁平。

    4、发元音时,口型、舌位应保持不变,否则就会变成双元音。

    5、发好前元音可以从发好[i:]出发,把口型加大,舌前部逐个下降,就能逐个发出[i] [e] [æ]这三个元音了。

    英语中后元音共有六个,就是[a:] [ɔ] [ɔ:] [u] [u:] [ʌ],其发音特点是:

    1、舌尖不抵下齿,舌身后缩,舌后部向软腭抬起。

    2、除[a:] [ʌ]外,其余四个都是圆唇音。

    3、注意[u:] [ɔ:] [a:]三个音的长度,不要发得太短。

    4、发好后元音可以从发好[a:]出发。先发[a:],然后把嘴角继续向两边展开,舌后部再抬高些,可以发出[ʌ]音;从[ʌ]出发把双唇拢圆,即可发出[ɔ]音;把发[ɔ]的口型再继续拢圆,双唇稍稍突出,就可以发出[ɔ:]。[ɔ:]是长元音,[ɔ]是短元音,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区别。从[ɔ:]出发把口型收得更小,继续拢圆,突出,可以发出[u:]音。发[u:]时肌肉紧张,如果把肌肉放松,双唇不突出,口型比发[u:]时稍微张开一点儿,即可发出[u]音。[u:]是长元音,[u]是短元音,这点要加以区别。

    1974年5月1日(第三十五讲)

    这是第十四课的第二讲。在这讲中继续复习元音,今天复习中元音和双元音,复习句型(某处有某物的句型)Is there a worker in the picture? Yes, there is. Are there three peasants in the picture? No, there are four peasants in the picture.

    英语中有两个中元音,就是[ə:] [ə]([ə:]是长元音,[ə]是短元音),其发音特点是:

    1、舌尖抵住下齿,但不如发前元音时抵得那样紧。

    2、舌中部在发音时要抬高一点。3、发音时,嘴唇要扁平,嘴角向两边展开。

    英语中双元音共有八个,就是[ei] [ou] [ai] [au] [ɔi] [iə] [εə] [uə]。前五个叫合口双元音,后三个叫集中双元音。英语双元音具有三个共同的发音特点:

    1、口型、舌位有变化,口腔动作由开到合,如[a—i]舌位逐渐由[a]向[i]滑动。

    2、前长后短。两音的长短不同,第一个音比第二个音长些。

    3、前重后轻。两音的轻重也不同,发第一个音要多使点儿劲,发第二个音可以少使点儿劲,如[ɔi] [εə]。

    1974年5月3日(第三十六讲)

    这是第十四课的第三讲。在这讲中,继续复习元音和生词;复习句型:What’s there on the ground? There are two spades on the ground. How many trees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There are seven trees in the picture. 最后做听力和听写练习。

    1974年5月6日(第三十七讲)

    这是第十五课的第一讲。在第十五课的三讲中,继续进行总复习,复习所学过的28个辅音及含有28个音的单词,句型。这一讲复习爆破音,摩擦音及含有这些音的单词。做练习一、二通过做练习复习句型。

    什么叫辅音?气流通过口腔或鼻腔受到这种或那种阻碍的叫辅音(就是说需要冲破障碍才能发音)。如:[p] [b]这对爆破辅音,发音时先得把双唇闭住,堵住气流,然后突然把双唇打开才能发音。

    什么是清浊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叫清辅音。发音时声带要振动的叫浊辅音。清辅音要送气,浊辅音不送气。

    按照不同的发音方法可以把28个辅音分成:爆破音、摩擦音、破擦音、鼻音、舌边音、半元音。

    英语中共有6个爆破音,就是[p] [b] [t] [d] [k] [g],其发音特点是:

    1、[p] [t] [k]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送气要强。在词尾时不要加上元音[ə],以免发成[p ə] [t ə] [k ə],不要把cap念成[cæ pə],把what念成[wɔ tə]。

    2、[b] [d] [g]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必须振动。在词尾时不要加上[ə],把dog念成[dɔgə]。

    英语中摩擦音共10个,就是[f] [v] [θ] [ð] [s] [z] [ʃ ] [ʒ] [r] [h],其发音特点是:

    1、发音时口腔通道不完全堵住,如[f],发音时上齿和下唇形成阻碍,但上齿和下齿之间还留有一条小缝儿,气流就从小缝儿中通过,摩擦成音。

    2、摩擦音可以延长而发音器官不变。

    3、[f] [v],[θ] [ð],[s] [z],[ʃ ] [ʒ]是四对一清一浊的摩擦音。[v]是浊辅音,[h]是清辅音。

    4、发[θ] [ð]时要吐舌,把舌头放在上下齿之间。

    5、如果发[ ʃ ] [ʒ]有困难,可以先发[s] [z]。发[s] [z]时双唇是扁平的。可以把双唇稍向前突出,略成方形,舌头稍微往后缩一点儿,这样既能发出[ʃ ] [ʒ]。

    6、发[r]时要把舌卷起,舌尖放在上牙床的后部,然后很快地和后面的元音拼合在一起。如red,read。

    1974年5月8日(第三十八讲)

    这是第十五课的第二讲。这一讲继续复习辅音,今天复习破擦音、鼻音、舌边音和半元音。做练习三、四、五。

    英语中有六个破擦音,就是[tʃ] [dʒ] [ts] [dz] [tr] [dr],其发音特点是:

    1、破擦音是由一个爆破音和一个摩擦音加在一起组成的。如:[tʃ]就是由爆破音[t]和摩擦音[ʃ ]组成。[dʒ]是由爆破音[d]和摩擦音[ʒ]组成。

    2、发[tʃ] [dʒ]时,舌尖抵住上牙床(就是发[t][d]的姿势),迅即发第二个辅音,两音密合,中无停顿。[tʃ] [dʒ]如果用慢动作来念就是[t—ʃ] [d—ʒ],念快了就是[tʃ] [dʒ]。

    3、六个破擦音分成三对,每对一个清辅音,一个浊辅音。

    4、[ts] [dz]用慢动作来念就是[t—s] [d—z],念快了两个音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音。

    5、[tr] [dr]中的[t] [d]分别念做[tʃ]和[dʒ],加上后面的r就是[tr] [dr]。

    英语中有3个鼻音,就是[m] [n] [ŋ],其发音特点是:

    1、发[m]时,双唇闭拢,口腔通道被堵住,声音从鼻腔出来。

    2、发[n]时,舌尖抵住上牙床,口腔通道被堵住,声音从鼻腔出来。

    3、发[ŋ]时,舌位就像发[k] [g]那样,舌后部要抬高。

    4、三个音都是浊音,声带要振动。

    5、[m] [n] [ŋ]在词尾时,发音要略微延长,要把这几个音发得清楚响亮。不要一带而过。

    舌边音只有一个就是[l],其发音特点是:舌边音的特点是:

    1、发[l]时的舌位和n一样,将舌头顶住上牙床,但气流不是从鼻腔而是从口腔中出来,从舌两边出来,因此叫舌边音。发舌边音的本音时[l]为了发音清楚起见,可以在[l]的后面加上一个元音[ə],念做[l]。

    2、字母l在单词中有两种读音。在词首读作清晰[l](clear l)和模糊[l] (dark l),在辅音前和词尾时读作模糊[l],也就是字母l中的[l]。

    3、发模糊[l]时,舌头要卷起里,抓住上牙床,试着发[u],但不要用圆唇,即可发出模糊[l]。

    半元音发音特点:

    1、发[w]时,要圆唇,双唇微向前突出。舌后部略举起(像发[u]的姿势),随即与后面元音拼合。

    2、发[w]的口型比[u:]要小,气流通过唇角时有一些摩擦,发[u:]则没有。

    3、发[j]时,双唇扁平,舌前部向硬腭升起(像发[i]的姿势)随即与后面元音拼合。

    4、发[j]时除了像[i]一样,将舌前部抬得很高外,另外,还要将舌身抬向硬腭,两者稍有摩擦。发[i]时舌身与硬腭没有摩擦。

    1974年5月10日(第三十九讲)

    这是第十五课的第三讲。这讲继续复习辅音,句型,做练习6、7、8,最后做听写练习。

    下一讲是解答问题。

    1974年5月13日(第四十讲)

    今天是答疑课,解答几个语音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学了26个英语字母,还不能掌握英语单词的读音?

    我们知道英语字母只有26个,而英语的元音、辅音加在一起有48个之多。用26个字母的读音来表示48个语音显然是不可能的。例如man,bird,look,horse中出现的四个元音[æ],[ə:],[u],[ɔ:],这几个音在26个字母的读音中就找不到。由于26个字母的读音不能用来表示48个语音,所以就得另外用一套注音符号来注出每个单词的读音,这套符号就叫音标。初学英语之人必须要学好这套音标,只有掌握好这48个音标的读音,才能正确朗读英语中的每个单词。

    (二)英语20个元音已学过,但有几个音还不能读好,尤其是在朗读单词时。

    如this,these;cap,cup;looks,lox;for,fur这几个词易混淆。如把this念成these,把those念成this。this,these中含有两个不同的元音[ i]和[i:],这是两个不同的前元音。

    [i:]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它和汉语普通话的差不多。[i]就比较难些,因为汉语普通话没有这样的音。[ i]的舌位介于[i:]和[e]之间,也就是说舌前部的高度比[i:]低些,比[e]高些。把舌位掌握好就能发好[ i]音了。

    由于元音不同,词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如ship是,而sheep就是了。如把ship念成sheep就会造成意思上的误会。因此要把20个元音区别清楚。

    cap,cup含有[æ] [ʌ]音。这两音也易混淆,要区别清楚。[æ]是前元音,发音时舌前部抬高,[ʌ]是后元音,发音时舌后部抬高。

    looks,box中含有[u] [ɔ]两音,这两音都是后元音,发音时都要把嘴唇拢圆,但开口程度不同。发[u]要合口,发[ɔ]要张口。

    for,fur含有[ɔ:] [ə:]两音。区别是:[ə:]是中元音,发音时嘴唇不拢圆,口型扁平;[ɔ:]是后元音,发音时,嘴唇必须拢圆,稍微突出。为了区别相似的元音,可以经常辨音练习。如:[pik] [pi:]等。

    (三)有几个辅音还是发得不好。这几个音是摩擦音[θ] [ð];[ʃ ] [ʒ];破擦音[tʃ] [dʒ];[tr] [dr]。

    [θ]是清辅音,发音时要送气,[ð]是浊辅音,不送气,但声带振动。发好[θ] [ð]的关键在于吐舌头。初学这两个音,要把舌尖伸出来放在上下齿之间,要养成看见这两个音就吐舌头的习惯。

    发[ʃ] [ʒ]如有困难,可以从[s] [z]出发,把舌头往后缩一点儿,靠近上牙床的后部,嘴唇要拢圆,收起来。[ʃ ]是清辅音,发音时要送气,[ʒ]是浊辅音,声带振动,不送气。

    如果在[ʃ ]前加上一个短促的爆破音[t]就能发出另一个音来[t-- ʃ],念快了,两音就合成一个音[tʃ]。破擦音就是爆破音加上摩擦音组成的。如果在摩擦音[ʒ]前加上一个短促的爆破音[d]就能发出和[tʃ]相对应的浊辅音[d-- ʒ],念快了就合成一个音[dʒ]。

    如果把[tʃ] [dʒ] 念得快点儿,后面加上摩擦音[r],就能发出另一对破擦音[tr] [dr]。注意不要念成[t—r] [d—r],这里爆破音[t] [d]受了后面[r]音的影响,发音部位靠后,要念成[tʃ] [dʒ]。

    (四)关于辅音还有几个问题?

    1、爆破音[p] [t] [k]在摩擦音[s]后的读法有何特点?为什么school,star,spade念做[sgu:l],[sda:],[sbeid]而不是[sku:l],[sta:],[speid]?

    [p] [t] [k]三个音都是爆破音,都是清辅音,发音时要吐一口气。但在有一种情况下不吐气或吐气减弱,读法和汉语普通话这三个词中的声母很相似。但这种情况只适用于[p] [t] [k]在[s]后面,如问题列举的三个词school,star,spade中的[k] [t] [p]在词首的[s]后不吐气,不念[sku:l] [star] [speid],而要念做[sgu:l] [sda:] [sbeid]。

    2、三个鼻辅音[m] [n] [ŋ]听起来好像都一样,在发音方法上有什么区别?这三个音听起来好像差不多,但发音方法完全不同。

    [m]叫双唇鼻辅音,发音时双唇要紧闭,闭住了,使声音从鼻子里出来。

    [n]叫舌尖鼻辅音《汉语拼音广播讲座》把它叫做前鼻音。也就是说发音时要把舌尖顶住上牙床,堵住口腔通道,使声音从鼻子里出来。

    [ŋ]和汉语普通话鼻韵母eng,ang中的鼻音g相同。《汉语拼音广播讲座》叫它后鼻音。也就是说发音时,舌后高抬,顶住软腭,堵住口腔通道,使声音从鼻子里出来。

    3、字母l在单词中好像有两种读音。有时读清晰[l],有时读模糊[l],不知是怎么回事?另外清晰[l]和模糊[l]在发音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字母l在单词中是有两种读法。在元音前读清晰[l],如long,live,letter等。字母l有时也出现在词的末尾,如fall,wall等,这种情况下就要读成模糊[l]了。发模糊[l]时,要把舌翘起来,顶住上牙床,顶住了,不要动,然后发元音[u]。

    (五)失去爆破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在notebook中的[t],doctor中的[k]不发音?

    英语中共有6个爆破音[b] [p] [d] [t] [g] [k]。所谓失去爆破是指两个爆破音碰在一起了,前一个可以不发音,只摆好发音的姿势稍微停一下,紧接着就发后面的一个音。这种爆破音不爆破,不发音,就叫失去爆破或不完全爆破。

    失去爆破可能出现在一个单词中,如notebook中的[t];也可能出现在两词的交界处,前一个词的爆破音结尾,后一个词的爆破音开始。如a red bag中的[d],a black cap中的[k],失去爆破的情况在朗读英语时经常出现,要特别注意。

    (六)连读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把a map of China中的map of连起来念?为什么there单独念是[ðεə],而在there is,there are这类句型中念成[ðεəriz] [ðεəra:]?增加了一个[r]音?

    先说连读。连读是指在意思上关系密切的词组中,前一个词以辅音结尾,后一个词以元音开头,这两个词一般要连起来念,这种现象就叫连读

    如This is a map of China中的this is a和map of。像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很多,一定要养成连读的习惯,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分开来念。如把this is a map of China,念做[ðis iz ə mæp ɔv tʃainə]这样的读法是错误的,要改正。there单独作为一个词念[ðεə],字母r不发音,但后面紧接着出现is或are等这类以元音开头的词,字母r就要发音,念做[r]和is are连读成[ðεəriz]或[ðεəra:],这样就增加了一个[r]音。where的读法和there类似:where和is或are连读成[wεəriz]或[wεəra:],也增加了[r]音。连读是重要的朗读技巧之一,要特别注意。

    (七)在朗读句子时,总觉得有些词读得重,有些读得轻,关于轻重读有什么规律?

    在朗读句子时有些词要重读,有些不重读。一般地说,实词要重读,虚词不重读。关于实词、虚词以后学浊清时里讲到,这里不多谈。在语音阶段,主要是跟着教员朗读,模仿,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

    下面朗读几个句子来简单分析一下轻重读的问题。如There is a bottle of beer on the table这句话里有三个词要重读,就是bottle,beer,table。因为这三个是实词,所以朗读时要突出这三个词,要读的重、清楚、响亮。其它几个词不重读,只要轻轻一念就可以了。在朗读句子时,要防止把每个词都重读,都读的一样重,一样清楚响亮。如把There is a bottle of beer on the table念成[‘ðεə’iz’ ə’bɔtl’ ɔv’biə’ ɔn ðə’teibl]那就不对了。这样读就是轻重不分,主次不明,也就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初级班上册是语音阶段,我们学习了48个音素,200多个单词,30多个句型,20多句日常用语。从下一讲(1974年5月15日)开始,我们将学习教材中册,以学习句型、语法为主。

    初级班中册

    1974年5月15日(第四十一讲)

    从今天开始学习教材中册,每课分五讲学习。这是第十六课的第一讲,在这讲中,学习句型练习1和2,学习课文1。

    am,he,she这三个词都有两种读法。第一种重读[æm] [hi:] [ʃi:],第二种轻读,[əm] [hi] [ʃi]。

    Pattern Drill < I >

    原文:

    I am a worker.    You are a worker.

    He is a worker.    She is a worker.

    译文:

    我是一个工人。 你是一个工人。

    他是一个工人。 她是一个工人。

    注意:

    1、在汉语中,我是,你是,他(她)是,动词都是,没有词形变化,在英语中就不一样。我是是I am,你是是you are,他(她)是是he (she) is。在不同人称后面的动词的形式不一样,要把不同的形式记住,背熟。

    2、在汉语中男的和女的写法不同,但读法一样,都是。英语中则读法、写法都不一样。男的是he [hi:],女的是she [ʃi:],要把这两个词区别清楚,特别是读法。

    3、在口语中经常使用简略式。如I am可简略为I’m,You are可简略为You’re等。要注意简略式的读法,要学会使用简略式。

    Pattern Drill < II >

    原文:We are workers.  You are workers.  They are workers.

    译文:我们是工人。 你们是工人。 他们是工人。

    注意:

    1、复数人称代词如我们,你们,他们(we,you,they)后面的动词没有词形变化,都是are。如we are等。

    2、人称代词you可以指你们,如果后面的名词是单数,则就是,如果是复数,就是你们

    3、人称代词they可指男的或女的,这要根据上下文来决定。

    Text < I >

    原文:I’m from a peasant family.

    My father is a commune member.

    I’m a commune member too.

    I’m sixteen. We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译文: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我父亲是个公社社员。

    我也是公社社员。

    我十六岁。我们住在农村。

    1974年5月17日(第四十二讲)

    这是第十六课的第二讲,先复习句型练习1、2,课文1,然后学习句型3,课文2。

    Pattern Drill < III >

    原文:

    I’m not a worker.          I’m a peasant.

    You’re not a worker.        You’re a peasant.

    He’s not a worker.          He’s a peasant.

    She’s not a worker.        She’s a peasant.

    译文:

    我不是工人。 我是农民。

    你不是工人。 你是农民。

    他不是工人。 他是农民。

    她不是工人。 她是农民。

    注意: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句型练习1和2,是动词在to be的肯定句型。今天学的句型练习3是否定句型。两者的形式上的区别是:否定句比肯定句多了not。要特别注意not的位置。在汉语中我们说,我不是,你不是等。译成英语要把不是的位置颠倒过来,说I’m not,you’re not。不要受汉语的影响说成I not am。不对,应该是I’m not。要记住,not总是放在动词的后面。

    New words

    Mr.是Mister的缩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English这个词有两个词类。作名词是英国人,英语,作形容词是英国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London是专有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Mrs.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Green是人名,在后面加上s,在前面加上定冠词the是格林夫妇,格林一家的意思,the Greens。

    Text < II >

    原文:

    This is Mr. Green.

    He’s English.

    He’s London.

    He’s tall.

    This is Mrs. Green.

    She’s English, too.

    She’s not tall.

    The Greens are our friends.

    译文:

    这位是格林先生。

    他是英国人。

    他是伦敦人。

    他个子很高。

    这位是格林夫人。

    她也是英国人。

    她个子不高。

    格林夫妇是我们的朋友。

    1974年5月19日(第四十三讲)

    这是第十六课的第三讲,复习上一讲所学的句型3及课文2,然后学习句型4和课文3。

    Pattern Drill < IV >

    原文:

    We’re not workers.  We’re peasants.

    You’re not workers.  You’re peasants.

    They’re not workers.  They’re peasants.

    译文:

    我们不是工人。 我们是农民。

    你们不是工人。 你们是农民。

    他们不是工人。 他们是农民。

    注意:上一讲所学的句型练习(3)是第一、二、三人称单数的否定句,今天学的句型练习(4)是第一、二、三人称复数的否定句。什么是第一、二、三人称单复数呢?

    第一人称单数是I(我), 复数是we(我们)

    第二人称单数是you(你), 复数是you(你们)

    第三人称单数有三种形式:he(男的)she(女的)it(除人以外的)。复数形式只有一个they(可以指男的、女的或除人以外的复数)。

    这三种人称加上后面的动词to be的各种形式要记住,背熟。

    第一、二、三人称单数后面的名词是单数,前面加不定冠词a。

    第一、二、三人称复数后面的名词必须是复数,前面没有不定冠词a。

    如:I’m a worker. We’re workers.

    Text < III >

    原文:

    I’m a worker. My name is Liu Yi.

    My wife is not a worker. She’s a teacher.

    We have two children, a boy and a girl.

    They’re students. They study hard.

    译文:

    我是一个工人。我叫刘义。

    我爱人不是工人。她是教师。

    我们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他们是学生。他们努力学习。

    1974年5月22日(第四十四讲)

    这是第十六课的第四讲。在这讲中复习句型,复习课文(1)(2)。

    从十六课开始,每课都有一些语音练习,有重点的复习一些元音和辅音,要把这些朗读好。最后复习了十大词类(见《外语广播讲座》中册第7页)。

    从十六课开始,生词表中增加了词类这一项,词类名称的缩写形式一定要记住。

    1974年5月24日(第四十五讲)

    这是第十六课的第五讲。在这讲中继续复习本课所学的句型、课文。做练习最后做听写。

    是动词be的各种人称形式一定要背熟。

    1974年5月27日(第四十六讲)

    今天是第十七课的第一讲。在这讲中,学习句型练习1和2,学习动词be的一般现在时疑问式。最后学习句型练习3和4中的12个生词。

    Pattern Drill < I >

    原文:

    1、 A:Are you a teacher?  B:No, I’m not.

        A:Are you a student?  B:Yes, I am.

    2、 A:Is he a teacher?    B:Yes, he is.

        A:Is she a teacher, too? B:No, she isn’t. She’s a student.

    译文:

    1、 A:你是教师吗?  B:我不是。

        A:你是学生吗?  B:是,我是。

    2、 A:他是教师吗?  B:是的,他是。

        A:她也是教师吗?B:不,她不是。她是学生。

    注意:16课学习了动词be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式和否定式。今天学的是动词be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式。在汉语中我们把你是工人。变成疑问句你是工人吗?的时候,次序不变,只在句末加上疑问词再加上问号?就变成了。

    在英语中,把你是工人。变成你是工人吗?的时候,次序要变。怎么变呢?只要把主语和后面的动词be颠倒一下就成了。这种问句经常用yes或no来回答。

    我们把这种问句叫一般问句。一般问句通常用升调,如Are you a worker↗?在疑问句中,动词be在不同人称的前面形式不同。如Am I,Are you等。在回答一般问句时通常用简略式。

    1974年5月29日(第四十七讲)

    这是第十七课的第二讲。在这讲中,复习句型练习1、2;学习句型练习3、4。

    Pattern Drill < III >

    原文:

    A:Who is he?    B:He’s my father.

    A:Who is she?  B:She’s my mother.

    译文:

    A:他是谁?  B:他是我的父亲。

    A:她是谁?  B:她是我的母亲。

    注意:今天所学的句型3、4和上一讲学的句型1、2的问句形式不一样。

    上一讲学了动词be一般问句的构成。如你是工人吗?这类的回答要求说明是或者不是。动词be一般问句的构成是将主谓语的顺序颠倒一下就行了。

    但如我们要问的问题更复杂一些,如你是谁?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就不能用一般问句,因为这类问题不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而要求说明:谁?什么?哪?怎样?这种问句要求用疑问词来提问。我们把用疑问词开头的句子叫做特殊问句。特殊问句通常用降调。

    在句型(3)中的第二句He’s my father中my是代词,I也是代词,二者有何区别?

    有区别,在英语中I, you, it等这类代词叫人称代词,有主格和宾格之分,主格也就是I, you, he, it等在句中通常做主语,如I’m a worker。my, your等叫物主代词,用来表示一种东西是属于谁的,如my book;或表示某一个人和主语之间的关系,如He is my father.

    Pattern Drill < IV >

    原文:A:Who are they?      B:They’re my friends.

    译文:A:他们是谁?    B:他们是我的朋友。

    1974年5月31日(第四十八讲)

    这是第十七课的第三讲。在这讲中复习句型3和4学习对话1并预习对话2中的生词。

    Dialogues [I]

    原文:

    Chen:Good morning.

    Wang:Good morning. Are you a new worker?

    Chen:Yes, I am.

    Wang:My name’s Wang Lin.

    Chen:My name’s Chen Hua.

    Wang:I’m glad to know you. How old are you?

    Chen:I’m seventeen.

    Wang:Who’s the girl over there?

    Chen:She’s my sister. She’s a student.

    译文:

    陈:早上好。

    王:早上好。你是新来的工人吗?

    陈:是的。

    王:我叫王林。

    陈:我叫陈华。

    王:认识你很高兴。你多大了?

    陈:我十七岁了。

    王:那边的女孩是谁?

    陈:她是我妹妹。她是学生。

    注意:I’m glad to know you和I’m glad to meet you都是在见面时常用的说法,有时还可以省去I’m说成glad to know you 或glad to meet you。

    1974年6月3日(第四十九讲)

    这是第17课的第四讲。在这讲中,复习对话1,并学习对话2,还将做一些练习。

    Dialogue [II]

    原文:

    Jack: Good evening. Mary.

    Mary:Good evening, Jack. How are you?

    Jack: I’m fine, thank you. Who’s this little girl? Is your sister?

    Mary:No, she’s Mr. Green’s daughter.

    Jack: What’s her name?

    Mary:Her name is Jane.

    Jack: Hello, Jane. How do you do?

    Jane: How do you do? I’m very glad to meet you.

    Jack: I’m glad to meet you, too.

    译文:

    杰克:晚上好,玛丽。

    玛丽:晚上好,杰克。你好吗?

    杰克:很好,谢谢。这个小女孩是谁?是你的妹妹吗?

    玛丽:不是,她是格林先生的女儿。

    杰克:她叫什么名字?

    玛丽:她叫珍。

    杰克:约翰,你好哇。

    约翰:你好哇。见到你很高兴。

    杰克:见到你我也很高兴。

    注意:在称呼一个人时,往往用升调,表示亲切。如:对话Ⅱ中的第一句,Good evening↗,Mary。

    1974年6月5日(第五十讲)

    这是第17课的第五讲。在这讲中,复习本课所学的句型、对话,做练习,做听写。

    在第17课中学习了动词to be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句,包括一般问句和特殊问句。

    1974年6月7日(第五十一讲)

    这是第十八课的第一讲。这一讲学习四个句型,学习英语时间的表达法,学基数词,祈使句的构成等。这一讲学句型(1)和句型(2)。

    Pattern Drill(1)

    原文:

    A: What time is it?

    B: It’s one o’clock.

    译文:

    A:几点了?

    B:一点了。

    注意:it在这里表示时间,但在汉语里不一定要译出来。

    Pattern Drill(2)

    原文:

    A: What time is it by your watch?

    B: It’s four fifteen.

    译文:

    A:你的表几点了?

    B:四点十五分。

    注意:在by your watch中的by在这里是按照、根据的意思。

    英语时间表达法:

    1、表示完整的时间:这种情况很简单。如one o’clock一点(整)。

    2、表示几点几分,有两种方法:

    (1)与汉语词序相同,先说钟点后说分。如six fifteen 6:15。

    (2)与汉语词序不同,先说分,后说钟点,不超过半小时用分钟数 + past + 钟点数这个形式表示几点过几分的意思。如five past four 4:05。超过半小时用分钟数 + to + 下一个钟点数表示差几点几分如ten to seven。六点五十分或差十分七点。

    1974年6月10日(第五十二讲)

    这是第十八课的第二讲。这一讲学句型(3)和(4)。

    Pattern Drill(3)

    原文:

    It’s two thirty.

    It’s time for the meeting.

    译文:

    两点三十分了。

    到开会的时间了。

    Pattern Drill(4)

    原文:

    Is it time to get up?

    Yes, it is. It’s about six now.

    译文:到起床的时间了吗?

    是的。快六点了。

    注意:It’s time for…It’s time to…这两句都是到……的时间了的意思,使用时应注意两者的不同。

    It’s time for…一句中,for是介词,后面只能接名词。而在It’s time to…一句中,to后面只能接动词原形。

    1974年6月12日(第五十三讲)

    这是第十八课的第三讲。这一讲先复习句型,然后学对话。

    Pattern Drill (1)

    原文:

    Wu: Good morning, Comrade Li. How are you?

    Li:  I’m fine, thank you. What time is it, please?

    Wu: It’s eight.

    Li: Oh, it’s time for the meeting. Let’s go to Room 302.

    译文:

    吴:李同志,早晨好。你怎样?

    李:我很好,谢谢。请问几点了?

    吴:八点了。

    李:哦,到开会的时间了。咱们去302房间吧。

    Pattern Drill (2)

    原文:

    Wu: What time is it by your watch?

    Li:  It’s two thirty.

    Wu: It’s time for the meeting. Let’s go to the meeting room.

    Li:  All right! Let’s.

    译文:

    吴:你的表几点了?

    李:现在是两点半。

    吴:到开会的时间了。咱们去会议室吧。

    李:好的,让我们走吧。

    Pattern Drill(3)

    原文:

    Chen: Hurry up, Wang Lin! It’s time to go.

    Wang: It’s still early.

    Chen: It’s already seven forty-five.

    Wang: But my watch says seven thirty.

    Chen: Your watch is slow, then.

    Wang: Is your watch correct?

    Chen: Yes, it is.

    译文:

    陈:快点,王林!该走了。

    王:还早呢。

    陈:已经七点四十五了。

    王:可我的表才七点半。

    陈:你的表慢了。

    王:你的表对吗?

    陈:我的表对。

    注意:数词表示数目和数目顺序。表示数目的是基数词,表示数目顺序的是序数词。

    陈述句用来叙述一个事实或说明说话人的看法。句子末尾要用句号.。陈述句常用降调来朗读。如:It’s one o’clock.

    祈使句用来请求或命令别人去做或不要做某事。它的主语(即听话的人)是you,但通常不说出。句中谓语用动词原形。句末用句号或惊叹号。祈使句一般用降调来朗读。

    如:Come in, please. 请进来。

    以Let us (let’s)开始的句子也是一种祈使句,表示建议别人和自己一起做某事。

    1974年6月14日(第五十四讲)

    这是第十八课的第四讲。在这讲中,先复习对话然后做练习。

    1974年6月17日(第五十五讲)

    这是第十八课的最后一讲。在这讲中首先复习全课的句型练习,然后做语音练习,最后做听力练习。

    1974年6月19日(第五十六讲)

    这是第十九课的第一讲。这一课学习三个句型,学习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式、否定式和疑问式。这一讲学习句型(1)和(2)。

    Pattern Drill(1)

    原文:I don’t have a watch, but I have a clock.

    译文:我没有手表,但我有钟。

    Pattern Drill(2)

    1.

    原文:

    A: Do you have a brother?

    B: No, I don’t.

    A: Do you have a sister?

    B: Yes, I do.

    译文:

    A:你有兄弟吗?

    B:不,我没有。

    A:你有姐妹吗?

    B:对,我有。

    2.

    原文:

    A: Does she have a brother?

    B: No, she doesn’t.

    A: Does she have a sister?

    B: I’m sorry, I don’t know.

    译文:

    A:她有兄弟吗?

    B:不,她没有。

    A:她有姐妹吗?

    B:对不起,我不知道。

    1974年6月21日(第五十七讲)

    这是第十九课的第二讲。这一讲学习句型(3)。

    1.

    原文:

    A: Do you speak French?

    B: No,I don’t.

    A: Do you speak English?

    B: Yes, I do.

    译文:

    A:你说法语吗?

    B:不,我不会说法语。

    A:你说英语吗?

    B:对,我说英语。

    2.

    原文:

    A: Does he speak French?

    B: No,he doesn’t.

    A: Does he speak English?

    B: Yes, he does.

    译文:

    A:他说法语吗?

    B:不,他不说法语。

    A: 他说英语吗?

    B: 对,他说英语。

    1974年6月24日(第五十八讲)

    今天是第十九课的第三讲。在这讲中先复习句型3,然后学习对话。

    原文:

    A: Where do you live?                B: I live in Shihchingshan.

    A: Do you live near the steel plant? B: Yes, I do. I’m a steel worker.

    A: Does your wife work at the steel plant, too? B: No, she doesn’t.She works in

    a commune.

    A: Have you got any children? B: Yes, we’ve got a son and a

    daughter. Our son is in the army. Our daughter is a student.

    A: Is your son in Peking?               B: No, he isn’t. He’s in the

    Northeast.

    A: Does he often write to you?      B: Yes, he does. He writes to us

    once a month.

    译文:

    A:你住在哪?     B:我住在石景山。

    A:你住在钢厂附近吗?     B:对,我是那的钢铁工人。

    A:你爱人也在钢铁厂工作吗?     B:不,她在公社工作。

    A:你们有孩子吗?             B:有,我们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儿子在部队,女儿是学生。

    A:你儿子在北京吗?     B:不在,他在东北。

    A:他常给你们写信吗?     B:经常写。他一个月来一封信。

    注意: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疑问式用does,肯定式应在动词词尾加s或es。这就是说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由动词原形加s或es构成。

    你有孩子吗?可以译成Do you have any children? 也可以说Have you got any children?二者在意思上没有什么区别。have got = have,前者在口语中常用。

    1974年6月26日(第五十九讲)

    第19课第四讲,先复习对话然后做练习。复习下一讲句型做语言练习和听力练习。

    1974年6月28日(第六十讲)

    第19课的最后一讲,首先复习全课句型练习,然后做语音练习,最后做听力练习

    1974年7月1日(第六十三讲)

    这是第20课的第1讲。这课学习重点是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特殊疑问句。这一讲学习句型练习(1)和(2)。

    Pattern Drill(1)

    原文:

    A: Do you have a brother?    B: Yes, I do.

    A: Where does he work?    B: He works in a commune.

    译文:

    A:你有兄弟吗? B:有。

    A:他在哪工作? B:他在一个公社工作。

    注意:第三句Where does he work ?是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疑问词。是由疑问词 + do (does) + 主语 + 行为动词 + ?构成的。

    Pattern Drill (2)

    原文:

    A: When(What time)do you get up?      B: I get up at six.

    A: Does your brother get up at six, too?      B: No, he doesn’t. He gets

    up at six thirty.

    译文:

    A:你什么时间起床?        B:我六点起床。

    A:你兄弟也六点起床吗?    B:不,他六点半起床。

    注意:句型的第1句When do you get up ?也可说What time do you get up ?两者意思没有什么区别。但用What time 往往指更具体的时间。

    1974年7月3日(第六十四讲)

    这是第20课的第二讲。先复习句型练习1和2,然后学习句型练习3。

    Pattern Drill(3)

    原文:

    A: When do you usually study Chairman Mao’s works?

    B: I usually study Chairman Mao’s works in the evenings.

    A: What else do you do in the evenings?

    B: Sometimes I watch TV (television), sometimes I read novels.

    译文:

    A:你什么时间学习毛主席著作?

    B:我通常晚上学习毛主席著作。

    A:晚上你还做什么?

    B:有时我看电视,有时我看小说。

    注意:上一讲和这讲重点学习了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发生的动作。如本课句型(3)中的第2句表示我经常是晚上学习毛主席著作。最后两句指的也是晚上经常做什么。如usually、sometimes、often等这类副词常和一般现在时用在一起。

    1974年7月5日(第六十五讲)

    这是第20课的第三讲。在这讲中先复习句型练习(3),然后学课文。

    Text

    Aunt Feng

    原文:Aunt Feng is a poor peasant. She raises pigs in a commune. She gets up 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 Then she feeds the pigs and cleans the pigsties. She is very busy and often works late. Aunt Feng loves her work. She puts all her heart into it. The pigs grow quickly under her care.

    译文:冯大婶是个贫农。她在公社养猪。她起得很早。然后她喂猪,打扫猪圈。她很忙常常工作到很晚。冯大婶热爱她的工作。她全心全意地工作。在她的照料下,猪长得很快。

    注意:这一课讲的是冯大婶养猪的事,其中有不少句子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所以动词词尾加s。另外,在英语中有的词往往有如几种意思,学习时要加以注意。

    语法:句子成分。句子成分就是词和词组在句子中的作用(参阅《外语广播讲座》中册第50页)

    1974年7月8日(第六十六讲)

    这是第20课的第三讲。在这讲中先复习课文,然后学习对话。

    就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的练习形式,对巩固和复习课文很有好处。

    A Dialogue

    原文:

    A: Excuse me, is Aunt Feng in?

    B: No, she isn’t. She is at the pigsties.

    A: But it’s so early. What time does she usually go to work?

    B: At about five.

    A: When does she have breakfast, then?

    B: At eight.

    A: So she begins her work before breakfast.

    B: Yes, she feeds the pigs and cleans the pigsties.

    A: I see, she always puts work first. Well, I must go and see her now. Good bye.

    B: Good bye.

    译文:

    A:劳驾,冯大婶在家吗?

    B:不在,她在猪圈那。

    A:可还挺早呢。她通常什么时间去上班?

    B:五点左右。

    A:那她什么时间吃早饭呢?

    B:八点。

    A:那她早饭前就工作了。

    B:对,她喂猪打扫猪圈。

    A:啊!她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哦,现在我得去见她了,再见!

    B:再见!

    注意:对话第1句Excuse me为什么不译成原谅我,而译成劳驾?excuse是原谅的意思,excuse me直译是原谅我。在打扰对方,如:找人,问别人借东西,问别人问题,往往用Excuse me开头,这时往往译成劳驾,对不起,请问等。这个说法很有用。

    第47页第2行和第4行At about five和At eight是两个省略句。分别是She usually goes to work at about five和She has breakfast at eight的省略形式。在口语中,为了避免重复,常用省略句。

    1974年7月10日(第六十七讲)

    这是第20课的最后一讲。在这讲中,先复习课文和对话,然后做练习。

    一般问句用升调,特殊问句用降调。

    1974年7月12日(第六十八讲)

    今天这一讲用来解答同志们提出的一些共同性的问题,讲讲学习方法,最后再听两遍学过的革命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一)我们学过三句问候的话:Hello! 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译成中文都差不多,在用法上有何区别?

    比较熟识的人见面打招呼,一般都说Hello! 对方也说Hello!相当于中文的你好!两人第一次见面,由第三者介绍后,通常用How do you do!来问候。对方说How do you do?作为回答。也相当于中文的你好!How are you ?一般是问对方身体怎么样。回答是I’m fine, thank you;Just fine, thanks;或quite well, thank you等。How are you? 相当于你身体好吗?I’m fine, thank you.意思是挺好,谢谢。如:(1)Jane和Mary是很熟识的朋友,他们这相互相问候。

    Mary: Hello, Jane!

    Jane: Hello!

    (2)格林先生和李同志第一次见面,由王同志介绍,互相认识,王同志这样介绍:Mr. Li, this is Mr. Green. Mr. Green, Mr. Li(李先生,这是格林先生。格林先生,这是李先生)。格林先生和李同志这样问候。

    Mr. Li: How do you do, Mr. Green?

    Mr. Green: How do you do?

    (3)Mary来看望Green,她这样问候对方:How are you, Jane? I’m fine, thank you.

    (二)《外语广播讲座》中册第5页Grammar(1)人称代词中,不仅列举了I、we、you、he、she、they,而且还列举了it。It不用来指人,为什么也叫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指那些能够表示各种人称的代词。这里所说的第一人称是说话人自己,也就是I、we,第二人称是讲话人的对方,也就是you,第三人称是指其它的对象。可指人,也可以指除人以外的生物和事物,包括he、she、it、they,所以人称代词并不都指人,it虽然指生物或事物,也叫人称代词。

    (三)第6页的表说明了动词be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式和否定式,可是在表里没有be这个动词形式,在学习句型、课文、对话时也没有be单独出现过的句子。应当怎样理解动词be呢?

    be和其它动词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其主要不同是随主语人称的变化而变化。如:在I后用am。we、they、you后用are。he、she、it后用is。这里的am、is、are就是be的各种人称形式。那么be是不是只有am、is、are人称形式,而不能单独使用呢?并不是的。如:Be quick快点!Be careful小心点!等。这里用的就是动词原形be。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碰到be的其它用法。

    (四)Have you ……? Do you have ……? Have you get ……? 有什么区别?

    三者在意思上没有区别。Have you,在英国用得比较多,Do you have在美国用得比较多,Have you get不论在英国、美国都使用,特别是在口语中用得较多。如Have you a brother? Do you have a brother?  Have you got a brother? (你有兄弟吗?)。但have在作其它意思讲时,其疑问式只有一种,就是一般行为动词的疑问式。如Does he have breakfast at seven?这里既不能把have调到句子的开头,也不能用have get的形式。因为have在这里已不是的意思了,它和breakfast构成固定词组,意思是吃早饭。have class,have a meeting等也是一样。

    (五)课本(初级版中册)第50页句子成分讲到,词和词组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可分为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句子分析有什么作用,是不是对每个句子都要进行分析?

    句子分析可以帮助掌握句型,理解比较难懂的句子。如主语、谓语是句子的主题,一个句子通常都有主谓语,在造句时不要丢了主语或谓语,对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往需借助句子分析来理解。但是对一般理解上不构成困难的句子,就不要进行分析。

    (六)第16课学了词类,以后又学了句子成分,它们有何不同,又有什么关系?

    根据词的形式、意义在句子中的作用把词分成若干类,叫词类。本教材把英语的词分十类。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冠词、介词、连词、感叹词。每个词都属于一定的词类。

    句子成分是指构成句子的,作用不同的各个部分。如:句子的主体是主语,表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是谓语,构成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的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如:My brother works in a factory. 主语是my brother,状语是in a factory,这是个介词短语。词类着眼一个词,句子成分着眼一个句子。

    词类和句子成分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讲讲哪些句子成分通常由哪些词类来担任。主语通常由名词代词担任;谓语由动词担任;表语由名词、代词或形容词担任;宾语由名词、代词担任;定语由形容词担任;状语由副词担任。这是通常的情况。

    (七)语法是帮助学外语的一个手段,但不能只注重语法条文而忽略了实际语言的学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大量的实践。学习句型、课文、对话时首先要注意听。只有听得准,才能模仿得正确。所以在教学时,总是让同志们先听几遍,听的时候先不要跟着念,而要仔细听,一遍听不确切,在听两遍。在跟着念时要大声,清楚地念,不要默默地念,更不要只在脑子里想,嘴不动。也不要只念一两遍就不念了,而要反复地念。

    另外,在造句、问答、翻译等各种练习时都要跟着广播口头上做,遇到不会的可以先跟着念。在练习时往往先问,让同志们答,然后再由另一位教师给答案。这时应把正确的答案重复一下,以加深印象。有的同志做完后,只听一下正确答案,不再重复,这样效果要差一些。在课后,可以进行朗读、背诵等口头练习。

    还要做笔头练习,拼写生词,抄写句型、课文。笔头练习可以巩固口头上所学的东西,可以学得更加准确。在目前阶段要经常复习生词,边念、边写、边记。否则学过的词遗忘了就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也必须下苦功,反复练习,大量实践,在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都下工夫,才能掌握英语这个工具,更好地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外交路线,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1974年7月15日(第六十九讲)

    今天开始学习第21课。这课的重点是现在进行时,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它们不仅形式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今天先学句型练习一。

    Pattern Drill(1)

    原文:

    I am reading.                We are reading.

    You are reading.              You are reading.

    He (she) is reading.            They are reading.

    I’m reading a book.        She’s writing a letter.

    They’re having a meeting.     He’s playing basketball, we’re cleaning

    a machine.

    译文:

    我在看书(或我在读) 我们在看书(或我们在读)

    你在看书(或你在读) 你们在看书(或你们在读)

    他(她)在看书(或他在读) 他们在看书(或他们在读)

    我在看书。 在写信。

    他们在开会。 他在打篮球,我们在擦机器。

    注意:现在进行时的构成由主语加助动词be的各种人称形式加动词—ing构成。为什么在meeting、talk、discussion前用不定冠词a,而在supper前不用a呢?

    这是习惯用法,吃早饭是have breakfast,吃午饭是have lunch,吃晚饭是have supper。前面都不用不定冠词a,但我们必须说have a meeting,have a talk,have a discussion。像这类习惯用法在学习中要特别留心。

    1974年7月17日(第七十讲)

    这是第21课的第二讲。在这讲中先复习句型练习1然后学句型练习2。

    Pattern Drill (2)

    原文:

    I’m not standing.                We’re not standing.

    You’re not standing.              You’re not standing.

    He (she) is not standing.          They’re not standing.

    I’m not standing, I’m sitting.      She’s not sewing clothes, she’s doing

    some washing.

    He’s not walking, He’s running.     We’re not dancing, we’re singing.

    They’re not cleaning a window, they’re

    cleaning the yard.

    译文:

    我没在站着。 我们没在站着。

    你没在站着。 你们没在站着。

    他(她)没在站着。 他们没在站着。

    我没站着,我在坐着。 她没在缝衣,她在洗衣。

    他没在走路,他在跑步。 我们没在跳舞,我们在唱歌。

    他们不在擦窗户,他们在扫院子。

    1974年7月19日(第七十一讲)

    这是第21课的第三讲。这一讲先复习句型练习2,然后做练习,学习句型练习3。

    有关人称代词的用法有一点要注意,一般说来,在英语当中先出现名词。如Comrade Li,our teacher等。再提到时才用人称代词he、she等。如Aunt Feng is a poor peasant. She raises pig in a commune.

    看图回答练习,对训练说话能力很有帮助,课后可以看图自问自答,也可以一个人问,一个人答,那样就更好。

    Pattern Drill(3)

    原文:

    It’s six in the morning. I’m doing exercises. I usually do exercises at six thirty.

    译文:

    现在是早上6:30分。我在做操。我通常在6:30分做操。

    注意:第2句和第3句的doing exercises和do exercises在意思上有什么区别?

    前者是正在做操,指的是正在进行的动作,语法上叫现在进行时。后者指的是经常的动作,用的是一般现在时。

    定冠词the一般情况下后面跟的是以辅音开头的词,如in the morning 此时念[ðə],如果后面跟的是以元音开头的词,就读[ði]。

    1974年7月22日(第七十二讲)

    这是第21课的第四讲。在这讲中,先做练习4,然后学习课文。

    Text

    原文:

    Look at this picture.

    It’s a picture of a worker’s family. 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the picture. They are cleaning the room.

    Comrade Li is taking down an old picture from the wall and putting up a new one. His wife is doing some washing. Li Ying is standing on a stool. She is cleaning a window. Her little brother is helping his father. They are giving the room a thorough cleaning. They are getting ready for the New Year.

    译文:

    请看这幅图画。

    这是一幅工人家庭的图画(或:这幅画画的是一个工人的家庭)。图里有四个人,他们在打扫房间。李同志正把一幅旧画取下来,贴上新的。他爱人在洗衣服。李英站在凳子上,她在擦窗户。他的小弟弟在帮他父亲,他们在做大扫除,他们在为新年做好准备。

    注意:wash something和do some washing在意思上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在意思上没有什么区别。do some washing是习惯用法。还可以说do some reading读点东西。像象这类的习惯用法,要特别注意。

    Comrade Li is taking down an old picture and putting up a new one中one的用法。one在这里不是数词,而是代词,起代名词的作用。这里代替picture,因为前面已经有了picture,为了避免重复所以用one。要注意,one只能代替可数名词。这里的one不是Lesson one中的one的意思,而是代替了名词picture,a new one在这里 = a new picture。

    1974年7月24日(第七十三讲)

    第21课的最后一讲。这一讲复习本课所学的全部句型,复习课文,然后做语音练习,最后做听写。

    本课句型特点,重点句型I’m reading a book. I’m not standing, I’m sitting表示正在做什么或不在做什么,语法上叫做现在进行时。20课以前学的是一般现在时,如He works in a factory表示经常性的动作。

    1974年7月26日(第七十四讲)

    这是第22课的第一讲。这课的重点是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和以what开始的特殊问句。

    Pattern Drill(1)

    原文:

    1、A: Are you standing?    B: No, I’m not. I’m sitting.

    2、A: Is he running?        B: No, he isn’t. He is walking.

    3、A: Are they writing?      B: No, they aren’t. They’re reading.

    4、A: Are you dancing?      B: Yes, we are. We’re dancing.

    5、A: Is she sewing clothes?  B: Yes, she is. She is sewing clothes.

    译文:

    1、A:你在站着吗?      B:不,我在坐着。

    2、A:他在跑步吗?      B:不,他在走路。

    3、A:他们在写吗?      B:不,他们在看书。

    4、A:你们在跳舞吗?    B:对,我们在跳舞。

    5、A:她在缝衣服吗?    B:对,她在缝衣服。

    注意:现在进行时一般问句的结构:

    Be的各种人称形式 + 主语 + 动词— ing + ?

    简单地说就是将肯定句的头两个词颠倒一下,后面加问号?念的时候用升调。

    Pattern Drill(2)

    原文:

    1、A: Are you reading a novel?    B: No, I’m not.

      A: Are you reading English?    B: Yes, I am.

    2、A: Is he cleaning the machine?  B: No, he isn’t.

      A: Is he running the machine?  B: Yes, he is.

    译文:

    1、A:你在看小说吗?        B:不,我不在看小说。

    A:你在读英文吗?        B:对,我在读英文。

    2、A:他在擦机器吗? B:不,他不在擦机器。

    A:他在开机器码?        B:对,他在开机器。

    1974年7月29日(第七十五讲)

    这是第22课第2讲。先复习句型练习1和句型练习2,然后学习句型练习3和句型练习4。

    Pattern Drill(3)

    原文:

    What am I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is he (she) doing?

    What are we (you、they) doing?

    译文:

    我在做什么?

    你在做什么?

    他(她)在做什么?

    我们(你们、他们)在做什么?

    注意:特殊问句的构成:疑问词 + be的各人称形式 + 主语 + 动词的现在分词 +?简单地说就是疑问词后 + 一般问句。

    Pattern Drill(4)

    原文:

    A: Are you running a machine?          B: No, I’m not.

    A: What are you doing, then?        B: I’m cleaning it.

    译文:

    A:你在开机器吗?    B:不,我没在看机器。

    A:那你在干什么呢? B:我在擦机器。

    1974年7月31日(第七十六讲)

    这是第22课的第三讲。在这一讲中先复习句型练习(3)和(4),然后做听力练习,最后预习对话课文中的生词。

    用新句型复习学过的词汇的练习,对巩固新学的东西,复习已学过的东西很有帮助。

    1974年8月2日(第七十七讲)

    这是第22课的第四讲,这一讲学习本课的对话课文。

    A Dialogue

    Sunday in the park 公园里的星期天

    原文:

    A: Are there many people in the park?

    B: Yes, there are.

    A: Who is

    Enjoying the preview?
    Page 1 of 1